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讀書時,好同學之間常常要打趣四川人,“你們川耗子,都是精”,然後,大家追逐嬉笑一番。其實,在很多意義上來講,“耗子精”也不乏是一種詼諧的讚美。就像我們讀“紅樓夢”,那麽蕙質優雅,神仙似的林妹妹,也被賈寶玉比作了偷食山芋的“耗子精”。
四川人靈敏,儉省,會過日子,還是有點名不虛傳的。就說節日大家都愛吃“火鍋”吧,我們還是有點與眾不同的:一次火鍋至少要做成“三回”吃。也有點像是那個偷食山芋的小耗子精,用幾番“法術,慢慢來”。
火鍋當然是四川人的大愛。我第一次吃火鍋是在重慶。幾個朋友約著,就在那時的八一路附近,“黑芝麻小湯圓店”,還有“王胖鴨”旁邊。那是當時頗有人氣的一家火鍋店。人去人來,火鍋湯在桌爐上不斷的滾動,冒著熱煙。而火鍋底下麵,全部是相通。食客走了,隻加料,大概從來也不會換湯的。下一撥人來了接著吃。帶我們去的同學,是重慶本地人。離開的時候,她從包裏摸出一個飯盒,請店員打了一碗火鍋湯料帶回家。
在成都做火鍋時,如果是自己一家人,基本上不會搞得太複雜,隻揀最“精”的。我們喜歡的精品是什麽呢?最喜歡的是:黃鱔,血旺,豆腐,蓮花白。其次也許還有,千層肚,黃喉,牛肉片,萵筍,豌豆尖等。以後的選擇越來越多,但大都是可有可無。
吃火鍋的傳統,也跟隨我們來到了加拿大。當然,受到這裏條件的限製,最受青睞的“黃鱔”是不可能得到了。不過,另外的“精品”,超市裏大都可以買到。
比如,我們在這個聖誕節的火鍋,選擇了這樣幾種原料:血旺,魚片,午餐肉,牛肉,大蝦,豆腐,海帶,花菜,生菜,萵筍。
其實,這已經很多了。買一盒血旺,一盒豆腐,還有其它菜類加起來,一次火鍋根本用不完。剩下的不多不少,怎麽辦呢?
成都大街小巷現在很流行的另一類餐館是:“冒菜”,“火鍋粉”等。方便,快捷,麻辣燙,也很受歡迎。這種“冒菜”的概念,正好可以用來將剩餘的火鍋湯及剩餘的原料,派上新的用場。如此炮製,一次火鍋,至少可以做成“三吃”。
第一吃:傳統火鍋
第二吃:做成火鍋粉
第三吃:冒菜
冒菜可以是同種類型做成一碗。比方冒血旺,冒豆腐;或者就是混合冒菜。
火鍋三吃的好處是,每頓都有香辣菜,而且又利用了餘料,不會浪費。同時,使用現成物品,也減少一分勞累。
同感:)
謝謝,並祝新年快樂!
你說得對!關鍵的第一步是要把火鍋湯底做好。
一。火鍋。
我用的是金宮牌火鍋料(秦媽也不錯)。用一塊豬骨,兩根雞腿骨先大火熬了半小時。然後在湯裏,加1/3包火鍋料,一塊薑(切成片),七八粒蒜(如果喜歡,可放一大把),花椒(越新鮮越好),鹽,生抽,少許老抽,至少十根特辣幹紅辣椒,1/4碗菜油,一茶匙豆豉,一根蔥。熬七八分鍾,火鍋湯底就好了。
二。火鍋粉。
就用頭天剩的火鍋湯。先把水燒開,然後煮如圖所示的紅薯粉,大火約7至8分鍾撈起,放在一邊。另一個火爐將火鍋水燒燙,放入頭天剩下的,比如幾片午餐肉,魚片,兩分鍾後,加點青菜,迅速把鍋從爐上拿走。碗裏加少許開水,放一大勺火鍋水,然後將粉條放進去。最後把火鍋內的魚片,午餐肉等等澆在上麵。再撒點蔥花,香菜。
三。冒菜
冒菜更簡單。就把餘下的火鍋湯燒熱,這時,一般需要再放點火鍋料,再加一點鹽,一點水,油。將剩的材料魚片,血旺,豆腐等煮三五分鍾就好了。(可以用清水煮生菜,鋪底。但如果是花菜,青筍,就要進火鍋湯裏煮才好吃)。冒菜可以做成配菜。如果隻是豆腐,切好後,將火鍋湯,直接放到微波爐就行。很快的。
非也,非也。新年快樂,嗬嗬!
哈哈,成渝兩地人吃起火鍋的陣仗都很不一般。相信邇冬度過了一個經久難忘,火辣辣的夏天:)
太精煉的論斷了。隻是還要被愉快幸福地煎熬下去:)
火鍋的確是惹人上癮的美食。大雪天,吃火鍋,很絕妙。新年快樂!
謹慎點也沒錯,嘻嘻:)我聽有個台灣同學講,成都女孩在寶島開了個火鍋店,名字就叫“川耗子”。就是有點奇怪,成都人的飲食大都燥辣,卻沒有影響皮膚。
祝新年快樂!
我的四川、湖南朋友做火鍋確實很香,不怕辣,不長痘,皮膚還超好。
好羨慕五湖老鄉,祝你一路順風!回去之後,美食多多,熱熱火火,開開心心過新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