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致我親愛的網友

(2015-09-09 02:36:35) 下一個

致我親愛的網友

給你回信我都有些惴惴不安了。因為,你很善於誤解我,然後,在來信中責備你自己。

你在信中說:“除非你覺得厭煩的時候,務必告訴一聲。”這個嘛,是很難的。我很少會告訴別人我厭煩他了。那樣不禮貌。我更願意告訴別人,比如,你真棒!真漂亮!你太牛拉!太有才了!我太喜歡你了!我太愛你了!之類令人振奮的話。當然,有真有假啦。

你的這封信讓我很感動。因為,你連在攝壇《巴爾的摩下午5點30分》裏的那些留言都看了,還看的那麽仔細。當然,也讓我很感慨。如今竟然還有人不知道照片需要後期,需要PS。看來你是真的不喜歡攝影。可是,你過去難道就沒有注意過你的那些好看的相片都不像你嗎?那就是PS啊!

我們為什麽會喜歡攝影?攝影,後期和繪畫在本質上都關乎於“觀看之道”。

這正好可以用你發給我的那個視頻來討論。我們人類有著一種本能的觀看的欲望。如果考察人類的觀看行為,就會發現觀看的欲望比語言要古老得多。觀看的衝動是非常原始的。觀看是一種非常動物化的行為。在遠古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觀看,不是觀看我們自身的形象,而是觀看我們周圍所處的環境。通過觀看躲避攻擊,逃離危險,獲得食物,尋找配偶。因此,觀看在本質上,在於尋找而非欣賞。在自然界,動物要想生存下來,必須具有強烈的觀看的欲望。觀看之道,實為生存之道。

謝謝你發給我的這個視頻,我很喜歡陳丹青講解的內容。但是,這一集裏講到了“未完成的畫”了嗎?也許我看的不夠細。我還要再把它聽幾遍。看這個視頻,又把眼睛看得生疼了。但它的確很精彩。陳丹青介紹的那個意大利畫家在主題之外畫了大量的貌似與主題無關的中、遠景裏的人物,街道,這段敘述見解很獨到。我喜歡它也是因為在我寫的長篇小說裏也有類似的結構。在它的主線之外,有大量的平行、交錯、縱橫的旁線,幾乎無窮無盡的小故事,科學知識,新聞和曆史。它們可能比主線都龐大,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中的旁枝錯節,永遠要遠遠龐雜於人生的主線。你的主線越複雜,你的那些旁線的複雜度也就隨著呈指數級的擴增。這樣的枝葉繁茂的迷宮,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內容,還能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質。我喜歡陳丹青說的,一幅出色的畫,不一定取決於作者的技巧,有時取決於那個畫家如何看這個世界。在文學中可能就是,寫作者的境界,眼光,和氣度有時才是最終決定一個作品的關鍵。但從另一方麵來看,這位視頻中介紹的意大利畫家的那些透過畫麵中主要人物的肩頭看到的中遠景,那個繪製在從畫麵中跑過的次要角色的小腿上需要耗時經日才能完成的一小塊精美繁複的圖案,都從另一個側麵說明著,這個世界是由無數交錯疊合的世界組成的。它是永遠也無法被完全準確、真實地再現出來的。它們每一個點,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從而擴展成完全不同的故事。在這位意大利畫家的繪畫中,畫麵的中心因此就不再單純地取決於畫家本人,也取決於觀看者。比如,在視頻裏,陳丹青的觀看的中心就是那隻裸露的小腿上的精美花紋的長筒襪。我們的觀看仍然沒有脫離,也無法脫離,原始的動物的本能衝動;我們的觀看仍然是在尋找,而非在欣賞;我們尋找著我們意識中的世界,我們意識深處期待著的那些危險或者滿足;我們的身體裏仍然充滿著原始的觀看的欲望;我們仍然要通過觀看確認事件的真實性;通過觀看來獲得安全感,當危險真正降臨的那一刻,我們仍然會下意識地閉上眼睛,拒絕觀看。而這就是觀看之道。那些更加迷戀於影像的人,就都更加迷戀於某種原始的本能的欲望。

視頻裏的幾個電影片段,我也非常喜歡。貝裏尼的場景置換太富於詩意了。我真想把它們變為我的文字。而那個美國電影的片段我也喜歡。我也想模擬一下它的鏡頭的感覺,寫一篇小說,同時講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屋裏,另一個發生在窗外。窗外的故事始終是從屋裏的視角透過窗戶來講述的。但是故事裏,屋裏卻沒有人注意到窗外發生的事情。這應該是蠻有趣的。

所以,謝謝你。現在由於不能過多使用電腦,我在接受外界信息方麵受到很大限製。這樣下去我會慢慢變成中古的野蠻人,披頭散發,吃生肉,喝涼水,隨地大便,也不用手紙,手中粗魯地擎著木棒或者握著石塊。所以,如果你能經常把你看到的有趣的東西轉發給我,你便拯救了我,也保護了城市的公共衛生。那樣,我是會感激你的,如果我們見麵,我會請你去肯德基吃炸雞。你可以為自己點上兩份,也可以讓我為你點上兩份,而我是不會怪你的。

對了,還沒有說那些“未完成的畫”呢。世界上有未完成的畫,未完成的音樂,未完成的書。這多有意思啊!如果牛頓沒有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那麽會有另一個人發現一個完完全全一樣的萬有引力定律,如果愛因斯坦沒有發現相對論,那麽還會有另一個人發現一個完完全全一樣的相對論,但是,如果托爾斯泰沒有寫下《安娜·卡列尼娜》,莎士比亞沒有寫下《羅密歐與朱麗葉》,馬蒂斯沒有畫出《大地》,勃拉姆斯沒有完成《德意誌安魂曲》,那麽世界上就永遠不會再有這些文字,這些畫,和這些聲音了。這就是藝術和科學的不同。這也就是藝術的永恒魅力。所以,那些“未完成的”就永遠不會被完成了。這樣,它們也就已經完成了。那是一個留在永恒中的開始。

好了,這一頁紙就要寫完了。我不想再寫了。因為,我不想延續到下一頁,留下太多的空白,或者把下一頁寫滿又要翻開新的一頁,最後變成一封無法完成的信。因此,我就要寫到這裏了。現在,我要結束這封信,並和你說再見了。

 

2015/9/9

 

陳丹青講畫的視頻:

 

http://bbs.wenxuecity.com/tv/83411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