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的故事 (十五)金婚感言

(2012-06-01 08:44:48) 下一個

第十五章  金婚感言

金婚雜感

婚齡的長短,不知從何時開始用金屬來衡量,也不知是否是國外引進,反正現在國內比較流行。三十而銅,四十而銀,五十而金,六十鑽石,越來越貴重。其實鐵婚也應加入,鐵堅硬更加耐久,可能是容易生鏽的緣故。婚姻生鏽不好,所以棄而不用。但婚姻七年之癢就是生鏽,我看這一年可作為鐵婚,增加一個鐵婚紀念日。如果超過十年不鏽,可以在二十年時,再設立一個不鏽鋼婚,以便與銅婚銜接。說到金婚,既然是金,說明珍貴如金,得來不易,比較稀缺,條件要求嚴格,一般人不容易達到。金婚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兩個人壽命足夠長;一個是中途不換人。

首先說金婚時的年齡。用個數學公式應當是:

       金婚年齡=結婚年齡+50

按婚姻法規定,法定結婚年齡男20,女18,那麽金婚年齡應是男7068以上。常言道,人活七十古來稀,看來中國古時,金婚也很稀少,雖然那時結婚年齡會更早些,金婚日子也可提前些,但畢竟那時人的壽命較短。當今,人的壽命已大大地延長,但結婚年齡也同時延後,因此從金婚年齡上比較現在金婚的難度比古時並沒有減少。

再看第二個條件。過去人們受世俗約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而終。即使解放後,離婚也難,長期以來也是家庭能維持則維持,能不離婚就不離婚,因此,中途換人的情況不多。但現代人中途不換人的難度卻越來越大。見麵就問“你離了沒有”,離婚成為一種時尚。隻要一句“感情不合”就能離婚。政府也越來越開明,已經不勸合,而是想離就批,律師又可趁機發點財。在離婚率不斷攀升的趨勢下,現代人的金婚就比以往更難。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金婚就像一個運動項目的雙人比賽,需要雙方都有較好的耐力(長壽),同時要互相長期合作配合,在中間不換人的前提下,堅持努力才能取得這枚金牌,如果其中一人出問題,則前功盡棄,隻能退出比賽。因此,即使一方有強烈的願望和條件,如果對方不配合,照樣不行。因此金婚的難度又加了一條,就是在足夠長的壽命,中途不換人之外,增加一條,即,還需要相互配合。

金婚難度大,得來不易,人們就比較珍惜,但我們過去沒有慶祝金婚的習俗。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和人們經濟條件的改善,社會上也開始逐步流行大操大辦金婚慶典。中國人的慶典按國情就是借機大吃一頓,當然有的也增加些其他內容,如老夫妻重新穿婚紗禮服,照個金婚像;有條件的更是去國外金婚旅行.

我的金婚

我和老伴,19611114結婚,到今年就整整五十年了。根據我倆的性格,雖然彼此都珍惜這個日子,但並不想大操大辦,所以也沒什麽計劃。兔年春節,全家在京團聚慶賀春節。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作為一家之長,總得對孩子們說點什麽,於是我簡單說了幾句。其中講到,“今年是兔年,是老爸本命年,也是老爸老媽的金婚年”,還說,結婚五十年來,我沒有送過她一枝鮮花,更沒有結婚戒指,因此虧欠了老伴。金婚之年,要送她一架鋼琴,這是她一生最喜歡的東西,作為補償,還個心願。本命年孩子們知道,還買了紅毛衣送給我,但金婚他們不知道,於是問在什麽時間,老伴隻好說在11月,但沒有說具體日期。孩子們知道我們的習慣,不願意把事情搞大,甚至也不想辦,所以沒有追問,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買鋼琴的事,沒有和老伴通過氣。老伴雖然很喜歡鋼琴,但總下不了決心。她也許心裏更多的是考慮錢,但她給出的理由卻是其他,如不好維護,沒地方放,體力彈不動等等。孩子已將買鋼琴的各項事情打聽好,她就是不放話。大家也知道,如果買來老媽覺得不合適也是個問題,因此買架鋼琴的事就這樣擱置起來,反正11月還早,可以慢慢來。

進入11月,和老伴商量金婚如何安排。我倆決定,不搞什麽慶典,隻我們兩人去外麵吃頓飯,簡單地度過,連孩子們都不驚動。因為女兒在美國,大兒子在太原,隻有二兒子在北京,也不容易聚在一起,隻和一個兒子過也不合適,所以我們打算搞個二人世界,低調度過。然而,鄰近金婚日的前幾天,二兒子來家,問起金婚如何辦。原來他們認為我們的金婚日在1126號,現在提前征求老爸老媽的意見,但當時其實離金婚日隻差幾天。當我們告訴他具體日子時,一切更大的安排,為時已晚。他聽了我們低調度過的意見後,建議我們出國到馬爾大夫海島上住一段。那裏有海,氣候也好,老伴也確實愛海,但出國麻煩,還不如去海南休息幾天。於是就確定由老二去安排。但晚上我倆又思謀,這大冷天,南北溫差這麽大,來去兩個季節,出去無人陪同,又怕身體出問題,於是早上一起床就打電話,告訴老二不去海南,就在北京和兒子媳婦兩口子吃頓飯就算了,什麽也不搞。老二當時正要出差去成都,也沒說啥,但覺得事關重大,做不了主,就短信請示在太原的老大。老大果斷,立即決定要隆重地辦一下,但時間隻有兩天了。他決定在北京搞一個聚會,邀請在太原的我姐,姐夫去北京,並立即買好車票,然後電話告之老爸。我和老伴聽後感覺不妥,但已無法改變,於是又立即通知在北京的弟弟夫婦一起參加。老二出差回京後,立即張羅,我和老伴隻好聽兒子們計劃不再過問,具體他們怎麽安排我們也不知道。金婚那天,天氣晴暖,很像當年我倆結婚的好天氣。我倆各穿了一件紅羊絨衫,增加點喜氣。老二將聚會安排在一個中式古典裝飾的餐廳。紅色的主調,突顯喜慶氣氛,有不同的背景,可以拍照。於是我們以不同組合,先拍了一通。弟弟學過攝影,相機又好,成為主力。我們姐弟三人,加各自老伴共六人。因在兩地,分多聚少,難得一次聚在一起,所以大家都話題很多,說點往事,說點祝福的話。弟妹更隆重的宣讀她的祝賀詩,感情至深。姐姐姐夫,談笑風聲。一大家人充滿歡樂氣氛。

這是個淮揚菜飯店,飯菜清淡可口,又實行分餐製。每人一份中式菜點,西式吃法,據說是國宴菜。獅子頭等菜肴,都很有名氣,當然價格不菲。這是我吃過的最可口的一次,大家也交口稱讚。

席間大家要求我和老伴說點感想,我就即興對老伴說了三句話:

在我人生低潮時你走近了我,在貧困的年代你嫁給了我,在風雨人生的長路上,你陪伴著我。

我說得有點動感情,這也是我五十年來第一次這麽說給她聽。但她好像並沒什麽感動的樣子。然後她講了我50年前寫給她的一句話。“願我們的愛情隨著歲月的流馳,積成海一樣的深廣。”我很驚異,她能經曆了半個世紀後,對這句話依然銘記於心,而我早已淡忘。這句話是有些浪漫而富有詩意,反映了我們當年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句話的關鍵詞是“愛”和“海”,老伴確實愛海,但這裏她更看重“愛”。有人說:“女人喜歡回憶過去,她們常常活在夢中;男人關注現在,更看重未來。”我們曾經年青過,也曾幻想過激情浪漫的愛情。但我和老伴相識相戀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和環境。我倆在高考受挫後相識,同樣的感受使我們走近。從相憐而相戀。在我們人生低穀中,愛才逐漸升溫。經過三年同學相處相戀,而後步入婚姻。因此,老伴總是覺得我們的戀愛並不浪漫,同情多於愛情。但我的回答是:“不要看重那些高溫下的愛情,熱得快也冷得快,我是熱的慢但保溫好。”

我們不應當太看重一時的熱戀,更重要的是應當讓愛保溫而持久。

我們在61年結婚,那是一個最困難的時代。我們沒有舉行婚禮,在她最美的時光沒有穿上婚紗,更談不上浪漫的蜜月旅行,而是在困難中攜手共度,在相互溫暖中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婚後的五十年,我們共同養育了三個子女,撫養老人,在國家大動蕩,大變革中經曆風風雨雨,應對各種挑戰,相互關心,視為至親,愛情已逐漸轉化為親情。然而,老伴常常抱怨說,我們隻是兄妹情,她其實比我大幾個月,卻總叫我老兄。當生活平平淡淡,每天麵對油鹽醬醋,鍋碗瓢盆,還能有多少浪漫和激情呢。

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了半個世紀。現在我們已到古稀年齡,迎來了金婚。兒女都已成家,我們開始重過二人生活。這時想有點浪漫,已經力不從心。愛情在經曆了親情之後,現在兩人已經誰也離不開誰,相依為命。我們依然珍惜這缺乏浪漫的感情,已經不在意這感情該叫什麽名稱。

我青年時很喜歡泰戈爾的一首短詩,並放在日記的首頁,

我曾經珍惜幻想

但現在我把它們拋棄了

遵循那錯望的道路

我踩到荊棘

才曉得它們不是花朵。

從男人的眼光,五十年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荊棘。而作為女人,老伴可能看到的更多是花朵。男人理性,女人感性,這就是我們金婚感言的差別。感言雖然不同,感受相同。

老伴在金婚宴會上發感言覺得時間不夠,她意猶未盡,還想說些話。她說等子女們全部聚齊時再說,說些什麽也沒有對我透漏,看來那浪漫的一句話不是全部,那到時就讓她把五十年的感受說個痛快。

老伴

在金婚的喜悅中,姐姐弟弟夫婦都對老伴的為人讚不絕口,說她是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在親戚朋友中也有很好的名聲。當然老伴和他們長期相處,確實關係超乎一般,像親姐弟一樣,幾十年沒有發生過口角,從來沒有為家事鬧矛盾,彼此更是相親相愛,互敬互讓,互通有無,相互幫助,親如一家。姐姐更多的說了老伴孝敬公公婆婆,多年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並說了不少在困難時期的事例。弟媳說了她如何長途跋涉,從廣東來太原,在嫂子家生孩子,坐月子,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老伴似乎對回憶過去一些苦難的經曆感到沉重,她想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說點輕鬆的,於是話題從圍繞她的讚美,轉向其他,而我也沒有對老伴更多的說點什麽。

不過,我感到,結婚五十年了,應當對老伴有個評價,並重新認識她。幾十年來,她在我麵前走來走去,平平常常,好像沒什麽感覺,有了審美疲勞症。現在重新審視,覺得她有不少亮點,她的形象在我腦海裏又清晰起來,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覺。老伴的形象,其實很清晰簡單,她優點缺點很明顯,甚至優點就是缺點,缺點也是優點,相伴相存,或者是延伸。她性格透明,喜怒都寫在臉上,心直口快地表露無遺,內心不藏東西,很容易就能把她看清楚。她愛憎分明,她喜歡的人,她會無微不至的關心,舍得付出,而她不喜歡的人,她冷淡相對,甚至拒絕往來。我經過思索,把她的形象和人品概括成一句話:“一個真,善,美的三好女人”。表麵看去,非常完美,她聽了一定會高興,但是其中其實概括了她優缺點相伴而存的特點,這些讚美詞的背後也同時存在一些批評的內容。為了不讓她在讚美聲中頭腦發暈而盛氣淩人,對她也需要在加熱的同時,潑點冷水,讓她頭腦清醒。我精心編排了一下,把這一句話分解開來:

一個真,善,美的女人:

真:真誠處世,性格率真,真話直說,也常傷人。

善:寬厚待人,心地善良,不諳世故,也常受傷。

美:大家閨秀,清秀質樸,不施粉黛,落伍時尚。

“真”,是她的透明性格,性格率真,甚至走到極端,有些天真。像“皇帝的新衣”童話裏的小孩,真話直說,話雖然不錯,但往往給對方難堪,不容易讓人接受,常常為此傷人,並付出代價。不過當人們了解和相處日久,會原諒和理解她,反而因“真”的性格,處了一些鐵杆同學和朋友,也同時得益。

“善”,是她優良的品格。她心地善良,同情弱者;她願意助人,而不求回報;隻要得到別人幫助,會常記於心,加倍回報。她有一個感恩的心,並不記仇。但她不諳世故,並不了解人際關係的複雜,常常好心沒有好報。她不願有負於人,所以常常推卻別人的善意和幫助,但卻不會圓滑處理,反遭別人誤解,認為她為人冷淡,不近人情,反而自己受傷。

“美”,她出身名門,父親是定襄人,高大英俊,母親是浙江金華人,柔美清秀, 先天條件不錯。她是一個清秀的女孩,卻從小沒有條件修飾打扮自己,長大後也是衣著隨意。然而她是美的,是一種不加修飾的自然美。結婚那天她稍加裝扮,我突然發現我的媳婦,其實很美。除了外表,她更是“心靈美”。

  “真,善,美”是對她人品的概括,當然不是全部。但是這是基本的。正如前麵所講,既是她的優點也是她的缺點,相輔相成,是矛盾的統一。

一個“三好女人”——老伴在家的角色

  一個好媳婦:孝順公婆,任勞任怨,婆媳相處,親如母女。

  一個好妻子: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辛勞持家,扶持丈夫。

  一個好母親:生兒育女,辛苦付出。教育子女,個個優秀。

一個好媳婦:她是遠近聞名的好媳婦。她把公公婆婆看作是自己的親人,視同父母。她和公公婆婆長期在一起共同生活,任勞任怨,精心服侍。公公婆婆也把她當做自己女兒看待,關愛有加,超過了我這個兒子。我們家和諧相處,成為單位的模範家庭。但她也忠實的繼承了婆婆的一些家規和迷信,而且發展創新,以至於到達一種宗教信仰的程度,而我又不太在意這些清規戒律,於是就會發生矛盾,但常常還是我屈服就範,承認錯誤了事。

一個好妻子:老伴是我的精神支柱。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她都給我溫暖和支持。我們共同麵對各種挑戰,是一對患難夫妻。她吃苦耐勞,上對老下對小,操勞全家的生活,從不埋怨,使我有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不必為家務事分心。生活中她對我關心備至,甚至於有點過分,約束過多,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因此又常常出現矛盾,但她心是好的。

一個好母親:結婚第二年老伴就做了母親。當她30歲時,已有兩兒一女,圓滿完成她婚前的心願。當然這也讓她付出辛勞和美好的金色年華。她為孩子們的成長操勞,為孩子們的教育操心,為他們的升學奔波。而孩子們也爭氣,都以優異的成績升入重點大學,並全部取得碩士學位,現在都有很好的職業,而且學有所成,個個優秀。孩子們給她帶來歡樂,也成為她的驕傲。而她更高興的是有了孫子孫女,和兩個外孫,而且都很聰明可愛,成為她老年一大樂趣,又成為一個好奶奶,好姥姥,多了兩個新角色,由“三好”變成“五好”女人。她認為這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

金婚之時,對老伴說些讚美的話,符合祥和的氣氛,也能使老伴高興。當然她也有不少缺點,金婚之時,就此免談。女人喜歡男人恭維她,老伴也不例外,但我缺乏這樣的本事,因此她總是說我不夠溫情。這次就“溫情”一次,以彌補一下多年的虧欠,並把這種“溫情”作為金婚禮物送給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oexit 回複 悄悄話 感動並祝福你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