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岸生活(一百七十七)微信,不可全信

(2015-01-01 09:10:41) 下一個

我一向是個後知後覺的人,特別是對於電子信息類產品,我的朋友們都說我更適合生活在遠古時代。

我是親密的朋友圈當中最後一個使用微信的人,連阿姨級的客戶都把微信玩兒的團團轉的時候,我才很不情願地加入了微信,從此便進入了另外一個交際的世界。

忽然之間,那些不太往來的朋友,因為在微信上經常見麵而變得越來越熟悉;那些隻打過幾個月交到的客戶,因為在微信上互相打招呼留言而把關係持續拉近,甚至會再次見麵;那些身在國內的十幾年以前的老同學甚至都能通過微信聯係上。我不得不承認,這小程序讓我的生活圈子一下子拓展了很多。

後來,加微信便成為了一種趨勢。走到哪裏加到哪裏,朋友圈也一步步地擴大。每天早上醒來以及晚上睡覺之前,都要查看一下朋友圈,看看誰又發了什麽帖子,轉了什麽新聞,發表了什麽高論。

對於某些人來說,微信是展示自己生活細節的一個重要平台,每天吃了什麽、去了哪裏、見了誰通通發出來,生活裏的種種精彩絕對不能浪費。有些人則拿微信作為一種生活日記,覺得重要的事情、當時的想法和態度,全部及時反映出來,留下一個清晰的記憶。有些人拿微信當作是一個求助大全,無論有什麽問題都拿出來問一問,一個好漢三個幫,還經常就能獲得答案。

可是慢慢地,我發現,就好像大家在用社交網絡時給自己戴上麵具一樣,大家在發微信朋友圈時似乎也在給自己塑造另外一種不同的形象。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帖子,其實也有很鮮明的個性。

有些人特別喜歡發“心靈雞湯”,似乎他本人就是生活在壓力之下,那些唯美的排比句子加上漂亮的圖畫,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給他們釋放壓力,緩解疲勞,亦或者隻是隔靴搔癢而已。

有些人喜歡發生活哲理,要麽勸人心胸開闊,要麽勸人勤勉努力。可是她們當中很多人要麽自己非常算計、斤斤計較,要麽好吃懶做,一點都不勤勞,這些話不知道發帖人自己曾經聽進去一點沒有?

剛開始,還覺得大家自覺轉發的各種小知識非常有用,今天這個有毒,明天那個不能吃,如何養花種草,如何化妝美發。可是後來各種互相矛盾的消息發出來,這邊說牛奶補鈣,那邊就說牛奶有毒;這邊剛說某個牌子的麵膜有效,那邊就說這些都是騙人的垃圾。更有甚者,今天傳言一個人死了,明天那個人就站出來自己辟謠。

自媒體,這個時髦又有力量的詞匯,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愈演愈烈。大家似乎都意識到了這裏的價值所在,於是大家都努力地在這裏創造新的形象,開拓新的未來。

後來微信朋友圈裏就變成了當街叫賣的場所,每天都有房地產經紀用各種方法要求加入朋友圈,然後內容就被各種房源信息覆蓋。傳銷的、零售的也肆無忌憚地用大批量的照片和圖片霸占著整版整版的地盤。

自媒體,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權威?到底有多少可信,又有多少偽裝?那些號稱是“朋友”的人,真的不會欺騙朋友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孟衍文 回複 悄悄話 那倒也是真的,你看著他平時的言行和在微信上的言論,也能看出一個的德行來。
我是一個小海狸 回複 悄悄話 我一個朋友在萬聖節發了一個很嚇人的視頻給我,嚇得我心髒都要爆出來了,這個視頻太惡毒了。從那以後,我就不再和她來往了。我沒有把那個可怕的視頻發給任何微信上的朋友,就到我這裏為止吧。我想說的是微信有時候也能幫自己看清楚一個人。
胖子太太 回複 悄悄話 說得有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