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

我要從南走到北, 我還要從白走到黑
正文

《小武》觀後感

(2012-02-19 15:46:38) 下一個
2005-06-27 20:52:49

  看過《站台》後,怪裏怪氣的汽笛聲伴著“火車向著韶山跑”的曲調概括了我對影片的印象。賈樟柯的另一片子《小武》,同樣的汾陽縣城,主角同樣的粗粗的黑框眼鏡,長長的頭發,化纖麵料的西服,還有貫穿始終的《心雨》交待了時代背景,演繹著小人物的無奈人生。

  主人公小武是小偷,梅梅是歌舞廳陪酒女郎,在我看來,他們沒有因為他們的職業成為被人憎惡和低賤的對象。導演給予了他們超常的同情,甚至美化。細節被高明的導演不露痕跡的展現,襯托了他對片中人物命運、情緒、情感的關心。這裏粗略速寫幾個難忘鏡頭:

梅梅扯著東北味兒的普通話在電話裏騙她媽在北京跟導演在一起,扭著身撒嬌的嗲樣兒;同時小武細心的關掉公共電話旁馬達轟響的機器;

小武梗著脖子拽拽的走路,半痞不帥的勁頭兒;

小武不會唱歌,讓梅梅閉眼,把順來的帶樂曲的(不止尖銳還跑調)打火機放到她耳邊;

被警察抓到派出所,小武唯一關心的就是BP機上是什麽留言。

  先入為主的成見下,我以為《站台》更壓抑、無望(先看了《站台》,開始對賈樟柯感興趣),雖然主題類似,一樣的對生活抱有夢想,一樣的尋找溫暖關懷,一樣的掙脫不了命運的擺布。影片開頭的東北二人傳響在汾陽,廣播喇叭裏“關於嚴打犯罪”的字正腔圓,卡拉OK的五音不全,以及打火機的樂曲,諸如此類的不和諧居然在片子裏和諧了。無法不佩服導演的水平和技藝。自古英雄出少年,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真的與年紀不成正比。

唯一的遺憾,若沒有字幕,我隻能猜懂一半人物對話。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