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在blog已風行了很多年後,我突然有了開博的衝動。為了記錄孩子的一些童言童語,也為了記錄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平凡的點點滴滴。
正文

2012 2+1的法國之旅 (4)- 一樣的城市,不一樣的感受

(2012-05-07 16:57:14) 下一個
回憶是歲月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因為有回憶,人生才會立體而豐滿。也因為有回憶,故地重遊才會那樣讓人期待。重遊巴黎前,我曾努力地回想我們蜜月旅行的點點滴滴。到了巴黎之後,才發現回憶就像一個調皮的精靈 - 當你正兒八經地呼喚它,它羞羞答答地猶抱琵琶半遮麵。可當你對它毫不設防時,它仿佛又無處不在。一句話,一幅畫,一個小物件,甚至是一種氣味,都能讓它跳出來撩撥你的心弦。讓你不由自主地臣服於它的引領,任由思緒翻飛,直到那記憶深處也許塵封已久卻從來都不曾遺失的角落。

在巴黎的第一個晴天,我們因為時差難得地起了個大早。望著窗外那有些久違的陽光,突然想去看看Basilica of the Sacré Cœur,想象著潔白的教堂在這樣的藍天下一定很美。因為所在的Montmartre地勢很高,在巴黎的很多地方其實都能眺望到它。隻是距離給它蒙上了一層麵紗,吸引了人們虔誠地走上那些看似沒有盡頭的階梯來一窺它的廬山真麵目。

到達山頂時,還不到九點。遊人不多,讓我們得以安寧地欣賞聖潔的教堂及鳥瞰整個巴黎城區。教堂無疑是美的,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靜謐晴好的清晨。慢慢地拾階而上,發現有一對新人在教堂前拍攝婚紗照。攝影師助理正費力地讓一群鴿子們在新娘前騰飛,而敬業的攝影師則是趴在地上隨時準備捕捉那完美的瞬間。看似溫順的鴿子們似乎很有性格,扭動著微胖的身體並不合作。幾個回合下來,已經讓年輕的攝影師助理氣喘籲籲。當時的場麵頗具喜感,但我及時控製了準備上揚的嘴角,因為那將是對攝影師努力付出的不敬。拍攝的間隙,新郎立刻體貼地為新娘披上了厚重的外套驅寒。在我看來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傳達出的溫馨其實遠勝於任何一幅浪漫的照片。

記得我們的婚紗照也是攝於春寒料峭時。雖然現在想起來在當時的氣溫下穿著單薄的婚紗在舊金山的海灘上嬉戲是對個人意誌力的挑戰,那時的我們卻甘之如飴。彼時金門公園裏的櫻花已經盛開,照片裏的我們在樹下笑靨如花。如此燦爛的笑容是來自於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還是青春獨有的印記?應該兩者皆有吧。眼前的新人讓我忍不住駐足流連 - 在心裏分享他們的喜悅,同時也緬懷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們那即將逝去的青春。多年後今天的新娘也許會看著另一對新人心生相同的感慨,而那時的我也許會在所有帶著年幼孩子的青年夫婦身上看到我們今天的影子。人生就是如此,歲月在我們的角色變換中流逝,誰都無法留住時間的腳步。無論是快樂或是悲傷的經曆都會以同樣的速度離我們遠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緊握當下的幸福,盡量不要留下遺憾。

從Montmartre下來,我們去了巴黎聖母院。教堂前的廣場上遊人如織,看了看排隊上tower的隊伍,我們決定放棄登頂。當時已臨近中午,若是要在這廣場上排一個多小時的隊,再爬那麽多的台階,mimi是一定會抗議的。當年初來巴黎聖母院,我滿腦子揮之不去的都是Quasimodo和Esmeralda的身影,在登塔的過程中又能看到雨果創作這部小說時的一些小軼事,所以爬起樓梯來並不覺得累。其實巴黎聖母院本身就是一個Gothic建築的傑作,很值得慢慢欣賞。隻是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讓更多的世人了解了它,因而雨果便成為了巴黎聖母院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帶著mimi,這個憂傷又略帶人性黑暗的故事不告訴她也罷。等她有一天讀過了這個故事,再來這裏會有她自己的體會。我們繞過了人群,想往教堂後麵走走看看。記憶中那裏有一個小花園。途中在教堂的側麵卻意外發現了一個playground。巴黎也好,倫敦也罷,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playground對孩子的吸引力都是一樣的。mimi高興地玩著,我和她爸爸就坐在旁邊的長椅上,享受著陽光的溫暖。playground的設施看上去有些年頭了,所以在我們上次來時就應該在。奇怪的是,我們對這個playground完全沒有印象。不知是否因為那時尚未為人父母,我們的眼睛便選擇性地過濾了。我不由得感歎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一樣的事物,卻能看出不一樣的風景。大抵是心裏最在意的那樣東西已經隨著歲月改變了吧。

順著playground往前便是幾株大的櫻花樹。櫻花開得正豔,那一簇簇一團團的粉色花兒幾乎壓彎了枝頭。一陣風吹來,無數的花瓣便迎風起舞,嫋嫋婷婷,婀娜多姿,直至飄落在地。路上早已堆積了厚厚的一層花瓣,柔軟無比,讓人不忍踐踏。雖然這些櫻樹並非桃花源記裏描述的“夾岸數百步”,但這般的美景已經很有落英繽紛的意境了。

從巴黎聖母院慢悠悠地散步就能到Sainte-Chapelle。雖然過去這些年看過了歐洲很多著名的教堂,Sainte-Chapelle一直在我心中占據了一個特殊的角落。它完工於十三世紀中葉,據傳是為了存放與耶穌受難相關的一些珍貴文物。相比其他的教堂,這裏既沒有偉人的墓,也沒有大師的雕塑,隱藏在一個曾經的皇宮庭院裏的它看上去甚至並不宏偉。從簡樸的外觀能看出它的內部分為兩層,入口是毫不張揚的木門,似乎有意標示著這就是一個平凡的教堂。但是從我跨上通往upper chapel 的最後一個台階開始,我便再也不能挪動我的腳步。我的眼睛一時之間還不能適應這突如其來的異彩紛呈 - 高近二十米的upper chapel 三麵牆幾乎全部由stained glass組成, 每一組玻璃都敘述了一個宗教故事。這十五組據說是迄今世界上最精致完美的stained glass頓時讓厚重堅固的石牆淪為了鑲嵌這些美麗故事的框架。

照片完全無法重現這些stained glass帶來的視覺震撼。

Stained glass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時候呈現出的是莊嚴肅穆的美,讓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驚擾了這裏的寧靜。但Sainte-Chapelle最美的時候是陽光躲在雲層裏若隱若現時。當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那萬丈光芒會讓這些stained glass瞬間變得無比通透;逐漸點亮了一扇窗,一麵牆,直至整個chapel。這光芒通常是轉瞬即逝的,於是在片刻的光明後,chapel又回複了平靜。地麵上彩虹般的投影有如水銀燈下的舞者,隨著光的移動依次上場,又隨著光的消失而匆匆謝幕。這個過程雖然短暫,卻讓人過目不忘。不知何時,陽光又會探出頭來。如此周而複始,忽明忽暗中,這些stained glass便已將它們的美麗永遠烙在了我心中。

mimi從未見過這麽高大,這麽密集的stained glass,想來是看得出神了。當年我也曾像mimi這樣如癡如醉地仰望著它們的美麗,不知不覺中便消磨了好些時光。這次再來,我眼中除了那些依然美麗的stained glass,又添了mimi這道我心中永遠最美的風景。

每日在巴黎閑遊的最後一站幾乎總是盧浮宮,因為我們的酒店就在盧浮的宮牆外。隻要不是太疲憊,我們都要去盧浮的廣場看看。夜裏的盧浮非常安靜,白天的人潮都已散去。那著名的玻璃金字塔散發著明亮卻略顯清冷的光,陪伴著環繞它的宮殿。我想經曆了白天的喧囂,它們也許都很享受這難得的安寧吧。

穿過這回廊,就是我們的酒店了。一次無意中的回眸,我看見了這個有趣的視角 - 前方的小金字塔,廣場中央的大金字塔,以及後麵的宮殿看似重疊在一條中軸線上,賦予了拱門內的景色極強的對稱性。

這回廊是一個天然的音樂廳,我們很幸運在這裏遇見過兩次一位拉小提琴的女士。她悠揚的琴聲通過回廊的共鳴在夜裏聽起來更加優美。每次聽到這琴聲,mimi都要拉著我們駐足聆聽。有一天夜裏,我因為在廣場上拍金字塔落在了後麵,但那琴聲實在是太美,於是我匆匆跑進回廊想跟上mimi和她爸爸的腳步。夜涼如水,周圍除了我們,並沒有別的看客。她拉得渾然忘我;能在這樣的寒夜拉出這般琴聲的人一定是用她的心在演奏,有沒有觀眾對她來說便不重要了。mimi就在前麵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上下翻飛的琴弓和在琴弦上迅速舞動的手指,而mimi她爸則是微笑著用他充滿父愛的眼神專注地看著mimi。沒有人被我的腳步驚動。那一刻,mimi眼中似乎隻有那把提琴,爸爸的眼中隻有他的小公主,而我的眼中隻有他們父女二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盡相同。其實隻要學會珍惜及滿足於我們已經擁有的,幸福就會如期而至。在這個巴黎的夜晚,我再次覺得,幸福,就在我手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匆匆一瞥 回複 悄悄話 昨日星期五,晚上特意向mimi請假,擠出時間來把這篇博文寫完了。It feels good to have closure. :-)
匆匆一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喜歡您的注冊名;不知我什麽時候才能“偷得浮生半日閑”好好坐下來寫完這篇博文呢?每天這裏擠五分鍾,那裏偷十分鍾的寫法實在是有些痛苦。:-)
偷得浮生半日閑 回複 悄悄話 Oops,打錯一個字,是細膩。
偷得浮生半日閑 回複 悄悄話 景美,意美,文筆美,是位感情細臘膩的M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