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6)
2015 (82)
2018 (46)
2020 (48)
2021 (68)
2022 (73)
2023 (43)
不久前我一個博文裏有講到我的鄰居小紅插隊落戶成了紮根典型的事,有好幾位熟識的朋友和不熟識的網友問小紅現況如何。正好我原本就打算寫個係列介紹一下我的這家鄰居,就不特別回複,而是作為博文的一部分了。不是存心要揭人的隱私,而是覺得這家人家的故事確實是和當時的時代環環相扣,所以有一定的意義。
我這家鄰居是有點傳奇色彩的。男主人,徐伯伯,是個12級幹部,是當年投奔延安的熱血青年,後被送去留蘇的。不像北京高官如雲,在上海,12級還算個小人物的。可是這家人上上下下沒有一點官架子,所以我家這種沒有一官半職的也能成為好朋友。我說有傳奇色彩,是說他與別的當官的不同,也就帶出了這家不同於一般幹部家庭的家風,也就出了些我認為有意思的故事。
徐伯伯文革前是配有一輛轎車的。我們這棟樓也是“定製”的,樓裏有兩個12級幹部,他們住的兩個單元是把兩戶做成一戶的。樓下有個車庫可停車,司機也就住在同一個新村裏。有一次徐伯伯要去我媽媽就職的大學做報告,事先告訴我媽媽那天搭他的車去上班。後來媽媽告訴我,那天她等的心都焦了—從沒有過坐轎車上班經曆的她,不知道從家到學校居然隻要15分鍾!平時媽媽坐公交車上班,路上單程要1個多小時。
說徐伯伯沒架子,上麵主動邀我媽媽搭車就是一例。另外還可以從很多小事上看出來。樓梯間的燈泡壞了,他會去換;樓梯髒了,他也會去掃。(我們小時候鄰居間都是誰發現燈泡壞了就誰去換。樓梯間也是隨時就有人自動做清潔。)但我覺得最能體現其平易近人的是他處理事情,處理與別人關係時,真的是沒有把自己看得與一般人有不同,包括對我們這些孩子,都把你當個大人似的。我真不認為我們兩家相好隻是碰巧做了隔壁鄰居。更主要的是兩家都有一種民主、平等的氣氛。還有就是兩家都不那麽俗,說細點就是都不鑽錢眼裏。
徐伯伯的夫人姓潘,我稱潘阿姨,大家叫她老潘。家有四個女兒,名字很有意思,很政治。老大我一直稱大姐的,真不敢相信我居然不確切記得她的名字了,反正是有個赤字,不是徐小赤就是徐赤紅。小時候曾聽徐伯伯講過孩子們名字的來由,大姐的赤字代表革命的紅色。老二叫慶國,說是正好是建國之時,所以應該是49年或48年出生的。老三叫小紅還是全紅,寓全國一片紅的意思。不記得老四為什麽叫小勤了,可能是要勤奮建設社會主義吧。因為小孩子不關心這些,我從來不知道這四姐妹的年齡或出生的年份,所以都是根據我知道的信息推測。大姐是66屆高中生,因為她告訴我說已經一切就緒要考大學了,結果文革,什麽都取消了。她當時就讀於上海的市三女中。小勤則是73年中學畢業。印象裏前麵三個年齡比較接近,很可能是上下隻差一年,小勤則比小紅要小比較多一些。
我比小勤小大約六歲。因年齡關係,我小時候好像基本上隻和小勤玩,其餘三姐妹都是我大了以後才有接觸的,至少我沒有小時候和他們玩的記憶。我和哥哥都是徐家姐妹“帶”大的,泡在他們家的時間相當多。後來,我們家以前的保姆楊阿姨又去了小勤家,我和哥哥都是楊阿姨帶大的,一直和她非常親,所以就又多了一個去徐家的理由。
由於徐伯伯的官階,他們家在市場上還沒有供應電視、冰箱時就憑內部票買了。也是在電話還沒有對老百姓開放時就由組織上給裝了家庭電話。由於兩家關係非常好,我們家就像他們的家庭成員一樣享受這些“福利”,特別是電視和電話,如果有人在隔壁敲牆,不是有我們家(好像就是我在用)的電話就是有好的電視節目推薦我們看。真不是我們不知分寸麻煩人家,而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比如電話,記得工作人員還在安裝,潘阿姨就把電話號碼告訴了我,說打進打出都可以,隨便用。後來,我們隔壁的一個鄰居G家不知從哪裏得知了號碼,曾有電話進來找他,潘阿姨立即就問我,為什麽把電話號碼告訴他們,說不願意他們用電話。我們是明白兩家的關係滴。
就是這個G家鄰居,後來把徐家惹火了,這事發生在我們家搬走之後,是我回訪老鄰居時慶國告訴我的。
我們這是單位的房子,歸某個設計院。徐伯伯原先是該設計院院長,後來被上調離開了。徐家是獨自擁有一個單元,我們都是兩家合用一個單元。我們搬走後,又過了一段日子,可能是我家當初的房子暫時空出來了,G家鄰居就給設計院領導建議,把我家原先住的單元改造,一間與徐家打通,歸徐家,另一間給他自己。院領導同意了。這位G家鄰居也是有點能量,因為他不夠格拿那樣一間大房子的。結果G家太貪,擅自在改房時又叫建築工人把歸徐家的那間房帶著的壁櫥也改到他那間房去。當時徐伯伯已離開設計院了,潘阿姨就給院領導寫了封信,說不要那個房子了。我不了解信的具體內容,反正最後院領導是明白了,立即叫把壁櫥再改回去。慶國對我講述時潘阿姨也在場,她跟著補充了一句:“要是是你家,我就什麽都給你們了。”可是,她願意給的人家是不會做這種事的呀!
從這件事我也知道了,在設計院,徐家是可以要什麽有什麽的,可他們從沒提過任何要求。也是這個設計院,徐院長走後就沒人能鎮得住,院裏的技術人員,特別是老的技術骨幹,堅持說隻有徐以俊夠格做院長!
P.S. 下麵是百度上查到的:
徐以俊(1916.11.3-2011.12.21),高級工程師。江蘇蘇州人。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曾任察哈爾軍區製藥廠廠長。
1951年至1954年在蘇聯列寧格勒化學製藥學院學習。回國後,曆任化工部上海醫藥工業設計院院長、總工程師,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副廠長、總工程師、設計院院長、高級工程師。曾參加領導上海高橋化工廠和蘭州石油化工廠的設計工作。主持規劃和設計的上海石化總廠在投資金額、工程進度、產品數量和質量及投資回收方麵,均達到規劃要求。
(未完待續)
是不多見,所以才格外珍惜。其實我們兩家比我寫的更好,很多事情經濟上都不太分的。
歡迎常來啊!
這家人家的特色是對一切都很從容對待,少見的平常心。謝謝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