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有中立人士說了:我們平常說話,多少總得講點邏輯(至少沒壞處)吧?聽聞此言如此這般地誠摯中肯,讓我十分感動,十分衝動就要點讚。然而,稍一多想然後拒絕了。一來麽,這句話大體上多餘。二來,顯得有些矯情。
若是泛泛談邏輯,確實多餘。邏輯一詞源於古希臘語邏格斯,本意是言語陳述。邏輯就是說話的方式,通過句法操作生效。廣義上,隻要合語法,自有邏輯在。而我們語言的功用是如此之廣,沒必要拘泥於某種特殊的句法形式。達到效果就成。
如果特指形式邏輯,那就更不合適日常。談戀愛搬出三段論能增加你的魅力嗎?找尷尬吧。三段論應當最適合夫妻吵架用,特別有助退燒敗火。前題是得有機會讓你說全整了。我回想人類曆史上那些最震撼人心、最有煽動力、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至理名言,最多兩段,甚至一段論。從沒見過三段論。比如我這句:中國傳統上形式邏輯缺失,導致沒有產生現代科學。多麽清晰明了,斬釘截鐵。
可邏輯派說要講邏輯,這還是兩段論,要我補完整了。這算不算在有意為難人?確信不是在坑隊友?好吧,這個大前提似乎是“形式邏輯發達是現代科學產生的充分必要條件”。什麽,你說我這不是個事實陳述,而是個推論。要證明推論為真,還需補全邏輯鏈?我是可以再補給你一個三段論,一個不夠就兩個。但你若是胡攪蠻纏,我哪裏有空一直陪你玩下去?我就知道會這樣,邏輯越完整麻煩越多。魔鬼都在大前提,絕對不可輕易示人。
教科書上動輒舉例:所有人都xx,男人是人,所以。。。可現在連所有男人都有Y染色體都說不準了,你讓我從哪裏開始推理?古代容易多了。知識有限歧義少,有許多天經地義,又有許多不容置疑。構建個三段論那是信手拈來。可恨現代科學的發展,將這些全都顛覆了。現在你到哪裏去找公認的天經地義呢?上帝的話在信徒中都不全靈光了。活在二十一世紀,想講點邏輯可太難了。
不是我惱羞成怒,也不是沒有耐心陪網友們玩。而是允許這樣一直追問下去,會出大事的。很快就會,一遇“摹狀詞”誤終身。自然科學可以接觸到實物,實驗從哪裏開始相對明確。但邏輯裏麵沒有真的實物。邏輯最多隻能到事實,而事實並不是實物,也與對象實物沒連係,隻是些抽象關係。邏輯隻能在語言裏打圈圈,概念範疇都不單純,語言上追到最後是最小單位語詞,而語詞的“意義”不確定。也就是說總有歧義。醒醒,不是說漢語,而是所有語言!(研究者們都不懂漢語)不想多打字,抄兩段《人話究竟有多靠不住》中的內容(剽竊自己不算偷):
羅素開始的設想的是,語言世界和現實世界可能沿著一條邊線相接。要找到這條邊線,就需要找到“邏輯原子”,邏輯原子可以理解為這樣一些專名,它們隻指向簡單的事物個體,不再包含任何描述性。他的方法是萊布尼茨式的。“老子”這個專名具有描述性,是因為這個對象不夠單純。要繼續分下去。我們說到老子會浮現他騎在青牛上,那就把他和牛分開;他是周的圖書館長,那就把官服扒掉;虯髯重瞳,拔掉挖掉。。。直道我們能夠放心地說“老子”不引起任何歧義。對象像物品一樣可以一直分到“原子”,我們語言中一一對應所有名稱。這種專名是真正的“邏輯專名”。早期維特根斯坦也是如此想法,所以他說:“實況之所是,即事實,是由原子事實組成的。”
那我們的語言中有這樣的“邏輯專名”嗎?羅素就開始尋找。上窮碧落下黃泉,總算給他逮著一個(兩個),就是“這”(或者還有“那”)。再多就沒有了。可是,很多人指出“這”根本不是個名詞。羅素也因此被同在劍橋任教的斯特勞森好一通奚落:把“這”作為唯一的真正“專名”,是一場邏輯上的災難。。。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本性圖象論,也有這個問題,就是從某種程度上,認為“語言和世界對應”,隱含一種被動的反映。在這點上就背離了索緒爾的構造說。後期的維特根斯坦改變了想法,認為“語言的功能是對世界的反應而不是反映”。語言是人類依據對客觀世界的經驗,主動構造出來的試圖理解世界的一個人工體係。語言就是世界的邏輯形式(雖然分析起來不怎麽合乎邏輯)。語言固然摹畫世界,但其的出發點,不是去摹畫事物,而是摹畫事實之間的邏輯關係。世界是整體的,並不都像一個人一頭驢似的可以自然區分。而我們的命名,是跟據需要在很大的隨意程度上將事物區分開來。正是為了摹畫“孔子曾向老子問道”的事態,我們需要“老子”和“孔子”的名字,否則我們就盡可讓他們淹沒在無數的無名古人中。世界上有無數山峰並沒有名字,為了表達“華山在恒山的北邊”這個關係,我們需要從群山之中命名這兩座山。這才是我們理解:“詞隻有在完整的句子裏才有意義”一語的正確渠道。
那麽,按照他們的說法,三段論能達到的最高(真)境界,應該是:這是這,那是那。所以這不是那。我可以不笑,但這讓我如何繼續高舉邏輯的大旗去探索世界呢?無可奈何花落去。現代形式邏輯教科書都承認,前題的真假問題不在邏輯之內。既如此,再用邏輯去談論那些話題還有什麽意思呢?也許從開始就不該讓邏輯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形式邏輯最後的堅持,就在辨識謬誤。雖然未必能證明世界,對付胡攪蠻纏還是很有一套的。經典的不行就上非經典,形式的不行就上非形式。亞裏士多德親傳下十三套武功,現代邏輯教材增廣到二十二種。膽敢質疑我的邏輯產生科學推理,看招:
。。。。。。。。。
邯鄲步法形式漂亮,各花入各眼。實在學不上,仍然可以匍匐而行。三段論還可以證明,邯鄲式匍匐依然高明於壽陵步法。既然邏輯了,奧康姆的話還是要聽的:若無必要,還是不要。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