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2022-04-17 16:11:29) 下一個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穆索爾斯基的歌劇和藝術歌曲

(四)

穆索爾斯基的作品不多。除了《圖畫展覽會》和《荒山之夜》,他的代表作還有歌劇和藝術歌曲。

《鮑裏斯•戈都諾夫》根據普希金的同名悲劇創作,是穆索爾斯基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這個作品我沒有完全聽過,隻聽過幾個片段。據說作曲家根據普希金的原著予以重新構思,使歌劇的曆史背景處於農民革命風暴的前夜,通過塑造人民群眾的曆史群像和刻畫沙皇鮑裏斯的內心矛盾,尖銳地反映了人民與暴君的對立衝突,同時又深刻地揭露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它的音樂極具獨創性,原作以多層次、多線條的合唱為主,而獨唱又采用朗誦調風格刻畫典型人物。這簡直是說唱的先驅了。這裏放一個片段,很有意思。

《霍萬興那》是穆索爾斯基根據斯塔索夫提供的史料自編劇本,死後由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續完,歌劇以17世紀末彼得一世時期射擊軍統領霍萬斯基發動叛亂的史實為題材,再現俄國的曆史畫麵。與《鮑裏斯•戈都諾夫》相比,其情節線索更為繁複,人物形象更為多樣。這個歌曲的序曲非常寧靜優美。我總覺得穆索爾斯基的音樂裏有一種獨特的優美。

《索羅欽斯克集市》是根據果戈理的著作創作。它綜合了烏克蘭歌唱旋律和口語音調,並以抒情和滑稽鬧劇相結合的方式,再現了民間風俗生活,刻畫了喜劇性的人物性格。其中的《戈帕克舞曲》很有名,曾被改編為小提琴、鋼琴曲和聲樂的不同版本。我這裏正好有這兩個版本,還有一個聲樂的版本。對比聽聽很有意思。小提琴和鋼琴演奏的風格相差很大,好像小提琴更為精彩一些,不過這也隻是我的個人感受而已。聲樂的版本是維什涅夫斯卡婭演唱的。這是前蘇聯的一個傳奇的美女演唱的。我接下來會聊到她。小提琴是出生於烏克蘭後來定居美國的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演奏的。

指揮大師阿巴多生前致力於穆索爾斯基的歌劇的推廣,曾錄製《鮑裏斯•戈都諾夫》,可惜我沒有這個錄音。

穆索爾斯基的The Nursery非常有特色,一聽就可以感到他的現代性。我這裏同時放兩個柴可夫斯基的歌曲。其中一支名字是Take Away My Heart,另一個是《六首法國歌曲》中的一首。然後,對比聽聽當代非常有名的匈牙利的裏蓋蒂的兩個歌。Három Weöresdal_I.TáncolaHol,05_Nonsense Madrigals: 06.ALong,SadTale。據說庫布裏克非常喜歡裏蓋蒂的音樂,曾請他為自己的電影《2010漫遊太空》配樂。

裏蓋蒂的音樂適合談論。現代作曲家的歌曲聽起來和古典是那樣不同。這裏放一個巴赫的康塔塔,Cantata, BWV197 'Gottistunsere Zuversicht', Aria' Vergnugenund Lust'。這個版本是當今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帕爾曼和美國女高音凱瑟琳·巴特爾的演繹。凱瑟琳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樸茲茅斯市,中學時對數學最感興趣,又有副好噪子,在音樂老師的建議下,她最終選擇了音樂。1991年,卡內基音樂廳建立100周年,就以凱瑟琳獨唱會作為紀念開幕式演出。這是極大的榮譽。當時89歲高齡的本世紀偉大黑人女低音瑪麗安·安德森親自光臨,凱瑟琳在獨唱會上特為她獻唱拉赫曼尼諾夫的"在靜寂的神秘夜晚",掀起高潮。我恰巧曾經買過一張二手的安德森的CD,當時不知道安德森,但是一看感覺是個大腕,而且是The RCA Victor Vocal Series應該不錯。不過,我印象裏從來沒有黑人女高音的大師,所以就買了下來。回家一查,買對了。瑪麗安非常有名。據說她的音域寬廣,可以從low D到high C。所以,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女高音還是女低音。再後來又買過紐曼的理查德的最後的四首歌和她唱的黑人靈歌,紐曼也是黑人,而且應該是女高音。在寫這篇文字時,我又一查我的瑪麗安·安德森的CD,發現這個集子裏居然就有這首拉赫曼尼諾夫的"在靜寂的神秘夜晚",Rachmaninov: In The Silence Of The Secret Night, Op. 4/3。太美妙了。這裏我就把這首歌也放出來吧。

據說,凱瑟琳是抒情女高音,音質純淨、明亮、清脆、柔潤、音量不大,卻充盈著很好的音樂感召力,且能演唱一些花腔技巧。她唱高音時有包下巴的毛病,然而,聲音仍然很通暢,真是咄咄怪事,這些都是我看來的,我並不懂,因為我從來不唱歌,我覺得我唱歌太難聽,而我說的總是比唱的還好聽一萬倍,那篇文章還說,她呼吸發出的聲音太大,這是她演唱中的不足之處。我這裏還有幾首美妙的藝術歌曲,就放一個舒伯特的死神與少女,這是經典中的經典,Der Hirtaufdem Felsen D965

 

1. Mussorgsky- Boris Godunov- Coronation Scene- 'Glory, glory, glory!'

2. Mussorgsky Prelude ‘Khovanshchina’ _ ARTUR RODZINSKI

3. Sorochintsy Fair- Hopak

4. Mussorgsky_ Gopak_Milstein

5. Modest Mussorgsky _ Hopak (transcr. S. Rachmaninoff) - Jorge Bolet I

 

 

6. Musorgsky _ The Nursery The Hobby Horse

7. Musorgsky _The Nursery With Nursery

8. Six French Songs_IV enchantress

9. Tchaikovsky _Take Away My Heart

10. György Ligeti: Három Weöres dal: I. Táncol a Hold fehér ingben. Vivace

11. György Ligeti: Nonsense Madrigals: 6. A Long, Sad Tale

 

 

12. Cantata, BWV 197 'Gott ist unsere Zuversicht', Aria 'Vergnugen und Lust' - Kathleen Battle, Itzhak Perlman, Orchestra Of St Luke's, John Nelson

13. Als Die Alte Mutter Mich Noch

14. Marian Anderson _ Rachmaninov: In The Silence Of The Secret Night, Op. 4/3

15. Marian Anderson: Schubert: Der Tod Und Das Mädchen, Op. 7/3, D 531

 

(五)

我放的穆索爾斯基的聲樂版的《戈帕克舞曲》是EMI公司的偉大世紀錄音係列中有一盤俄羅斯著名的傳奇女高音加林娜·維什涅夫斯卡婭演唱的穆索爾斯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和柴可夫斯基的藝術歌曲和歌劇詠歎調的珍貴錄音,不過,我買的可能是盜版的,並且是引進版的盜版的。我對盜版並不完全否定,文化在於傳播。我在美國時一次一個白人室友的哥哥給我介紹說,紐約也有人賣盜版光盤的,我們還約著一起去買,可惜後來都沒有時間。網上現在還有地方可以大批下載無損音樂,可惜我沒有時間搞這個。在這張盤裏還有肖斯塔科維奇專門為她寫了管弦樂配器的《死亡之歌舞》。

維什涅夫斯卡婭是一個大美人。她還因為是前蘇聯著名的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妻子而聞名。羅斯特羅波維奇中國樂迷愛稱為老羅,中國人愛稱呼老什麽的,老有大的意思,比如老虎,老板,老婆,老公,當然也有小的意思,比如老鼠,老公,老婆。中國的樂迷一般把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和羅斯特羅波維奇稱為老柴、老肖、老羅。所以,叫老什麽的也有喜愛的原因。羅斯特羅波維奇在前蘇聯好像也是名氣非常大,他是當時最著名的大提琴家,同時,他也是非常出色的指揮。指揮並不是揮揮小棍棍誰都可以的。音樂界現在好像也隻有巴倫博伊姆、阿什肯納吉可以算是鋼琴指揮的雙料大師。老羅的朋友小提琴大師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也做過指揮,但胖奧的名氣和老羅比就差遠了。老羅還是一位相當不錯的鋼琴家。這就非常罕見了。因為,弦樂和器樂手指的運動是完全相反的,這不是黑管和薩克斯換過來就可以吹的。好像世界上能同時把這兩樣樂器玩成大師的人還沒有第二個。不過,我覺得老羅彈鋼琴的意義不大。當然,這是我的個人觀點。老羅肯定不這麽認為。

維什涅夫斯卡婭比老羅小1歲。和老羅結婚時,老羅剛30歲還是法理上的處男。維什涅夫斯卡婭29歲,可這已經是她的第三次婚姻了。

原因在於,加林娜是個大美女。她從年輕時就總是有男人糾纏。17歲時,加林娜嫁給了一個年輕水手。但這個男人是個酒鬼,兩人年輕而不幸的盲目婚姻像吃了一口難吃的東西吐出來一樣迅速而容易的就結束了。但是,第二次婚姻像吐出一口帶沙子的飯又馬上吃下一口一樣的快。不過,加林娜一直保持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的姓氏。第二次婚姻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大22歲的男人。此人是一位小提琴家,也是她當時的經紀人。這次婚姻持續了10年,最終在1955年兩人離婚了。離婚之後,即將不年輕的老羅在這一年見到加林娜後,經曆了短短幾天一言難盡的疾風暴雨的戀愛,他們就結婚了。老羅在這幾天裏經曆的不隻是炙熱的愛情,還顯示出為了愛情不怕一起危險的巨大勇氣克服了巨大的障礙。因為,加林娜在離婚後立刻有了不少的追求者,其中包括蘇軍元帥當時的總理布爾加寧。他當時曾強迫老羅讓加林娜做自己的情婦,作為交換的條件是給老羅分配更好的住房。老羅婚後的住處,加林娜日後的回憶中稱是“擠滿了人和臭蟲”的地方。當時老羅勇敢的拒絕了布爾加寧。

那時的蘇聯好像也並不是非常殘暴。因為,1968年,兩人讓索爾仁尼琴在他們的家裏住了三、四年。索爾仁尼琴是在1962年發表大膽觸及當時社會最敏感問題的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而一夜成名的。隨後,他在前蘇聯變得非常火。可是隨著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掌權,蘇聯社會重新回到斯大林時代的嚴酷環境。索爾仁尼琴身陷危險之中,被當局稱為不合作者而限製自由受到監視。後來。老羅把他們全家接到他在莫斯科的別墅。顯然這時的老羅住的已經不是“擠滿了人和臭蟲”的地方了,這時的老羅已經是蘇聯的“人民藝術家”,享有名聲,生活舒適,。索爾仁尼琴和家人在這裏住了4年,創作了他的重要作品《古拉格群島》。在此期間加林娜還被授予了蘇聯最高獎項列寧勳章。1970年9月《癌病房》獲諾貝爾文學獎,蘇聯當局認為這是西方的冷戰進攻。獲獎後的索爾仁尼琴處境更加艱難。加林娜也被媒體全麵封殺。然而,難能可貴的是老羅這時顯示出了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良知和勇氣。老羅並不是隻有追求女人時很勇敢。他1970年10月30日向《真理報》、《消息報》、《文學報》和《蘇聯文化報》四大報紙主編致公開信為作家辯護,信的最後寫道:“那些為我們書寫自豪的天才不應遭到事先的扼殺。我熟悉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並熱愛這些作品。”中國沒有這樣的知識分子。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的生存環境可能比前蘇聯更惡劣。

不過,老羅的信沒能在國內任何報上發表,但比這更糟糕的是信幾個月後發表在了《紐約時報》上。最終,老羅夫婦在1974年被取消國籍,被迫流亡,後來定居於美國。索爾仁尼琴則被強行送上飛機送到了德國。後來也定居美國。在美國他不參加任何活動,埋頭研究俄國曆史,後來寫了《紅輪》。1990年1月,戈爾巴喬夫恢複了索爾仁尼琴和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的蘇聯國籍。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立即返回祖國。在莫斯科機場上,他倆受到廣大民眾的狂熱歡迎,可是,一恢複老羅的國籍,第二年蘇聯就解體了。索爾仁尼琴則仍然留美國。美國對他非常熱情,不過他堅持了獨立的審視和思考,對美國社會進行嚴厲的抨擊。1994年蘇聯解體後,在葉利欽的邀請下,索爾仁尼琴才返回祖國。索爾仁尼琴公開宣稱拒絕接受一切權力和公職,他還拒絕了葉利欽頒發的勳章。但索爾仁尼琴對普京複興俄國頗為讚賞,他認為西方民主危機嚴重,俄羅斯不該輕易效仿。2007年當普京向索爾仁尼琴頒發了俄羅斯國家獎。

2007年4月羅斯特羅波維奇病逝。一年後8月3日,索爾仁尼琴也離開了人間。維什涅夫斯卡婭在2012年去世,當時普京親自去吊唁。

我這裏放的維什涅夫斯卡的演唱是EMI出版的偉大錄音係列,由羅斯特羅波維奇鋼琴伴奏的版本。

老羅和老肖後麵的隨筆還會再寫,現在我們可以聽聽維什涅夫斯卡演唱的穆索爾斯基的《死亡之歌舞》。肖斯塔科維奇除了這一個作品,還為維什涅夫斯卡寫過兩首歌曲,據說第十四交響樂中的女高音部分也是為維什涅夫斯卡寫的。但維什涅夫斯卡沒有參加首演和錄音,原因在於那時老肖相信他就要死了,所以急著排練演出錄音,而維什涅夫斯卡那時演出日程正好趕上繁忙。我這裏放一段,其中的小提琴的音色非常暗淡,若有若無。

布裏頓在他的《戰爭安魂曲》中也為維什涅夫斯卡寫了女高音的唱段,而老肖的第十四交響樂是題獻給布裏頓的。老肖與布裏頓有著深厚的友誼,他十分欣賞布裏頓的《戰爭安魂曲》。不過,創作第十四交響樂更重要的動因是肖斯塔科維奇在為穆索爾斯基的《死亡之歌舞》時被深深震撼了。當年,維什涅夫斯卡因為冷戰也沒有能去參加《戰爭安魂曲》的首演。我這裏正好有布裏頓的一個選集,裏麵有這一段女高音的部分。可能就是布裏頓給維什涅夫斯卡寫的。我不是十分確定,沒有完整的聽過布裏頓。在今天這場戰爭中聽一聽這支曲子也不錯。聊以慰藉,也祝逝者安息。

 

1. Galina Vishnevskaya; Mussorgsky/Shostakovich: Songs & Dances Of Death - The Field-Marshal

2. Britten: War Requiem, Op. 66 - Libera Me: Let Us Sleep Now... In Paradisum

3. Shostakovich_ Symphony #14 In G Minor, Op. 135 - De Profundis - Karita Mattila, Thomas Quasthoff; Simon Rattle_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4. Shostakovich_ Symphony #14 In G Minor, Op. 135 - The Suicide - Karita Mattila, Thomas Quasthoff; Simon Rattle_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影雲 回複 悄悄話 喜歡聽著傳奇的故事,聽著音樂。
夜深人靜時聽,尤為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