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需要把六四塑造成一座豐碑嗎?-一個六四親曆者的反思

(2012-03-27 19:25:55) 下一個

我們需要把六四塑造成一座豐碑嗎?-一個六四親曆者的反思

 

 

這幾天為六四平反的議論又熱起來了,我於是又在想,如果有一天真的平反了,那我們應該怎樣描述這場運動呢?

六四那年我正在北京上大二。雖然在學生的隊伍裏是個小跟班,但也的的確確是親曆者了,而且曆來運動中蒙頭蒙腦的小跟班們都是最積極的生力軍,充滿了盲目的熱情。

這些年來悲憤早已煙消雲散,對於人情世事也有了些深入地了解,我經常會會想起六四。六四的關鍵當然就是在六四那天發生的事情。有時會想,如果軍隊不進城,不開槍,那麽這場運動會如何解決?到了美國,看了《天安門》,百感交集。我已經能夠冷靜的觀看那些血腥的鏡頭,不再作出過度的情緒化反應。倒是柴玲的敘述讓我正視到了心中的一個長期隱伏的想法。柴玲說,在那個時候學生們必須流血。我不認為這句實話顯示了柴玲人格低下,其實當時很多人的心裏都有類似的想法,甚至有一種為了信念而流血的渴望。所以當時真正希望學生被鎮壓的是學生的領袖和學生自己。

專製下的人們崇尚暴力與鮮血。我們這個民族相信隻有流血,流了足夠多的血之後才能達到目的。一百年前譚嗣同就相信要想變法成功,必須流血。一百年後的天安門的學生們仍然堅信要想改革成功必須流血。

六四其實並沒有什麽特別。從清末到六四我們血流成河,積屍如山。然而這些生命的付出又多大意義?就是為了我們今天這樣的“優越體製”與“幸福生活”?六四隻是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為了從兩千多年的專製體製中完成現代轉型所付出的諸多代價中的又一筆。隻是又一次不得要領的盲動。

其實當時對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部分人,對於發生的事情並不清楚,隻是被一些空洞的抽象概念驅動著隨大流。到了最後絕大部分同學都要麽外出旅遊,要麽讀書,要麽搓麻了! 在廣場革命的隻是一少部分的學生和群眾。

曆史的複雜性使它變得是模棱混雜,沒有多少非黑即白的時候。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六四肯定會被重新評價,我隻是希望不要又豎起一座閃光的豐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從胡耀邦去世前到6.4之後的幾天,我都在北京做課題。
你的描述同我朋友差不多,她也是在北京的大二學生。

6.4 有很多訴求,顯得很複雜甚至混亂。
應該找到其主流和閃光點,
這可能是對腐敗的痛恨和對民主參政的渴望。
6.4 是有些汙點,
就像人類在追求民主、自由的過程中一樣,
但 6.4 的確是一個裏程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