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旅行
喜歡閱讀的習慣來自於母親的影響。小的時候,家裏有大量藏書, 滿滿堆積在一個又一個的紙箱子裏。記得母親特別喜歡讀小說, 每逢周末,斜陽慵懶的的午後,母親捧一卷薄書,砌一壺淡茶, 靜坐窗前閱讀。那是童年記憶裏母親的一側剪影、一份回憶。
剛剛有記憶的年歲,母親就拿著厚厚的一本書。對我說。你的名字就是從這本《六十年的變遷》裏來的。看著母親手中捧著的書,心中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因為在那一本厚厚的書裏,竟然藏著我的名字。
從此,那些靜靜地躺在箱子裏的書,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似的,誘惑著我的整個童年時代。我經常愛不釋手地摸摸它們,看看它們,更是經常拿起來書來用力抖一抖。似乎那麽一抖,就可以抖出一個又一個的名字, 有時又會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從書裏麵走出一個又一個的人來。
光陰就在摸書與抖書的日子中過去了經年。終於有一天,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日又去箱子裏翻騰,隨手拿出了一本書。抖了抖後,就翻開來隨意看了一下,竟然認得好多字呢!便裝模作樣學著母親的樣子, 跳著讀那些認得的字句。
父親看見了。就說。象個讀書的樣子。看得懂嗎?
我驕傲地回答。嗯,看得懂很多字和句子。
但是生字確實很多,也根本不解其意。所以總是拿著書去問父親,這個什麽意思,那個又是什麽意思。
有一天父親帶我去放書的箱子裏,從裏麵挑了一本比較薄的書。對我說你讀的那本是蘇聯人寫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太難。你如果喜歡閱讀,可以先讀這本。相對容易一些。
那是一本《高玉寶》,此生讀過的第一本小說。從此, 在父親的推薦下, 囫圇吞棗般地相繼讀了《青春之歌》、《破曉記》、《紅日》、《山菊花》、《苦菜花》、《迎春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紅樓夢》等等。差不多到了小學五年級的時候, 已經讀完了家裏全部藏書。也由此與一個又一個的書中人物相遇,與他們同悲同喜、同笑同哭。
小學畢業的前一年,四人幫被粉碎了,後來高考也恢複了。父親便收起了所有“閑書”。規定從此以後不可以再讀這些書, 要一門心思學習正經功課。因為父親信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道理。所以在我的整個中學階段, 再沒有讀過一本閑書。
一直到讀了大學,才開始重拾“閑書”。大學圖書館有大量藏書。大學時代的書讀得很雜、也很亂。除了興趣之外, 更多的是追隨潮流。尤其是那些世界名著,艱澀的文字,深奧的哲理,以及從外文翻譯成中文後冗長拗口的表述,總是費勁地讀完一本書後, 其實根本不解其意。隻是覺得越深奧越難懂的書才越有價值,越顯得自己淵博, 很有炫耀的意思。每天捧著大部頭的書,自己似乎也由此變得深沉厚重起來。
可以說學生時代的閱讀是跟風式的盲目,追潮流的趕時髦。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應該是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的那段時間。當時的清華大學圖書館還是以理學與工程為主。一直以來, 有限的購書經費大多用來購買科技類圖書。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隨著學校設立了人文社科學院,購書理念也慢慢開始變化。從單純的購買科技類圖書, 逐漸轉換成自然科學與人文類圖書並存。而我當時正好負責文學社科類圖書的選定與采購。那個時期, 我為清華大學圖書館選購了中外名著、 詩詞散文, 甚至還有美學藝術、編織時裝、室內裝修等大量的文學藝術類圖書。
當一批又一批的新書到達後, 便開始驗書。驗書的過程就是讀書的過程。那是我今生做過的最熱愛的工作,就如一個美麗的夢一樣,飄過歲月滄桑, 穿越遼闊海洋, 成為一世的滿足與習慣。
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老館,是庚子賠款建造的歐式風格建築。采編部門就在半地下室裏,冬暖夏涼。諾大的書庫裏, 溫暖的陽光透過老舊結實的木頭窗戶飄灑進來, 半地下室的空氣總是散發著微微的涼意, 即使在悶熱的夏季, 也總是有一絲淡淡陰涼的清風吹拂。
清晨或午後, 我坐在老舊的上百年的棕紅色木椅子上, 旁邊放一杯淡淡的清茶, 不緊不慢地翻開一捆又一捆的書籍, 聞著未曾散盡的墨香, 整理圖書。每天總能相遇喜歡的書, 那時候, 我會坐下來, 愛不釋手地品茶閱讀。時間總是過得飛快, 快得不知不覺中就到了下班時間。
本來以為此生的職業生涯就會在飄散著墨香的書庫裏度過了。記得當時曾經有個宏偉的閱讀計劃, 就是把大學時代讀過的名著重新再讀一遍。比如《簡愛》、《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等等。書單子列了長長的幾頁, 似乎要用一生的年月去閱讀。
時隔二十載春秋後, 仍然喜歡著那一份工作, 懷戀著那一份安詳。那是一份閱讀的工作, 可以在閱讀裏品味人生, 也能夠在閱讀裏走過世界。
一直渴望那份閱讀的工作可以做一輩子,也以為自己會坐在那張凝聚著百年滄桑的棕紅色木製椅子上,在斜陽裏沉醉在一捆又一捆的書堆裏,在書山字海的閱讀裏走過世界的角角落落,尋訪曆史的點點滴滴。
一張椅、一屋書、一縷陽光、一片安詳;一個人、一杯茶、一地清涼、一世時光。我走進書山, 涉過文海, 從此走過世界, 也走進曆史。這樣的工作猶如一幅色彩斑斕又簡潔明快的山水畫, 安靜了現世的浮躁。
然而,為愛走天涯,為情闖世界。這樣的一幅畫, 這樣的一份工作, 卻終究未能伴我長久。在圖書館工作了幾年後, 我選擇了飄洋過海而去,開始真正閱讀世界的人生旅行。從此便從在單純的在文字閱讀裏世界的遼闊與恢宏, 漸漸演變成在山山水水的真實裏閱讀現實的世界。
也從此,開始了閱讀和旅行共存的生命故事和生活體驗。
出國後落腳的的第一站, 是加拿大東部著名的大學城 – 小倫敦。如果說可以把一座座城市比喻為一篇篇散文,那麽倫敦就是一篇簡單純粹的寄情散文。安靜幽雅幹淨清爽,城中心的建築大多由厚重的灰色石頭砌成,而一幢幢木頭建造的低矮民居, 散落在城市周邊各處。
在倫敦市中心有一家公共圖書館, 是我隔幾天便會光顧的地方。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裏, 我閱讀了圖書館裏幾乎所有的中文藏書。那些方塊字猶如親人一般陪伴我度過了剛到異鄉時的孤獨歲月。 雖然大部分是繁體字, 一開始讀得很費勁, 但是幾本書讀下來後, 便可以一目十行了。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白先勇、餘光中和王鼎均的作品, 一讀, 便愛不釋手了。尤其是那句 [故鄉就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真正進入了我的心, 撫慰了異國歲月最初一段時光的寂寞。
古人雲: 讀萬卷書, 行萬裏路。其實這兩點是相連的, 不可分割的。書中自有世界的遼闊、大地的廣褒、歲月的滄桑,更有人生的智慧、宦海的沉浮、曆史的厚度與深度。
當初居住在加拿大的愛德蒙頓市時, 一家公共圖書館打折賣一些很舊的圖書, 是美國《讀者文摘》雜誌曾經連載過的小說合訂本精裝本,很便宜, 好象幾毛錢一本。記得隻花了幾加元就買了二十幾本。離開加拿大到美國時, 沒有舍得扔掉, 沉甸甸地托運了過來。後來又跟隨著我們南來北往幾經遷徙, 現在仍然靜靜地躺在書房的書櫃上。
飄蕩了幾年後,終於在美國南方定居下來。當時為了學習英文, 開始閱讀大量的英文小說。 一開始隻是想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慢慢地, 也開始享受閱讀的過程了。
美國的近代小說裏偏愛《飄》,這部小說曾經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幾乎囊括好萊塢的所有獎項。這是一部描述美國內戰的巨著, 作者瑪格麗特出生與成長的地方就是美國內戰最為激烈的喬治亞州。以前讀這本書時,幻想著郝斯佳生活的南方農場該是怎樣的遼闊和蒼茫。2014年秋季我曾陪伴先生去亞特蘭大開會。每天先生去開會, 我一個人拿著地圖, 在亞城閑逛。 美其名曰閱讀城市。
一天清晨, 從位於城中心的旅館出來。然後沿著桃樹街一路向北,準備去亞城的精品藝術博物館觀賞油畫與雕塑。《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的故居就在桃樹街上,她曾經在這裏住過很多年, 舉世聞名的《飄》就是在這間小小的公寓完成的。很普通的一條街道和一座公寓,卻因著瑪格麗特和《飄》而變得著名。走在那條街上,仿佛走進美國內戰,走進兩百年前的故事裏。
記得那是一個深秋的清晨, 陽光溫暖地照著。 亞城的氣候已經很冷了, 我穿著笨重的羽絨服, 沒有乘坐公共汽車, 而是徒步。 我喜歡徒步走過一座城市, 那樣就似乎與這座城市擁有了相同的呼吸。也可以說是用眼睛和心靈在閱讀一座城市,就如同走進一個城市的靈魂和心髒, 進而聆聽一個城市的脈搏與心跳。
那一天,我走過了長長的桃樹街, 走進瑪格麗特的故居, 也走進美國內戰的曆史, 撥開曆史厚重的彌漫著灰塵的幕簾, 仿佛還原了那場戰爭的真實和郝斯佳悲劇式的愛情。
曾經熱衷於黑格爾的哲學思辯,也曾經迷戀歌德美麗的詩篇,而有趣的是這兩個人都曾經在德國小城海德堡生活過, 都喜歡在河邊的山路上散步, 還走出了一條舉世聞名的“哲人小道”。
終於有一天, 在2015年的初秋, 先生去海德堡開會, 我請了兩個星期的假隨行。 連續三天,先生去開會, 我獨自一人走過海德堡, 走過那條曾經被黑格爾和歌德走過無數次的“哲人小道”。
走著走著, 仿佛自己也由此變得哲學和詩意了起來。
最後站在山頂, 俯瞰海德堡,內卡河藍色的河水波光閃動, 綠色的樹林鬱鬱蔥蔥, 還有紅色的屋頂高貴而醒目。
初秋的風,仿佛把歌德那首美麗的詩篇從遙遠的曆史深處飄來:
我把心兒遺忘在海德堡
在一個溫暖的仲夏夜
我的耳朵也充滿了愛情
她的嘴唇好像玫瑰含笑
當我們在大門前告別
我清楚記得那最後一吻
我把心兒遺忘在海德堡
我的心啊在內卡河邊狂跳……
不知是否我也把心兒遺忘在了海德堡,但是我卻從心裏愛上了海德堡。我曾經對先生說。旅行過很多地方,最美麗的感動就是我還會再來。而對於海德堡,是唯一一個想要把自己留下來的地方。
書海浩瀚, 要用一生的歲月去閱讀;世界遼闊, 需要一輩子的光陰去走過。走進浩瀚書海, 閱讀人生, 走過山高水長, 閱讀世界。人生就是一場世界的行走旅行,旅行更是一種閱讀世界的流動狀態。
漫漫旅途,書香長伴,就不會有孤獨,又怎可能會孤獨。那永存的墨香,曆久而彌新的感動,隻有在書的世界裏才能夠擁有。每次回國,總是會買一些書籍帶回美國,徐誌摩、林徽音、張曉風、餘秋雨,…… 一次次的旅行,滿載而歸。一本本的書籍,安然於書架。在閱讀中探索真理、經曆人生;在旅行裏體驗曆史、感受真實。
閱讀和旅行,猶如骨與血融進我的生命裏,伴我一生的歲月。而我一世的光陰也會在閱讀和旅行中悠悠度過,淡淡品味。
我讀了初中就不怎麽看小說了。那時熱衷看電影, 還有《大眾電影》,聽評書什麽的。
我的第一本書也是《高玉寶》,接著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等,我的鄰居是杭州圖書館的,借我很多書,初高中看了無數的書,上課還在下麵讀小說,那個時候是真愛讀小說~~
抱抱美麗的家家。好久沒見,周日平安!
歡迎六六來訪。握手,周日平安!
謝謝一凡鼓勵。周日平安!
我媽媽文革前在新華書店工作,喜歡讀書。據她講,還有很多,文革開始後,有一些當廢品賣了。特別喜歡的,就沒舍得賣,偷偷藏了起來。後來我開始讀時候,我爸爸還後悔太膽小了,知道我喜歡就不處理了。牛氓我也讀過, 當初還念成牛蛇。我爸爸糾正過來的。歡,就不處理了。氓就是讀《》
對,我們後來也叫采訪部,原來和編目部是一個部門,後來分開,但還是習慣叫采編。圖書館工作的第一和第二個程序。
歡迎新朋友來做客。很精辟。
旅行是身體的閱讀。
哈哈,我也經常這樣, 要不發好幾遍,要不不知怎麽全沒了。
握手同齡人。周末快樂!
小樹好,哪裏破萬卷,破百卷不知有沒有?我本不喜熱鬧,怕人多。現在年齡大了,更甚。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做。周末快樂!
問好五湖, 我現在也沒有以前讀的多,不過以前讀書雜, 現在比較挑。喜歡孤獨的人隻能用閱讀和旅行充實自我生活了。周末快樂!
點點握手。周末快樂。
問好曉青。前幾天看到你的吃喝文, 非常讚同。隻是沒有登陸,便沒有留言。周末快樂!
鬆鬆說得對,審核電影不錯, 喜歡。
生活mm周末快樂。
菲兒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