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好孩子寵不壞?

(2014-12-13 14:17:15) 下一個
都說我們夫妻倆寵孩子。家裏那位對此可是嚴重不同意嗬,說,我們是喜歡,不是寵!我基本同意此說,但有一點小小的不同意:我知道我是有點寵的。不是盲目的寵嗬,而是那種對孩子有信心的寵。我敢這樣做是因為我就是被這樣寵大的,好像沒有人認為我被寵壞了。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吧。一個是吃上的寵,一個是花錢習慣方麵的。
 
 
 
女兒小時候對不習慣的食物適應較慢,我絕不強求,一切都順著她。去餐館吃飯,我總怕她沒有合口的,全挑她喜歡的點,就這樣也不能保證與家裏的味道一致,所以要多點幾個才行。飛機上吃飯,我一定是要與女兒不同的那個,生怕她吃不慣自己要的那個。這樣說吧,自有了孩子,我在餐館就沒為自己點過菜,直到那一次。。。。
 
那是在法國,女兒對嚐試各種食品興趣濃濃,那一餐,她大膽的點了自己不熟悉的菜。我看著那菜單就覺得不靠譜,於是點了個她愛吃的做保險。果然,女兒點的菜不好吃,甚至是難吃。我讓她嚐了我的,她直說好,我就提出換。沒想到她堅決不幹,硬是把自己的那份吃完了。於是,我知道自己被解放了。從那天起,我又像以前一樣隻挑自己喜歡的菜點,再也不考慮別人啦!那次歐洲行全家都玩得開心,而這個解放特別令我寬慰。看到孩子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情況下自覺的放棄被“寵”,我知道她沒被寵壞。
 
 
 
我們家對錢不怎麽管理。現金放在個盒子裏,誰要用自己取,女兒也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不知道她花了多少錢。又因為這孩子的個性是偏向於克製自己的,所以我們始終是鼓勵她想花錢就花,不要多慮。於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花費也越來越大,有個別幾次我不是很讚同她的花費方式,以至於我有點懷疑是不是把孩子寵壞了。但我輕易不批評孩子,就決定再等一等,於是就等到了那一次的晚餐談話。
 
那天在餐桌上,講到誰家的匹薩餅好吃,女兒就像個標準的teenager一樣波拉撥拉的抱怨起學校的皮薩餅,說小小一片要4刀,味道又差。一片吃不飽,可是花8刀買兩片這麽難吃的皮薩餅實在是舍不得。哈!我還是第一次聽她說舍不得。行啊,隻要還有舍不得的時候就可以了!我對自己說,孩子如何花錢,不用管教了。
 
在這之前,孩子爸爸也曾私下對我說,怎麽這孩子花錢不眨眼?我每次都是揮揮手讓事情過去了。我的理論是,將來孩子有能力掙錢,愛怎麽花怎麽花。沒能力掙,想花也沒得花,自然就知道省了。至於什麽錢該花,什麽錢不該花,每個人有自己的準則,誰能保證自己的判斷就是對的呢?我們又有什麽資格說我們的判斷就比孩子的強呢?每個人在乎的東西不一樣,是不是?我們不是也經常認為別人的花錢方式不邏輯?我們也知道有太多人認為我們的花錢方式是胡來。其實隻要不影響基本生活,自己開心就是對的。就這點來講,孩子沒錯!
 
 
 
順便說說我的一點感悟。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打了家裏的碗,媽媽說我。我不高興了,問為什麽打個碗就要挨罵?又不是故意的。媽媽說,不是為你打了碗,是為你打了碗一點也不心疼。我強詞奪理:“你怎麽知道我不心疼?我不說罷了。”媽媽說,知道心疼就好,便放我過門了。不過我當時心裏倒是一咯噔:還真說對了,我是沒心疼!為此還自責了。後來大了些後,想起這事,心裏就責怪媽媽,為這點破事就要我心疼,那我還能有大出息嗎?原來我沒大出息就是被老媽害的。於是下決心決不給孩子任何心理負擔。哈哈,當笑話講了,絕沒有給孩子壓力的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