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藏經 卷第四 囑累品第十

(2021-08-05 14:34:21) 下一個
佛藏經 卷第四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囑累品第十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爾世時,諸比丘等,於善法中雲何精進?”
佛告阿難:“且置莫問!所以者何?佛無量智所說經典,爾時比丘尚不能信,況能勤行?阿難,如來於有為法中所有智慧,一切辟支佛、阿羅漢等不能解知。阿難,如來所知法,若為汝說,汝則迷悶,何況是人當能信之?如來於今說如是經,爾時癡人猶尚不信,何況能信所說罪報?阿難,法應當爾,自身是惡,謂餘亦惡。如今第一懈怠比丘,爾時第一精進比丘所不能及,若所持戒、威儀、智慧不得相比。如來若說此人所行,一切過惡轉身所受,是人不信更起重罪。汝等若聞亦得憂怖,不能量其所受罪惡。阿難,如來深法,受者難有!於意雲何?好床茵褥,豚子樂不?”
“不也,世尊.”
“阿難,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法深妙,智者所樂。是人不能信解通達,得出家已自稱沙門,不能堪受如實教化,於此法中,不能修心,不得滋味,振手而去墮在惡道,猶如豚子舍好床褥。何以故?阿難,是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深清淨,非難化者所能信解;難降伏者、無智慧者、難滿者、難養者、破戒者、難與語者、住邪法者、行邪行者、貴財利者、以衣食為上者、破威儀者、破戒德者、墮頂者、弊惡者、懈怠者、小欲者、小精進者、無羞者、耐羞者、匆匆營事業者、沙門中旃陀羅、沙門中白衣、沙門中敗壞、沙門中行邪道者、非沙門自言是沙門者、魔所吞者、與外道義合者、不如說行者、樂眾鬧者、樂散亂語者、具有魔事者、魔所衰惱者、煩惱熾盛者、我見者、人見者、眾生見者、顛倒者,於我此法若能信解通達,無有是處。何以故?阿難,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清淨快大,與此惡人不相稱可。
“阿難,譬如百千億三千大千世界中間曠遠,此弊惡人遠沙門法,猶尚如是,況得順忍?況得涅槃?阿難,如此事者說不可盡。當來沙門弊惡鄙賤,深懷慳貪,深懷嗔恚,深懷不信,三毒熾盛,心行粗獷,難可製禦。阿難,譬如良田善熟以火自燒,甘膳美食而自著毒,舍宅所有以火自梵,為應爾不?”
“不也,世尊.”
“阿難,如是未來世癡人,因以我法得受供養,而不信解如來功德,又不能信如是等經,不能堪忍如實說過,自知瘡疣而逆我語。如是癡人依佛自活,而逆是法。阿難,爾時閻浮提內,如是癡人充滿其中。阿難,且置!何用求此愚癡惡人,徒生徒老所行惡事.”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佛藏》,亦名《發起精進》,亦名《降伏破戒》,亦名《選擇諸法》,當奉持之。阿難,若人誦持是經,所得功德無量無邊。所以者何?破戒比丘,尚不能信讀誦教人,況於是中得歡喜心?何以故?阿難,譬如惡賊於王大臣,不敢自現盜他物者,不自言賊。如是,阿難,破戒比丘成就非沙門法,尚不自言是惡,況能向餘人說自言罪人?阿難,如是經者,破戒比丘隨得聞時,能自降伏則有慚愧,持戒比丘得自增長.”
說是經時,無數諸天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惡魔及諸眷屬皆大憂惱,如墮十六種大坑,大啼哭言:“瞿曇沙門知我覺我,我常長夜。願佛滅後,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諸惡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讀誦。我欲於佛法中破安隱心,語言此非佛法,無有義趣。瞿曇於今在諸天人大眾之中,守護是法,遮我所願.”魔說此已,懷憂愁惱,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我所說諸法, 隨順第一義,
有為不堅牢, 如夢之所見。
我今說此法, 嗬責未來事,
隨順第一義, 防製諸惡人。
爾時惡世中, 比丘心嬈動,
諍訟生是非, 不能得涅槃。
沙門及白衣, 所說無有異,
爾時我此法, 與俗法無別,
為諸在家說:汝知我希有,
我得於佛法, 初道第一果。
更有比丘言:我說不異是,
此人與我同, 我真見法者。
見法不見者, 為致白衣故,
各於自法中, 而生其議論。
有言一切有, 有言一切空,
不住於正道, 性惡毀我法。
‘汝勿近是人, 可來親附我,
為汝說真法, 如我疾得道。’
如是諸音聲, 流布於遠近,
同心相黨助, 破我所教法。
譬如諸惡賊, 同惡共為侶,
反逆破國土, 城邑及聚落。
爾時諸比丘, 難可得開化,
鈍根深貪著, 少智依我人,
不解於如來, 隨宜所說法,
說有漏增上, 自言是得道。
在於大會中, 多有諸比丘,
皆言有智慧, 求智無一人。
若是大會中, 或有一比丘,
如實有智慧, 皆嗬言無智。
“諸天神等見, 法王道散壞,
鹹皆懷憂惱, 相對而啼泣。
中有諸樹神, 從樹而墮地,
鹹言釋師子, 妙法今悉壞!
‘佛寶法僧寶, 在世猶未久,
如何於今日, 悉皆當散壞!
我等不複聞, 如來所說法,
癡冥無所知, 上道今將滅!’
爾時諸地神, 皆出大音聲:
‘如來大法炬, 於今當滅盡!
諸天諸神等, 後莫有所悔,
而言不見聞, 佛道今已滅!
如來無量劫, 自利亦利人,
忍受諸苦惱, 發願得成佛。
釋師子大聖, 度諸眾生者,
清淨微妙法, 今將欲滅盡!’
癡惡諸賊等, 於今當得力,
無有慈湣心, 互相謗毀惱。
魔使及魔民, 鈍根難開化,
諂曲懈怠心, 嗔恚壞佛法。
但於空林中, 坐禪滿三月,
自言是羅漢, 無禪況得道?
不得言得道, 死言入涅槃,
眾人信起塔, 而自入地獄。
如是癡空者, 互共相輕恚,
我於無量劫, 所得今盡壞!
爾時虛空神, 共見釋師子,
妙法毀壞敗, 發聲皆啼泣。
四天王聞此, 皆共懷憂惱,
時與諸天神, 僉皆共來下。
阿羅迦槃城, 夜叉神眾來,
僉皆大啼哭, 出可畏音聲。
有諸七寶城, 嚴飾極微妙,
失色皆如土, 諸天不樂住。
悲號大啼哭, 處處皆來集,
各共懷憂惱, 相見不能言。
宛轉臥在地, 發如是音聲:
‘共行閻浮提, 見是大怖畏,
佛子共鬥諍, 破法而分散!’
皆從天上來, 共詣我生處。
天神諸寶城, 七日無光色,
各共坐啼泣, 滿七日不起:
‘如何大精進, 勇猛世間尊,
我等見住此, 今當不複見?’
鹹共詣祇洹, 相對而啼泣:
‘佛此說四諦, 我等此中聞!
世間將盲冥, 互相輕恚慢,
但起諸惡業, 還墮於惡道。
諸天妙宮殿, 可惜今將空,
我等諸天神, 無複救度者!’
爾時閻浮提, 毀壞無威色,
經行處樹下, 山窟無善人。
一切諸世間, 悉皆大嬈動,
諸天及大神, 音聲可怖畏。
爾時忉利天, 舉手大悲哭,
各於宮殿中, 發聲而號哭。
諸天宮殿中, 皆稱說我言,
永離大聖王, 為我說法者。
忉利天六月, 不食修陀食,
不聽伎樂音, 憂愁如喪子。
諸阿修羅眾, 聞有如此事,
皆共相命集, 欲攻忉利天。
時諸閻浮王, 皆共相征罰,
諸天阿修羅, 亦皆共戰鬥。
爾時諸比丘, 及諸比丘尼,
多墮惡道中, 少有得免者。
破戒諸白衣, 隨順惡比丘,
以是因緣故, 皆趣於惡道。
諸惡優婆夷, 隨順惡師故,
亦複入惡道, 世間皆嬈動。
有入城聚落, 有至山林中,
東西懷憂惱, 以損其壽命。
爾時多惡賊, 多有諸嶮道,
種五穀不生, 若生蟲所食。
爾時世人民, 饑饉多餓死,
死墮餓鬼中, 久受諸苦惱。
時人施佛物, 塔及四方僧,
輒皆共分食, 我後僧如是。
“阿難汝等當, 勉力勤精進,
莫見後末世, 如是眾惡事。
一切諸凡夫, 愚癡無有智,
起諸凡夫業, 疾墮惡道中。
汝等勤讀誦, 是名智慧因,
若為智慧故, 疾得至勝處。
我學世正見, 汝亦如我學,
斷世障礙事, 疾得至勝處。
勤行八聖道, 當疾得涅槃,
思量求自利, 我所說如是。
是劫過去後, 六十劫無佛,
尚無佛音聲, 況有得道者?
時世諸人民, 饑餓所逼切,
無有孝慈心, 食母食兒肉。
時諸家生子, 常護恐他食,
誰聞是惡事, 複起生死業?
諸苦癡為本, 五陰貪為本,
若不樂五欲, 當斷諸貪著!
受福果報時, 深生貪著心,
貪著因緣故, 起惡墮惡道。
無漏法空寂, 世間無牢堅,
若知如是者, 汝等應疾行。
無心生心想, 而自大驚畏,
我為作不作, 是事為雲何?
如是諸凡夫, 思惟而籌量,
我當雲何作?如是常啼泣。
無陰生陰想, 無我生我想,
聞自相空法, 如是亦迷悶。
不知佛如實, 所說諸陰義,
聞則以為定, 畏處無畏想。
我說去來今, 諸陰皆空寂,
三世悉平等, 猶若如虛空。
所有過去佛, 亦說自相空;
未來世諸佛, 亦說自相空;
我今出於世, 亦說一切法,
自性自相空, 三世無有異。
當來人不知, 佛所說實義,
貪著我眾生, 常墮於惡道。
當來世如是, 大惡甚可畏,
汝等勤精進, 莫見是惡世!”

佛說此經已,長老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佛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