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有人問到底該不該推娃。一茬人把孩子養大送出家門了,新的一茬家長又開始問同樣的問題。我既不專家也不博學,今天豹子膽減價,我一口氣吃了太多,鬥膽來趟這混水。先聲明一下,我希望是完全中性地談推,不對推的目的做道德評價。
其實我認為該不該推根本就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推。生娃養娃,你當然該推,那是做父母的責任。做家長的不推,誰推?!
但如何推真是門學問。用心的家長一定都有體會,養兒是一門藝術。相信人人都懂得如何推是必須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性因人施教的,隻是具體做的時候各人的認知有不同。
我要說的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熱情,激發孩子的內在推力。家長要還是孩子要,是有天壤之別的。理想的狀況是,孩子自己有足夠的推力,家長隻需要提供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如果孩子缺乏內在推力,那麽家長首先必須做的是去激發孩子。孩子自己不要,家長的推根本就沒有意義,還不如歇歇,過得自在些呢。否則,一定是大人孩子都沒有好日子過,那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我知道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那是30多年前的國內,甲聰明過人,但就是不好好用功,學習成績糟極了,眼看連大學都進不去,更別談好學校了。甲的父母都是大學畢業有非常體麵、高待遇的工作;而甲的叔叔僅有中專或技校學曆。於是父母非常認真地與甲做了次交心的談話,問他是想過我們家的生活呢還是你叔的生活。甲決定要自家的生活。於是父母動用關係把他轉到一個很好的高中,甲從數學僅得百分製的4分開始往上爬,往返學校路上的時間也全部用來背英文單詞,頭懸梁,錐刺股一年後,進了北大數學係,四年後以北大數學係佼佼者畢業,現在美國過著比他父母當初好得多的美國上層中產的生活。甲父母的聰明之處是把自己的目標變成了孩子的目標。
哈哈,這是個特殊的例子,也是個極端的例子。一般的孩子都不至於這麽差,隻是在家長眼裏還沒有盡全力而已。這個方法也肯定不是適合勞苦大眾滴,相信很多人還會對此不屑一顧。我想說的是,能有最理想的,那是父母和孩子的福分,恭喜了!沒有理想狀況,能促使孩子往上走總是好事。有時候不必太為將來擔心,人一生的變化是很多的,而且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那位甲先生成人後的人生目標早就不是追求生活的高水準了。但讀北大,確實為他的人生追求提供了高起點。
所以,家長隻需要順勢發現孩子的興趣和長處,加以適當的引導。於是問題又回到如何發現孩子的特長,如何引導。這又是個藝術問題了。沒有一貼靈的,隻能各個擊破。也許最簡單的突破點是問問孩子將來想幹什麽。現在的孩子不僅僅是衣食無憂,很多都想不出自己還缺什麽。所以,另一個突破口也許是問問孩子想沒想過,自己應該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麽?想沒想過在自己離開時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印記?
這些不是一次談話就能解決的,而且還取決於大人和孩子的關係,看平日是長幼關係還是朋友關係,有沒有在孩子那裏建立了足夠的信任。如果信任不夠的話,對不起了,先在這上麵下功夫吧。記住,信任是要不來的,必須用你的誠意去掙。如果掙不到,那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說到底是看目標是什麽。希望孩子成功,那什麽才叫成功呢?每個人的標準又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和家長的目標不一致,那可絕對是有麻煩滴。我個人感覺,如果家長和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又都不肯讓步,那麽家長推可能比不推還要糟糕。還是那句話,歇歇吧,這樣大家都能過點好日子。
我反複說歇歇算了,絕不是諷刺的意思。家長啊,總是忍不住要“幫”孩子。而研究數據表明,家長推或不推幾乎是沒有區別。真正起作用的是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連帶家庭的人脈。所以呢,沒有推不必太自責;推了也不必太居功。這樣說吧,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穩定的家庭環境,就已經完成了推的一大半工作了。
其實作為家長,第一重要的責任、義務是把孩子教育成一個良民。別的目標都居其後。這一步做好了,估計別的也都水到渠成了。
再允許我也開玩笑也認真地說一句:上麵這一點做好了,別的有些方麵是可以花錢“輸出”的。大致的門路是(1)讀最好的高中,比如好的私校。(2)雇用私人顧問,專門來打造、包裝孩子,從高中頭上或更早就開始。這類顧問的費用一般是20萬美金以上一個孩子的。其實這就是請專家來開發孩子的潛能,“順勢”設計。說白了,就是請專業人士來做家長應該做的事。隻希望最終的結果是“輸出”的隻是勞動,不是親情。
海外華人推娃與孩子之間比較普遍的衝突是學琴和中文。下回有空也對此發表一點愚人之見吧。
是啊。握手!
東北有句話:好孩子不用管,管子不成材。
謝謝!歡迎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