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的故事 (二十二)為誰活著

(2018-01-13 07:24:36) 下一個

人為什麽活著,是一個難以準確回答的人生哲學問題。俗話說一個人一個活法,因此也一個人一個說法。而最通俗簡單的回答是,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看似不算是什麽回答,但如果仔細分析,應該是個理性的回答。人是高級的靈性動物,而生物的本性是生存和繁衍。因此從本能出發,人活著就是為自身的生存與傳承。除此之外,人還為自己製定了人生目標,社會責任,家庭擔當等,並為此而努力。這就是人活著的意義。當然對不少人來說也許並沒有認真思考過,但也活在這些潛意識中而並不知覺。對老年人來說,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曆,離人生終點漸近,就會常常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曆,思考人為什麽活著?人生的意義如何?

近來有一天,老伴突然對我說:“我為你活著。”她隻說了這一句話,並沒有繼續深談,而且看上去心平氣和。我首先感到突然和驚異,不知她這句話是有心還是無意。因為她多年來從未說過類似的話,而且一直回避和忌諱此類話題,很有點心理障礙。因此家人也都不敢冒犯,如有違忌必須認錯糾正。連我寫文章也必須回避類似的字句,這已成慣例。這次在沒有任何跡象的情況下突然說出這句話,讓我感到突然和驚異的同時,也不知要不要進一步深入討論這個人生話題。隻好含糊地回答說:“我也是”,而她已經轉身去做其他事。看來她並不想深談這個問題,還依然在回避。但我想,她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隨意說說,一定是考慮很久,有意而為。她終於勇敢地突破禁忌,真心表達了內心久藏的心意。應當是心理障礙的突破和進步,理應得到理解和鼓勵,但也不能求之過急。

過後我也思考,人生既漫長又短促,不知不覺已到耄耋之年,人生之路已接近終點。人老了才思考為什麽活著?為誰活著?可能更加深刻而有意義。在過往幾十年平凡的生活中,已經習慣了兩人相處。這樣的處境習以為常,並沒有想到會有一天走到盡頭。能熬到白頭偕老已經不容易,然而總會有一個先走。先走者有放不下的情,無限的牽掛,但也就此徹底解脫。而留下者是無比的孤獨,思念和痛苦。而這又是無可奈何的人生規律。當聽到自己的另一半說出為你活著時,內心矛盾而難以言表。反正選擇那一種回答都是一種痛苦,而這卻並不由人來隨意選擇,這種無奈就更加讓人痛苦。

為老伴活著,這是發自內心真切的牽掛。這種牽掛是一種愛,一種親,一種恩,是一種依戀,相知,相惜。為所愛的人活著,也應當是一種幸運和幸福。但也會帶來更多的心理負擔和憂慮。每個婚姻走到最後,都是生命對生命的托付,老年人結伴走向人生終點,才真正是相依為命。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就是伴侶。年輕時是情侶,“侶”字是由“兩口人”組成,也就是小兩口。兩口子以情相係,並以一種契約或承諾組成一個彼此相對獨立的共同體——家庭。隨著相處日久,在平凡的生活中,愛情的熱度漸漸降溫,平淡地過日子成為常態。當然這種常態也會出現矛盾和波折,甚至會解除契約勞燕分飛,因為他們還是相對獨立的兩口人。如果彼此能相互適應,在平凡的生活中共同努力創新生活,不離不棄攜手同行。隨著歲月的磨合,成為一對白發夫妻。這是一種緣份,也是一生的幸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老年,兩口子就成了老伴。“伴”字是由“一人一半”組成,這時兩人愛情已經轉化為親情。以親相連,情人變為親人,是無血緣關係而更甚於血緣關係的親人。既然“伴”字是一人一半,已合二為一,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相互依賴,相依為命,命運與共,已經難分彼此,誰也離不開誰。既然是一人一半,各人的喜怒哀樂就會感同身受,彼此相互牽掛惦念。到老年為什麽活著?當然首先是為老伴活著,同時也是為自己活著。

年輕時,隻感覺人生路途漫長,有個遙遠的未來。隻顧學習和工作,而忽略了生活。我和老伴18歲相識,22歲結婚,婚後生兒育女,侍奉父母,勤奮工作,養家糊口。在物質貧乏中過著平淡的生活。日子好像過得很慢,期盼子女盡快成長,父母身體健康,自己事業有成。中年後,改革開放,生活改善,自己也事有所成,子女們也都大學畢業,相繼成家立業。然而工作擔子加重,兩人又是工作狂,精力就基本放在工作上,占用了不少生活的空間和時間。在兩人有精力,有經濟能力時,卻少有自己可以隨意支配的時間。應該說那時我們是為社會,事業和親人們活著,就這樣忙忙碌碌地幹到退休。然而退休後兩人還不甘寂寞,在原職業軌道上又轉了幾年,而忽視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直到2005年66歲時我突發心髒病,做了手術。手術後傷口疼痛不止,無法入睡。老伴日夜陪伴,精心服侍,讓我盡快地恢複了健康。從那時起,她特別關注養生和健康方麵的知識,我們也有了更多健康意識。她經常向家人發布健康常識,被子女們稱為專家。她原本就想學醫而陰差陽錯學了紡織,因此依然對醫學感興趣,人到老年依然樂此不倦。

近十多年,先是我得心髒病,後是她得肺病。她起初是咳嗽不止,接著是大口吐血,後來是氣短哮喘。我睡在她旁邊,按她的呼吸節奏一分鍾都堅持不了,可見她是多麽痛苦。聽著她無休止的咳嗽和急促的喘息,我真切地體驗到,什麽是感同身受和無以替代的痛苦。雖然先後去過多家醫院,找過多個專家,做過多種檢查,但都未能確診根治。直到請了一位退休老專家會診,才排除其他,懷疑是肺結核。其後去結核病醫院確診並治療。經過一年多治療後病情轉陰,咳嗽停止,哮喘有所緩解。然而肺功能已經下降大半,難以恢複。大夫要求每天吸氧15小時,於是買來氧氣機。但這種吸氧類似臥床不起,難以忍受。於是采取多種方式盡力緩解病情,逐步減少吸氧時間。生活狀態有所改善,但已經體衰無力,不能遠行,隻能在住家附近走走。由於對油煙過敏,隻好遠離廚房。家務事大多已無力承擔。

老年人衰老無可抗拒,漸漸就食無味,動無力,聽不真,看不清,受諸多限製。在家孤獨寂寞,那就學習獨處。於是她在吸氧的同時就看點喜歡的電視劇,我就在家務之餘,看書寫字聽音樂。我倆一個心缺血,一個肺缺氧,血氣不剛。而我耳不聰,她目不明,兩人合起來才能算一個聰明人。她是我的耳朵,我是她的眼睛。這種互為補充,相互依托,隻能互濟過日子。年輕時她為家庭辛勞付出,到老年時角色轉換,我就成了個宅男。她知道現在更加依賴我,有時也歉意地說她拖累了我。我說這是你往年對家庭辛勞付出的回報,應當心安理得。而她也力所能及地幫助做些輕微的家務事,每天晚上必然會給我準備好洗腳水。由於她有早睡的習慣,每天睡覺前還要說聲“晚安”,起初我並不習慣回答,但在她的堅持下我也漸漸習慣。那種說不出的深情,就盡在這每天的晚安中。

夫妻相處多年,難免矛盾和爭執。但我們從未吵過架,更沒有動過手,但爭執無數。老年後過著二人生活,爭執的機會就更多。再加年老有病,好像更顯得固執。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得麵紅耳赤,過後又感到毫無意義。既然“伴”字一人一半,誰對誰錯也已經失去意義。即使占了上風,也是對雙方感情和健康的傷害。因此到老年已不能認真講道理,論對錯。即使贏得了道理,卻輸了感情。隻能爭著,說著,哄著,笑著,盡量緩和矛盾,減少負能量。於是我們共同製定了個三不守則:不爭執,不動怒,不生氣。然而爭執還會有,但希望爭論不至於變為爭執。這也隻是個警示,是為了預防向動怒和生氣的升級。生活中矛盾不可避免,而有矛盾的生活也會顯得有活力。

幾十年來相依相伴的生活,仿佛這樣的日子會一直延續。當偶然想到這樣的日子將有一天終結,會感覺人生的短促和無奈。我們的人生都在倒計時,並不知終結在何時。彼此遲早要分離,需要善待與珍惜。年輕時我和老伴很少手拉手並行。那時看到老年人手手相牽時,感到是一種老年人的浪漫。而當自己年老時,又認為是一種相互的依靠和扶持。是一種功能性的浪漫。現在我和老伴出行,也是手拉手。那種感覺已經不是浪漫,而是一種互助和依賴,是一種安全感。我不是個浪漫的人,從未送過她鮮花,更沒有結婚戒指。鮮花她說不喜歡,但想要個戒指。於是我決定還她這個心願,在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戴到她的手指,也算一個老年的浪漫。金婚時我送了她一架鋼琴,她很喜歡。期望能在鑽石婚時,送她一個鑽石戒指。

到這把年紀,不奢望多麽高壽,隻求與病共處,而不至於痛苦。不指望生活多麽奢華,隻滿足於粗茶淡飯,生活能夠自理,而少拖累子女。無能力遠走,那就學會獨處,充實自我,減少孤獨。期望我倆能攜手同行,安詳地走好人生最後一段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