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個幫忙買家具的活兒,客戶要求的地點居然是宜家。我一向喜歡厚重的東西,對輕薄簡便的設計沒什麽好感。
“不是都設計好了麽,照著樣板間買一套就好了。”我是這麽想的,不過沒敢這麽說。好像是老板的什麽朋友,我也不敢抱怨。
客戶是個女人,老公回國去發展,所以自己一個人在加拿大帶著一個四歲的孩子過日子。這樣的女人加拿大有很多,而我們的談話也往往都有相同的開始。
“雅兒好年輕啊?大學剛畢業吧?”在她們眼裏我似乎還是個辦事不牢靠的小孩子。
“我不年輕了,都過了30了。”這是我唯一喜歡自己年齡的時候。
“啊?過了30了?看不出來啊,那你孩子幾歲了?”這是老套路了。
“我沒有孩子,我還沒結婚。”
“30歲還沒結婚?是你太挑了吧?”這也是標準問題之一。
“我不挑呀,是他們不要我。”
“可是你一個人,多孤單多寂寞呀,一個人怎麽能生活呢?”看來又是一個必須過群居生活的人。
“我不孤單呀,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還挺快樂的。”我說的是真話。
“你那個所謂的快樂是不正常的快樂!”她說的斬釘截鐵,把“不正常”三個字說得又慢又堅決,好像我做了什麽錯事一樣,“你現在看起來好像很快樂,實際上你生活在一種不正常的狀態裏麵,你知道麽?隻有組成家庭才是正常的生活。”
我不想跟她爭論,我有過教訓,爭著爭著生意就沒了。我假裝沒聽見,可是她卻意猶未盡。
“我跟你說,女人必須有一個家庭,必須有一個孩子,這樣女人的生命才完整。單身的快樂不叫快樂,家庭的痛苦也不叫痛苦。哪個家庭沒有磕磕絆絆的?哪個家庭不辛苦?有了家才有快樂!家庭是快樂的基礎!”
她似乎很為她的“快樂”理論自豪。我沒有再給她機會繼續討論下去,直接把話題引到了家具上。我承認她說得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具體事情需要具體分析。
她其實很有錢,但確實缺少些藝術的眼光,喜歡的都是些塑料的、玻璃的、閃閃發光的東西。她判斷喜歡與不喜歡的思維邏輯混亂,同一個理由下喜歡一樣東西,卻又討厭另外一件東西。
我小心謹慎地解釋,有時敷衍地點頭,給一些“易碎”、“不好清理”之類的建議。
結帳排隊的時候,她正要開口跟我聊天,忽然遠處另外一排一聲非常清脆的童音“爸爸”打斷了她。
我跟她都不自覺地尋聲看過去,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姑娘正撲向爸爸的懷抱。
“好可愛的小孩子啊!”我笑著對她說,卻發現她的臉色已完全改變。震驚、憤怒表露無遺。
我又回頭看了看那小女孩一家人,人家其樂融融地沒惹你啊?她一聲不吭地結了帳,上了我的汽車。
車子啟動之前,她終於沒憋住,“那是我老公!”
我大吃一驚,側過頭去看著她,“你老公不是回國了麽?”
她狠狠地說,“是跟我說回國了,已經半年多了。”說罷,安靜了好長一段時間。
我並沒有啟動車子,“所以……”我想知道她會怎麽做?離婚?大鬧?
她眼睛看著自己腳,麵無表情,眼淚卻一滴一滴地流下來。她緩緩地搖頭說,“我不會跟他離婚的,他是我孩子的爸爸,我的孩子不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家對於一個女人和孩子來說,多重要啊。我不會成全他們那個家的。我絕對不離婚!”
開車。沉默。
我一個人偷偷地想,“我和你,究竟是誰在不正常的生活裏?正常的痛苦和不正常的快樂,我寧可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