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在blog已風行了很多年後,我突然有了開博的衝動。為了記錄孩子的一些童言童語,也為了記錄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平凡的點點滴滴。
正文

2+1的法國之旅 (6)- mimi的視角

(2012-06-07 00:46:21) 下一個

過去在歐洲旅行,總是有大部份時間是在博物館或城堡宮殿裏度過的。這次法國行也不例外。四歲的mimi並不能完全理解眼前所見。但她時常會從她的視角,用孩子特有的思維來試著消化和參與,讓人忍俊不禁。mimi的童言童語讓我感歎孩子眼裏所看到的,往往折射出她心裏所在意或擔憂的。其實,大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1. 梵高的Thatched Cottages at Cordeville, Auvers-sur-Oise。

原本應是安寧祥和的田園風光,在梵高的畫筆下卻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看著這些有些扭曲的雲和房屋,mimi問 "Is there a tornado? Is everyone okay?" 適逢我們出發到法國之前不久,美國有幾個城市遭到了龍卷風襲擊。向來膽子小又多愁善感的mimi看到了新聞,很是擔心。她對龍卷風的懼怕又被這幅畫喚醒了。這幅畫完成後的幾個星期,梵高便如流星般隕落。無法知道他在作畫時,心裏有怎樣的痛苦與愁思,隻覺得這樹,這雲,這屋子,都身不由己的被一種力量拉扯。這力量是否也帶走了梵高這看似與凡間格格不入的精靈?

2. Ingres的The Spring。

這幅畫從開始到完成間隔了三十六年。畫中的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姿勢類似以傳統希臘神話為藍本的大理石雕塑,Ingres卻努力將她的肌膚畫得極其逼真。仿佛是要告訴我們,她是真實的,不是神。麵對這種美,mimi腦袋瓜裏想的卻是"這個姐姐用vase洗澡,那vase裏的flowers呢?是不是都wither了?"

3. Eugene Delacroix的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這應該是最家喻戶曉的描述法國大革命的畫作了。無論是畫的內容還是尺寸,都氣勢磅礴。即使在名作無數的盧浮宮grand gallery, 它也能輕易捕捉我們的眼球。mimi她爸給mimi簡單講述了法國大革命的背景,mimi大概聽得一知半解,好一陣子都定定地看著畫不出聲。這不,小人兒又不知看什麽出神了。

過了一會兒,mimi很嚴肅地問爸爸, "If the French revolution got rid of the king and queen, what happened to the French princesses?"。我不禁啞然失笑。孩子就是孩子。在mimi這個年齡的小女孩,都有自己的公主夢。法國大革命這個沉重的話題,在她看來,最關心的也不過是公主們是否流離失所了。

4. 凡爾賽宮裏金碧輝煌的壁爐

看到這麽寬大的壁爐,mimi的第一反應是“Santa won't have to worry about getting stuck in the chimney anymore." 對孩子來說,壁爐大概純粹是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渠道,與供暖和觀賞性都無關。mimi很高興胖胖的聖誕老人可以舒舒服服地從這麽寬的煙囪下來,不過走過了幾個房間後,mimi又有了新的擔心 - "but there are so many fireplaces in this palace, won't Santa be really busy on Christmas Eve?"。其實全世界有無數的壁爐,若是聖誕老人要在平安夜逐一去送禮物,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mimi現在還小,就讓她繼續這個夢吧。她日後自會明白聖誕老人是不存在的,可到那時,我的小棉襖也許就長大了。真希望時光的腳步慢些,再慢些,不要讓mimi的童年這麽快溜走。

5.

這道雞肉,不僅好看,也很好吃。剛吃了幾口,mimi突然問我“媽媽,這些chicken會hurt嗎?它的媽媽會不會cry?" 我頓時覺得食欲全無。是啊,我們人類有時是十分殘忍的。我該怎麽向她解釋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呢?隻希望mimi長大後,仍然保有她悲天憫人的心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