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近一次區議員民主選舉,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意義,
首先從投票率來講,百分之七十幾的投票率跟過去相比是有一個巨大的提高的,即使在西方民主社會,這樣一個投票率也算的上是高的。證明絕大多數香港人認為這次投票是他們表明自己態度的重要機會,他們是認認真真來投票,來說話。即使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次投票的效力不是很大,選出來的區議員,有點類似於國內的居委會主任,居民代表這樣的一個職位。但是從投票率,從投票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香港人是把這一次投票當做一次真正的由自己投票來決定未來的一次機會。所以這個結果是值得高度重視的。
世界上不存在最佳的方法,隻存在現有的條件下最有效率的方法,投票其實就是在一個大家互相都不確定這個社會什麽是主流,什麽是少數的情況下,最快的最有效率的來表明這個社會主流傾向的一種方式。
就我本人自己的投票經曆作為例子吧。其實一個多月前,加拿大也舉過舉行過一次全國大選,我本人因為很早就決定投給新民主黨,所以對我來說的話,選舉的意義不大, 因為我隻是一票,也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結果也是這樣,我們這個選區,還是由原來的自由黨議員連任了。但是作為一個普通選民,我很關注這次選舉結果。我關注的是加拿大的主流民意,對我們這些移民,主流民意是否有變化。
這次投票之前,原來主張移民的自由黨,因為過去四年執政的不成熟,失去了很多選票,有點岌岌可危的,右翼的保守黨和極右翼的人民黨都顯得聲勢挺大的,我所在的小區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移民社區和原來英裔居民混合的小區。大概移民占70%,原來的英國人,蘇格蘭人後裔占30%。 所以是一個比較mixed,比較混的一個小區。選舉前,我注意到我們小區就有很多路牌插出來支持人民黨的,在路口啊,在學校門口啊,插了很多很多。我當時就有點擔心。加拿大實施多元文化,打開大門歡迎移民的政策已經很多年了,大概是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的。但是最近一兩年,特別是川普當選以來,極右翼的勢力大大抬頭,反移民,反全球化,真正成了一股風浪。作為一個移民,我不得不擔心加拿大的極右翼政治勢力。他們不可能有太多選票,但是他在全國的支持率有很大的意義,如果支持率比較高,證明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認同他們的觀點,未來的政治家們就會注意到這個趨勢,來改變自己的政策,去迎合他們。
所以我當時看到那麽多標語牌插出來,我就預估人民黨的得票率會比大家估計的要多。但是實際的投票結果,人民黨得票的票數比我想象中要低很多很多。這樣的話,我作為移民就比較放心。那些支持極右翼的反移民分子,也會從這個結果中知道主流民意不支持他們,所以他們也會消停下來。一次選舉的結果,就會讓那麽多人的心安定下來,所以說用投票來解決分歧,效率很高。
如果沒有投票,你永遠有可能永遠不知道這個社會主流對這樣一個變化,確切的是怎麽樣的。因為有很多時候民意調查是不太準的,是否有足夠的樣本,樣本是否沒有偏差,問題設計的是否合理,是否有人真的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一些主張。這些不確定性,導致了民意調查的不準確。很多事情在沒有成為社會主流之前,大家有可能永遠隻能把疑惑藏在心裏。
互聯網造成了信息便利,也造成了信息陷阱。你有可能在互聯網上接觸到的大多數是和你一樣的人,這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所以這個社會主流到底是什麽樣子,沒有人在這個結果出來之前就可以下定論。所以不必因為在事先預測錯誤,所以要去追究誰的責任。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都是預測錯誤。 預測錯誤隻是預測錯誤,結果不必放大,也不必過於焦慮。這不是世界末日,但是這個結果你必須尊重。
香港選舉的結果就是
===香港大多數人民對現在的香港選舉製度是不滿意的,認為有必要改革的。===
這不是香港建製派的末日,反而是他們新生的開始。怎麽在了解民意的基礎上,真正的,合法的,改變製度。現在大家可以真正的坐下來和北京談怎麽進行雙普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