1965年6月18日,越南戰場,26歲的戴維斯上尉(Paris Davis)正帶領一百人的團隊清除一個敵人營地。突然,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他們被數百名敵人和猛烈炮火包圍。
當天同戴維斯上尉一起來的三個美國特種兵同伴先後受傷倒下了。作為最後一個還能戰鬥的美國兵,戴維斯上尉帶領南越誌願軍,拚死抵抗了10個小時,堅持等到援兵的到來。期間,他還不顧個人安危,幾次跑到危險地帶救回了受傷的同伴,即便自己多次受傷也不放棄。
這位名副其實的戰爭英雄,因此獲得軍方最高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提名。但詭異的是,這項對其意義重大的提名卻莫名其妙地被搞丟了。盡管後來經過多方努力,戴維斯上尉再度獲得第二次提名,結果又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終於,今年1月傳來了好消息:代理國防部長克裏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C. Miller)親自下令對此提名進行快速審查,該審查將於3月份完成。然後結果報告將上交給陸軍部長、國防部長,最後是拜登總統。如果他們全部簽字,現年81歲的戴維斯可能最終會得到他遲到的榮譽。
軍方拒絕對這一獎項發表評論,但戴維斯當年的戰友們相信兩次提名未果是因為戴維斯的黑人身份。他當年最年輕的戰友羅恩·戴斯(Ron Deis)問:“你還能做出什麽其他假設?”,“我們那時就知道他當之無愧。今天,他更是最應該得獎的人。”戴斯補充說。
戴維斯的故事看似離奇,但在黑人軍人中卻是相當普遍,二戰中沒有一個黑人獲得軍方最高榮譽勳章不是沒有原因的。
鶴立雞群,戴維斯上尉是最早成為特種兵的黑人之一
戴維斯是俄亥俄州的一個鑄造工人的兒子,以R.O.T.C.(後備役軍官訓練團)獎學金從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大學(Southern University in Louisiana)畢業。他敏銳的頭腦,卓越的體能及出眾的爆發力使其成為特種兵的一員。
那時的特種兵部隊就像美國整個國家一樣,種族關係比較緊張。鑒於黑人軍官在特種部隊中是“稀有物種”,他的上司特別警告他說,他必須比白人軍官加倍努力才行,並說,“你的團隊成員是全白的,其中有幾個阿拉巴馬州的人和一個密西西比州的人。你的處境可能會很艱難。” (編者注: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均為種族隔離嚴重的南方州。)
正如他的長官所說,並非所有人都喜歡接受黑人軍官的命令。戴維斯上尉的做法是,對每個人都很友善,但首先告訴自己的部下,隻要他們不是以“Sir”來稱呼他,他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向上報告他們,而是直接就把他們打倒在地。
隨著戰友之間對彼此的了解不斷深入,再加上戰鬥本身是非常好的凝固劑,團隊內部越來越緊密團結。用戴維斯的話說,“我們是一家人,不是種族意義上的,而是因為我們都是美國人。”這話很有道理,就好比中國人說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要打好仗,戰友之間彼此信任到能夠交付生死是必要條件。
1965年初,戴維斯的團隊被空投到越南一個偏遠的農業地區,負責訓練當地一支誌願軍。這裏是南下敵軍的交通要道。後來美國共派出數千名士兵試圖占領該省,但那時,戴維斯的團隊隻有12人。
艱苦卓絕的一戰:帶傷戰鬥,冒死救戰友
1965年6月18日那天,乘著天還沒亮,戴維斯帶隊襲擊敵人一個營地。因為敵人大部分還在睡覺,他們順利偷襲成功,敵營裏的人或被殺死或逃走,眼看敵營就被清理完畢了。就在戴維斯祝賀大家時,不遠處敵人的號角突然響起,數百名敵軍和猛烈的炮火很快將他們包圍,最終戴維斯和他的戰友們被逼到沒有遮掩的泥濘稻田中。
當時,戴維斯帶領著共計三名美國特種兵和90名受訓的南越誌願軍成員。三名特種兵分別為承擔戰鬥主力的二等士官長沃夫(Billy Waugh),一個拆彈專家和一個軍醫。敵人的第一波炮火就造成沃夫膝蓋被擊碎,同時兩隻腳都受了傷。拆彈專家被炮彈擊昏了,軍醫也頭部受傷倒下了。戰鬥剛開始,美國兵就隻剩下戴維斯一個人還能戰鬥了,雖然他也負了傷:一枚手榴彈炸掉了他幾顆牙齒,也炸傷了一部分他扣板機的手指。
戴維斯上尉帶著南越誌願兵躲到一個小山坡後麵,開始了一場曆時10小時的艱苦卓絕的戰鬥。幾乎已處於死地,他們幹脆豁出去拚了。戴維斯抱著M-16,用小手指扣扳機,帶領部下頑強抵抗敵軍的一波波衝鋒。有幾次敵人都衝到跟前了,戴維斯上尉甚至用M-16槍托打死了一個。
當美軍空援來轟炸敵軍陣地時,戴維斯不是躲在掩體裏,而是借敵軍注意力被分散的機會,衝出去營救受傷的戰友。首先,他救回了拆彈專家。去救沃夫時他腿被射中,不得不撤回。等到下一次空援轟炸,他再次瘸著腿去救沃夫時,不幸又被一顆子彈擊中胳膊,但他把沃夫抗在肩上背了回來。
終於,他們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少校見到戴維斯身上多處受傷渾身是血,命令他撤離,但他堅持要去營救受傷的軍醫。
在戰友的火力掩護下,戴維斯再一次衝向開闊地帶,抓住軍醫開始往回爬。還沒有完全醒過來的軍醫迷迷糊糊地問他:“我會死嗎?”戴維斯堅定地回答道:“隻要我還活著,你就不會死。”奇跡般地,四名特種兵全部活下來了。
戰爭結束後,戴維斯的上司比利·科爾(Billy J. Cole)少校立即提名他最高榮譽勳章。科爾認為戴維斯的英勇行為絕對超越了最高榮譽勳章的門檻,他對這個提名獲批充滿了信心。
戴維斯上尉的最高榮譽勳章提名文件反複消失
但是,事情沒有如科爾所料想的那樣發生。他不斷地詢問,幾年後才得知找不到那個提名記錄了。詭異的是,在他的指示下再次申請提名後,相關文件居然再次消失。戴維斯當年的其他戰友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這件事,以各種方式努力,包括給自己的參議員寫信等,但都沒有成功。
1997年1月12日,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授予一批黑人軍人最高榮譽勳章,其中7個是參與二戰的,2個是朝鮮戰爭,20個是越戰。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黑人士兵被授予榮譽勳章。
弗農·貝克(Vernon Baker)於1997年1月13日獲得克林頓總統頒發的榮譽勳章。貝克是那次被頒獎的人中唯一還活著的。
克林頓總統說:“今天曆史被糾正了。我們國家將榮譽勳章授予這些早就該獲得的人。”“今天在這裏被授予榮譽的人,正是幫助曆史進步的人。他們被剝奪了國家的最高榮譽,但他們的行為是無法否認的,他們為通往更美好的世界鋪平了道路。”
但是,被科爾認為毫無疑義應該獲得最高榮譽勳章的戴維斯,卻不在那20個越戰英雄名單裏。他不知道文件丟失是不是原因之一。而對於戴維斯而言,相比這項至高無上的榮譽而言,他更在乎的是如何改善黑人在美國社會的處境。
2014年,一群專門為被忽略的特種兵士兵爭取獲獎的軍人及誌願者,開始關注戴維斯兩次提名未果這件事。他們從以前的報紙及發黃的軍隊檔案中拚湊出資料,還從有第一手材料的當事人那裏獲得信息,最後將材料交給了五角大樓。不久前,終於傳來了對戴維斯的提名正被快速審查的消息。他身邊所有還活著的戰友,都希望這一次結果有不同。
退伍後的戴維斯致力於維護民權
1985年,戴維斯以陸軍上校身份退伍。退伍後,他在弗吉尼亞州創辦了一家小型報紙《都市先驅報》(The Metro Herald)。這是一份專門為馬裏蘭州,華盛頓特區和弗吉尼亞州黑人社區服務的媒體。現已停刊的這份報紙在其25年的生涯中,定期發表一些有關黑人所取得的成就和地方民權問題的文章。
戴維斯不久前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家中接受了一次媒體的視頻采訪。當被問及他被提名最高榮譽勳章,文件卻屢屢丟失之事,他說這些事情並不重要。但是他說,“我們必須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那就是我的感受。”經過一番思考後他又補充說:“我不是任何事情的受害者。某一天晚上,我試圖寫下我受到傷害的事情。我一件都想不出來。”
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件事情輕描淡寫,當初提名戴維斯的科爾少校已於2003年去世,但很早之前他便在心裏懷疑戴維斯提名受阻是種族因素作怪,並且在晚年時大聲公開質疑。科爾的女兒卡羅爾·科爾(Carol Cole)曾幫助父親寫回憶錄。卡羅爾說沒能為戴維斯爭取到最高榮譽勳章是她父親此生最大的遺憾之一。
像戴維斯一樣遲遲未能得到應有的榮譽和獎賞的黑人戰爭英雄還有很多,比如在二戰中英勇犧牲的坦克連上士魯本·裏弗斯(Ruben Rivers)。裏弗斯是7位因二戰中的英勇表現被克林頓授予最高榮譽勳章的黑人士兵中的一位。
他的長官大衛·威廉姆斯(David J. Williams)從來沒有放棄為裏弗斯爭取榮譽的努力。身為白人,自稱是“黑豹營的前任隊長”的威廉姆斯說,與德國人打仗真的很艱難,而裏弗斯犧牲的那個戰役是他所經曆過的戰役中最艱難的一個。但是,為裏弗斯爭取他該得的榮譽,“是一個更艱難的戰役”。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15/us/paris-davis-medal-of-honor.html?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https://www.nytimes.com/1997/01/14/us/medals-of-honor-awarded-at-last-to-black-world-war-ii-soldiers.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uben_Rivers
https://taskandpurpose.com/news/paris-davis-medal-of-honor/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於“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