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5 (62)
2016 (45)
記得當年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月餅品種,有五仁、金腿、豬油豆沙、蓮蓉蛋黃、椰蓉等,每一種都非常好吃。所以每當金秋時節,都要爭取出差的機會去上海,到杏花樓、利男居等著名月餅生產店買來品嚐。數十年過去,至今還回味無窮,每每想起,也還有饞涎欲滴的感覺。
今年筆者來到成都平原某地養老。適逢中秋佳節臨近,舊習不改、“吃貨”的本性難移。所以早早地就去買了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月餅來品嚐。要是加上親友和自己食堂的贈送,起碼有十數種之多。可惜結果就像自己吃了“驅蟲片”---把肚子裏的“饞蟲”全部趕走了。以至於破天荒第一次失去了對月餅的好感和食欲。不但貌似大方地、將大多數月餅,悉數分送給親友和服務人員;甚至無奈地不得不冒“暴殄天物”的罪過,將一些已經達到自己的“難吃”標準的貨色,在嚐了一口後,直接扔進垃圾袋。隻留下唯一的一盒可能是香港產的蓮蓉蛋黃月餅、來慢慢品嚐,因為覺得它還有一點可以懷舊的“老味道”。
不過必須強調指出的是:這些月餅不分品種的高低貴賤,或食材口味的參差不齊。但卻一律都是筆者眼裏,裏外三層的“豪華”包裝。不客氣的說,整個就是一內填爛棉花甚至碎稻草的“繡花枕頭”。由此不免要同情起那些要跑到日本去買馬桶蓋或小學生書包的人來。莫非他們也是要以此來表達對中國產品普遍質量的不滿,和行為的抗議?!
與此同時,筆者也看到了一篇似乎“揚眉吐氣”的文章,列舉了中國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如通訊手機、家電或小型無人機之類)內取得的、甚至足以“稱霸世界”的傲人成就。加上現在新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想以此證明中國人“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其實本來如此)。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典型愛虛榮、卻沒有自信心的表現,竟然不知道“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客觀道理。
其實,中國不是因為這些人或成就而變得“偉大”,而是因為自己的科學、先進而優秀到『既可以讓屠呦呦之類的更多人(比如當年的文學家魯迅、或發明合成胰島素的科學家),具備獲得諾貝爾獎能力,卻又堅持“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的原則底線』的文化而偉大(詳細闡述可上網查閱筆者十餘年前發表的老文章《不是不能,而是不為也—談中國科技的“落後”和“李約瑟難題”》)。而真正影響自己“偉大”的那顆“老鼠屎”,則是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背道而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嫉賢妒能”加上“武大郎開店”式的惡性循環。這隻要看看“文化大革命”中,包括體育、文化和科技界等,各行各業中傑出人物,普遍的(不是個別)悲慘遭遇或下場就知道了,並且絕不是個別、而是在領袖的帶頭教唆下,全體中國人一起犯下的罪過。也許我們可以從月餅的包裝盒子,聯想到某種“相由心生”的啟示:
現在的中國人就像當前的月餅,包裝越來越美觀、華麗甚至豪華;而內在的口感品質,卻日益下降到“不想入口”的地步。這難道不正是我們麵臨的矛盾、尷尬處境嗎?因為我們是以刻意的包裝、而不是內在的品質或實力,引起別人並不是敬畏的那種羨慕嫉妒恨了。
我們現在不是嚷嚷著要“複興文化”嗎?要是真有決心的話也,許可以由簡入繁地、從複興“月餅的口味(而不是包裝)”開始。以此來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毛病,恢複“精益求精”的傳統精神(我們當年的日本學生在這方麵做得很好)。並以此為“知微見著”的判斷和驗收標準。到那時,一切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黨國與文明世界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