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聖潔的靈魂(紀錄片解說詞)
(2011-08-14 17:09:38) 尋找林昭(導演 攝影 編輯:胡 傑)
1999年上海
倪競雄:(林昭在蘇南新聞專科學校的同學)
我們去訪問監獄的醫生,他說:她是從病床上拖出去的,他看著她從病床上拉出去執行槍決的。
問:她是從哪一個病床上被拖走的?
倪:監獄的衛生室。也不叫醫院吧,就是病號住的地方,她好象還住肺病、肺結核的病房。
問:住著院就拖走?
倪:就在病床上拖出去槍斃的,他說好象是上午,至於拖到什麽地方去槍斃,他說不清楚。
問:那是什麽監獄的病床?
倪:提籃橋,提籃橋監獄,這個醫生是提籃橋監獄的醫生。他因為我們作為私人親友訪問,也沒帶什麽介紹信,所以他也有很多顧慮。
(公共汽車報站音:提藍橋到了,請從後門下車,開門請當心。)
上海提藍橋監獄
(檔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者:林昭 事由:反革命
1965年監獄為林昭加刑的報告
解說:在我見到的這份監獄為林昭加刑的報告中這樣寫道:“關押期間(林昭)用發夾、竹簽等物,成百上千次地戳破皮肉,用汙血書寫了幾十萬字內容極為反動、極為惡毒的信件、筆記和日記……公開汙蔑社會主義製度是:‘搶光每一個人作為人的全部一切的恐怖製度。’‘是血腥的極權製度。’她把自己說成是:‘反對暴政的自由戰士和年青反抗者。’對無產階級專政和各項政治運動進行了係統的極其惡毒的汙蔑。”
解說:林昭在她稱為的紅色牢獄中度過了八年。在她的文稿中這樣寫著“我經曆了地獄中最最恐怖最最血醒的地獄,我經曆了比死亡本身更千百倍的慘痛的死亡”。
1999年北京
許覺民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 林昭的堂舅
許覺民:檔案不能發,這是死規定,這是高等法院有批示的,不能發還本人,因為這裏頭主要一方麵是日記,一方麵是控訴,一方麵還有不少詩。有不少罵毛(的文章)罵的很厲害,他們叫“惡攻”,惡毒攻擊十分厲害,所以不能發。
解說:林昭在獄中留下了大量的詩歌,她針對毛澤東的詩,在獄中的《血詩題衣》寫到:
雙龍鏖戰玄間黃,冤恨兆元付大江。
蹈海魯連今仍昔,橫槊阿瞞慨當慷。
隻應社稷公黎庶,那許山河私帝王。
汗慚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滄桑。
[附]毛澤東 七律 《占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解說:林昭1932年12月生於蘇州,中學就讀於蘇州景海教會學校,並積極熱忱的參加共產黨的組織。
解說:林昭的檔案中是這樣記錄的:被告林昭33歲,蘇州市人出身偽官吏,本人學生原北京大學學生,1958年淪為右派份子留校查看,1959年借口養病返滬不歸,捕前住本市名南路159弄11號。判20年。
解說:在另一張林昭家庭及曆史情況中說:母係蘇州市民革委員,政協委員,早年參加過共產黨,後又參加國民黨,抗日戰爭期間偕同林昭一起坐過牢。父係偽官吏,反革命管製分子,管製期間畏罪自殺。在這裏補充一點林昭父親的資料:林昭的父親彭國彥早年在英國留學,1922年考入東南大學主修政治經濟,1926年畢業論文是《愛爾蘭自由邦憲法述評》。1928年9月在國民政府舉辦的第一屆縣長考試中獲第一名被任命為蘇州吳縣縣長。
蘇州:街巷牆上寫著“拆”字
解說:林昭童年時的家已被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拆掉了。
問:你們在教會學校的課程是怎樣安排的?
陸震華 林昭的中學同班同學
陸震華:課程全部跟當時的國民政府頒發的教學大綱完全一樣,所不同的就是對英語課程稍微多一點,還有一個東西學生每個禮拜天要到禮拜堂去做禮拜,這是硬性規定。就是你不信教的人也得要跟著學校裏安排上禮拜堂。
問:那當時你啊,林昭都要去。
陸:也都要去。這個免不了的,沒辦法的。
問:你覺得這樣一個禮拜的形式最後對林昭是不是有什麽影響?
陸:這個我沒有想過,但是我想我是受過影響的,因為我的家庭本身就是基督徒。
解說:在這個一時期,作為共產黨秘密組織的成員,林昭以她少年時就顯露出的文學天賦撰文抨擊國民黨腐敗政治,熱情參加地下黨組織的話劇義演,成為蘇州城防司令部黑名單上的人。1949年6月,她不聽母親讓她去美國留學的勸告,與家庭決裂,考入中共蘇南新聞專科學校。
1949年
(老紀錄片資料: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說:1950年8月蘇南新專的同學全部下到基層支援地方工作。林昭參加了土改工作隊,深入到蘇南農村。
(倪竟雄和林昭的合影)
問:土改工作就是讓你們去把地主的地分給老百姓,整個過程叫土改是嗎?
倪:最要緊的是把地主的威風打下去。
原新聞片資料與解說詞:各級土改工作團深入農村,領導土改,在有3億1千萬人口的新解放區,土改運動轟轟烈烈。(歌聲:人民政府愛人民啊,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啊。呀呼嘿咳……)
(土地房產所有證)
解說:林昭在給倪競雄的信中寫到:”土改,誰都知道是我們鞏固祖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的崗位是戰鬥崗位,這樣一想,工作不努力怎麽也對不起黨和人民。
倪:槍斃一個地主可以發動一大片一大片的群眾,原來不敢說出來的一些話都說出來了。控訴,徹底的滅了地主的威風,然後是四大財產,土地、耕牛、餘糧、房舍。四大財產分給農民。
(林昭的信)“我現在真是一無所求,就對家庭的感情也淡多了,我心中隻有一顆紅星,我知道我在這裏,他(毛)卻在北京或莫斯科,每一想起他,我便感受到激動。”
問:當時她對毛澤東是非常的……
倪競雄:啊!非常虔誠,虔誠到極點,稱毛為父親。
(李銳 1958年毛的秘書,兼水力部副部長)
李銳:“毛主席萬歲”這個口號怎麽來的,1950年五一節的口號,那時候剛開始搞口號,五一節、十一節都要公布口號,有這個傳統,五一節口號裏麵“毛主席萬歲”最後一句話是他自己加的,朱老總的秘書揭發的。
照片(李銳、周恩來總理)
解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毛澤東發展了列寧、史達林階級鬥爭的理論,在全國開展了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鬥爭和思想改造運動,使得知識份子和家庭出身不好的人都產生了一種深深的負罪感。
解說:林昭在給朋友倪競雄的信中寫道:“對家庭看法問題,我隻單純的看父母近日來信,一改過去落後的論調,甚為進步。因此就肯定他們不是反革命份子,經過團內同誌們的幫助、啟發才使我認識到為反動派做事這本身就是一種罪惡,更使我認識到自己的政治水平和階級意識離開黨的標準還很遠。”
倪:她寫給我的信有時候不寫林昭就畫一個小貓。
陸震華:到土改隊以後,她本來想爭取入黨,結果相反把她批判了,因為她反對土改隊隊長領導的歪風邪氣,她反對。她就看不慣你們蘇北的幹部到了蘇南來就把過去的老婆丟掉了,作陳世美。這個問題她提出來以後就遭到打擊報複,土改團的組織部長點名批判林昭。
倪:“我覺得我自己現在是比過去堅強了,最具體的表現便是不再愛哭了,告訴你,我1951年以來隻哭了三次。”
(李茂章 原土改工作隊政治工作指導員)
李茂章:她這個人講話不饒人,不饒人。但不講違心話,也不做違心事,她講話的話力很鋒利,但她講理。
解說:這是林昭參加土改時所工作過的太倉八裏鄉。
農民:你們原先的房子在那裏?
李茂章:兩邊是廂房,中間是大房。
解說:原來土改工作隊住在這的教堂裏,現在教堂被夷為平地。
李茂章:這房子什麽時候拆的?
農民:文化大革命搞打、砸、搶的時候拆的。
李茂章:當時那裏麵教徒滿滿的,我們就打槍,乒乒乓乓打槍,那個牧師就出來說話了,他說:你們違反了共同綱領。共同綱領上:人民群眾有信教自由,你們破壞我們信教自由。
倪:後來林昭是怎麽說的啊?
李茂章:林昭聽牧師說我們違反共同綱領,林昭就站出來說:是的,共同綱領上是有信教自由,但是中央有通知,在土改期間宗教活動一般要停止,這樣一來牧師就走了。
倪:那,這個就是她……
解說:1952年參加完土改工作的林昭以幹部的身份分配到常州民報工作,在這裏她深入工人之中撰寫了大量報導,1954年林昭以江蘇最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並在紅樓雜誌社任詩歌編輯。
林昭繪畫作品(1955)Lin Zhao's paintings
(《紅樓》北大校刊)
(北京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張玲 林昭的同學 作家)
張玲:她的樣子,笑著,這兩根小辮子,南方式的小辮子,當時南方人的辮子都是這麽掛出來的,到這,當時她穿了一件白色的襯衫,然後這裏是工褲,我們叫工人褲,這有兜兜的那種,而且裁剪的非常好,那種上海的裁工,那種做工。
問:張老師當時是你們四個人在這裏拍的照片嗎?
張玲:是。
林昭和張玲等同學(照片)
張玲:大家都叫她林姑娘,我覺的她走起路來輕柔的那樣,就象形容林黛玉的那幾首詞: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迎風,淚光點點嬌喘噓噓。
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沈澤宜 湖州師範學院文學係教授、詩人,原北大《廣場》副主編。)
沈澤宜:天上飄著些微風,地下飄著些微雨……啊…… 微風吹拂我的頭發啊,叫我如何不想她。
解說:這是50年代沈澤宜在未名湖畔追求林昭時唱過的一首歌。
解說:1956年國際共產主義大家庭形勢驟變,在蘇聯赫魯雪夫作了批判史達林的秘密報告,在波蘭、匈牙利爆發了知識份子領導的民主運動,而秘密報告也在中國的知識界悄悄流傳,這使得毛澤東對知識份子開始警覺。
(陳奉效 原北大數學係學生 退休教師,原北大《廣場》編輯部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