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文:紅樓藝苑,細品紅樓。原文作者,李溪平; 圖片來自網絡。)
金陵十二釵圖
賈元春
畫:
隻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歌詞雲:
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僅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曲子[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
大小姐賈元春,是紅樓夢一書的書膽,身係著寧、榮二府的榮辱盛衰,在她身上隱伏的故事最多、最深、最隱秘,同時也最精彩、最微妙、最耐人尋味。因此在說大小姐之前,先說她的一個丫鬟。眾所周知,賈府的丫鬟都是成雙配對而出,例如,怡紅院的襲人、媚人,王夫人的金釧、玉釧,老祖宗的鴛鴦、琥珀等。二小姐的司棋、繡桔,三小姐的侍書、翠墨,四小姐的入畫、彩屏。最奇怪的是偏偏這位地位顯赫的大小姐,曹雪芹先生在八十回書中,僅提一位丫鬟,那就是抱琴。
本人在前麵說十二猜時,已說到有一個猜名,曹雪芹先生書中每位人名都有講,這賈府四千金的名合起來的諧音是原、應、歎、息,是說賈府由盛而衰原本是應該歎息的事。四千金的首位大丫頭的名合起來是琴、棋、書、畫,是喻賈府是詩書禮儀之家,以此推論,這四千金的次位的四個丫頭也當有講,而曹雪芹先生,恰恰在這次位之首,也就是大小姐的第二位丫頭,給藏了起來,初看象漫不經心,寫漏了一位,仔細琢磨,那是大有深意,曹雪芹先生絕世之才,文網疏而不漏,十載批閱,增刪五次,可說以到了天衣無縫的境界,在書中這媚人、琥珀、繡桔、翠墨、彩屏等,她們都沒有什麽故事,之所以提她們,是為了文章美,為丫鬟配對而出的。
這就從反麵提醒我們,這大小姐的第二位丫頭,是有意識的被隱瞞了起來。她是誰?叫什麽名字?為什麽隱瞞起來?首先看二小姐以下的六位丫鬟,二小姐的丫鬟司棋、繡桔構成棋局,三小姐的丫鬟侍書、翠墨,構成書墨,四小姐的丫鬟入畫、彩屏,構成畫屏。這三組六位丫鬟的名字,每組都構成即對等又相關的名詞,由此推斷,曹雪芹先生隱藏起來的這位大小姐的二丫鬟的名字必定有一字是與琴字既對等又相關的一字名詞,從而構成兩字名詞。"琴?。"有人說了,可以叫瑟、叫簫,等等。然而曹雪芹先生沒那麽笨。費了很大的勁,才隱藏起來的名字,那一定與後文書緊密相關,非同小可,那是係在大小姐身上的一個扣,因此鄙人鬥膽猜了個" 劍"字,與琴字相配為"琴劍",這兩字即相關又對等。中國有句成語叫"琴心劍膽",是形容人慧心靈性,而又有決斷的讚美詞,這琴心劍膽與大小姐的稟性、作為也很相配。
在神話故事中有個"四大天王",第一位天王叫東方持國天王,他的懷中就抱了一把"琴";第二位南方增長天王,手中拿了一把" 劍"。琴主調,劍有鋒,鋒與風同音,"調風",可見大小姐身係寧、榮二府的風向走勢,真是非同凡響。那麽大小姐的大丫鬟叫抱琴,這二丫鬟當叫"?劍"呢,是"背劍"、"佩劍",還是"捧劍"?對,正是要叫"捧劍"。首先 "抱"與"捧"是相類動詞,合於曹雪芹先生起名的美學觀點,另外這"背"與"佩"都有自帶自用的意思,惟有這"捧劍"才是丫鬟身份,捧著劍是伺候主子使用的。捧劍,也是炫耀主子榮光、威嚴尊貴的一種禮儀,它與打扇、拂麈、端盂、抱琴,有同等的妙用。例如三國演義中"武侯空城退仲達",武侯扶琴時,背立二童正是一童執麈、一童捧劍。這樣大小姐兩位丫鬟的名字就有了一位抱琴、一位捧劍,這也是大小姐貴為皇妃的日常行止所具有的威儀。二小姐的兩位丫鬟的名字,一位司棋、一位繡桔,這是二小姐日常打發時光以棋局消遣為樂;三小姐的兩位丫鬟的名字,一侍書、一翠墨,這是三小姐日常沉浸書、墨以養端莊、雅致之氣;四小姐的兩位丫鬟,一入畫、一彩屏,這是四小姐日後入空門麵壁、參經、打坐的畫屏。而且這賈府四千金的次位四名丫鬟的名字諧音合起來為"賤局莫評"。由此可說曹雪芹先生紅樓夢書八十回為完璧,八十回以後的書,為曹雪芹先生自己毀掉了。這是"佛祖拈花伽葉笑"。八十回以後的書,靠的是神傳。
猜出了大小姐有位丫鬟叫"捧劍"。這僅為冰山一角,還要接著猜,她的作用是什麽?曹雪芹先生隱起她的目的是什麽?唉!曹雪芹先生文深似海,精巧的文字,為這人世間留下了無窮的美,他自身焉能不"孤標傲世諧誰隱"?這一生的孤寂落寞是難免的了。
猜畫:隻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眾所周知,有弓必有箭,弓箭相連,這即是畫的弓,弓上掛著是應是走獸壺,走獸壺內插著羽箭,而這幅畫,奇哉、妙也,在應掛箭的地方換成了香櫞。香櫞是什麽?香櫞是春王正月之時擺在案上,以象征正月之春的一種果實。如果把這弓換成諧音字"宮",香櫞是元春的象征,這"箭" 的諧音為"柬",那這幅畫告訴我們什麽呢?一句話"宮中元春換柬",這真是玄中玄,巧中巧,無怪曹雪芹先生三百年來忍受無邊寂寞,毫無知音。這"宮中元春換柬",正是本書的一大扣。
這裏有三個問題,一是元春憑什麽能換"柬"?二是換的什麽"柬"?三是為什麽必須換這個"柬"?先說第一問題,紅樓夢書中特特的提到了,大小姐被封的是鳳藻宮尚書,賢德妃。你想過鳳藻宮的"藻"字是什麽意思嗎?那是文詞華美的意思,有個詞叫"辭藻斐然"。再說這尚書,在武則天時,她的宮中就有一位女尚書,名字叫上官琬兒,那文才,好。常有應製詩問世,是位才思敏捷、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她日常的尚書工作,是為武則天起草一些詔書、告示等,處理一些非軍國大事的文字工作,其工作相當於今天的機要文秘。那你說大小姐鳳藻宮尚書是幹什麽的?為什麽要在這鳳藻宮後,賢德妃前特特的加個尚書的頭銜?曹雪芹先生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那大才,每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大小姐能換"柬",憑的就是這鳳藻宮尚書的頭銜。
第二個問題,換什麽"柬"?換的是由禮部呈上來的"姽嫿詞書柬"。這由禮部呈報上來的歌功頌德一類的狗屁文章,送到宮中,正分歸鳳藻宮。大小姐看過"姽嫿詞書柬"後手足冰涼,花容失色,為什麽?
第三個問是為什麽必須換柬?一說起這"姽嫿詞"許多人都煞費苦心的在詞中找毛病,以為寶二爺寫了什麽忤逆犯上的話,惹的大禍臨頭,結果左看右看、吹毛求疵,一直到了結尾處,有兩句"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處,才稍微有點菲薄朝廷無能的意思,因此都在這兩句上做文章,然而這兩句實在沒什麽錯。哪個看著城丟了,天子不驚慌,不恨失守,還樂的屁顛屁顛的。文武朝臣不垂頭喪氣,反而舉杯齊賀,那才是大毛病呢。"天子驚慌......"這兩句,雖然有點沮喪,但那也是實情,皇上的刀再快,那也殺不了無罪之人。那麽毛病在哪疙瘩藏?在此曹雪芹先生用了個"障眼法"讓看客使勁在寶二爺的這首詞上瞎琢磨。其實這錯根本不在寶二爺的這首詞上,這首詞的本身無錯,你就是瞎琢磨一萬年,那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這錯出在了寶二爺的爹,賈存周(假存謅)身上了。曹雪芹先生在七十八回的回目上明晃晃的寫著"老學士閑征姽嫿詞",這回目就暗藏玄機,老學士就是這寶二爺的爹,賈存周(假存謅),"閑"字有吃飽飯撐的難受,沒事幹的意思,而這"征"字,有動蕩,凶殺之意。
例如,在夏、商、周三代之時,元月都是叫"春王正月"。到了獨夫秦始皇一統山河後,因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正,因此這正字就歸他一人所有,成了他名字的專有字,天下人都不得使用,凡是有使用正字的地方,都要避諱,改用另外的字,如此流傳,使用了兩千多年的"春王正月"的這個正字為了避諱,也在被改之例。然則 "春王正月"是曆代皇家,郊天祭祖的極為重要的月份,那是關乎國運的大事,正月無人敢改,那就隻好由獨夫秦始皇自己瞎琢磨了。這獨夫始皇帝,煞費苦心的琢磨了好幾天,才靈光一現,用了個正字的諧音字,征字,因此這春王正月,自獨夫始皇帝後,就改叫為"春王征月"了。當時就有大臣覺著"征"字不吉祥,殺伐之氣太重,然則改正月為征月,是始皇帝的意思,這些個大臣,即使覺著不吉祥,可也無人敢放屁,結果到了秦二世時,這天下就動蕩了,殺伐四起,三年的功夫,秦一統就土崩瓦解了,後世的相學家,就有人認為秦之亡,與"征"字多少有點關係。
至於"姽嫿詞",它的諧音字簡直是太糟糕了,"鬼話詞"。有陰森森的感覺,"老學士閑征姽嫿詞",分明是這"假存謅"好日子過膩了,撐的難受放著地下的禍不惹,專去惹天上的禍,好端端的日子,被他弄出來一場"鬼話詞"。那麽"姽嫿詞"到底錯在那兒?它是從根上、從敵我陣線上搞錯了。在七十八回,賈存周在向眾賓客介紹完林四娘的事跡後,有這樣一段話:"不過如此,他們那裏以有原序,假日因又奉恩旨,著察核前代以來應加褻獎而遺落未經請奏各項人等,無論僧尼乞丐與女婦人等,有一事可嘉,即行匯送履曆至禮部備請恩獎,所以他這原序,也送往禮部去了,大家聽見這新聞,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嫿詞》以誌其忠義。"這一段話曆來被人忽視。這段話之中,"著察核前代以來......"正是這個"前代"才是問題的要害所在。
下麵我就用明、清兩代做例子。生活在清朝時代的人,那明朝所發生的事,可稱為前代的事,大明朝幾百年,忠勇、英烈的事跡多的很,清朝人要歌頌前代的事,那什麽劉伯溫、海鋼鋒以及民間的義士、節婦,多如煙海,都可盡情歌頌,是什麽毛病都不犯的。然而前代的事,也不是可以毫無顧忌的瞎說的,也是有禁區的。那就是到了兩代交替的這一段,例如,在明末清初的這一段,那就不是瞎說的,要慎之又慎,如果你不了解史實,做為一個清朝人,把崇禎年間的寧遠大戰,明軍用紅衣大炮,把老罕王打了個半死,你糊裏八塗地把這事眉飛色舞的給大大的頌揚了一把,你想那清朝皇上要知道了,還不得把鼻子氣歪了,不管你地位多高,官多大,恐怕都要難逃大劫了。我這如此一說,聰明的讀者恐怕就要明白這毛病出在哪兒了。恒王與姽嫿將軍林四娘鎮守的青州,正是前代末期的要鎮,在與本朝的先祖作戰時陣亡的。"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說的正是本朝在舉事之初,勢力不強大時,被前朝稱為寇。這歌頌的對象一錯,那性質就太嚴重了,敵、我雙方對壘,旗幟鮮明,在敵方被我方滅亡之後,你為敵方歌功頌德,招魂做詞,你要幹什麽?要複辟?這個反叛罪能逃得了嗎?那後果是什麽?抄家、滅門,這些個嚴重後果都可能發生。有人要產生疑問,那賈存周難道腦袋裏進水了,也不分一分敵我,弄了個題目,就瞎作文章?他不知道這段事的史實,他的那些幕僚、賓客,都幹什麽了?既然這賈存周與眾位幕僚都沒能分辨明白的事,這賈元春如何能看出問題來?
首先說恒王與林四娘戰死的這件事,是在本朝還被前朝稱為流寇時發生的事,這說明本朝在那時,勢力是處於劣勢,是在本朝開疆拓土的前期,是一場局部的,小規模的戰鬥,這樣的戰鬥,在本朝的初期,發生過多次,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曆史的塵埃逐漸的埋沒,為後世人所遺忘掉。賈存周是"八股"出身,你要他講"四書"" 五經"那是頭頭是道,連"注"都能背的滾瓜爛熟,"聖人"訓戒之外的事,他的所知就很有限了。至於,本朝與前朝交替時發生的事,那大事,重要的大戰役、重要的將領、關乎兩朝興衰存亡的重大事件,那他能清楚。像征恒王、林四娘這樣的前期的、局部的、小規模的,得得失失,不是專業人員是很難清楚的。賈存周在工部任職,對這些可說一竅不通,至於賈存周的那些幕僚,你聽一聽他們的名字,什麽沾光,善騙人、不顧羞等等,你就能明白,那是一群圍著賈存周混飯吃的,說他們什麽也不是吧,那也能搖頭晃腦的吟幾句酸詩,附庸風雅的拍拍賈存周的馬屁。乃至真材實料,那是一點都沒有的,正所謂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的。另外,還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老學士閑征姽嫿詞"這件事來的特別蹊蹺,紅樓夢書中七十八回中這樣寫的,"彼時賈政正與眾幕友們談論尋秋之勝",又說"快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話,'風流雋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倒是個好題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詞"眾幕賓聽了都忙請教係何等妙事。這句話裏的要害在這" 快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曹雪芹先生在此打了一句葫蘆語,"快散時",這簡直是空穴來風,"幹什麽玩意快散時",是在早朝快散時,還是同僚閑談快散時,還是朋友聚會快散時,還是有什麽酒宴快散時,還是同什麽人商討什麽快散時,這簡直就是隨你怎麽想,都可以,你可以想出一萬種場合"快散時"。最為高妙的是在這"快散時"的後麵所接的話,"忽然談及一事","談及一事"的這一事,就是要了賈府命的"恒王與林四娘"的事,這忽然談及,是賈政的感受,而談及這件事的人,是不是處心積慮,蓄謀以久就不得而知了。按正常來說,在這升平以久的太平盛世,這種被人遺忘,本朝前期的局部小規模的戰鬥,隻有一些專業編史的人員清楚,在這不可知的場合"快散時"被人家輕描淡寫的"忽然談及",這如果是陰謀,那可以說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才能布出的局。首先是極為了解賈存周的脾氣稟性,詳細的了解大觀園建成後,賈存周及眾清客同寶二爺題聯的事。對賈存周的心情猜的極透徹,這脈拿捏的極準,而在"快散時忽然談及"那是說僅有說這"林四娘這事"的人一人說話的時間,而眾人沒有發問的時間,你想了解這件事的背景,發生的年代,以及這"流寇"是那一夥,還沒等你開口,對不起,諸位爺一拱手,人散了,單剩這"風流雋逸,忠義慷慨"的故事,在腦中揮之不去,禮部正在要這一類文字,這麽好的題目,那實在是難得。這種布局的精妙,巧設計謀的深奧,那都算到賈存周的骨頭裏去了,正是算準了賈政的愚,寶二爺的秀,賢德妃的敏,投其所好,安下陷阱等獵物,排下香料等金魚,布下了連環套,不要說賈存周這樣的腐儒,就連比他強百倍,久經生死場,極機警的賈府大小姐,鳳藻宮的尚書,賢德妃,在這精妙的布局前,也是僅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大小姐身擔鳳藻宮尚書,賢德妃,她的日常工作是要為皇上處理一些文秘的事,起草一些昭書、告示,以及臣下的一些非軍國大事的奏折、書柬,以及皇太後、皇上、皇後對本朝以及皇家的一些不甚了了的事的垂詢,所以了解本朝及皇家的起源,延革以及奪取政權時的各種事件、各種文章、製度,這正是賢德妃的專業。如今她手捧禮部呈送上來的"姽嫿詞"書柬,她隻知其一,以為是爹與弟、侄們,誤打誤撞的頌錯了對象,為了挽救家族的危機,鋌而走險,這就是這幅畫的真實的涵義"元春宮中換柬"。大小姐利用她的身份、地位,想把家族、爹、弟、侄兒的危險消除於無形,露出了女性的弱點,頭發長、見識短的婦人之愛,從而落入了人家精巧的布局,走了"麥城"。 "樹大招風官大招險",世事的險惡,在此可見一斑。正是 "元春宮中換柬",多米諾骨牌倒了,那連鎖的震蕩,使得賈氏家族一垮到底。
猜判詞:賈門四千金的判詞,有一特點,就是兩句一轉,判詞的前兩句是在八十回書中有跡可尋的,而後兩句是在八十回後將要發生的。大小姐的判詞前兩句是,"二十年來多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這第一句是點年齡的,大小姐在二十歲意氣風發,青春鼎盛之時,事業有成,入主鳳藻宮登上了尚書賢德妃的寶位,這"辨是非"是登高位,掌盤子。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辨是非,定對錯,決榮辱。這第二句是緊接第一句來的"榴花開處照宮闈",曹雪芹先生在這裏用了個諧音字法榴花,是六花的諧字。大小姐在宮中,曆時六次花開之後,光彩照耀,鳳藻宮得封尚書賢德妃。花一年開一次,六次花開,是六年。大小姐,自從十四歲被其祖母、母親推上了風口浪尖,身入宮中這龍潭虎穴之後,經過六年的腥風血雨,六年的凶爭惡鬥,六年的殊死較量,一一的擊敗敵手,她就象那蠱盆之中的蠱一樣,吞噬掉所有的毒蟲。同時練就了一身的本事,就靠著這身本事,從一個無名的宮娥,一步步的登上了鳳藻宮尚書,賢德妃的高位,六年的慘淡經營,終於有了豐碩的回報,那萬丈榮光,在十八回省親之時,已描繪的淋漓盡致了。第三句、第四句,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一轉說的是八十回以後的事了。根據紅樓夢書的對稱美學性來說,九十回、九十一回這兩回書也要聯寫。這"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極可能是這兩回聯寫的回目。三春是特指探春,賈門四千金,都占有一春字,探春排三,這意思很明顯。初春是特指元春、元春排第一。初正是有開頭的意思,爭及有勉強趕上的意思。景字在此就是威儀、榮華、地位等意思。這裏麵元春、探春雖然在封號上,都達到了封妃的高位,但那大國、小國實在不可同日而語,這元春的元字有開始,根本正宗的意思。探春的探字有收尾、枝梢、四邊、尋訪的意思。元春是泱泱大國之皇妃,她是從賈府中走出來的第一位皇妃,她的榮辱興衰,那才是賈府的根本,而探春是海外、衝繩島上薩摩王的妃子,她和親封妃時,賈府的鼎盛已近尾聲,隻得將觸角伸向四邊,偏居一偶,正如下圍棋,大塊地盤的爭奪已成定局,邊邊角角的正在收官子。大小姐、三小姐都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論明智、拿事、才情,三小姐還要在大小姐之上。
紅樓夢全書寫了三位半政治家,那就是大小姐、三小姐,以及寶釵,那老祖宗僅能算半個政治家,大小姐的特點是機警、三小姐的特點是穩健、寶釵的特點是老到,機警則急,急則多誤,老到則緩,緩則誤事,惟有這三小姐的穩健,才是即能免錯,又不誤事。因此三小姐實在是位理想的"瓢把子"。然則命運不濟,將能爭及初春景。恰恰趕在這三小姐探春爭及初春景,和親海外,被封王妃之時,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那就是這下一句"虎兕相逢大夢歸。"這大夢歸,人人都知道,是大小姐榮華夢醒,一命歸西。三百年來讓眾位看客,想破了頭,也沒弄明白的是 "虎兕相逢"。
這"虎"說的是"虎符",也叫"兵信"。兵者國之根本,古時皇上每當派高級將領,領兵外出時,都要把這"虎符"掰開,皇上手中留一半,領兵將領手中拿一半。這將領,領兵在外,少則幾月多則幾年、幾十年,如果這期間由於種種原因需要調兵或者換將,皇上重新委派的將領,必須拿著皇上手中的那半"虎符"。到駐外的軍營虎帳之中,與領兵在外的將領手中的半片"虎符"相對,扣成一個整的"虎符"。確認無誤後,新、舊將領才能辦交接,新將領接過兵權"令旗""令箭",舊將領回京交旨。這"虎符"的重要性,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信陵君列傳中有極生動的描述,請參看。
再說"兕",這"兕"說的是"兕甲"。偉大的浪漫詩人屈原,在《九歌、國殤》中開篇一句" 操吳弋兮披犀甲",兕者,母犀也。兕皮在皮革之中是最具柔韌性的,用兕皮做的鎧甲,既輕又軟,還極有韌性,那是鎧甲之中的上乘寶甲,因為兕是種希少,凶猛的動物,不易獵殺,同時這種鎧甲的製作也相當費力,所以它是一種希少、又珍貴的鎧甲。這種裝備,也就僅有皇上的內衛、高級將領得以配備。因為皇上常有一些禮節性的活動,在一些雅致的場合,皇上的身後,跟著一群披堅持銳的赳赳武夫,凶霸霸的,那太也有煞風景,影響情緒,有礙觀瞻,你要在內理穿上這種小巧輕便的兕甲,外麵罩上錦袍,那就顯得雍容華貴,文質彬彬了,即能防身又不外露。
再說賢德妃"宮中換柬"後總有不祥的征兆,心神不定,此時正趕上三妹子海外和親,借此機會向皇上請旨送妹到石頭城,這也是人之常情,皇上恩準。你想皇妃一送親,這規模,儀式還小得了嗎?那黃頂曲柄傘,罩著鳳輦,一上路,車後一溜的寶馬香車,紅粉嬌娃,三小姐和親,皇上的恩賞,本家的嫁妝,各位王公貴胄的賀儀,那真的是"珍珠如土、金為鐵"。這樣的一支隊伍上路,皇上定要委派羽林軍的高級將領,拿著"虎符"調撥幾千羽林軍,帶著大量的輜重,做賢德妃的兵衛,確保皇妃以及這一支隊伍的安全。
當賢德妃和親隊伍一上路,這布下姽嫿詞陷阱的人,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趁著賢德妃離宮,向皇上告發了"姽嫿詞"這件事,皇上得知後,那一定是又驚又怒了。這驚與怒,並不是在什麽"鬼話詞""妖話詞"上,那是驚怒皇妃的不忠上,皇上最討厭的是臣下的不忠,有事對他隱瞞,你想皇上要是有眼睛是瞎子,有耳朵是聾子,哪一天腦袋被人砍了,自己還糊了糊塗的,那豈不是很糟糕的事。皇上得到告發後,因事關兩個國公府,必須要拿到"姽嫿詞"的確鑿證據,然後才能向國公府下手,這就要在極端秘密的的情形下,快速的捉回賢德妃,拿到"姽嫿詞"。一經有了確鑿的證據,在國公府無備的狀態下,快速出擊,一舉把它拿下。
此時皇上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要解掉賢德妃的兵衛。最秘密,最有效的辦法,無過於重派一位親信,換下保衛賢德妃的羽林軍將領。如此,這位被皇上重新委派的內衛高級將領,內穿兕甲,外罩錦袍,懷中揣著從皇上手接過的這留在皇宮中的半片"虎符"匯同一位皇上的親信內史,帶著聖旨,南下追趕"和親"的隊伍。當這二位皇上的親信,帶著幾名隨從,趕到石頭城,攆上了"和親"的隊伍,二位帶著幾位下人,秘密的來到兵營,驗明腰牌,被帶到虎帳,新舊兩位將領各自拿出自己懷中半片的"虎符"往一塊一扣,嚴絲合縫的一個整"虎符"。新到的將領把整個"虎符"往錦袍內所穿的兕甲內懷一揣,收過舊將領交上來的令旗令箭,在悄無聲息之中,就把賢德妃的兵衛給解了。
賢德妃此時正在石頭城的碼頭與薩摩國迎親的彩船之上、寶釵三人在為三小姐餞行、依依話別。這時眼線來報,羽林軍營內,進入幾個便裝之人,在狐疑之間,隻見碼頭上的衛隊,正在頻頻調動,那大小姐,是經驗極豐之人,對這種密捕之事,是司空見慣的,沒想到如今落到自己的頭上,此時這心念電轉,這事犯的太快,自己剛離京,事就犯了。電光火石之間,恍然大悟,這是中了人家的暗算,步入了人家的陷阱,父親踩空前,自己踩空後,中了人家的連環套,正是萬丈高樓失了腳,揚子江心斷纜,崩舟翻了船。後悔也沒用了,立即把內情向三小姐、寶釵二位一說,三位一核計,事已至此,變數太多,而這越變越糟,眼前三件要務,既是密捕,京城就一定還沒動手,第一件是趕快為家中報信,第二件三小姐趕快開船,起身離境,遲則有變,第三件大小姐把隨身寶物交與寶釵,要寶釵急速舉家避難。此時大小姐的人已被衛隊死死看住,已無可用之人,為京城家中帶書的事,這人就沒了著落,無奈之下,三小姐隻好留下貼身丫鬟侍書,大小姐、三小姐各寫書交與侍書,二位小姐叮囑侍書的就一個字了"快"。這三位裙釵那都是應變的奇才,在此非常時刻,慢一秒都可能脫不了身,這重大決策,十分鍾、八分鍾的,就已敲定,滿了一杯酒,互道一聲"珍重"。轉瞬之間,就人去船行,各幹各的去了。
單說這大小姐帶著抱琴、捧劍,在大隊的衛隊護衛下,回到鳳帳,一入大帳,那高級內衛將領,捧著金批大令箭,內史捧著聖旨,正在恭候。賢德妃一到,內史就宣旨,那無外乎什麽"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如何、如何。交由內務府審理,欽此。"這內衛將領手中拿著大令箭,逼著賢德妃,交出"姽嫿詞書柬"。賢德妃此時,萬念皆灰,想到步入人家設的陷阱,已是人家手中的玩物,那是生不如死,既然智謀不如人家,那死也就難免了。這世間貴不過娘娘、慘不過割頭,看來這今天世上的最貴,已躲不過這最慘了。生又何歡,死又何撼,麵對著眼前的金批大令箭,從懷中摸出"姽嫿詞"書柬,一回身,從捧劍的懷中抽出三尺青鋒劍,這箭、柬、劍,書中所隱三物齊集,賢德妃心一橫、牙一咬,正是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曲子[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何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以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大小姐、賢德妃,事敗自刎,心念家中安危,不知侍書所帶之書能否趕在事發之前到家中,那一靈不滅,身在望鄉台,麵對孟婆湯之時,還頻頻回首。其情可歎,其心可恤,然而大小姐大可放心,那侍書是三小姐調教出來的,機變百出,臨危不亂,侍書這一帶書,才能引出政二老爺破門而出,勾出後文諸多故事,正是有詩讚侍書,詩曰:
疾風識勁草,板蕩英烈多。足登汗血馬,懷揣血淚書。
馬蹄踏處富貴破,揚鞭起時榮華落。心急馬快雄關路,未卜前程凶幾何。
凶山之內藏大王,惡水之上強盜多。羊腸小路打悶棍,荒村野店人肉饃。
揮手鞭抽日西落,身在叢嶺第幾峰。伸手勾下彎彎月,仰麵吐氣寒星落。
浩渺迷蕩何處津,身陷惡水第幾波。接天巨浪托舟起,迎麵驟雨拍船落。
汗血寶馬迎日起,長安古道煙塵絕。汗血寶馬血汗盡,馬倒魂飛向窪渥。
艱難凶險經幾多,不辱使命天機破。天機燒破鴛鴦錦,天愁地慘人失色。
鳴鍾擊鼓聚族人,退步自求把門破。破門擔禍保族人,自做之禍自食果。
帶書一封出一門,一門又將有三分。三分故事何其多,都由侍書帶書出。
鸚歌侍書林紅玉,身登忠義淩煙閣。
賈迎春
畫:
畫著一隻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
詞雲:
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莫梨。
曲子[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金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嬌奢淫蕩貪還構,覷著那,侯門豔質如薄柳,作踐的公府千府千金似下流,歎芳魂豔魄一載蕩悠悠。
這位二小姐,人稱二木頭,是赦老爺的一位庶出小姐,身上故事不多。
賈探春
畫:
畫著兩人放一大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麵涕泣之狀。
判詞 :
才智精明誌自高,生於未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
曲子[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圓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三小姐,雞窩裏飛出的金鳳凰,因她是賈政的妾——趙姨娘所生,在榮府中,她的處境相當艱難,從一出生,就注定那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當權派、在野派爭奪的重點,她身處在兩種勢力鬥爭旋渦的中心,因此,她對榮府的內情也看的最清楚,論述的也最精辟。她說,"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真是一針見血,切中要害。三小姐的這幅畫與大小姐的那幅畫是相輔相成的,大小姐的畫,是賈府一敗塗地從外部殺來的原因,三小姐的這幅畫是賈府一敗塗地內部殺起來的原因。曹雪芹先生是一位聰明絕頂的大文豪,在紅樓夢書中畫了通靈玉的圖畫,畫了金鎖的圖畫,偏偏在這十二釵應該畫畫的地方,反其道而用語言描述,真正是玄機深奧,在這幅三小姐的畫描述中,表現的極為深刻,描述說"畫著兩個人放風箏"。這實在是玄妙的很,是畫畫再也辦不到的,因為你畫出那兩個人最起碼就男女立判,再也不能如此的籠統、含糊,這一描述,讓你猜不出男女、老幼,總之它畫的是兩人,既然是兩人,那就一定是兩心,兩心那就要各成一派,形成兩個團夥,兩股勢力。"風箏"的同音字是"瘋爭",榮府"瓢把子"老祖宗,此時已日落西山,氣息奄奄,掌權派的王夫人,鳳姐等與在野派的邢夫人、趙姨娘等人的瘋爭惡鬥,已由暗流湧動,逐漸明朗化,單等老祖宗一咽氣,就要有生死一拚。三小姐出嫁之時,榮府正籠罩著這股股殺氣,正值"山雨欲來風滿樓"。從主到仆,已分成水火不容的兩派。曹雪芹先生用"兩人放風箏"就把這極複雜的府內紛爭,高度的給概括了,那真是匪夷所思,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因為以前沒有,將來也不會有能與曹雪芹先生才情一較高下之人。
兩人放風箏,還有一層意思,那是暗含著三小姐所乘海船的目的地,也就是她做王妃的那個島國,那個地方叫"衝繩島"。風箏是由一根細繩放飛的,風箏高飛時需要"衝繩"。這樣一說好象有點牽強附會,不足為憑,好在曹雪芹先生的書,是前後呼應,相互印證的。看四十回秋爽齋,三小姐繡房的擺設,其中有段這樣寫的" 那邊設著一個鬥大的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百菊"。這個花囊與這水晶球兒的白菊實在是太奇妙,鄙人在此多掰扯幾句。汝:有你的意思,窯:有家的意思,因此"汝窯"有你家的意思,誰家啊?這放在三小姐的繡房之內,那當然是三小姐未來的家。這花囊是什麽東西呀?那是插花的用具,肚子和口徑均較花瓶大,囊口封閉,上有圓孔多個,便於插枝軟朵大的花,這花囊之中裝的是什麽呀?那是滿滿的囊水,裝滿水的大花囊有大海之像,而插在囊上的水晶球白菊花,有浮在海上的群島之像。那是什麽群島呀?那是琉球群島,這琉球群島就像撒在太平洋上的一把水晶球。而衝繩島是琉球群島中的一個大島,是琉球群島的統治中心,當時這個地方叫薩摩國。有人要問了,三小姐為什麽要到薩摩國做王妃?
首先要明確的是三小姐海外封妃是"和親"的產物。說到"和親"又要掰扯幾句,"和親"是一種國家行為,是一種政治手段,是要由皇帝會同文武百官對本國與外國之間的關係經過討論,權衡利弊,做出的一種決定。例如漢朝時的"昭君出塞",就是漢朝北部的匈奴族逐漸強大,不斷的有騎兵進犯漢朝的北疆,擾的北邊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搞的朝廷極為頭痛,經過君、臣討論,決定"和親"以此來換取北邊的安寧。那麽三小姐"和親" 薩摩國的原因何在?在大明朝以後,我國的東南沿海時有倭寇侵擾,這倭寇說白了,就是日本的一些民間海盜。這些倭寇讓中國的朝廷鬧心,你派大兵去打他,他跑的比兔子都快,你大兵一撤,他又來進犯、騷擾。你在沿海地區駐大兵把守,那給養、運輸等,相當消耗國力,多有不便。為此,朝廷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再說那倭寇,由於當時的航海條件限製,倭寇沒有能力從本洲島起航,渡日本海到中國的沿海地區。他要想到中國的沿海地區騷擾,必須從本洲島起航,沿日本的西海岸線南下到九州島、琉球島群島,也就是那個薩摩國統治的區域去加足淡水,補充給養,然後才能來到中國的沿海地區,進行擄掠、騷擾,如此這倭寇就暴露出他的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這個薩摩國。如果薩摩國不讓其加淡水,不讓靠岸,倭寇就絲毫沒有能力來到中國的海岸,他沒有能力到中國的海岸,這擄掠、騷擾也就都不存在了。如此,朝廷的鬧心事也就煙消雲散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找到了,然而如何讓薩摩國聽你的,不讓倭寇靠岸,加淡水,加給養?這就有引經據典的大臣提出了"和親",皇上一聽,恍然大悟,"和親"是好主意。派使臣到薩摩國去商談,薩摩國王一聽這事,高興!薩摩國雖說和日本國相近,但倭寇是日本民間的海盜,拒絕倭寇登岸,絲毫不得罪日本天皇,同時又從中國的朝廷得到大量的好處,金銀珠寶、美女,這真是天上掉餡餅,做夢都能笑醒的美事,立馬就辦,派迎親大彩船,派使臣隨中國朝廷的使臣,一同前往中國的朝廷,相互致意、通好、結盟、迎親。詩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為報也,永以為好也。"賈府三小姐應時而出,海外"和親"封妃的事,就都一路順風,順理成章了。據說,如今在衝繩島的首府"裏首"這個地方,現今還有中國妃子的遺跡,不知是不是"三小姐"的芳蹤。因鄙人是"井底之蛙",不敢妄下斷言。至於"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麵涕泣之狀"都容易猜明白了。
再把"船中一女子掩麵涕泣狀"說兩句,三小姐出海,身邊無一親近之人,就連那貼身丫鬟侍書,都留了下來,為京城家中快馬帶書報信,三小姐孤單單的身向異域,四望黑水茫茫,家在何方?淒涼、孤寂的情景遠在昭君出塞之上。然則,這還不是掩麵泣涕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這三小姐已經敏銳的預見到了寧、榮二府的大難是在劫難逃了。榮府內部的爭鬥,在三小姐離家時已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在三小姐石頭城彩船起錨之前,姐妹作別之時,外部的災難又到了。三小姐是人走心難走,人留心難留,人在船上是五內皆焚,掩麵是不忍看自家骨肉相殘,涕泣是心悲美好家園即將家毀人散。
判詞"才智精明誌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這兩句紅樓夢書中都有極充分的描述,三小姐一出場,曹雪芹先生就為其素描了一把。那是從林黛玉眼中看到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麵,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真是光彩照人,三小姐一身的清新淡雅之氣,富貴莊重之相,行起事來凜然有神威,那是天生的"瓢把子"料,然則出生晚了點,又沾了是庶出,那風頭已被大小姐占盡,大小姐占"元"是根本,三小姐占"探"是尋找,這就委屈了這位三小姐隻能海外封妃了。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這兩句是八十回以後,未來要發生的事,四句判詞最費猜祥的就是這句"清明涕送江邊望",先說這"江"字,在三小姐的這幅畫上,是畫著一片大海,到這判詞,卻成了江了。有人會猜那是傳抄的過程中出錯了。把海字抄成江了。這種可能性是一點都沒有的,紅樓夢一書可說是在當今世界,保存的最完整,最無差錯的一部書,可說它是一字不差的保有曹雪芹先生的寫作原貌,這源於人們對此書的喜愛。說的是清明涕送江邊望,那就一定是江。這江是長江。那薩摩國派的迎親彩船,由中國的東海,進入吳淞口,由吳淞口逆江而上,到石頭城,由吳淞口到石頭城的這段長江,又叫揚子江。三小姐"和親"正是在這石頭城碼頭登上的迎親彩船,在熱動力發明之前,船的航行,靠的是兩種動力,一種是人,一種是風。人力靠的是船上搖擼,或岸上拉纖,力量極為有限。而最主要的動力來自風,大帆船上林立著高高的桅杆,扯起巨大的風帆,借助著強勁的東南風,風帆吃飽風,巨大的帆船輕鬆自如的逆江而上。可見這迎親的大彩船要順利的到達石頭城,東南風是極為關鍵的,東南風在揚子江一帶什麽時候最強勁呢?春分左右嗬。迎親的彩船在春分前後駛入吳淞口,大彩船拉起風帆,吃飽風,幾日就到了石頭城,清明之前,已穩穩當當的停在石頭城碼頭上,恭候將要迎娶的王妃了。可見這清明,這江,都有季風的因素在裏
邊,這是一說清明。再說清明,清明節大多時都是在三春之時,三春在紅樓夢書中是專指三小姐的,在清明時節,正是江北一帶杏花紅透天的時節,三小姐一行和親隊伍,穿行在杏花爛漫的官道上,到也春風得意,浪漫的很,同時杏花也暗喻三小姐在群芳開夜宴時抽的簽,就是這杏花,寫著"瑤池仙品",曹雪芹先生是美學大師,在三小姐出嫁,生命最鮮豔動人的時候,一路之上怎能沒有盛放的杏花做陪襯。三說清明,清明節又被民俗稱為鬼節,說到這就帶了點陰森森之氣,曹雪芹先生極善於在寫富貴的時候流露了貧窮,在寫歡樂的時候彌漫著淒涼,因此在寫喜慶的時候,也沒忘讓它夾雜著陰森之氣。這陰森之氣來自哪啊?來自大小姐,賢德妃。有人會問了,你總把大小姐與三小姐往一塊綁,把三小姐出海之日,定為大小姐命喪黃泉之時,有什麽依據嗎?這依據有三。其一是最有力的是大小姐的判詞"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內容鄙人前麵已經說了。其二就在這薄命冊,賈府四位小姐,本該按順序而來,即元、迎、探、惜。而這薄命冊,偏偏的迎、探換位了,大小姐的畫、判詞後,緊接的是三小姐的畫、判詞,大小姐的曲子後緊跟的是三小姐的曲子。真是頂真接格而來,你說這種安排,曹雪芹先生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若是有意,那意思何在?其三,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偏填柳絮詞。"這一回書,稍一細心你就會看出,它完全遊離於整部書的故事情節之外,這回書極明顯的是曹雪芹先生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時,最後強行寫入書中的一回,斧鑿痕跡極重。為什麽曹雪芹先生不怕犯忌,硬要將這一回書寫入書中。那是因為此一回書太重要了,如果沒有這一回書,那就要有許多事情無解了。
首先在這書的回目上極搶眼的寫著"桃花社"。桃花的諧音字是逃花。這花指的是什麽?那是薄命司中的眾位釵裙。這些"桃花"將逃向何方?回末的放風箏就極有意思,風箏本身就帶飄散之氣,而這回放的風箏沒有一個收線的,每個風箏都被放飛完事。這風箏放的寓意極深,首先看晴雯前幾日放飛了一個魚形的風箏,這魚與餘同音,魚一放飛,這預示著晴雯已無餘地了,實在是大事不妙,果然時過不久,就命歸黃泉了。環三爺放了一個大螃蟹,這預示著環三爺橫行的時候快到了。你想這一筆帶過的小配角都有如此的寓意。總之,每個風箏都極有講究,不放的李紈、湘雲也同樣有講究,因不在本文要說的範圍,先放一放。單說這寶釵放的是一串七隻大雁,雁的同音字是豔,預示著寶釵這一股人最多,那是"七豔"南下,寶釵一家,帶著"四根蔥"以送三小姐出嫁為名,南返家鄉石頭城。寶釵、"四根蔥"、三小姐合成六豔,再加上大小姐奉旨送妹和親,這就成了"七豔"了。再看三小姐放的風箏,三小姐放的是一個大鳳凰,鳳凰在天的時候,那邊又過來一隻大鳳凰風箏,兩個大鳳凰風箏相絞在一處時,又飛上來一個門板大的大喜字風箏,最妙的是這大喜字風箏帶著響鞭,鳴鍾一般的向兩個大鳳凰風箏飛過來,這三個大風箏在空中絞到一處三下齊放亂頓,線就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遙遙的都去了。這一般的描述那真是絕妙的很,三小姐的大鳳凰風箏,那是預示著她海外封妃,絞在一處的大鳳凰風箏,那是象征著海外國王,這門板大的喜字風箏,還帶著響鞭,正是象征著大小姐,賢德妃奉旨送妹"和親"這門板大的大喜字風箏,要大過兩個大鳳凰風箏,這是因為賢德妃那是大國的皇妃,奉旨祝賀"和親"圓滿成功,這大喜字風箏還帶著響鞭,響鞭是什麽?那是爆竹啊,那爆竹是賢德妃在正月十五燈節時出的謎語的謎底。二十二回目曹雪芹先生正重其事的寫著"製燈謎賈政悲讖語"。這爆竹,在此處出現,那是有炸雷擊頂,振聾發聵的作用的,這爆竹隨著門板大的喜字風箏,與兩個大鳳凰絞在一處時響了,預示著"和親"大彩船一起錨,賢德妃就暴卒了。"回首相看已化灰"。說到這,"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涕是姐妹在船起錨時同時灑淚,望是大彩船漸行漸遠,一船上,一岸上,遙遙揮手,相互而望 .三小姐大彩船順流而下,自今而後,家鄉隻能纏繞在無盡的思鄉夢中,將終身不得再踏故土。
曲子[分骨肉]:整首曲子都明白通俗。但曲子的名[分骨肉]卻不一般,表麵看是說三小姐遠嫁海外,而骨肉分離,它還有更深層次的幾個意思:三小姐離榮府不久,老祖宗就歸西了,老祖宗一死,這府內就亂了,經過激烈的震蕩,赦、政分家了,這是分骨肉;這內亂一起,外禍又到了,三小姐的彩船一起錨,大小姐就"虎兕相逢大夢歸",外禍又殺來了。這內憂外患,內外夾擊,賈府就可想而知了,那是一敗塗地、食盡鳥投林,這是徹底的分骨肉。
賈惜春
畫:
一所古廟,裏麵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
判詞: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曲子[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又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麽天上天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裏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就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換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四小姐,賈惜春,是寧國府的千金,她是賈敬大老爺的女兒,珍大爺的小妹子。四小姐自身故事不多,畫畫的明白,判詞清楚,曲子寫的詳盡。八十回書後,她出家為尼。在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絕寧國府,就是專寫這四小姐,自斷後路,與她的大嫂子尤氏挑明,與寧國府斷絕關係,這時就漏出端倪,她已把自己擠到了出家的這條路上。
四小姐是寧國府的人,之所以能住在榮國府的大觀園裏,完全是因為有老祖宗給罩著,別人心裏不樂意,也不敢表露出來。榮國府何等的複雜,老祖宗一死,榮國府內的兩派勢力大爭鬥搞的宅翻人亂,自顧不暇。這位四小姐失去依靠,每日所見所聞,都是一些卑鄙無恥之徒,在做無恥之事。若大的榮國府她已完全成為一個多餘的人,沒有人有心思想到她,寧國府又回不去,把這位四小姐活活的晾在那兒了。看著這落寞的園子,想著曾有過的繁華、熱鬧,悲從中來,意冷心灰。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出家到家廟水月庵,後來榮國府家破時,櫳翠庵妙玉為仇家所迫,不得不紅顏屈從白骨,臨行時提條件,其中一條就有保護櫳翠庵,把櫳翠庵交由四小姐主持,四小姐直到此時,才算真正的有了棲身之地。大觀園在榮國府家破時,遭到官兵的洗劫,曆史一再證明,凡是遭過洗劫的地方,都是要被滅跡的。大觀園也不例外,洗劫過後,就是焚毀,所有的景點僅剩兩處,其中一處就是這妙玉保護下來交由四小姐主持的櫳翠庵。妙玉幾十年後故地重遊,特地到了櫳翠庵會了四小姐,隻是那時妙玉已由尼而俗,四小姐是由俗而尼,但二人對佛學的造詣時當是在伯仲之間,隻不過那時的妙玉更多了幾分人事的滄桑,一番"徹底休雲倦,烹茶更細論",真是不知何等精彩。
四小姐的故事說完後,意猶未盡,想再說點與四小姐相關的事。那就是寧國府的事。首先,四小姐是寧府敬大爺的小千金,珍大爺的小妹子,蓉哥的親姑姑。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書中第三回,描述這位四小姐是從林黛玉眼中看到的,"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可見還是位小孩,充其量五、六歲。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此時的蓉哥娶妻秦氏,以有好幾年了,秦氏未育。如果要是有孩子的話,這孩子的年齡恐怕與這位四小姐相差無幾,此時的蓉哥可能已二十郎當,珍大爺也當四十上下,敬大老爺沒有六十,也相差無幾。而且此時的敬大老爺,已喜好道家之術。其次,書中介紹,寧榮兩府由水字輩開排,由水而代,由代而文,由文而寶,這四小姐正是寶字輩的人,可說以排到"五服"的邊緣。四小姐是在榮府露的麵,而且打露麵後的活動場所,一直是在榮府,可見,四小姐打一小生下來,就一直生活在榮國府。寧國的孩子要榮國府養著,豈不奇哉怪也。再其次,這寧國府的敬大老爺,先時在家中煉丹修道,而有了四小姐後,又借口家中俗事太多,把族中、家中的事,交給珍大爺,自己跑到家廟裏去煉丹修道去了。種種跡象表明,這其中有許多不便明言的故事。孔老夫子說:"替尊者諱,替親者諱"。敬大老爺,那是嫡傳的賈門族長,長房一脈,地位、輩分,都在尊者之列。因此許多事,不是後輩人們能說三道四的。那麽問題出在哪兒呢?從紅樓夢書中的一些蛛絲馬跡來看,問題出在敬大老爺這好"道"上了。道教是中國的國教,源遠流長,基本思想是反樸歸真,和諧自然,流傳之中又夾雜著一些神話故事,如"八仙過海"等,更有"封神演義"把大周朝開國,演成闡截兩教相爭的結果。紛紛雲雲,俗話說"樹大有枯枝,族大有敗子"。道教千百年來支派繁多,這就難免良莠不齊。說這良,是道教主流,一般來說,要出家修煉,有許多戒律,像粗衣素食、與世無爭、練氣、打坐、延年、益壽。說這莠那就很繁雜了,俗稱"下三門",崩、坑、拐、騙,下迷藥,其中最下流的有一種"花花道",很是卑鄙無恥,人要不幸,誤墜其中,那將萬劫不複,壞透了。
回頭再看敬大老爺,他好"道",他好的是哪一種"道"。這頗耐人尋味,敬大老爺出身國公府,打小呼奴喚婢、錦衣玉食,長大吃、喝、嫖、賭這都是公子哥紈絝兒的常態。當他步入中年後,看到人有生有死,縱有黃金萬兩,也買不來太陽不落山。人生苦短,歡樂幾何?這時就萌生了秦始皇一樣的想法,那就是要長生不老。對,唯有這長生不老,才能夠無窮盡的享受榮華富貴。由此對道教萌生興趣。因此四處宴請道行高深的世外高人,結果一談之下,大失所望,你想這道家講的是清心寡欲。先把那許多的戒律放在一旁,單說素食、不近女色,敬大老爺就受不了。敬大老爺要長生為的是啥呀?享受哇。把這美味佳肴讓別人吃、美女送給別人,自己素食、獨眠,過奴仆一般的生活,這不得盡情享受的生活,就是能活一萬年,那又有啥趣?左右一權衡,這種吃苦遭罪的道,即使長生也不能學。
恰好,這下流道是無孔不入的,特別是一旦聽說像敬大老爺這樣有錢有勢的人,想要求長生之術,立馬就要挖空心思的沾上來。那種下流道,正對敬大老爺的心思,那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敬大老爺得傳這種道術,做夢都能笑醒,真是太好了。享受著榮華富貴,盡情的品嚐美味佳肴,美女羅列於前,隨心所欲,既有無窮的樂趣,又能長生不老,何樂而不為。敬大老爺一旦失足,寧府即成魔窟,每當春藥練成,敬大老爺服食後就神昏智迷,府內女眷,不分老幼,隨意淫蕩。上行下效,大梁不正二梁歪,寧國府自敬大老爺之後,烏煙瘴氣,父子聚麀,淫亂之行已毫不背人。以至當柳湘蓮聽到尤三姐是寧府出來的人時,立馬頓足連呼:"不好,上當了,那寧府隻有大門口兩個石頭獅子是幹淨的。"可見寧府的卑鄙無恥之行,在當時已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事了。
曹雪芹先生最初寫紅樓夢時,可能寧府的事也寫了不少,後來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時候,覺得寧府的事太過齷齪,又不具備引發深層次思考的因素,因此刪掉了許多。但一些主要脈絡還在,因此在秦可卿的曲子[好事終],特別地提到了"萁裘頹墜皆從敬,家事消之首罪寧。"這賈族族長,長房一脈,由敬大老爺一念之差,墜入魔道。四小姐的母親為誰,是哪一支、哪一房、哪一輩的人,都無從考查,極有可能生下四小姐後,就被滅口了,為掩人耳目,這四小姐打生下來就被送到榮國府,由老祖宗負責撫養。
林黛玉 薛寶釵
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這十二位釵群是兩輩人、四段人群。一段是寶二爺頭頂上的四顆明珠,一段是賈府四位千金小,一段是榮府的兩位奶奶,一段是下一輩的一位千金小姐、一位少奶奶,真是層次分明。閑言少絮,言歸正傳,看這紅樓夢的第五回。
上懸著一圍寶玉再去取"正冊"看,隻見頭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有四句言詞: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曲子是[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土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一畫、一判詞、一曲,組成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合傳。先說這一畫,兩株枯木為一林字,說的是林黛玉,這已成共識。但枯還有一層意思,人在遭受到重大打擊後,痛定思痛,萬念皆空,往往被比喻"心如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這"一圍"二字極為重要,它即沒寫一根,又沒寫一條,而用的是"一圍"。一圍成圈,圈在相術上往往被喻成空門。如此這畫的上半部分的意思就出來了。林黛玉的結局是萬念皆空、心如枯木、遁入空門。畫的下半部,又有一堆雪。雪取諧音薛,雪下一股金簪,金簪就是頭飾寶釵。寶釵在雪下,有隱藏的意思,如此這畫的下半部分的意思也就出來了:薛寶釵的結局,是隱居起來。
判詞:可歎停機德。是把薛寶釵的美好婦德比成古人樂羊子妻。"停機德"故事說的是古人樂羊子,外出求學,由於想家,學到中途而歸,其妻正在家中織布。得知其夫半途而歸,停下織機,割斷經線為比喻。勸其夫不要半途而廢,其夫樂羊子醒悟,返回專心學習。三年後大成,終於名動天下。最使人扼腕歎息的是這"可歎"二字。薛寶釵有樂羊子妻的非凡見識,有比樂羊子妻更高的理想,然則其夫寶二爺毫無功名想法,這在前八十回曹先生已多次提到,結果寶釵三勸兩勸,最終勸成仇,寶二爺來了個大撒手,一走了之,去"世人不及神仙樂了"。你說這結局可歎不可歎。
判詞:堪憐詠絮才。是把林黛玉的優雅才情比成東晉的才女謝道韞。"詠絮才" 故事說的是才女謝道韞。某冬日,下大雪,韞叔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韞堂兄郎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讚賞不已。有人要問了,這"撒鹽空中"與"柳絮因風起",高下何在,相差幾許?鹽與雪,僅在顏色上是相同的,都是白色,但鹽重雪輕,重則落的快、急;輕則慢而緩。這一快一慢,一急一緩,兩者在本質上就背道而馳了,而柳絮不僅在顏色上與雪相同,更是在重量上比雪還要輕,逾顯得舒緩、飄逸,故而比得形神兼備,由此高下立判、相差萬裏。林黛玉"豪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才情要在謝道韞之上,然則最終落了個晨鍾暮鼓,聲聲木魚催人老,冷冷一燈影淒清,那滿腹才情付於東流水,你說堪憐不堪憐。
接下一句,玉帶林中掛。這一句與堪憐詠絮才是緊連的,喻林黛玉入空門,如此高的天賦,再也無緣歌詠風花雪月,每日隻能麵壁跪經,一手木魚、一手撚珠,真是堪憐才女長跪經。
第四句,金簪雪裏埋。此句回應首句,寶二爺撒手紅塵,丟下一孤零零的薛寶釵,隱居在家。"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正是可歎德婦,悲落寞。
曲子[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俺"字,是指寶二爺,這金玉良姻,與木石前盟,書中都已有詳細交代。"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空對著"與"終不忘"的主體,同樣是寶二爺。"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的依然是寶二爺,通部曲子寫的都是寶二爺的眼中景,心中事。寶二爺是主,薛、林二位是賓。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共有十四部曲子,除了"引子"與"收尾"外,餘下的十二部曲子中的[終身誤]與[枉凝眉]與其它十部曲子全然不同,餘下的十部曲子,每部曲子都與專有畫、判詞相配套,構成畫、判詞、曲子三位一體,單指某一釵。畫:是暗含著人物的重大事件或結局。判詞:是對畫的解說。曲子:是對判詞的引申與補充。而[終身誤]與[枉凝眉]是以寶二爺為主,以寶二爺頂在頭上的四顆明珠,最心愛的四位釵裙為賓,構成明珠托寶,珠聯璧合的格局。[終身誤]是寫寶二爺與薛、林的。這是紅樓夢書中濃墨重彩的一條明線。[枉凝眉]是寫寶二爺與史湘雲、妙玉的。史湘雲、妙玉被曹雪芹先生巧妙的喻成怡紅院中的西府海棠與芭蕉,穩穩當當的藏在怡紅院中,這是紅樓夢書中的一條暗線。明線,明的耀眼;暗線,暗的撲朔迷離。真是一寶牽四珠,四珠圍一寶。光彩奪人目,故事驚人心。
(未完)
王熙鳳的婆婆邢夫人和惜春的嫂子尤氏都是後娶的,也就是賈璉和賈蓉的親生母親都已經去世,做後娘續娶的女人娘家都不會很富貴,所以鳳姐和惜春都不是多麽尊重邢尤二人。邢夫人算不上鳳姐的一個金箍咒,賈母把惜春從後嫂那裏要過去和姊妹一同撫養,名正言順。
過去娶親嫁女很早,賈榮當時不過十六七歲,相對他父親賈珍也不過三十四五歲,賈敬怎能和老太太一個年齡,竟然上了六十?太離譜了。
衝繩島這名是在紅問世後白餘年被日占後才起的。
===================
+1,是晚清的叫法~~作者還是花了心思~~
想像力挺強,但編故事要嚴謹。衝繩島這名是在紅問世後白餘年被日占後才起的。
原文作者的意思,“捧”更表達了丫環對娘娘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