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5 (62)
2016 (45)
二 青春的印跡-----參與大串聯見證文革
學齡期閑在家裏不能上學的我和大弟弟,除了有一陣子跟小夥伴們一起幹錘石子、背磚掙錢,背煤省錢的活兒,餘下的時日我們開始自尋樂趣。大弟弟喜歡搗騰他的百寶箱,把撿到的銅絲繞成個小球形,還不時把牙膏皮熔化鑄成小錫塊,把小錫塊熔成大錫塊。我喜歡手繡,媽媽有個繡花繃子,還有一些不同顏色的縫衣線,我用碎布繡花,然後給大弟弟要他撿到的細鐵絲,弄成芭蕉扇、蘋果等形狀,把繡了花或蝴蝶的布縫到芭蕉扇和蘋果形狀的細鐵絲上,不時把這兩樣東西分別吊在自己的房間裏或吊在自己的腰上做裝飾。康寧的媽媽趙老師和王美的媽媽朱老師都問過我這是誰做的,我告訴她們是我做的,她們會稱讚我,說我很能幹,這種時候,自我感覺可好了……
媽媽從普定搬到普安時,隻從普定家裏帶了一樣家具到普安,那是一個腳踏縫紉機,媽媽自己給家人縫製衣服,我喜歡看媽媽做衣服,還學會了使用縫紉機。無事可做的日子裏,我曾自己用家裏的碎布做涼鞋,還跟著王美的媽媽朱老師學用塑料線編涼鞋,隻是自己做的涼鞋穿不了幾天就底麵分家,無法再穿,興趣很快就沒了。
文革時期最時髦的顏色是解放軍穿的草綠色,軍裝成了剛滿15歲的我最向往的服裝。那時百貨公司偶爾會有一兩匹草綠色的布出售,人們一看到馬上就會排隊購買,有一次媽媽工作時間裏外出辦事,看到百貨公司有人正在排隊等著購買草綠色的布,她趕緊回家叫我去排隊,她找出布票和錢就過來。我一路小跑到了百貨公司門前,氣喘籲籲地站到購買者隊伍中,可是還沒等到媽媽來,售貨員就宣布草綠色布售罄了。
那時買不到草綠色的布,媽媽買了段淺土黃色的布,這是當時能買到的最接近草綠色的布了,媽媽用這段布給我做了件她認為是軍裝式樣的上衣,那時我已是會趕時髦的小半截兒,自己找出串聯時爸爸和我用過的綁腿,自己學著媽媽剪裁,在縫紉機上縫製了一條自認為是草綠色的軍褲,其實是一條前後不分的鬆緊帶便褲。我穿著這自我感覺良好的褲子,引來媽媽一陣忍俊不禁的笑......
媽媽給我縫製的土黃色“軍裝”越看越沒軍裝色,我到五金雜貨店去買了包草綠色染料,按使用說明放在煮豬食的鍋裏煮了20分鍾,土黃色被煮成了墨綠色,心裏一直希望洗洗就會變成軍裝的草綠色,結果沒能如願......
兩年多後,我終於有了一件真正的軍裝,那是在軍隊當司藥的姑媽退伍後給她的三個哥哥的女兒們的禮物,我在武裝部的垃圾堆裏撿到兩片破舊的已經洗成粉色的紅領章和一枚破舊的紅五星,我把它們釘在衣服上,與同學輪流穿著,讓班主任老師唐若水給我們拍照。
照片洗出來後,我自己塗上紅墨水,成就了這張彩色“軍人”照
這是借武裝部的軍人的衣服到普安縣的相館裏拍的
文革時期,我穿過軍裝,戴過軍帽,隻是都不正規,上衣是媽媽縫製自己染色冒牌的,褲子是自己用軍裝色綁腿拚接縫製的,軍帽是縫紉店縫製的八路軍帽;我戴過紅衛兵袖套,是參加串聯時自己發給自己的,實屬冒牌貨,因父親是右派沒被紅衛兵組織接受過;我打過也背過背包,這是參加串聯必須具有的;我穿過草綠色解放牌膠鞋,那是文革時期幾乎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