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2)

(2022-12-22 16:18:59) 下一個

*

美國曆史學家詹姆士·比林頓對俄羅斯1917——1918年革命運動有一句精彩的描述:

“(俄國革命)有著某種音樂性質。梅爾西安對法國大革命的描述是,‘一切都是觀點’(lout est optique),套用到俄國革命上,則是‘一切都是音樂’(tout est musique)。”

但其實俄國在18世紀前並沒有音樂傳統。

現代西方文明深植於西歐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早期,基督教延續猶太教傳統,遵從《舊約》十誡中不可拜偶像的戒律,禁止繪畫、雕刻在禮儀中使用。猶太人恐懼視覺藝術,但古希臘人是視覺的大師,有些熱愛視覺藝術的天性。隨著羅馬帝國立基督教為國教後,受到希臘、羅馬文明的影響,聖像畫和雕刻漸漸在教會流行。然而,世界動蕩,戰亂不已。7世紀薩珊王朝的波斯人開始對羅馬人征戰,進軍拜占庭、入侵安條克、耶路撒冷、亞曆山大港。波斯人被擊退後,阿拉伯人又來了,開啟了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世界的曆時千年的對抗。進入中世紀,往昔龐大的拜占庭帝國喪失了2/3的領土。726年,教皇奧利三世宣布:正是因為聖像崇拜,激怒上帝對拜占庭行懲罰。他禁止了聖像畫的使用,並把教堂的繪畫和雕塑全部損毀。這就是曆史上的毀禁聖像運動。東正教堂也因此禁止樂器演奏。雖然在一百多餘年後,東正教又開始繪畫聖像畫崇拜,但最終沒有能夠像西歐那樣創造出豐富輝煌的基督教繪畫、雕塑和音樂藝術。但在西歐,6世紀末,教皇格裏高利宣布:文章對識字者之作用,與繪畫對文盲之作用,同功並用。這一舉措意義深遠。繪畫的高度發達與神學、哲學和科學的發展相互促進。並且,格利高裏還親自製定了基督教禮儀音樂,這就是著名的格裏高利聖詠。從此,西歐的音樂也開始不斷發展。這些對西歐文明都是具有決定作用的。

中世紀的俄國可以說是一個沒有音樂的國度。它的民間職業音樂人被稱為斯可莫洛基,地位低下,隻能在街頭演奏,同時還要表演雜耍以賺錢糊口。俄羅斯的東正教牧師不僅禁止教堂演奏音樂,還禁止宮廷裏的音樂演出。直到彼得大帝推行西化改革後音樂作為西歐文明的一部分才被引入俄羅斯。不過,彼得本人對音樂毫無興趣。他隻是效仿西歐軍隊,為俄羅斯軍隊引入了少量的號兵和鼓手,真正大力培養上流社會的音樂素養的是安娜女皇。從安娜之後,俄國產生出一大批懂得欣賞西歐高雅音樂的貴族階層,甚至富裕的貴族擁有農奴樂隊。所以,當時俄國出現了一些會拉小提琴或演奏其他西洋樂器的農奴。這樣到19世紀俄國開始有了一些與西歐音樂家水平相當的優秀音樂家,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格林卡,他成為俄羅斯古典音樂之父,也是民族音樂之父。而俄羅斯的貴族都極其重視古典音樂的教育,有著優良的音樂修養。1859年,魯賓斯坦兄弟創辦了俄羅斯音樂協會,並分別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開設音樂學院,從此俄羅斯形成了西歐音樂的學院派;而與此同時,俄羅斯本土音樂的推廣者巴拉基列夫在聖彼得堡開設了兩所音樂學校,並組建了交響樂團。從此,建立了俄國的基於西歐音樂但追求俄羅斯民族性的音樂傳統。

而俄羅斯的音樂發展與思想哲學的發展也是同步的,並都受到西歐文明的影響,在之後俄國社會的混亂劇烈的社會變革中,藝術始終參與並成為改變政治的巨大力量。

不過,這些仍然難以解釋為什麽音樂在俄羅斯的思想文化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們隻能不得不承認,俄羅斯人喜歡音樂和伏特加,它們對於俄羅斯人都重要,太重要了。

對於俄國人的革命來說,一切都是音樂和伏特加。他或者是伏特加後的音樂,或者是音樂後的伏特加,但更多的時候是音樂和伏特加,當然,還有永遠不能缺少詩歌,音樂就是詩歌,而在俄羅斯,伏特加也是詩歌。還有嚴寒的冰雪。

 

*

普羅科菲耶夫在決定要回歸蘇聯時,曾表達過他渴望莫斯科的冬天。

他是唯一一個當年在十月革命後離開新政權,但在西方經曆了15年的漂泊,獲得了巨大名聲之後又回到了蘇聯。由於普羅科菲耶夫在東西方之間選擇了蘇聯社會主義,並且在回國後創作了一係列歌頌蘇聯社會主義的音樂,尤其是在斯大林的60歲生日為斯大林祝壽而寫下一首相當成功的讚歌《茲德拉維察》(Zdravitsa,本意為幹杯,也翻譯為《向斯大林致敬》、《斯大林萬歲》),因此,對於普羅科菲耶夫的評論持續的分裂。他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被西方的評論界忽視。他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現代音樂的代表人物,但從來沒有獲得過像斯特拉文斯基和勳伯格那樣的聲望。

《茲德拉維察》由七首獻給斯大林的民間詩歌組成,使用了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韃靼語、馬裏語、古的斯坦語和莫爾多瓦語等多種語言。頌歌的音樂先以描述俄羅斯遼闊的自然風光開始,然後插入人聲合唱:“從未有過如此翠綠的土地,也從未有過如此的快樂,……”“親愛的,你會明白他的溫暖跨越了丘陵和山脈。”這是一位老婦人在唱搖籃曲時所表達的渴望。頌歌的結束是對偉大領袖的光輝的呼喊:“您的思想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思想,您是我們頭腦和血液的火焰,斯大林,斯大林!”

在斯大林時代,《茲德拉維察》取得了極大成功,廣為流傳。普羅科菲耶夫的小兒子畫家奧列格曾回憶當時播放的情景:“音樂的聲音很大,無比嘹亮,這聲音穿越已經沒有人的科夫斯基大街。當時我們就住在這條街上,是在冬天,風雪交加,這聲音就在又窄又黑的瀝青馬路上流淌。整條街上空無一人,這首人民大合唱的歌曲就這樣,以非同一般的和諧,轟轟烈烈的響徹著整條大街。”然而,在斯大林的時代,並不是每首斯大林的頌歌都會得到肯定。比如,普羅科菲耶夫一生最親密的朋友音樂家尼古拉·米亞科夫斯基也寫過一首歌頌斯大林的康塔塔《克林姆林宮之夜》。在米亞科夫斯基的康塔塔中,一位老婦人直接走進了斯大林的書房,她站在門口,大聲對斯大林說:“您應該休息一下,從您的桌子起來。”歌曲在1947年11月15日首映後就遭到批判,被當局禁止了。而幾乎所有的斯大林的頌歌在斯大林時代之後都被禁棄了,但《茲德拉維察》經曆了蘇聯1950年代和60年代的去斯大林化卻奇異的留了下來。那個時期,赫魯曉夫極力將斯大林宣傳成無惡不赦的魔鬼,並從蘇維埃社會中抹去,巨大的紀念碑被摧毀,城市改名,斯大林幾乎一夜間從慈愛的父親、社會主義的領袖、神變成了法西斯、惡魔。《茲德拉維察》僅在新的版本中將斯大林的名字換成了黨。是否真的可能從俄羅斯的文化曆史中刪除斯大林的名字呢?這仍然是一個問題。作家維克多·格羅霍夫說:“斯大林時代還不是曆史。”當然還不是曆史。

 

*

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創作很早,他留下的最早的一首鋼琴曲寫於5歲,是他媽媽幫他記錄的。但據說他3歲時就開始哼哼著作曲了,可惜那時的作品,他的母親沒有記錄。

在談普羅科菲耶夫時,我們應該談談電影音樂了。在普羅科菲耶夫的時代,有聲電影剛剛誕生。

世界最早的有聲電影是美國的《爵士樂歌手》。1927年10月6日,紐約的觀眾在觀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樂歌手》時,突然聽到主角開口說:“等一下,等一下,你們還什麽也沒聽到呢。”這讓習慣於默片的觀眾大為驚訝。這當然不是電影裏的人物第一次說話,而是,觀眾第一次聽見了。這句話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來臨了。愛迪生耗費了兩年精力,才研製成功有聲電影機。不過,完全意義上的有聲片是一年後的《紐約之光》。但之後默片還是以藝術的名義頑固的堅持了一段時間,時間不短,但也不長。1936年,卓別林出品了他的最後一部無聲片《摩登時代》,標誌著無聲片的時代的終結。收音機、有聲電影是最早標誌人類話語的回歸,文字的衰落。聽和說,比讀和寫更加方便省事,更爽。這也是現代科學引導人們前進的方向——省事,而且,所以,更爽的生活。

蘇聯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的《生路》。據說,這是蘇聯電影工作者獨立開發的。列寧非常重視電影的社會功能,它是一種有力的為“人們大眾服務”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有力工具。之後的蘇聯,政治便對電影建立了嚴格的控製。

雖然,蘇聯第一個為電影配樂的是比普羅科菲耶夫更年輕的肖斯塔科維奇,並且,後來電影音樂對於肖斯塔科維奇有著重要意義,普羅科菲耶夫也曾寫過非常成功的電影音樂,雖然不多,但是和俄羅斯的曆史緊密相連。

 

*

普羅科菲耶夫對歌劇有濃厚的興趣,還在十歲時,他就譜寫了一部歌劇《妖怪》。進入音樂學院時,他已經創作了三部歌劇,一部童話劇啦。不過,1932年,當他被邀請為電影《基傑中尉》配樂時,普羅科菲耶夫卻斷然拒絕了。1932年,普羅科菲耶夫還在巴黎。當時在蘇聯國內,年輕的肖斯塔科維奇卻已經於1929年和1931年分別為《新巴比倫》和《孤獨》配樂。日後,他成為蘇聯最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不過,普羅科菲耶夫看過劇本後,被這個故事吸引,立即改變主意,接受邀請。同時,他意識到涉足電影是他的一個機會,可以顯示他吸引蘇聯觀眾的能力。那時,他正在準備要回歸蘇聯。初次涉獵,普羅科菲耶夫就取得巨大成功。這部電影配樂成為最著名的電影音樂經典,也被歸為普羅科菲耶夫最有成就的作品之一,甚至與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並列。它的旋律被廣泛引用改變,其中的曲目“浪漫”和“三駕馬車”最為流行,以至於很多人聽過它們的旋律,但都不知道這是普羅科菲耶夫的原創。

今天可能很少有人看過《基傑中尉》,然而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

 

*

故事發生在俄國沙皇保羅一世年代。一天夜晚,沙皇正在睡覺,卻被朝臣的嬉戲吵醒。憤怒的沙皇要求找出打擾他睡覺的人,否則要把主管大臣終身流放。然後,怒氣衝衝的沙皇檢查官員名單時,卻突然發現了一個叫“基傑中尉”的官員,不知道為什麽,他對這個名字很感興趣,這個名字讓他喜歡,於是他要求把這位將軍官介紹給他。可是,這個“基傑中尉”是一名職員在編製軍事職責名冊時的一個可怕的筆誤,也就是說,實際上並沒有這個人。宮廷官員不敢承認實情,情急之中他們幹脆報告沙皇正是這個可惡基傑中尉夜間打擾了沙皇。沙皇一聽非常生氣,下令把基傑鞭打屁股,然後送往西伯利亞。

可是,後來真正的罪魁禍首被發現了,沙皇又赦免了基傑,並恢複他的官位。大臣們於是隻好繼續他們的虛構。基傑還和加加裏娜公主結了婚,沙皇授予他大量的土地和金錢,並將他提升為將軍、總司令。這些年沙皇一直想見見這個基傑,可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他見不到這位他喜愛的基傑。最終,保羅生氣了,要求基傑立即出現在他麵前,可這時朝廷的官員告訴他“基傑將軍”突然不幸去世了。隨後,沙皇為基傑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並享受最高的軍事榮譽。不過,吝嗇的沙皇在葬禮後要求收回基傑的財產。這些財產早被朝臣們私分了。於是,沙皇被告知基傑已經把錢花在了“高尚的”生活上了。這時沙皇才如夢方醒,他憤怒譴責基傑是小偷,並在死後將他從將軍降為平民。

 

*

普羅科菲耶夫為《基傑中尉》的配樂大獲成功。5年,他又一次涉足電影。這次是和大名鼎鼎的導演愛森斯坦合作。當然,此時的普羅科菲耶夫也已經是蘇聯音樂界的老大。所以,兩人的合作可謂風雲際會,大神級的強強聯手。那麽,生產出一部驚世之作自不在話下。不過,愛森斯坦與普羅科菲耶夫的合作也並非容易,可謂一把辛酸淚了。

愛森斯坦與普羅科菲耶夫有一些深刻的相似之處。兩人雖然都是藝術家,但都屬於冷靜理性的分析者,而兩人又都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的行動者,永遠充滿能量,專心投身工作之中。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當年都是蘇聯社會主義的讚美者和積極的建設者,而各自又在專業領域內取得偉大成就,因此,後來西方的評論往往把兩個人都歸為性格的天真。也就是說,是天才的傻子。

愛森斯坦一開創電影蒙太奇手法而享譽世界。最早,他在無聲影片《罷工》中將工人的革命隊伍中潛入的資本家的奸細與貓頭鷹、虎頭狗等鏡頭串聯起來,將屠殺工人的場麵與屠宰場殺牛的鏡頭拚接,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即引起轟動,為蘇聯贏得了第一個電影國際獎項。而在同一時間稍後完成的《戰艦波將金號》更是成為電影史的裏程碑。但隨著斯大林時代的開始,愛森斯坦的自由創作的短暫時光就永久的終結了。之後,他的命運遠比普羅科菲耶夫艱辛。作品不斷被批判,愛森斯坦因此要不斷的檢討,反省,然後,滿懷熱情重新工作,然後,再次接受批判。拍完《戰艦波將金號》之後,愛森斯坦準備拍攝一部記錄蘇聯農業翻天覆地變化的影片《總路線》,但這時他被臨時委任趕拍一部紀念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在1927年11月7日上映。於是,愛森斯坦帶著高度的革命責任感,瘋狂的工作,終於如期完成了任務,但卻沒有意識到在他拍攝的過程中,蘇共中央發生了重大事件。1926年10月,聯共中央全會撤銷了托洛茨基的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職務,這是一個信號。到1927年1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撤銷他的執行委員職務,這時已經明白無誤,托洛茨基倒台了。然而,愛森斯坦卻沒有什麽政治敏感性,影片裏托洛茨基仍然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革命的英雄。托洛茨基出生於烏克蘭赫爾鬆的一個有著300俄畝土地的富農猶太人家庭,他的確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列寧的接班人。十月革命時,斯大林還個小青年,尚未進入核心領導層,當時隻負責印刷傳單。掌權初期,斯大林曾明確的表示過,“托洛茨基在十月起義中居支配地位,是起義的鋼鐵靈魂。”但是,後來斯大林根據當時國際形勢,放棄了列寧主張通過暴力革命全世界無產階級同步進入社會主義的理念,而提出俄國先進入社會主義,然後開展和平建設的思想,但托洛茨基是一個狂熱的暴力革命主張者,他堅持不斷革命論,最終與斯大林發生激烈衝突,並以革命元老的身份和黨內的巨大影響力危及到了斯大林的統治地位。於是,1927年11月,托洛茨基被開除黨籍,受到清肅。他在十月革命中的領導地位隨後也被抹去。然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竟然是愛森斯坦,這也真是陰差陽錯。他拚命趕拍製作的革命獻禮卻被禁演了。如果影片被禁演讓他痛苦,那麽取而代之的影片《聖彼得堡的末日》則讓他憤怒。《聖彼得堡的末日》的導演是他的同事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的一隻狗名字正叫普多夫金,而當我們知道了普多金夫也養了一隻狗,名字叫愛森斯坦時,也就知道,這當然不是巧合了。

恩怨起源於蒙太奇的發明權。蒙太奇的先驅是蘇聯導演庫列肖夫。早在1919年,庫列肖夫在電影學院的先鋒派實驗工作室中,通過實驗證明,將同一鏡頭與不同鏡頭組接,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含義。愛森斯坦1925年將它運用在《戰艦波將金號》上,而1926年,導演普多夫根據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拍攝的同名電影,同樣運用了蒙太奇手法。普多夫金認為愛森斯坦剽竊了他的想法。兩人鬧得不可開交,最後以各自買了一條狗,將它取對方的名字而了事。《十月》受到挫折後,愛森斯坦又回到《總路線》的拍攝,這時蘇聯農業改革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原來的準備工作已經不適合了。愛森斯坦毫無怨言重新開始。但是影片上映後,受到更嚴厲的批判。到1935年蘇聯電影業15周年慶祝大會上,愛森斯坦受到批判。他痛定思痛又重新投入到新片《白靜草原》的拍攝中。可是,蘇聯電影局認為,愛森斯坦把農業集體化中的階級鬥爭變成了父子爭鬥。在被《真理報》點名後,拍攝被叫停,膠片被銷毀,愛森斯坦受到停職反省的處分,不能再拍電影了。直到半年以後,他才被批準恢複工作。而這時的愛森斯坦仍然毫無怨言,又振作精神開始拍攝愛國主義主題的《亞曆山大·涅夫斯基》。

 

 

1. 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 Op.33b - March

2. Prokofiev - Scythian Suite Op.20 - Tshushbog and the dance of the spirits

3. Prokofiev - The Prodigal Son Op.46b - Andante assai

4. Prokofiev - The Steel Step Op.41b - The sailor and the factory worker

5. Serge Prokofiev - Lieutenant KijOp.60 - Troika

6. Serge Prokofiev - Symphony No.1 Op.25 'Classical' - Finale

7. Serge Prokofiev - Music for Children Op.65 - Morning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鮑羅丁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收音機和小提琴
不談戰爭談音樂——巴拉基列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2)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3)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4)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5)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6)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7)
不談戰爭談音樂——阿連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諾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利亞多夫,梅特納
不談戰爭談音樂 ——博特凱維奇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1)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2)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3)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4)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1)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2)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3)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4)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5)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1)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申嵐 回複 悄悄話 俄國革命有著某種音樂性質的說法挺神的。很有意味。

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大概是最具有被再詮釋潛力的。貝多芬。舒伯特的音樂被李斯特改編的極多,幾至汗牛充棟。 好音樂被糟改的更多了。好的音樂有自身的生命力,可以outlive它誕生的特定社會曆史條件。《茲德拉維察》應該是個例子。

普羅科菲耶夫這人挺有意思。我覺得他特別會求人。從小求塔涅耶夫,葛利艾爾,格拉祖諾夫這些父兄輩都是有求必成。就是對彼此不對付的利亞多夫,隻要其課程必要,無論利亞多夫怎麽不願意接受,他也能磨下來。他的離開蘇聯的要求,換個人可能就被警察抓走了。他求得一帆風順。大概他的那種大男孩的charm就一直沒離開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fang' 的評論 :

我覺得Prokofiev讀成普羅科菲耶夫。新年快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天涯無芳草' 的評論 :

謝謝閱讀。祝新年快樂。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挺奇怪的,Prokofiev的英文名字(Проко?фьев)念起來才三個音節,但中文翻譯看起來有點複雜,有六個字。
天涯無芳草 回複 悄悄話 得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byd_媽媽07' 的評論 :

首先,你還可以說出的更多。其次,你應該說出的更多。最後,你說的都很好。
祝你節日快樂。新的一年繁花似景心想事成。
tobyd_媽媽07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收藏,我寫不出太多讚美的話語,再一次真誠的謝謝你的分享!祝節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