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歲末漫談貝多芬

(2018-12-26 02:59:30) 下一個

歲末漫談貝多芬

*

當瓦格納拐跑了李斯特的私生女柯西瑪後,首先發飆的並不是柯西瑪的原配老公彪羅,而是瓦格納即將的嶽父李斯特。怎麽說呢?本來瓦格納比李斯特大2歲,兩人是誌同道合。老瓦領導著一場音樂史上的革命,他的音樂氣勢宏大誇張,而小李則絕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刷手指頭的鋼琴炫技的天才,他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寫的旋律優美的不得了。但大師級的李斯特對老瓦絕對是崇拜。所以,兩人過去可謂情投意合,經常成雙入對在歐洲各地攜手演出。可是,現在當年一起看月亮的哥哥竟然變成了女婿,而且還破壞了女兒的家庭。自己的女兒那時可都已經為彪羅生了兩個孩子了!不過,那時他的女兒也已經為他的哥哥瓦格納生下了三個孩子啦,有的還叫著彪羅的名字。這真是亂了套了。

一切似乎都與音樂有關。

要知道李斯特可是有著一雙超級的巨大無朋的大手。可能曆史上唯一可以與之匹敵的隻有拉赫瑪尼諾夫。拉赫瑪尼諾夫的手大到了病態的程度。這可不是開玩笑。拉赫瑪尼諾夫患有馬凡氏綜合症。這種患者的手都很大,四肢修長,而且心髒有缺陷。中國的崛起是崛起於女性的。具體而言就是女排。女排先是徹底打垮了日本,然後開始了漫長的與美國的爭霸。一切都像是寓言。在中美爭霸中有一段最為精彩的時期,就是美國的一個傳奇主攻手海曼與中國的一個傳奇主攻手郎平之間互毆對砸的年代。所以,未來可能還會有一個中美互毆的精彩非凡又糟糕透了的大時代在等待著要來臨。但海曼也患有馬凡氏綜合症。所以她比郎平更高,四肢更修長,手也更大。後來,在一次高高躍起時,可能跳的太高了,觀眾一直等著可就是落不下來,原來海曼心髒驟停在空中就離去了。同樣像是一個寓言。當年李斯特的崇拜者為李斯特的大手做了一對雕塑。現在一隻手存放在匈牙利的李斯特博物館;另一隻保存在德國的李斯特博物館。那個年代可能流行為鋼琴家做手模。那時的歐洲人是如此的熱愛藝術,就像我們唐朝人是如此的熱愛詩歌。肖邦的手也被做成了雕塑,保留在了波蘭。但肖邦的手很小。他就是用這雙小手摸著鋼琴的黑白鍵在喬治桑的家中彈著他的那些鋼琴曲。有一次下雨了,喬治桑一直沒有回來。肖邦在孤寂冷清的等待中寫下了著名的《雨滴前奏曲》。中國的天才女鋼琴家顧聖嬰一次在波蘭演奏肖邦之後被贈予了一隻極為珍貴的肖邦的左手石膏模型。想想看就連獲得過肖邦鋼琴大賽馬祖卡金獎的傅聰也沒有得到過如此的殊榮。1958年在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中,顧聖嬰與後來成為大師的波利尼同獲最高獎。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顧聖嬰是中國的鋼琴詩人,是中國最富詩意的天才的鋼琴家。在文革中,顧因不堪侮辱一次在被造反派揪上舞台扇嘴巴後,她回到家中和母親、小弟一同打開煤氣自殺了。肖邦的那隻手模也被紅衛兵砸碎了。而當年李斯特找到了昔日的哥哥今天的女婿瓦格納時,可能並沒有揮動他的那隻大手給老瓦一記耳光,而隻是用奇長的手指,像點一根手杖一樣點著老瓦醜陋的大鼻子,將他臭罵一通,然後和他絕交。其實,鋼琴家的手都是又豐厚又出奇的柔軟,這一巴掌扇去弄不好倒把老瓦扇進了溫柔鄉裏。現代研究,李斯特的手在鋼琴上能有驚人的13個音程的跨度,拉赫瑪尼諾夫也是13,但竟然比李斯特的手還大一些。然而,同時代的俄國神秘主義音樂家鋼琴奇才斯克裏亞賓的手卻神秘的隻有8個音程的跨度,這幾乎是能夠彈鋼琴的最小的手了。朗朗的手也很大,達到了驚人的12個音程。尤其考慮到他的小個子,那麽朗朗可能是世界鋼琴大師中身材最不協調的大師了。我們的這個世界,總是隻許老子放火,不許兒子點燈。女兒出軌也不行。其實,當年李斯特年輕時長的英俊瀟灑,後來他拐跑了瑪麗·達古伯爵夫人,兩人私奔同居三年,和他的瓦格納哥哥一樣,也生下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這個柯西瑪。

彪羅其實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妻子與瓦格納的隱情。彪羅是瓦格納的助手,學生,也是瓦格納群星璀璨的眾多瘋狂崇拜者之一。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彪羅默默忍受,他沒有把事情挑明。在此期間柯西瑪和瓦格納生下了一個女兒——伊索爾德。伊索爾德是頂著他的名字降生的。隨後彪羅指揮了瓦格納的《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的首演。但據說彪羅在家裏經常暴打柯西瑪。彪羅性情陰鬱而暴躁。他可不是個小人物。柴可夫斯基極為著名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就是題獻給彪羅的。是彪羅把柏林愛樂樂團打造成世界頂級的樂團,他影響到了今天現代交響樂團的發展。晚年彪羅曾說:若非瓦格納,換任何人,我都會殺了他!要是這麽說,瓦格納也救了彪羅,使他沒有成為一個殺人犯。而且,也救了另一個和柯西瑪私奔的男人。那個男人永遠也不知道本來他會有一天遇見柯西瑪並愛上了她,然後他們私奔。直到一天在樹林裏散步或者在小酒館裏聽著音樂時,突然跳出來彪羅將一刀結束他的生命和他與柯西瑪的幸福生活,如果不是瓦格納的存在。總之,三個人就這樣維持著這種奇怪的關係。後來,外界漸漸什麽都知道了。在柯西瑪和瓦格納的第三個孩子降生後,彪羅和妻子終於離了婚。隨後,柯西瑪和瓦格納在瑞士琉森舉行了婚禮。

柯西瑪是一個聰明冷靜十分能幹的女性。婚後一直充當著瓦格納的工作助理。在生活中則悉心照料著這個人類史上最奇異的糟老頭。她是在15歲的那一年一個聚會上第一次見到了40歲的瓦格納。後來,當她成為了柯西瑪——李斯特——馮——彪羅後,還是在蜜月期,她與父親一起拜訪了瓦格納。事後她回憶:在要離開前,瓦格納跪在了她的麵前,親吻她的手,眼中含著淚水。最後,瓦格納是在柯西瑪的懷抱中離開了這個世界。走時沒有留下任何遺囑。1876年,柯西瑪與瓦格納一起創立了拜羅伊特音樂節。在瓦格納去世後,她一直領導著這個音樂節,並將拜羅伊特打造成了一個神話。1917年,柯西瑪加入了極右組織德國祖國黨。

當柯西瑪與瓦格納結婚之後,彪羅才終於發彪了。他一怒之下與瓦格納決裂,投奔到勃拉姆斯的陣營去了。這在當年的音樂界是一件大事。簡直就像孫中山錯誤的與宋慶齡離了婚然後娶了宋美齡,而蔣介石一怒之下投奔了毛澤東。可惜,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而在明末清初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是真實的。結果是清兵入關,一片血雨腥風。一個朝代結束,一個朝代開始了。

當年瓦格納引領了音樂史上的一場革命,開啟了現代音樂。而勃拉姆斯是一個固執的古典音樂的保守派,他堅守古典,不追求革新,隻追求音樂的純粹和完美。當時兩派雖然對立異常尖銳,不過勃拉姆斯倒置身事外。勃拉姆斯是一位資本主義社會的中產階級音樂家。對於他的人格與性格的描述有些爭議,最好的概括可能是,勃拉姆斯其人就是他的音樂。與莫紮特和貝多芬的時代不同了,那時資本主義興起,今天的古典音樂在當時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流行音樂。這樣,音樂家就可以靠自己作品的版稅過上優裕的生活。所以勃拉姆斯再也不會像貝多芬需要寫下《丟失一個小錢的憤怒》那樣衝動的鋼琴小曲了。而與他的音樂一樣,勃拉姆斯的自我克製力極強。他與恩師舒曼的妻子,美麗天才的鋼琴家克拉拉保持了43年漫長而傷痛的戀情,直到克拉拉去世,勃拉姆斯倉皇奔波為克拉拉送葬。之後不久,他也去世了,並且是死於極為痛苦的肝癌。在這43年裏,兩個人一直有著密切的交往,相互掛念。期間舒曼因為精神疾患自殺身亡。但勃拉姆斯從來沒有過越界的言行。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可能隻有他們自己知道。或許勃拉姆斯無法和任何人共同生活。他曾經與一個年輕的女歌手訂婚,但後來這讓勃拉姆斯竟然坐立不安最終取消了婚約。之後,他把兩人的通信全燒了。在克拉拉死後,勃拉姆斯也把他與克拉拉43年的通信全部焚燒。第一次見到克拉拉是許多年以前。那時,勃拉姆斯是一個20歲的默默無聞的年輕人。雖然他還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他的恩師認定未來將是一個比門德爾鬆更偉大的大師,但在20歲時勃拉姆斯還隻是一個在家鄉漢堡的碼頭區和妓院裏演奏的年輕人。在妓院的經曆對於這個內心極度敏感又過於內斂的年輕人可能影響非常大,這使他一生與上層社會的女性在一起時都會有些不自在。可能他隻與妓女發生過豔情。他的家庭也頗有意思。勃拉姆斯的父親是一個喜歡音樂的業餘音樂愛好者,但後來因為太喜歡音樂竟然放棄自己的工作,在當地的一個小樂隊專職吹起了圓號,有時也演奏提琴。這樣的行為無論如何也是很少見的。一天,勃拉姆斯通過關係拜訪了舒曼。那時舒曼夫婦都已大名鼎鼎。舒曼是當時音樂界的領軍人物。他和克拉拉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舒曼在20歲時見到他的老師維克教授的寶貝女兒克拉拉。他愛上了她。這一年,克拉拉隻有11歲。說是掌上明珠並不誇張。因為維克教授在克拉拉5歲時和妻子離婚,然後一直一個人帶著自己的女兒。但女兒總要長大,不會永遠是一個11歲的小姑娘。當女兒18歲和舒曼私定終身時,維克教授就絕對不能接受了。可是當年正是維克教授勸說舒曼的母親讓舒曼從大學法律係退學跟隨他學習音樂。學法律未來將又有錢又有地位,但舒曼的母親聽從了維克教授的意見,而維克教授讓舒曼住進了自己的家裏悉心教導。最後,舒曼和克拉拉把維克教授告到法庭。11個月之後,法庭終於宣判:準許舒曼和克拉拉結為夫妻。這一年的9月13日,舒曼和克拉拉舉行了婚禮。這一天是克拉拉21歲的生日。兩個人經過了十年的相戀,終於結成伴侶。在婚後的一年裏,舒曼寫下了他一生中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品。但兩人結婚後不久,舒曼就逐漸出現了精神症狀。在47歲時就去世了。他曾說過,自己與克拉拉一起度過的16年是16年詩與花的生活。勃拉姆斯到來後,舒曼溫和的請他彈彈他自己的作品。舒曼人非常好,他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自己辦樂刊寫樂評,曾大力提攜過許多有才華的青年音樂家。在見到勃拉姆斯時,舒曼已重病纏身,但還是為勃拉姆斯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文論,《新的道路》。這是舒曼寫的最後一篇文章。之後他還四處為勃拉姆斯推薦。勃拉姆斯很靦腆,年輕時很瘦還沒有留起大胡子,是一個帥氣的金發碧眼性格內向的小夥子。他剛彈了不久,舒曼就讓他停下來。然後,他把妻子叫了進來一起聽勃拉姆斯的演奏。勃拉姆斯第一次見到了克拉拉。那一年,勃拉姆斯見到克拉拉的時候恰巧和當年舒曼見到克拉拉時的年齡一樣,也是20歲。另外很巧的是,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了14歲,而勃拉姆斯那個不同尋常的父親愛上的勃拉姆斯的母親比他大了17歲。而勃拉姆斯也是和他的父親一樣死於肝癌。在勃拉姆斯走後的那天晚上,克拉拉寫下了很長的日記。而舒曼隻在日記中寫道:今天來了一個天才。在過去,許多文化人都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但和今天在網絡上寫博客不同,那時寫日記通常不會給任何人看。今天可能不會再有人這樣一生記錄自己的每一天,而不去與任何人分享。當然,也一直有人說勃拉姆斯虛偽。據說,奧地利作曲家羅特曾把他的一部交響曲寄給勃拉姆斯,結果遭到勃拉姆斯的痛罵,羅特承受不住打擊,精神病發而死。奧地利的作曲家雨果·沃爾夫早年也曾把作品拿給勃拉姆斯看,想不到勃拉姆斯也是對他大肆指責。之後沃爾夫用一生揭批勃拉姆斯,成為瓦格納陣營中的一員大將。後來也發瘋而死。這說明勃拉姆斯性格中嚴厲、粗暴的一麵。而且,不通人情。這使得他的很多好友最終和他分手。晚年勃拉姆斯頗為孤獨蕭索。而這可能還與他堅持嚴肅的純粹音樂有關。他追求的是音樂的內在邏輯,而不是浪漫和先鋒。加之他性格的內閉性,這些讓他的作品都很艱澀。而且,他感興趣的作曲家不多。據說,一次在聽李斯特的演奏時,勃拉姆斯睡著了。當然這個傳聞誰也不知是真是假。勃拉姆斯在音樂上雖然不追求創新,但他的作品非常耐聽,隻是要喜歡上他的作品可能需要許多人生的經曆和等到一定的時間。和瓦格納大吃大喝不同,勃拉姆斯即便是很富裕了之後,生活依然非常簡樸,平時隻去廉價的小酒館吃飯。而勃拉姆斯與克拉拉的43年的戀情,痛苦遠大於浪漫。

那瓦格納呢?

瓦格納絕對是一個超凡的天才。但以世俗的標準來看也絕對是非常人渣的。總之,不僅不是個一般人,而且也不是一個一般的神魔。以世俗的標準來看,他一生到處騙財騙色,而且達到無恥的地步。但是,如果我們超越一點點世俗簡單的眼光,而是以一種曆史的眼光來觀察,那這位仁兄真可謂是一位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奇男子!據說,他長得身材矮小,又老又醜,但卻有著不可思議的魅力。瓦格納開始混的相當的慘。不僅沒有名氣,無人理解,而且,被通緝,四處流竄,吃喝嫖賭,負債累累。所以,人生順利時要低調,不順利了可就要堅持折騰啊,不然你真的就完了。後來,瓦格納到底折騰到了時來運轉,不僅迷倒了大量的女性,還迷倒過許多男人,而且那都不是一般的男男女女。多少英雄豪傑見到瓦格納就拜倒下來愛上了他。安徒生就是瓦格納和李斯特的超級粉絲,曾多次離開丹麥長途跋涉去聽他們的演出。在日記裏他曾記錄下自己對瓦格納的內心感受:“音樂充滿了狂野、優雅和朦朧。好多次鐃鈸敲碎了,我第一次聽時,以為是盤子打碎了。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裏,該死的音樂。”嗬嗬,該死的音樂。為什麽是該死的音樂呢?

是的,當年年輕英俊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聽到了這該死的音樂後,就瘋狂地愛上了瓦格納。這可讓正深陷困境負債累累的瓦格納一下子鹹魚大翻身。路德維希二世不僅為了他的那部超級宏大到了沒有劇場能演出的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特地花費整整三年的時間修建了拜羅伊特劇院,而且,他還不顧群臣反對傾盡財力,以瓦格納的樂劇內容為主題,修建了美麗非凡的新天鵝城堡獻給他的愛人,糟老頭瓦格納。這座白色的城堡建於森林之中,宛如童話仙境。美輪美奐。她可能是世界最美麗最浪漫的城堡了,後世的迪士尼樂園和睡美人城堡都是以她為原型的。這麽美妙的城堡讓這個糟老頭子住上了,這世界真是奇異的不講道理。瓦格納可真是夠極盡享受的了。年輕的德皇開始真誠的資助瓦格納的生活,同時給住在城堡裏的他的R.W.寫去一封封情意綿綿的書信。而瓦格納呢,他一邊在回信中騙著這個可憐的大男孩,胡亂的忽悠一些情話,一邊在城堡裏花著德皇給他的錢,大吃大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肯定還找來不少漂亮的小姑娘一起胡天昏地的玩。後來,這個膽大妄為的家夥竟然還在這裏結了婚。於是,事情終於敗露。德皇聽到這個消息後兩眼發直,就瘋了。太可憐了。但他還是默默資助著瓦格納。最終,這個路德維希二世被趕下王位,在新天鵝堡旁美麗的施塔恩貝格湖的碧波中投湖自盡了。施塔恩貝格湖畔的新天鵝城堡美麗依舊,那是這個幼稚的大男孩留給世界的一顆帶著淚珠的鑽石。當然,也是因為那個讓人非常困惑的瓦格納。

瓦格納還搞瘋過另一個積極進取的有為青年。至少是在和瓦格納交往後,這個青年人漸漸瘋了。他就是偉大的哲學家尼采。當青年學生尼采第一次見到瓦格納後,就被瓦格納迷住了。而在此之前他或許僅僅是崇拜。要知道瓦格納可絕對不僅僅是今天人們通常以為的音樂家。在音樂界,他是新的音樂革命的領導者,但在他在世時更多的卻是被認為是哲學家和詩人。他的史詩般的樂劇通常是出自他自己的文字。而尼采修的是語言專業,他的文字天賦了得,著作既是哲學的也是文學的。就這樣,尼采甚至在瓦格納的家庭裏生活了一段時間。但後來兩人發生了齷齪,尼采不知怎麽的開始高調攻擊起瓦格納,而且寫的都是哲學論文和著作啊!可瓦格納可是老江湖,而且臉皮比尼采厚的多。所以,超人尼采也不是他的對手。瓦格納後發製人,到處散布說尼采手淫並沉迷雞奸把身體搞壞了。(雞奸就是過去對於同性戀的稱謂。)結果,後來大家越來越覺得尼采不對勁。最終才明白尼采已經瘋了。超人被他的陰險的小妹妹控製,後來送進瘋人院度過人生最後的十年。

在發瘋的前夕,尼采寫過一首詩《阿裏阿德涅的悲歎》,袒露自己痛苦的心聲。看來他對瓦格納真的是念念不忘的。在詩裏他這樣寫道:

我的全部淚水向你流成河
我心中最後的火焰
向你發出光和熱。
哦,回來
我陌生的上帝!我的悲痛!
我最後的幸福!

阿裏阿德涅是古希臘神話克裏特島國王彌諾斯的女兒,因為愛上忒斯修,偷偷交給忒修斯一隻線團,幫助他在進入克裏特島的迷宮時記住路線,並給他斬殺迷宮中的怪物彌諾陶洛斯的利劍。這樣忒修斯殺死彌諾陶洛斯後,順利走出迷宮,帶著阿裏阿德涅逃跑了。可惜尼采沒有阿裏阿德涅之線,他無法走出迷宮。當寫下這樣的詩的時候,小青年尼采就注定要瘋了。

當然,崇拜瓦格納的著名人物太多了,並不是個個都瘋的。比如,這裏麵還有偉大而樸實的音樂大師布魯克納。布魯克納也是一個老處男一生篤信上帝,他沒有瘋。但他對瓦格納的崇拜是非常虔誠的。在瓦格納去世時,他在自己的第七交響樂裏寫下了一段使用了瓦格納大號的著名樂章,作為紀念瓦格納的挽歌。但據說,希特勒曾讓人專門在拜羅伊特演出瓦格納的樂劇,很可能就是《尼伯龍根的指環》。故事源自北歐神話和日耳曼英雄傳說。尼伯龍根指環由霧之魔阿爾貝裏西用盜取自萊茵河底的魔金鑄造而成,擁有統治世界的力量。但所有得到指環的人,也必將遭受指環所帶來的災禍。希特勒看時感動的熱淚盈眶,並痛惜無緣見到瓦格納一麵了。當然,希特勒也是一個瘋子。很難想象希特勒會喜歡勃拉姆斯的音樂。勃拉姆斯晚年的作品是落日中的寧靜、溫煦和複雜的光影,那裏充滿了難言的回憶,隻有一個欲言又止的人才會去聽勃拉姆斯的音樂。而瓦格納的音樂是正午的太陽,能量巨大而浮誇,有一種吞噬的狂熱。伍迪·艾倫在《曼哈頓神秘謀殺案》中有一句名言:“我一聽到瓦格納的音樂,就想入侵波蘭!”瓦格納有著一種恐怖的影響力。對於他的崇拜不僅狂熱,而且總有著某種宗教的色彩。今天,瓦格納主義者把拜羅伊特作為聖地一般,去拜羅伊特就像是朝聖。而當年,納粹的猶太集中營的廣播裏經常放著瓦格納的聲響巨大的音樂。實際上,在納粹統治德國的年代,瓦格納的音樂響遍德國的大地。據希特勒的女秘書回憶,希特勒在最後的時刻還在聽《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情殉”一節。那天的下午,他與昨天剛剛與他完婚的情人愛娃雙雙自殺。

所以,如果你特別喜歡瓦格納的音樂,你需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瘋了沒有,或者今後會不會瘋。如果考慮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更要重視了。我特別喜歡瓦格納的《羅恩格林》中的婚禮進行曲。當年德皇也是看這部樂劇後瘋狂的愛上了瓦格納。注意,瓦格納寫的不是歌劇,而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名詞:樂劇。不是越劇,也不是張學友搞的蹦蹦跳跳的音樂劇。《羅恩格林》是一部美麗的童話,腳本是瓦格納自己寫的。故事裏神秘的騎士騎著天鵝解救了美麗的埃爾薩,並贏得姑娘的芳心。但泰拉蒙的妻子用邪惡的法力在埃爾薩心中埋下懷疑的種子。結果在新婚夜埃爾薩忍不住違反了當初對騎士的承諾,詢問了禁忌的問題:騎士的名字和他的過去。於是,埃爾薩失去了自己的幸福。我甚至覺得可以為這支曲子而結一次,甚至幾次婚。這當然是一種有病的想法,但我瘋的並不厲害。李廌《師友談記》曾記載,宋朝時章元弼因為沉迷於蘇軾的《眉山集》讀到了“夜觀忘寐”的程度,就是晚上通宵達旦的讀,都忘記上床了。可能上了床還在讀呢。惹得嬌妻不歡喜了。是啊,無歡那裏還有喜呢?尤其是章元弼的相貌很醜,又老,而妻子“甚端麗”,長得很漂亮。所以,最後不好調和,老先生幹脆和妻子協議離婚了。在宋朝離婚女方是可以得到一半財產的。而瓦格納的那支婚禮進行曲真的很優美。從某種角度來說,什麽是文化?文化可能就是結婚和離婚的那些事吧。沒有文化的結合不是真正的結合,沒有文化的離異,也沒什麽意思。而有了文化,就都有意思啦。

而這些與貝多芬有什麽關係嗎?貝多芬一生沒有找到過真正的愛人,甚至根本沒有真的談過戀愛,盡管他也曾渴望過愛情。這樣的人生不幸嗎?當然了。我喜歡跑題,言不及義。就像在上學時,我喜歡那些在課堂上不講課本內容而是隨心所欲的神聊的老師。那時我會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對於他們我表示出由衷的敬意。而對於那些隻講課本的老師,我則隻能在課堂上睡大覺。所以,當寫作時我也喜歡以一種天馬行空的方式,散散漫漫,隨心所欲的神聊。寫作很好,不用負太多的責任,尤其是像我這樣的虛構。我剛才說了這麽多其實隻不過是想說,這個彪羅投靠到勃拉姆斯門下後,就發明了一個後來廣為流傳的說法:古典音樂界的三B。他們是,巴赫,貝多芬和勃拉姆斯。其實,這裏有故意抬高勃拉姆斯之嫌。在古典音樂中豐碑式的人物隻有二B:巴赫和貝多芬。如果非要再加上一個B的話,這話在今天中文的語境裏聽起來有些不太莊重,或許應該把騙跑了彪羅老婆的瓦格納加進來。勃拉姆斯自律極高。一生作品不多,但都是精品。許多手稿被他銷毀。在貝多芬的陰影下,他的第一交響樂間隔了21年才最終艱難的完成。那也是一部偉大的交響樂。但演出後許多人說,最後的樂章有與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歡樂頌中相似的一個主題。結果,勃拉姆斯隻能回答說:它們當然相似了。不可能不相似。隻有白癡才看不出來它們的相似呢。

 

*

不久前看到茵茵夢湖在我的博客留言中說,她這一段聽了貝多芬的晚期鋼琴奏鳴曲。我真高興。茵茵夢湖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她像是《莊子》裏的一個小故事:“茵茵夢湖。昔者有人夢湖,湖水遼闊不知幾千裏也,湖畔有綠草茵茵,有大樹不知幾萬年矣。有人誤至斯地,見此湖此水,而不能見此夢,不能見此做夢之人,亦不能知己之身處夢中,抑或為人夢中之人也。但覺所見盡栩栩然如真。信而有征!”於是,這樣我便相信看來很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網友因看了我的文字而知道了貝多芬的晚期鋼琴奏鳴曲。他們中有的人或許也有著同樣好聽或有意思的名字,有的人或許需要我來幫他們想想改換個更好的名字,有的人或許還會因此真的去找到貝多芬晚期的鋼琴奏鳴曲,而真的聽到那些音樂。這是多麽的美妙!那些音樂或許是你一生不應錯過的聲音。我喜歡博客這種形式。我不喜歡寫日記,不喜歡記錄每一天裏的生活瑣事,所以也不喜歡為那些瑣事煩憂。當然,有朝一日如果能把我的文字印成書那就更棒了!我會把它們都放到枕頭底下,每天晚上捧著看也未必能看夠。

生命如此短暫,我真想把看到的驚奇都告訴你。想讓你看見我看見的驚奇,也想讓你看見我所沒有看見的驚奇,還有那生命裏的虛無。所以,我也想讓你到我眼中看見的虛無,我的虛無的眼睛,虛無的你和你的虛無,和我們所有的無法看見的這個世界的虛無。你是一個讀者,你是一個用眼睛聽世界的虛無的人。

For the listener, who listens in the snow,
And, nothing himself, beholds
Nothing that is not there and the nothing that is.
——The Snow Man by Wallace Stevens

為那諦聽者,他在雪中諦聽,
並且,他本自虛無,看見了
那不在這裏的虛無和這裏所有的虛無。
——《雪人》華萊士·史蒂文斯

*

早就想談談貝多芬了。貝多芬比巴赫更應該寫一寫。因為巴赫的音樂是神性的,而貝多芬是人性的。他的音樂不僅僅是陽光有力的,不僅僅深刻,他的音樂還是人性的,有著人性的光輝和人性的美的極致。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也並不僅僅是《熱情》,《悲愴》和《月光》,我們過去最常聽到的這樣的風格。他的音樂非常豐富。我覺得聽完貝多芬晚期最後三首奏鳴曲後,還應該聽一聽他的完整的鋼琴奏鳴曲全集。這將是一個很美妙的經曆。在聽過了他的前期、中期的作品後,才能更深入的感受到他晚期作品的風格。尤其是最後三首奏鳴曲,它們的表達方式的如此的不同,它們的深邃、複雜,還有那種深沉的優美。然後,你可能就會對優美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在一張肖斯塔科維奇的 CD 唱片的說明中,我看到樂評人評論說,在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首交響樂裏就已經包含了他一生音樂創作的要素。其實許多藝術家都是如此。當然,也有一些是通過長時間的探索然後有一天突然豁然破殼。就像齊白石。這個當年的小木匠,勤勤懇懇畫了一輩子,在快70歲的時候閉關修煉了十年後的一天突然悟了,於是成為一代宗師。當然,他很幸運。遇到了小他23歲但有權有勢又獨具慧眼看出他的好的徐悲鴻,並且徐悲鴻無私的大力推舉才讓他終於脫穎而出。而且,他還非常幸福。他活了那麽久,83歲時,生了第12個兒子。93歲時看中了一位22歲的姑娘。那姑娘也願意嫁給他。兩人都商量好了第二年就結婚。多美滿啊!可惜大師福分已盡,在就要喜結這門奇異良緣時撒手而去了。留下一個未圓的夢,讓人扼腕頓足。差一點就又成就人間的一段奇聞奇事。

而曆史上可能再也沒有第二個像貝多芬這樣的藝術家,在一生的創作中具有如此明顯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既連續又有著深刻的不同,是一場革命。而在每一個階段裏他又都達到了一種完美的境界,最終進入到一種藝術的晚期。許多藝術家隻有生命的晚期,而沒有藝術上的晚期。那是放棄了精巧完整而達到一種蒼涼、破碎的大氣化境,那是雄渾建築經曆時間後成就的廢墟。廢墟是美學的極致。但更讓我感慨的是貝多芬的奏鳴曲始終都保持著一種感性之美。即它不一定需要有專業的音樂知識就可以為普通人感知、感受。當然,你需要有足夠的精神的修養。但他不像今天有些現代的嚴肅音樂那樣抽象。理解和感受他們的美需要專業的知識。而且,有時他們可能是為了要表達某種觀念竟然會如此的刺耳、不和諧。

你知道,有時候我在聽這樣的現代音樂時都不免要擔心像我這樣不具備深厚的樂理知識就冒然長時間的聽下去,會不會有可能會傷害到我的前列腺?你知道男人長了這麽一團多餘的小肉團兒,到了老年不僅經常會肥大滯塞河道,讓滾滾東流的大江大河變成點點滴滴的煩惱焦灼和無可奈何。而且,還在不斷的帶來日益增高的腫瘤的風險,當然,我們不會得乳腺癌,但這並不絕對,也有男人得乳腺癌的,可從來沒有女人得過前列腺的任何問題,男女很難平等,而且可能永遠也不會完全平等。甚至我還都擔心即便有了足夠的樂理知識的音樂專家聽得太多也未必會對他們的前列腺有什麽好處。聽音樂還需要顧及到前列腺或者乳腺增生嗎?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並不反對或輕視不顧及前列腺甚至會傷害前列腺的音樂。這涉及到人類文明的本質,精神追求的指向,和不同文化的不同的訴求。就像中國的音樂,非洲的音樂,和西方的音樂,古典的音樂和現代流行的音樂,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現代不和諧的音樂是從瓦格納開始的,但瓦格納是從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出發的。瓦格納的樂劇太難唱了。那裏的角色一唱就要哞足了力氣唱上四五個小時,伴奏的音樂中經常出現不和諧音,歌手在開足馬力扯著脖子唱時還老要惦記找準音別跑調。這簡直就像F1的賽車手一邊猛踩油門一邊還要找路!據說德國的男高音歌唱家路德維希·施諾爾半個月內連續出演了瓦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萊茵河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裏德》,後來在《唐·喬萬尼》排練時活活給累死了。但是,當然了。聽音樂還是要顧及前列腺的,尤其到了一定年齡。你想一想一個成年人40歲之後每天都會有上千個大腦的神經元死去、脫落,腦溝變寬變深。我已經很久不再聽重金屬或死亡搖滾了。隻聽聽貝多芬、莫紮特和巴赫,再聽一些聲音非常幼稚的流行歌曲。多好啊。幼稚很好啊。幼稚不是輕薄、世俗,幼稚並不招人討厭。我們誰不曾幼稚過。Too sample, sometime,naïve。我喜歡有些幼稚的成年人。幼稚有一種美感。總有一天你要向自己的身體屈服。它們開始不斷給你帶來痛,你還要不停的撫慰它們。這難道不就是真愛嗎?你們曾經有過水乳交融親密無間的好時光。但現在他老了,你要好好的照顧他,陪伴他,不是的嗎?你不可能永遠的沒完沒了的追求愛情,追求一個年輕而虛幻的身體。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有一天我會吃力的爬上一輛公交車,那時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或者小姑娘看見我會像一隻受了驚的小兔子一樣突然跳起來給我讓座。而我那時會像獲得恩惠又理所當然般搶著坐過去心懷感激又自覺幸運。是啊,那時社會就文明啦,可我完了,沒戲了。你需要接受這一點。當然啦,貝多芬的音樂是經得起音樂專家的分析的。米蘭·昆德拉說他的做音樂教授的父親晚年的時間都用來研究貝多芬的晚期奏鳴曲。那或許是他的小說裏的主人公的父親。我不能太肯定。我說過,成年人40歲之後每天都會有上千個大腦的神經元死去、脫落,它們再也不會回來,重新生長,腦溝變得又寬又深。瓦格納曾經仔細研究過那首錘子奏鳴曲。但是,貝多芬的奏鳴曲還可以讓普通的聽音樂的人感到受用的。聽他的奏鳴曲會讓我的前列腺感到很舒服。我相信就連荷蘭的奶牛如果多聽聽這樣的音樂都會產出更多更甜美的牛奶。所以,它是能夠安慰甚或拯救一個像我這樣成天為自己將要成為老人而做著傷感準備心理不太健康的中年人的。而對於你或你的前列腺或乳腺,也是一樣會有益處的。

或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麽要聽貝多芬!?,

貝多芬的奏鳴曲裏有狂風暴雨,有夜晚寧靜的月亮,有湖泊,有雪山,也有白天明媚的陽光。那裏還有著他的傷感。他的傷感也是優美的,而且是硬朗的。他是一個永遠不向命運屈服的人。盡管他的一生裏有著許多他無法擺脫也無法改變的不幸。版本的比較也非常有意思。貝多芬的早期作品都很好聽。比如他的第一首奏鳴曲就是完美的。而且,和晚期作品相比,早期的作品不同版本的演繹差異更大。如果我們以整體連貫的眼光來看,就會發現他的晚期作品裏有著一連串快速的風格轉變。第26、27號,帶著明顯的中期的風格甚至早期的影子,是一個過渡;28的樂思很玄妙,是貝多芬最飄忽的旋律。和早期第三首奏鳴曲柔板中青春飄忽的幻想已經不同了,這裏是秋風中的玄邈;29則是一部鴻篇巨製,是一架鋼琴上的交響樂,不過要是和巴赫的那首小提琴上的宇宙《恰空舞曲》試比一下高下倒很有意思,和鋼琴比,四根弦的小提琴可是一件小樂器啦,嗬嗬;然後就進入了真正的晚期。這裏,他的30、32號奏鳴曲的慢板樂章與貝多芬以前所有的慢板樂章都有著質的不同。那是一種境界的不同,世界的不同。難以描摹。它們複雜深邃,極為深沉又極為優美。而且,我非常擔心恐怕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慢板了。

其實,貝多芬的那幾首很短的隻有兩個樂章的作品也十分珍貴不容錯過。其中第27首裏有著貝多芬最嫵媚的聲音。我還特別喜歡第12首第一樂章的那個變奏曲。貝多芬是一個寫變奏的大師。他的那三首亨德爾和莫紮特的大提琴鋼琴主題變奏曲簡直是妙不可言。

所以,我們就還要再說說貝多芬的四重奏。貝多芬的四重奏與奏鳴曲一樣有著明顯的階段性。有人會更喜歡貝多芬的四重奏。因為四重奏更加複雜,表達出更多的理性和對於音樂的思考。斯特拉文斯基就認為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是音樂的頂峰。而艾略特也是極為推崇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並因此寫過組詩《四個四重奏》。那是他詩歌創作的頂峰。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If all time is eternally present
All time is unredeemable.

時間的現在和時間的過去
都是也許存在於時間的未來
而時間的未來包容著時間的過去。
假若全部的時間是永恒的現在
全部的時間便無法救贖。
——《四個四重奏》

不過,我們的那些專家翻譯們翻的詩真的太差勁了。弄的我隻能自己翻。但他們的譯本在廣為流傳。這真糟糕。

 

*

這樣我們就不得不要說說貝多芬的交響樂了。談論貝多芬當然要談他的交響樂。可說來奇怪,我總覺得貝多芬的交響樂的創作沒有那種明顯的階段性,而且仿佛所有的作品除了最後一部都是不成熟的,都是在做著某種實驗,仿佛貝多芬一生交響樂的創作一直都是為了他的最後的那部交響樂在做著準備,直到他把它寫了出來。我是一個音樂的門外漢,但你看我卻說了這麽多的音樂。如果勃拉姆斯還活著一定要嘲笑我。有一次他和朋友吃飯。那個過去一直極力讚揚他的勃拉姆斯的傳記作家馬克斯·卡爾貝克在席間抨擊瓦格納,可勃拉姆斯卻突然大聲說:“看在上帝的份上,別對你不懂的事情亂講。” 卡爾貝克當時氣的拂袖而去。如果勃拉姆斯還活著,而且此時在我的身邊,我就要先大聲對他吼叫:“看在上帝的份上,別出聲。別打斷我的談話。我在談貝多芬呢。我就要說說我最重要的看法了!”這部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是人類精神世界裏的一座再也無法逾越的高峰。其實,在貝多芬之後交響樂仍然在發展。勃拉姆斯、馬赫、布魯克納、肖斯塔科維奇,你能說他們的交響樂不好嗎他們的交響樂不夠偉大嗎?但他們的任何一部作品都無法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相比。因為,這部交響樂從內容到形式都已經達到了這樣的一種高度,它使得人類在集體麵對所有重大時刻的時候,如果需要一首音樂,那麽它就不會是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後的任何一部其他的音樂,而隻能是這首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這不是一個技術的問題。

這樣說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實際上就是人類精神世界的一座紀念性的永恒的豐碑。是的,它不是一件音樂作品,而是一個紀念。對於人的,對於我們人類的,終結性的紀念。有一天,如果我們人類麵臨終結,如果那時我們需要一首音樂,是的,那時我們一定還要最後一次需要一首音樂,而那首音樂一定仍然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

 

*

在寫完《失去愛》後,我再也沒有能力能夠一口氣寫上他娘的十多個小時。那種不停的書寫真是一種莫大的快樂。不過,現在我仍然在寫著,而且,漸漸的寫的時間在延長。這真好。更重要的是書寫仍然給我帶來快樂。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感謝上帝!現在仍然有人在讀我的文字。這太棒了!我喜歡查看我的文章的點擊率。並不需要很多。當然越多越好啦。不過,現在美中不足的是,似乎外星人好像仍然在影響著點擊率。這影響到點擊率給我帶來的滿足感,使我不能夠完全的信任它們,看著它們感到彷徨,從而極大的削減了我的快感。希望明年外星人能夠回家。也該回家了。

寫作和閱讀會在心靈間建立起一種非常特別的情感。比如,如果有人看了我寫的貝多芬感覺挺有意思,但並不想去真的聽一聽我所談論的貝多芬。這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我的這段文字給你帶來了快樂,而這並不僅僅是我的文字,那裏麵已經包含了貝多芬的音樂。

對藝術的談論有時或許比藝術本身更重要。如果真是這樣,那麽貝多芬的音樂就並不僅僅存在於他的樂譜之中,也不僅僅存在於他的演奏之中,更重要的他還存在於我們的談論之中,甚至這才是最重要的。即藝術的真正的意義或許在於引發兩顆心靈間一次美好,愉快,深沉,而又高貴的交談。簡而言之,文化使我們活著。

在一本書裏我曾經看到過,鯨魚會在水中長時間的歌唱,而歌聲能夠傳播數百公裏,被遠方的鯨魚聽到。這或許就是寫作了。心靈的自由,跨越時空的阻隔。那麽此刻,我就是一隻在深海裏歌唱的座頭鯨。我願意為你歌唱。而你呢?你聽到到了我的歌聲了嗎?噢,我親愛的鯨魚!你可一定要聽到!

有一種觀看,是赤子的觀看
以赤子之眼注視著赤子的眼睛;
有一種低語,是心靈間的低語
以一顆水晶之心麵對另一顆透明的心;
還有那浩瀚的海洋
清新的風
海麵上掠過的沙鷗
遠方藍色的深水
黑色遊弋的靈魂
和大鯨魚那悠揚嘹亮的歌聲。

 


2018/12/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9)
評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ywanda' 的評論 :

9彈鋼琴要達到大師可能就有些小了。巴倫博伊姆的手就是9。那你就別培養你自己了,主要培養你兒子吧。嗬嗬。我非常喜歡看手,男性的大手。女性不要太大,但要手指修長,非常好看。我在箱子那個小說裏寫的一段就是一個恐怖的戀手的故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306/2966.html

lilywand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立' 的評論 : 我試了試,我可以彈到9度,我兒子可以到10度,他手指跟我差不多長, 手掌比我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ywanda' 的評論 :

我從大學一直不喜歡貝多芬,聽了20多年的巴赫,莫紮特。但是從這3年來,開始理解並越來越喜歡貝多芬了。大學曾整宿聽肖邦。現在幾乎不聽肖邦了。我也喜歡肖斯塔科維奇,寫過兩篇關於他的。一篇用的就是他的鋼琴協奏曲的那個樂章。我還特別喜歡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尤其第一樂章最後那個小號和鋼琴。真是天才之作。而且,他的第一交響樂第一樂章那段突然出現的鋼琴,第五交響樂第一樂章突然出現的長笛,都是神來之筆。網上可以買到一張肖自己彈奏他的作品的CD,非常好。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706/12102.html

光膀子彈鋼琴的女孩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707/20570.html





lilywanda 回複 悄悄話 讀完了。也談談我對古典音樂家作品的感觸和看法:現階段不是很喜歡聽貝的作品。但我不否認他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從古典音樂作曲的角度當是典範:規範,嚴謹,有層次和深度,有一種大氣和哲學氣。這是他本人的個性使然吧,他有那種德國人固有的堅持和嚴謹。他的輕柔,例如月光第一樂章,是一種沉穩平靜平淡重複的柔,全不是柴科夫斯基那種肝腸寸斷的淒美,也不似Debussy的小清新的柔美;他的狂爆,例如月光第三樂章,也是一種鏗鏘有力節奏重複的狂,全不似肖邦那種瘋魔般的疾風暴雨(revolutionary, fantasie)。他總有一種規範,理智和克製。不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有一種情緒;音樂,有時是一種情緒的感染和宣泄。我喜歡巴赫的平衡沉靜,莫紮特孩童般的簡單愉悅(純粹的樂音),肖邦的情緒化和瘋狂,舒伯特的柔美吟唱,德彪西的小清新...隻是現階段不喜歡聽貝多芬的作品。我覺得Shostakovich可說是20世紀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涉獵廣泛,連巴赫時期的賦格也寫了很多。他的piano concerto no. 2: II. Andante 太感人了,百聽不厭。哦,對了,講了這麽多,就是貝多芬的音樂對我來講缺乏感染力。可能男人更喜歡貝的音樂吧。
remoteocea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喜歡古典樂幾十年,對各大師有所熟悉。這篇文章融會貫通,談點
大師們的人生作為,很有意思。自從有了網以後,就很少花時間讀長文。常常
避之。博主的這篇文章我一字不漏的讀完,我自己都詫異能有這樣的定力。隻能
說明這確實是一篇多年不見對胃口的好文。在聖誕假期能讀到這樣的好文,也
是一種年終享受。謝謝博主。Happy New Year! 以後會找機會搜看你的其他
博文。
回複 悄悄話 看到蝸牛湖畔的留言很感慨,放在這裏留作紀念。主要是我們曾經對於那些音樂的情感。不一定非是貝多芬,也可能隻是一首流行歌曲,但它們和我們的生命的某一部分連在了一起。

蝸牛湖畔:

難得的好文,就像看了一部大片,很是過癮。

此生隻看過一部瓦格納的歌劇,名字都忘記了。隻記得女主角是Debra Voigt唱的。一場歌劇五個多小時,中間吃了兩個sandwich,睡著了一次。中午一點進劇場,出來天都黑了。後來隻要見到瓦格納的歌劇就望風而逃。BTW,我覺得Debra是Met女高音裏最賣力氣的一位。像Renee Fleming才不會唱這麽費力的差使。

在慕尼黑旅遊的時候去了著名的新天鵝堡。路德維西二世的照片在山腳下就開始在路邊招搖。確實是一表人才。進了城堡,解說員介紹說裏麵的布置是模擬瓦格納歌劇裏的場景。裏麵一個小劇院也是為老瓦建的。同行的一位先生說路德維西二世看上了瓦格納,但人家不是同性戀。敢情這位瀟灑的德國國王是單相思,悲催。據說他花錢無數,最後族人推進湖裏淹死的。看看他的新天鵝堡,慕尼黑城裏的王宮,巴伐利亞再富有也禁不住這麽折騰。

對於貝多芬,最先接觸的是他的第六交響曲。大概是先入為主,很喜歡那輕鬆的曲調。心煩意亂的時候就拿出來聽聽。第一次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禮堂,是某國交響樂團來訪演出。我和家兄一起去聽的,回來二人都睡不著覺。聽見他在自己的房間裏折騰,一會兒喝水,一會兒走來走去(家裏是舊式木板地,走路的聲音比較響)。多少年過去了,現在依然記得那時的情景。貝九給人的感覺確實是非常震撼。

如今年齡大了,專門找那種能讓自己身心放鬆,睡的好覺的音樂來消遣:)

讀了這篇文章,獲益匪淺。學到了很多知識,得知了許多名人軼事。作者居然說自己是音樂的門外漢,像我這樣的大概連皮毛都不得一二。

《唐 喬萬尼》(Don Giovanni)應該是莫紮特的歌劇,不是瓦格納的吧?

作者寫作要打底稿,還要打印出來修改,實在讓俺肅然起敬。希望看到更多關於音樂的好文。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各位留言。不能一一回複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_man' 的評論 :

您應該關心他們幹了什麽。八卦非常重要。您也看看這篇吧。另外,能談談巴赫,貝多芬,真幸福的。

赫拉利,阿多諾,我,和歐陽關雪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801/7.htm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八卦對於人類非常重要。你可以看看這篇,很好玩,而且談到了八卦理論:

赫拉利,阿多諾,我,和歐陽關雪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801/7.htm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ywanda' 的評論 :

可能視頻的鏡頭不準確。我記得帕爾曼的手在小提琴手中就很大了,但好像隻有8個跨度。12應該非常大了。但斯克裏亞賓的小手更神秘。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對藝術的談論有時或許比藝術本身更重要“ --

再加上一句: 對藝術八卦的談論有時或許比對藝術本身的談論更重要。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玩,想到哪兒說哪兒,天馬行空,亦莊亦諧的。 不得不說您對貝多芬的理解非常深刻,如果不是專業人士能有如此的熱情和真知灼見實乃難得。 我自己也算半個貝迷吧。 說到貝氏晚期的奏鳴曲,本人最喜歡的除了109外,就是106。 106裏那個不完美甚至還讓不少人覺得刺耳的賦格展現了一種極為真實的狂飆突進精神,而109的慢板則是以另一種方式直擊心扉,讓人冥想沉思,用這個樂章作為對“Where words fail, music speaks"這句話的詮釋大概是再合適不過了。
您對Brahms的評價倒是挺有意思的,估計勃迷們會有意見。曾經與人聊過貝多芬和勃拉姆斯誰更出色,朋友認為勃氏的愛更為寬廣,還哼唱出一條一條他的旋律試圖說服我,真是好笑。不否認勃拉姆斯是個心中有大愛的人,但他的愛和貝多芬的愛不是太一樣。
至於瓦格納,我想他沒你說的那麽邪乎吧? 尼采不是被他逼瘋的,路德維希二世更不是因為他而死的,人家是被謀殺的。 柴可夫斯基說老瓦沒寫交響曲可惜了。 見仁見智。 Lohengrin的前奏曲很好聽,還有Tristan und Isolde. 雖然瓦格納不是什麽好人,但他的故事和音樂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要不您再寫上一篇吧?
Linxiaohan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您!一場精神的贈予,文學的美味。給您這樣的點讚是必須的,是對音樂靈魂神性的敬畏。
WriteItOut 回複 悄悄話 期待作者的詩文翻譯。一點意見供參考:如果把place理解為“可能是雪人的內心,也可能是觀者的內心”,將會是用力過猛,甚至遠超原著的真實意境。因為博主也不能確定這個place指的是哪裏,說明理解有誤。原句是bare place,而且是出現在listener之前,所以這個place是指荒蕪之地。全詩的主人公是 “One”也就是“人們”,但是題目為什麽又叫“雪人”,值得玩味,我對題目的翻譯並非是堆雪人的那個雪人,更有詩意地翻,覺得“雪中聽風”更好。如此來講,就會豁然開朗。這個snow man 和listener難道不就指的是同一個嗎。所以要看原作者對這首詩的解釋和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感覺全詩反映了一個外國男版的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望指正。
J_man 回複 悄悄話 OH MY GOODNESS, WHY?
我隻是在彈奏這兩首貝多芬的曲子時候,感受到小貝人不錯,感情豐富,有深度,把曲子安排的挺優雅崇高。
1,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Pathetic
2,Moonlight Sonata
關於他幹了什麽把誰給幹了,我一點兒也不關心。
lilywanda 回複 悄悄話 朗朗能彈12度?感覺他的手沒那麽大, YouTube 上看他的masterclass, 跟一個少年琴手比手大小, 他還小過那個少年。霍羅威茨的很大很厚,軟綿慵懶,觸鍵一點不誇張, 但絲毫不影響速度和表達。順便一句, 朗朗手指很誇張, 可能彈hanon彈多了。還沒讀完。
lilywanda 回複 悄悄話 朗朗能彈12度?感覺他的手沒那麽大, YouTube 上看他的masterclass, 跟一個少年琴手比手大小, 他還小過那個少年。霍羅威茨的很大很厚,軟綿慵懶,觸鍵一點不誇張, 但絲毫不影響速度和表達。順便一句, 朗朗手指很誇張, 可能彈hanon彈多了。還沒讀完。
老九 回複 悄悄話 非專業研究人員很難讀懂大作,古典音樂尤如對牙牙學語的小孩子講道德,了不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riteItOut' 的評論 :

我明年會發一係列翻譯史蒂文斯的文章。裏麵有這首雪人的翻譯的探討。明年再說了。謝謝留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riteItOut' 的評論 :

The Snow Man
By Wallace Stevens
One must have a mind of winter
To regard the frost and the boughs
Of the pine-trees crusted with snow;

And have been cold a long time
To behold the junipers shagged with ice,
The spruces rough in the distant glitter

Of the January sun; and not to think
Of any misery in the sound of the wind,
In the sound of a few leaves,

Which is the sound of the land
Full of the same wind
That is blowing in the same bare place

For the listener, who listens in the snow,
And, nothing himself, beholds
Nothing that is not there and the nothing that is.

華萊士的這首詩隻有一個句號,這個值得注意。還有 place可能是雪人的內心,也可能是觀者的內心。

你的那個艾略特的翻譯的版本比艾略特的原詩要好。艾略特的原詩太枯燥了。

WriteItOut 回複 悄悄話 與作者商榷,對華萊士·史蒂文斯的《雪人》的翻譯與理解:
將原文還原應該是:
For the listener, who listens in the snow, and,(listens) nothing (from) himself, (and) beholds nothing that is not there and the nothing that is.

所以做如下翻譯應更準確,而且更容易理解:(承接上句)隻為雪中的聆聽者,聆聽著身外的世界,全神地投入而視萬物於不顧。

對於組詩《四個四重奏》的翻譯亦有不同見解: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If all time is eternally present
All time is unredeemable.

這是我的版本:
無論現在與過去的時間,
也許無不蘊藏於未來的時間裏,
而未來又輪回到過去。
倘若時間永恒存在,
無論過去、現在與將來都無法重溫。
lzh0007 回複 悄悄話 貝多芬驚人之處是在耳聾的狀況下作曲
zhu286 回複 悄悄話 先謝再讀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沒有細看,這樣的文字就需要跳躍性地看。當然這樣的閱讀需要讀者一些基本的知識量。然後餘下的就是順著作者的文字隨節拍音節跳動。這是一篇音樂的文字,不單單在於內容。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快速地瀏覽了一遍,先來吆喝一聲:Bravo, 寫得好極了!
茵茵夢湖 回複 悄悄話 瓦格納對李斯特有樣學樣,自由償還之自由,拐跑一個有夫之婦,勞倫斯也做過,李泰祥也做過,這倆人拐的還都是師母。
希特勒可能喜歡瓦格納音樂的雄壯美,富於侵略性,他見不到瓦格納本尊,就經常拜訪瓦格納的兒媳;有的納粹一邊殺人,一邊哼唱瓦格納的音樂,因此猶太人一聽見瓦格納就頭疼,可能和文革受害者對樣板戲的感覺差不多。
柯西瑪是個人物,可惜長得太嚴肅悲情霧蒙蒙,因此我從未看過她的傳記;她的容貌和伍爾夫有點像,但後者有一種動人的晶瑩和心碎的光芒。我想男人有一種情結:愛上大師的女兒,仿佛由此就和大師有了某種神秘的聯係。
天鵝堡原來是這麽來的,路德維西還是茜茜公主的表哥和精神戀人。西方人的愛都比較火熱和投入,象一種靈魂燃燒之愛。
柴可夫斯基把第一鋼琴協奏曲獻給柯西瑪德指揮丈夫,是為了好演出吧,因為當時他的音樂也屬於顛覆性了。
我就認識一個瓦格納迷,我關於古典音樂的許多認知都是來源於他,他倒沒瘋,可得過抑鬱症。本來是學天體物理的,畢業後卻從文了,出手不凡,把文科生全震了。一個古典音樂的超級發燒友,現在調到音樂學院當係主任去了。
當年看過一部黑白電影貝多芬,他的兩個女學生美得象天仙,煙視媚行,古典神秘,美奐美侖。
我邊讀邊寫,有時看到後邊的內容又對前邊做了調整。可突然發現我的網名赫然出現,真嚇我一跳,茵茵夢湖這個網名是歪打正著,本來就想起茵夢湖的,因為當年曾很喜歡這種浪漫傷感風格的小說,可是已被人注冊了,隻好前邊再加一字,才算通過。這個網名確實讓我聯想起德國的鬱鬱森林,瑞士的湖光倒影,今天剛知道還有莊子的寓意,幸虧我當初沒改,謝謝立。
這篇文章密度挺大,人物線索繁多,立的音樂與愛情主題,讓我想起傅聰的四角戀了,也很熱鬧。
立的一篇力作,大段的意識流,堪稱聖誕大餐!就是有點名不符實,老貝最後才出現,嗬嗬。
期待立的文章能夠結集出版,因為需要反複閱讀:富於哲理,有象征的美感,感覺迅速而精確,閃爍微妙的光澤,如果用音樂來形容,就是具有鋼琴奏鳴曲的特質。
風水縱橫 回複 悄悄話 很好。每個家都具備他所認知某方麵的傑出能力,都是非凡的體驗成就,特別是音樂作品的這種形式的表達方式更多體現的是作家的審美氣質而很難在作品彰顯個人道德修養和行為。音樂表達是自由無框的虛幻精神狀態。更多作家表現的是個人平凡欲望特別是情欲,沒關係,這些欲望幾乎貫穿我們平凡人的整個人生。但,隻有貝多芬的音樂特別是第九是人向神性致敬並渴望與神共歡樂的偉大理念。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我崇拜貝多芬,出生地和墓地都專程去拜謁過。難為你寫長文,但現代人都忙,沒有人有耐心去看,自己的勞動枉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