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一個女同學讀立《失去愛》的感想”——兩則《失去愛》的負麵評論

(2020-12-24 13:49:13) 下一個

“我一個女同學讀立《失去愛》的感想”——兩則《失去愛》的負麵評論

關於《失去愛》的所有評論,我認為都是正確的。

我一直以來對於失去愛隻有一個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批評的太少了。

當然,一直也聽到一些抱怨,尤其在原創發表時,但那些批評抱怨都是在開始,後來基本上沒有了。我認為原因是不喜歡的人後來就不看了。的確,《失去愛》對不喜歡或看不懂的人(當然也可能這些人是真正看懂了)是很難看完的。

現在有了兩篇負麵評論,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看完了。不過,我還是十分高興的。像《失去愛》這樣的小說,一定要有一批人不喜歡,看不下去才正常。

對於很多人,《失去愛》不是屬於他們的。但這樣《失去愛》對於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失去愛了。

所以,這裏和謝謝這些讀者了。

 

轉發我一個女同學讀立《失去愛》的感想 ——BY 為人父

 

《失去愛》太長了,我猜想即便是作者家的實在親戚也很少有人能把它看完,而沒看完的原因絕不是因為它太長。

 

一個叫馮唐的作家曾評價李銀河的小說像論文。在我看來,《失去愛》既不像論文,也不像小說。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不同,它的特點是“形散神也散”。這次閱讀的體驗很奇特,前所未有,一言難盡。我想這一定是我讀書少見識也少的緣故。

 

想象中作者是個學識淵博,閱曆豐富的人,他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已使他不堪重負,他需要給大腦減負、卸載,因苦於沒有接受者,於是想到了寫作。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他小說獨有的風格。幾點感想:

 

1.作者似乎把傳播各類知識、敘述曆史和古今中外的重大事件、以及發布不知該如何歸類的眾多信息當成“主業”,而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並不在乎,小說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作者用來充當他完成“主業”的載體的。之所以這麽想,是基於作者介紹的好多知識、曆史、重大事件及信息與小說中的人物毫無關係或者隻是多少有那麽一點兒關聯。

 

2.人物之間的對話不是簡短互動,而是長篇大論,輪番發言,好多內容像極了學術報告。更令人驚詫的是這種類似於報告式的對話不僅限於熟人之間,有時還發生在某種場合初次相遇的陌生人之間,以及一句中文都不會的美國學者和“英語一般”的中國官員之間。

 

3.作者極愛思考,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經常觸景生情,慨歎人生,但每每給人的感覺是:像上了年紀的人徒手撓後背,不管怎麽努力,就是夠不著最?的地方。整篇小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並讓我過目沒忘的隻有一句:“幸福不是得到,而是渴望。那頭前麵掛著胡蘿卜的驢是世間最幸福的鳥兒”。

 

此刻,想到塵凡無優,對她的語言功力,佩服之至。

 

4.小說在情節安排上也讓我大開眼界。如果隻看開頭,定會以為後麵的故事很精彩,並滿懷期待地讀下去。但在接下來的閱讀中發現,作者不屑顧及讀者的感受和關切,信馬由韁,隨心所欲,想到誰寫誰,還時不時無緣由地插入大段的知識和信息,大有“我的小說我做主”的氣勢。有的地方看似埋下伏筆,但最終也沒給出個合乎情理的呼應。

 

5.這篇小說填補了我在好多領域的知識空白,可惜的是有些科學類的內容寫的太專業太深奧,我一點都沒看懂,深感對不住作者的良苦用心。另外,與長知識相比,更讓我受益的是,我對讀書的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我發現有這次閱讀經曆墊底,之前硬著頭皮都看不下去的書  現在都能饒有興趣地看下去了。

 

作者在“寫在最後的話”中說:“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裏,都有著某種根深蒂固的寂寞感。為了擺脫它,有人選擇了寫作”。如果作者通過本次創作實現了自己的初衷,那他的小說無疑是成功的,至於是否有人願意看完它並且喜歡它也就無關緊要了。

 

作者:熱帶雨林

 

 

我簡單談談立的寫作吧。——BY二胡一刀

立的文字是很多的,這是一個基本事實。立的知識是很豐富的,這是一個基本事實。立的想象是無拘無束的,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應該說,立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作家的基礎。

當然,如果我們把坐標限定在文學城這個範圍以內,立已經是一個優秀作家了。或者像很多讀者說的那樣,已經是個大神作家了。

但是我想立的目標不是這個。

那麽如果按我們真正理解的作家的標準,立算不算優秀作家呢。

以失去愛來說吧,我曾經被欣賞立的朋友勸說,去讀過失去愛,大概讀了幾章無疾而終。

最近看大家評論失去愛熱火朝天,所以又鼓起勁去讀了。堅持讀了三章無法繼續下去。

這就是問題所在。文學有文學的規律,如果創作文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必須有基本的規律。如果簡單的總結,必須有可讀性。

什麽叫可讀性。有以情節取勝的,有以文字取勝的,有以氣韻取勝的。

有人說,我寫的文字,是內心的抒發,是天馬行空,不必遵守規律。

名著之成為名著,都有它的道理。百年孤獨,我從第一頁開始就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神奇而合理的想象,不斷地衝擊你的思維。追憶似水年華,沒有幾個人能讀完,但是它的夢境一樣的文字,讓你輕易可以進入到作者的內心。戰爭與和平,從容道來不疾不徐,即使常常夾雜大段的議論和思考,也是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有機的組成。這些閱讀不是負擔,而是享受。

失去愛在我看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當然我沒有讀完,也許後麵有誘人的進展,但是三章都沒有能吸引住人的時候,這個作品是不成功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很著急,沒有一個從容的態度。文字們爭先恐後地跳出來,似乎在急於堆砌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故事的前提。譬如一個電影,必然需要有鋪墊才能進入主題和高潮,但是這個鋪墊的過程同樣需要功力,必須具備足夠吸引力和自然的態度。通常一個電影,三分鍾下來就知道它的好壞,極少會有電影開始很一般後來變成好電影的。

鄧小平當年批周恩來,說我們是可望而不可即,你是可望而可即。

立已經接近了周的位置。基礎已經打好,但是否能突破最後的一層約束進入那個自由的世界,誰也不知道。

也許當我們放下對成功的追求的時候,才是破繭而出的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