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柴可夫斯基隻寫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小提琴大師的必演曲目。它們的錄音版本極多。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當然,大衛也錄了好幾次。所以,研究版本是非常麻煩的。後來聽過謝林的演奏也極為喜歡。謝林的演奏優雅,理性,但又富於感情,非常有味道。這部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經曆了可怕的婚姻危機後,當梅克夫人決定每年資助他6000盧布並安排他去了瑞士療養期間,老柴再也不需要教書工作了,於是心情大振,在療養期間創作出一係列偉大作品。整部作品氣勢恢宏,技巧艱深,但隻用了20多天。本來是獻給當時最著名的在俄羅斯教學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奧爾教授,奧爾教授是柴可夫斯基的好朋友,但奧爾看過作品後卻拒絕演出。他對作品作出惡評,認為是一部無法演奏的作品。老柴自然非常沮喪。幸好當時另一位俄羅斯小提琴家布羅茲基看過到樂曲後決定演奏,柴可夫斯基於是又把題獻改為了布羅茲基。可是,布羅茲基整整練習了兩年才勉強可以首演。首演以失敗告終,協奏曲受到猛烈批評。不過,這並沒有讓布羅茲基氣餒,布羅茲基摯愛這部協奏曲,他之後繼續練習到處演出,積極推廣,最終這部小提琴協奏曲開始越來越被人們喜愛,連奧爾也終於接受它了。但是,他還是對作品作出批評並進行了修改,然後才演出了這部協奏曲。他的最著名的幾個學生都留下過著名的錄音,尤其是埃爾曼。當年他的演奏被認為是最權威的。不過,我不是很喜歡這幾個人的版本,埃爾曼的演奏情感過度,海菲茲的過快過冷,而米爾斯坦演奏的雅致,我一直不太喜歡。這裏我還是放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版本吧。
(十八)
柴可夫斯基的這部小提琴協奏曲對我來說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雖然柴可夫斯基毫無疑問是曆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也是旋律最優美的大師,他有許多作品都是傑作,都應該聽一聽。我第一次聽到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在上中學時。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我反反複複仔細聆聽這支曲子的每一個樂句。第一樂章既凝重又激越,沉鬱悲愴,第二樂章柔美舒緩,第三樂章格外精彩,它吸收了烏克蘭民間舞曲的元素,熱烈奔放,激情澎湃。但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再聽小提琴,而開始喜歡大提琴。這段時間非常漫長,可能有二十年,像冰川紀。自然在這段時間裏也就沒有再聽過柴可夫斯基的這部小提琴協奏曲,不過它的旋律已經印在腦子裏不會忘記。但在這段時間裏,我聽了很多大提琴作品,曾經陸陸續續買下過十多套不同版本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每一套都有兩張CD,這些CD我反複對比著聽。這又消磨了我的許多寂寥的時光。我不知道確切的原因為什麽不想聽小提琴了,過去我認為是因為我感覺小提琴的聲音和技巧太過華麗,而大提琴則更加深沉、質樸,但現在我有些懷疑這個理由的真實性。再後來到了悉尼,一次在一家二手店裏我看到了一張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演奏的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穆拉文斯基指揮。這是一張名演,於是買下。後來又淘到過一張海菲茲演奏的版本。一次我和前妻開車出去,我是在美國時喜歡上開車在路上一邊跑一邊聽音樂,有流行音樂,也有古典音樂,那時我開的是一部二手車,但是一輛寬敞的尼桑加長六缸車,動力強勁,而且車上有一套BOSE音響,開著車聽著音樂,感覺好極了。當然,這輛車也給我添了很多麻煩,花了我不少維修費。不過,沒有代價的事情不好。沒有代價就沒有幸福。生命一定需要有代價。我的前妻喜歡買新車,但買最小號的。在美國她開的是一款新上市的最小號的豐田車,在澳洲換成了澳洲流行的小型韓國現代。這些車上的音響當然都好不到哪去,我不想說這些音響是破爛貨,因為它們已經很好了,它們已經能讓我們在路上聆聽音樂,這太美好了。美好的音樂並不簡單等同於華麗的音響。所有美好的感覺本質上都是一種愛。那天我們在路上,前妻開車,我就拿出大衛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的光盤把它放入汽車的音響裏播放了起來。我看到了前妻聽到後臉上顯出的吃驚的表情,她問我:這是誰的音樂?這麽好聽!我先是又問她:好聽嗎?她說太好聽了,然後才告訴她:這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我告訴她我中學時經常聽這支曲子,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後來,它也成為前妻最喜歡的一首樂曲,她也開始聽聽古典音樂。後來,我們終於離婚,我又買了一輛二手車。本性難移。所以,離婚大部分時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然而,很多意誌薄弱的人容易為正確的事情感到痛苦而為錯誤喜悅。這回的車是一台銀灰色的本田兩門車。跑車型轎車有著一部賽車用的強勁的六缸發動機,車型又扁又寬,腳下油門稍一用力,車就竄出去一大段,酷極了。海外的中國人很少有人會買這種車,因為費油,且不實用。離開澳洲在賣這輛車時頗有些不舍,我和車店老板講價,他堅持讓我先出價,我堅持讓他說。我知道交易都是先說出一個虛高的價格,然後再給出一個虛低的價格,然後反反複複討價還價,都是虛假和計算。我那時對於這些已經完全厭倦了。商業讓人變得不老實,而且貪婪。總之,最後老板報了價,果然是一個極低的價。他已經準備好我露出誇張的表情說No,然後再說出一個過高的價。然而,沒有想到我當即說行,就是它吧。我看到他吃驚的表情,後來在辦手續時填表格時,他的臉上暗暗露出微笑。每個人占了便宜時都會高興,認為這是一次成功。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盡管現在我和前妻早就不歡而散離婚分手了,但現在回憶到那些事情,我仍然喜歡她喜歡這部我最喜歡的小提琴協奏曲,我仍然喜歡她當初第一次聽到這支曲子時臉上露出吃驚的表情,那也是我曾經有過的驚訝。美什麽也不是,隻是一種不期而遇的驚奇。我希望有一天她已經把這支曲子忘記的時候,又一次聽到時能夠體驗到我曾經體驗過的那種重逢的喜悅和滿足。這些都是音樂的意義。音樂不僅能把相愛的人們聯係在一起,也能把不相愛的人們聯係在一起。相比於那些偉大的藝術——詩歌、文學、音樂、繪畫,我們是多麽渺小,生活多麽瑣碎;生命多麽短暫,多麽虛幻,多麽痛苦。
3.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35 - 1. Allegro Moderato
4.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35 - 2. Canzonetta
5.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35 - 3. Finale
6. Sergei Rachmaninoff Play Tchaikovsky _ Lullaby (這是拉赫瑪尼諾夫當年彈奏柴可夫斯基的搖籃曲的珍貴錄音)
7. Waltz-Scherzo in AM, op.7 - Mikhail Pletnev
8. Mikhail Pletnev - Tchaikovsky - Romance in F Minor, Op 5
9. Shorter Piano Works_ Abend-Traumerei, Op. 19 No. 1 - Tchaikovsky
(十九)
說到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必須要聊一位中國的小提琴神童。當年,陳凱歌的著名煽情大片《和你在一起》,最後就有一個段落影片的天才琴童演奏了一段小提琴協奏曲,那段琴拉的為精彩,而演奏的就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在寫到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時,才從網上知道原來當年那段音樂的演奏者正是李傳韻。
說來有緣,我當年對李傳韻也可以算是獨具慧眼啦。一次買磁帶,我看到一盤國產小提琴小品集——《預言鳥》,封麵上是一個拉琴的孩子的照片,名字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李傳韻。當年我一看到他胖乎乎的臉形,尤其是又胖又大的手的形狀,我前麵談過,就感覺這不是一般的天才,完全是像胖奧或者帕爾曼這樣的世界大師的範兒。於是當即買下,回家一聽大為震撼,這絕對是一個天才啊!那時還沒有網絡,找不到他的資料。但在之後很多年裏,我一直惦念著,心想有一天準會又聽到他的消息,那時他就是震動世界的大師了。那些年裏雖然不再關心小提琴,可也陸陸續續聽到了中國出的幾位優秀的小提琴新奇。不過,這些人都隻是優秀而已,像這樣的新人市場每幾年就會推出一些。但李傳韻不同,李傳韻屬於那種一個時代隻會出一兩個的大師。就這樣,再後來我就把這件事給忘了。這年頭即便是一個大天才,如果不能印成照片到處去賣,那麽就會漸漸地被人們忘記,如今娛樂太多,照片太多,各種信息太多,人們很容易忘記。虧得我還記得他這麽多年。
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李傳韻。
李傳韻父母都是專業樂團的小提琴手,他三歲學琴,五歲就在北京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銀獎。而獲銀獎的原因是李傳韻當時是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而演出的曲目竟然是拉羅著名的難度很大的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當他演完之後,評委一致認為這就是冠軍了,但中國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認為李傳韻的年齡太小,給他冠軍對他不好,建議給亞軍。結果李傳韻就獲得了這屆比賽的銀獎,並成為了林的學生。幾年之後,13歲的李傳韻又參加了世界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年小提琴比賽,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提琴賽事之一,這次他一舉獲得金獎,並成為該賽事年齡最小的冠軍。三年後,李傳韻進入美國著名的音樂學校茱莉亞音樂學院,並成為美國的“現代小提琴教母”多茜爾·迪蕾口的學生。多茜爾是帕爾曼的老師,她曾評價李傳韻“將是帕爾曼之後另一位偉大的小提琴家”。在此期間,李傳韻連續拿下了多項世界比賽的冠軍,那時業界都認為,中國即將產生出一位世界小提琴大師。1999年,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斯特拉德》曾這樣評價:“李傳韻演奏的《聖·桑協奏曲》,大幅度的運弓,無懈可擊的技巧,豐滿通透的音色,所有這一切都完成於一把價值僅為200美元的德國小提琴上。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呢?”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李傳韻成為“琴魔”了。
李傳韻沒有成名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就是他的個性過於奇異,隨心所欲,狂放不羈,比如,他在表演時不遵守古典音樂界的基本規則,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喜好來玩,但古典音樂畢竟不是搖滾流行,而他的那些表演很多時候不過是網絡直播式的噱頭,漸漸的古典樂隊和音樂人願意與他合作的就越來越少了。然而,要進入流行圈是另一種玩法,不是他能力所及。李傳韻不善於交際,一直沒有很好的商業代理人。李傳韻是個不世出的罕見奇異的怪才,演奏時會完全進入狀態,顯示出類似精神異常行為,比如有時演奏演奏著就仰麵倒在地上,但仍然能繼續演奏,然後又立即站起來,或者把弓扔到地上,然後用手指彈撥。網絡上有不少這樣的視頻。曾經有一次,他在北京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先在台上和觀眾一邊聊天一邊喝了半斤二鍋頭,然後才開始拉琴。凡是聽到過他的演奏的人,都會承認他是一個天才。隻不過有人認為他腦子不正常,有人認為他是個簡單的大孩子,也有人認為他是哲學家,已經達到大智若愚的境界。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又找到了更多的介紹,從那些文章裏我似乎對於他有了一些理解:
“李傳韻從四歲接受母親的‘地獄式高密度訓練’,他稱母親為‘慈禧太後’:‘因為她很忙,她要把我關起來。我現在有時候也開玩笑稱她為慈禧太後,她也心甘情願。我覺得我當時就是傀儡皇帝,就在紫禁城裏邊沒有一點權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這麽拉。’ 後來他去香港求學,經曆內地與香港兩種學習環境,他感慨良多:‘香港琴童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發展空間,爸爸媽媽管得沒有那麽嚴。但是內地的爸爸媽媽比香港那邊的要做得更足,我還是覺得內地的父母這樣做是對的。我小時候媽媽她連我吃飯的時間都要管,但是時間就是這樣一點一滴、一分一秒地抓回來的。而在香港那邊就說‘拉會兒琴看看電視隨便你吧’,這是最大的不同。所以很多人才都是內地的,香港那邊就不行了,這就是媽媽爸爸管教的不同造成的。’李傳韻因此非常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還經常告誡他雖然身處在香港,但是不要被那些不好的陰影所影響,一定要好好地努力學習,不要靠包裝那些假的東西,當然有了實力之後再去包裝或者做些宣傳也是應該的。
“除了古典音樂,李傳韻還喜歡爵士樂和流行音樂:‘什麽陳慧琳、鄭秀文、容祖兒的歌都聽,內地的孫楠、那英也聽,我很想拉拉那個。我也特別喜歡聽日本的那個濱岐步,有時候我還跟著她的歌拉琴,跟著CD跟著配。雖然這些在古典音樂裏都是大忌,但我也沒辦法,這可能是一種本能的反叛,我就是喜歡那樣的東西。’”
“對於小提琴李傳韻把表演當成一種玩耍。‘其實我拉小提琴也受了一點偶像李小龍的影響,我是很在很嚴肅地玩這個遊戲,我表演的時候也是在很嚴肅地玩——英文裏也說了,play也有玩的含義嘛!有些人會說我這人太不嚴肅了,但是要看我是怎麽玩,隻要分寸做足了就可以,拉琴其實就是一種很正經的玩,我非常認真嚴肅地玩這個。’在一段紀錄片裏,李傳韻把一個遙控器放在手裏,一邊拉琴一邊按著旋律遙控著玩具飛碟:‘那就是星球大戰的音樂,這既是在工作也是在玩,如果不嚴肅的話怎麽能夠配合好呢。小時候我盡看李小龍的東西,他是我的偶像,尤其他那種勁道跟我們拉琴那個爆發力都一樣,我還特別喜歡他身上那種正直感、正氣凜然的東西,我上台時鞠躬也是很正氣,然後紋絲不動——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他給了我很多潛移默化的東西,甚至我說話有些神情都有點像李小龍,因為小時候太喜歡他了。但是我覺得自己身上好像還是有點邪氣,有時候太狂太猙獰了,希望自己能邪也可以邪,能正那就是最好。’”
“有人評價李傳韻是‘二十五歲的年齡、十三歲的智商、五十歲的音樂表達能力、九十歲的哲學思想’,其中‘十三歲的智商’有譏笑之嫌,但他自己聽過這句半褒半貶的評價之後卻處之泰然:‘這是鼓勵我嘛,其實我也沒有這麽厲害。說我十三歲的智商,可能是有時候我太小孩氣了,就是有時想問題不周全,可能有時候想問題不夠全方位地去想,不是像一個正常年齡的人。’兩歲就能認識兩千多個漢字的李傳韻絕不是一個隻有‘十三歲智商’的人,隻是不善於料理一個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對於他來說,寧可成為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我可能希望大智若愚吧,那這樣不是更好嘛,我要更加努力去發掘自己的東西,增加自己的知識就好。所以‘十三歲的智商’這個說法我還是同意的,因為很多人看我覺得我是怎麽這麽小孩啊。像個大baby,甚至有人說我是弱智也有,我也是坦然接受,因為我樣子本身就是其貌不揚嘛。我是既來之則安之,人家既然說我弱智那就弱智吧。但是反正我該怎麽樣怎麽樣,我拉琴好好拉。‘五十歲的音樂表達能力’我覺得有點太誇張吧,我還是屬於我這個年齡的表達能力,就是血氣方剛的,五十歲的人早就老氣橫秋了。‘九十歲的哲學思想’,我還沒有到那種境界,我覺得我的資曆根本不行,那得讀過很多哲學的書才可以呀。為什麽會給人有這種感覺?可能因為我經常想那些哲學的東西,也看過一些哲學的思想,有的我雖然我讀得不是這麽周全,但是經典的我把它記下來了,刻在我腦子裏。’”
“在采訪中,李傳韻還對目前活躍的古典音樂界的年輕藝術家表示了自己的欽佩之情,郎朗、李雲迪、王羽佳都是李傳韻十分欣賞的音樂家。他表示,自己最欽佩的是同為小提琴家的呂思清,李傳韻稱:‘呂思清是一個非常全麵的小提琴家,而我雖然某一種技能很強,但是音樂修養不均衡,這一點我要向呂思清大哥學習。’”
於是,我寫這篇文章時又特地買了他的一套全集,說來令人傷心,都是一些小曲子,隻有6張CD。可是,拿到唱片後一聽,李傳韻畢竟是李傳韻。或許,李傳韻就是一個哲學家,大智若愚,非常超脫,他根本沒有把成為大師當回事兒。但也許他隻是個大孩子,他曾在保利劇院舉辦跨界音樂會,他在接受采訪時有些忐忑,他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脫離古典音樂,雖然我在古典音樂界有束縛和限製,但是如果讓我脫離,我又舍不得。我不知道我的這種做法算不算腳踏兩隻船,人家都說腳踏兩隻船,早晚要玩兒完。”而我聽著他拉的這些小曲子,總不免有些惋惜。本來還以為能聽到他拉的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不過,以他這樣的心態我感覺要真正演奏好這樣的作品恐怕也很難。畢竟古典音樂和流行是不同的。
也許古典音樂的時代正在過去了。即便像郎朗、王羽佳他們的音樂正在變成另一種東西。李傳韻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在歐洲等地演出時,常看到台下一大片白發。當年輕人越來越遠離古典音樂的時候,希望這樣的跨界演出,能讓大家換一種視角看待古典音樂,與古典音樂更接近、更融洽。”對此,我頗有同感。在悉尼時,因為一個朋友的妻子在悉尼大劇院工作,所以我有機會經常去悉尼大劇院聽音樂會,但每次看到音樂廳裏的都是一片白發,後來我就不願再去聽了。我不是老人。我知道不是我老了,而是一個時代正在過去吧?
我這裏放幾個李傳韻演奏的小品,和一段他的網絡視頻。後者,聊博一笑,也讓人歎為觀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02779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D4y1U7cs/?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E411T7UU/?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4411U7XV/?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
1. 1. Tchaikovsky -Francesca Da Rimini Symphonic Fantasia in E Minor after Dante
1. 2. Tchaikovsky -Francesca Da Rimini Symphonic Fantasia in E Minor after Dante
1. 3. Tchaikovsky -Francesca Da Rimini Symphonic Fantasia in E Minor after Dante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鮑羅丁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收音機和小提琴
不談戰爭談音樂——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2)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3)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