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大學學費是誰付的?

(2016-01-15 17:16:06) 下一個

作為“最幸運的一代”中的一員,我讀大學時不必繳學費,用當時的說法,是“國家”供我讀的大學。遺憾的是,我非但沒有感恩戴德,平日言論還太多的“負能量”。於是就有人提醒我,別忘了,是誰支付了你的大學學費!

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哦!我最不喜歡欠債了,從來信奉寧可人負於我,絕不我負於人,咋就落到這個地步泥?我控製不住地琢磨,為什麽不自己付學費?或者像我現在替我那丫頭付學費一樣,為什麽不是我的父母付學費?我們曾被告誡,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是花了多少多少萬或更多,那可真的是天文數字哦。我爸爸媽媽勤勤懇懇工作30多年,工資也不低,但這個數字的學費他們肯定是拿不出的。而且,付或不付,根本就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然後我百思終於得了一解:我爸爸媽媽沒有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報酬!

其實,那年頭,誰都沒有獲得公正的報酬。所謂工資,對很多家庭來說,隻是讓人剛能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費。所有的經濟成果都被政府收刮了,然後以政治需要來分配,這分配並不完全是以工資的形式體現的,而且毫無公正可言。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一切都歸“國家”所有了,你除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一無所有。如果你得到了什麽,那是“國家”給你的,任何“額外”的東西都是恩賜。於是,我們同代人中考上大學的所謂天之驕子們,被“恩賜”了大學學費。可是,如果百姓沒有得到公正的報酬,什麽人有資格說誰欠了誰?!

記不記得很多人出國時要賠償“培養費”?好像沒有人質疑的,當然,質疑也沒有用。更搞笑的是,有的單位卡人,想出國的要“賠償”卻到處拒收,還必須求爺爺告奶奶的找地方送上去。天下奇聞啊!

我今天要說,我拒絕接受這樣的欠債概念。如果政府收刮了一切,那就是政府欠每一個老百姓的,而老百姓不欠政府任何東西,誰都不欠!

這製度的不公平不僅是報酬不公,就是對報考大學的資格也是機關設盡。因為是“國家”出資培養你,國家就可以挑三揀四。談一談那時高考製度不公平的關關卡卡吧。看看下麵的花樣,對現在的孩子可能是天方夜譚了。

 

地域差距和不同錄取分數線造成的不公

把這個放第一位是因為其影響範圍是最廣的。

據我所知,地域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各個省是被“分配”一定名額的,這也就造成每個省的錄取分數線不同。我知道的,青海等省份的錄取分數線就比較低。地域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全世界都一樣。考慮到這個因素,條件比較差的邊遠地區降低標準也是合理的。這個很類似美國現在的一些大學照顧劣勢族裔的做法,其宗旨是盡量相對公平。是不是真的就更相對公平了,可以辯論,但至少名義上是說得過去的。但中國高考製度的錄取名額,往往是大城市、大省份名額多。大地方的人本來就在資源、信息等方麵享有優勢,加上高錄取名額,更是得天獨厚,實在不能說這是合理、公平的。相反,這樣的體製造成了雙重不公平,就如一位網友說的:“中國的高考是最不公平的製度之一,地域差距極大。當年我班三個北京考生的成績在我們江西隻能上中專,直至今天這種狀況依然沒有改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身體不好的“國家”不投資

“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至於對個人是否公平是不必考慮的。國家用寶貴資源投資一個大學生,必須每一個畢業生都能人盡其用。有殘疾的,大學的門是絕對不會對他/她敞開的。心髒有問題的,肝髒不夠健康的也免談。甚至看不出坡的,隻是兩腿稍有一點長短,也不行。政府是用體檢的手段來篩查,依不同情形,除了被完全拒之門外的,也有受專業限製的。

我高中一位同學,智力超群,才華橫溢,但因心髒先天缺損過不了體檢那一關。知道自己與高考無緣後,心氣特高的她,在高中最後一次期末考試時,每一門課都是不到半場就交卷了。她是要證明“我行”。這不是一所一般的學校,要做到半場交卷,是要有股狠勁的。我不知道她從哭著離開體檢地點,到決定在最後一次期末考試時以特殊的方式技壓群芳,這心路是如何走過的,但我當時真的讀懂了她!這是一位把讀書看成命似的女孩,最後是在德國完成了讀書夢。令人高興的是,她在德國闖出了一片天地。她說是被逼出來的。也許是,但我相信她去德國肯定比留在國內好。就當人算不如天算吧。

我另外一個朋友的弟弟就相對“幸運”些。好像也是心髒的問題,知道體檢通不過的,她家早早就開始運作,打通一切關節。臨近體檢的日子,用我朋友的話說,她家大包小包的東西咕咚咚咚進來,又咕咚咚咚出去。住同一單元的鄰居打聽是什麽事,得不到答複後,鄰居說“你們不肯講。但我知道你們家肯定有事情!”非但有事,還是大事呢!她家買通了體檢醫院上上下下的要職,以至於有一位醫生就對她家人說,“我知道是怎麽回事,但我沒辦法,你把後門開到院長那裏去了,我不敢得罪!”這還不算完,還要考慮到進了學校之後。朋友的弟弟雖然成績很好,卻隻報了一個大專,因為隻有這個學校她家有把握可以保證他入校後再次體檢過關,同時在就學期間體育課免修。

我朋友對我說這事時是“現在進行時”,我一方麵為她弟弟捏一把汗,一方麵在心裏說,你倒敢對我說!我知道這是什麽樣的信任。幾年前我才開始對人講這個故事,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會來追究這陳糠爛穀子了。但在這之前的20多年裏,I did not tell a soul (我連鬼都沒告訴)!

還有一個折磨人的關口是大學入校後的體檢被查出有肝炎之類的病。這樣的人會被要求休學一年,一年後如果正常了,就和下一年的一起讀。如果還不合格,對不起,拜拜了!城市來的,家境好的,還不太成問題。農村來的,壓力特別大,就擔心一年後還不正常怎麽辦?這一年是度日如年!說真的,很多城裏人根本就不懂得對農村的孩子來說,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在他們那裏卻是難以想象的困難。有聽說過農村孩子可以悠哉悠哉在家休養一年的?很多富貴病,精神壓力太大的話是不容易養好的。

 

顏值不夠的不許讀某些專業

這個政府是非常在乎“麵子”的,包括外交翻譯等工作人員必須顏值夠高,所以有些可能涉外的專業必須麵試。我一位大學閨蜜曾講過這樣的故事:她以前的一位同學(也可能是鄰居)被考慮錄取於一個涉外的專業,有人上門要求看看長相如何,偏偏人不在,就讓看了父母和姐姐真人及本人的照片,但那人還是不放心,說這個要求很嚴格的。不記得後來是什麽結局了,隻記得這家人背地裏說了句“那個人自己長得不咋的!”

 

出身不好的貶值處理

出身不好的或者是不允許讀大學,或者是隻能讀錄取分數較低的學校,還有不少是從大學降至大專。偏偏出身不好的往往考分還高!你跟誰說理去?

這個我沒有直接認識的例子,但間接知道的太多了,網上這類故事也是多如牛毛。不過我媽媽倒是也受到過政審的牽連。那年在大學生中挑選了12人送去蘇聯留學,媽媽也是其中之一。被選上後,到北京的俄語專科學院培訓一年,不僅學語言(由當時在華蘇聯專家的太太們教),還要學禮儀,包括學跳交誼舞等。(政府很慷慨哦,在俄專那一年,不僅夥食很好,而且還每人每月有零花錢。)這些人被選上時已經都經過政治審查了,可媽媽的政審不知怎麽沒做好,結果在臨走時,連出國的量體製作的大衣都做好了,沒幾天就要登飛機了,最後一次政審被篩了下來。不過,大學還是讓她繼續讀的,所以不算是影響讀大學的。

 

年齡段限製

隻有“適齡”青年才可以讀大學。由於文革十年的斷層,恢複高考後的最初幾年,每一年的“適齡”定義是一直在變的。想想也蠻可怕的,今年你可以考,但如果沒考取的話,明年是不是還能再考就不知道了。

 

考試選擇的限製

這個也是特殊、臨時的規定。我不了解每一屆的情況,也可能是上海的地方規矩,我知道恢複高考後的第二次高考,不是應屆生的話,大學和中專是隻能選一樣考的。你想,曆屆生本來就不如應屆生有優勢,還必須放棄一個機會,對那些正好是上不上、下不下的考生,這是個能折磨死人的難題。那年就有鄰居的家長來找我在大學任職的媽媽谘詢到底該報考哪一個,一向說話謹慎的媽媽了解了情況後建議考中專。鄰居走了後我對媽媽說“你倒敢下這個結論!”媽媽說她是有把握才說的。事後鄰居還特意來謝過,說若不是媽媽的建議,那女孩肯定會選擇考大學,但事實證明她百分之百是考不上的。如果不是媽媽說的那麽肯定,她是下不了決心放棄大學的,那就意味著她同時也失去了讀中專的機會。我當時想,是什麽人,什麽腦子,定出這樣的規矩?你說國家沒能力招太多的人,那也情有可原。已經讓人考了,何必還要如此煎熬人呢?

 

隨時變更造成的不公平

這個是非常特殊的事情,也是發生在恢複高考後第二次考試。我知道的是上海,是不是全國都如此就不了解了。那時錄取工作已結束,有幸被錄取的都已經去報到,開始上學了。然後,出來新政策,要擴大招生了,招走讀生。國家是希望多招些人,但校舍有限,就搞出來個走讀生。

大家知道,錄取是按考分高低,依大學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錄取,再後麵的就是大專。現在要擴招,從大專也沒考取的落選生中招,擴招的全部是文科,但都是本科學位。於是,已經被大專錄取的人不幹了:為什麽我考分比你高,而我是大專學位,你是本科?那一次,大專生是上街遊行的。當然最後不了了之。這事到底怎樣才是公正還真不好說。隻能說多變的政策造成更多的不公正因素。

以上這些是我知道的。可能還有很多別的規矩我沒機會了解到。如果網友發現有遺漏,歡迎補充!

 

更多博文

國家和個人 孰輕孰重,孰前孰後?
陳光標紐約中央公園之舉的最大危害是什麽?
公布“主人”的公共財產比公布“仆人”私人財產更重要 – 也是一種中美比較
再談英格蘭公投及其他
什麽是民主?我們真懂了嗎?
我有幾個問題
有這樣兩種中國人
文學城 — 我的大學
現在還有鐵飯碗嗎?
我看“我們是幸運的一代”
北京奧運和索契冬奧
感言中國農民住進大樓
讀“中國經濟模式的製度基礎是剝奪民權”有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Diana-Sun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國家當時給我們免費教育,是本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本意來投資我們。畢業分配就是最好的說明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假裝' 的評論 :

哈哈,那個中國頭號人物的博士學位也是疑問重重啊。現在國內那樣的多去了。
當初也不公平,就像我文中寫的。現在好像更不公平了。唉,沒得說的!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我有兩個朋友,都沒考上大學,都當上了省正廳級幹部,有專車有司機。他們的孩子都上的3本大學,最終學曆都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這些博士又都踏著他們父母開出的道路,過著比父母還榮耀的日子。名牌大學都有這種名目的“學院”,悲哀!
大學曾經公平過,那公平競爭的機製也被毀了。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mo_sharon' 的評論 :

是的。我居然就沒把這個寫上,太不應該了!可見人是非常受自己經曆的局限的。來自上海的我不是不知道這個,卻完全遺忘了。一會我會補上的。非常感謝!
momo_sharon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高考是最不公平的製度之一,地域差距極大。當年我班三個北京考生的成績在我們江西隻能上中專,直至今天這種狀況依然沒有改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