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事變,引申出三個最核心的問題 轉貼
(2012-02-11 19:09:30)
下一個
問題一:為什麽中槍的是薄熙來十八大的“入常”之爭,因為背景是後權威時代,規則的力量薄弱,預計之中,刀光劍影的激烈程度必遠甚往日。但是,為什麽首先中槍的是薄熙來?答案其實很簡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存在精英化的趨勢。所謂精英,以權貴資本為核心,精英化即由權貴資本主導社會的發展進程,促使社會變化朝有利於精英、權貴的方向發展。當下中國在已經相當精英化的基礎上,還有著進一步精英化的趨勢。試圖改變這種趨勢的力量並非沒有,而且不少,例如胡錦濤、劉源等,都曾顯示出這種努力。但由於社會運動的慣性,由於權貴資本已掌控太多東西,這種扭轉十分艱難。從皇儲習近平表露的執政理念看,他也讚同“分蛋糕”以扭轉趨勢。但是,習與胡一樣,本身都是因黨內遊戲規則而上位,上位後也必然遵循黨內遊戲規則而操作。胡的經驗告訴人們,隻要不超越既有的黨內遊戲規則,就不可能真正扭轉精英獨大的局麵。唯有不按牌理出牌的那個人,才是有可能帶來真正變化的人。在黨內高層,從已有表現看,隻有薄熙來有能力不按牌理出牌,而他本人也確實表現了欲推動這種變革的意向。這就是許多人對薄熙來寄予厚望的原因,也是中國最有力量的那個階層懼怕薄熙來上位,視其為“不穩定因素”甚至是“政治炸彈”、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原因。至於其他意識形態方麵的風向和口號,隻有那些被“運動”起來的人,才把它當一回事,甚至為之熱血沸騰,或者歡欣鼓舞,或者咬牙切齒。真正“運動”別人的人,都明白這些隻不過是道具而已。被中國社會最強大的力量視為死敵,薄熙來“出事”有其必然。但要打倒薄熙來也非易事,在他把重慶經營成鐵桶一般後,“打薄”顯然已不能從重慶內部入手,隻能從重慶之外尋找破綻。而薄熙來獨樹一幟已有經年,在四麵皆敵的背景下,他的敵人還未能從重慶之外找到稱手武器,可見薄熙來對自己的經行之處尤其是遼寧的行跡,必已做過一番清理。這是薄能夠挺起腰杆來獨樹一幟的前提。薄能如此,他的部下未必也能如此。在去重慶前,王立軍不過一處級幹部,在全國官僚體係中微不足道,底蘊更不如薄遠甚,又身處遼寧警界這樣的大染缸,他既不可能出汙泥而不染,也沒有能力完全漂白過往,於是被選擇作為突破口,逼其內訌。這就是王立軍事變的實質——出手者的目的達到了。問題二:薄熙來傷勢幾何?身在局中,或者在事變突然發生時,總容易讓人誇大事變的影響,構思出一種朝某個極端變化的情態,尤其是當這種情態還符合自己的願望之時。近一段時間,“薄熙來已完蛋”、“被控製”的說法不絕於耳。其實,王立軍事變對薄的影響,應該還到不了這一步。按照中共慣例,像薄這種級別的官員,隻要沒被掌握貪腐方麵的確鑿證據,就不會被輕易打倒。以王立軍當時級別之低,料不能握有薄本人在遼寧的直接不利證據;到重慶後,薄立誌“不走尋常路”,更不會留下什麽劣跡。而且,薄的分量不輕,站位更微妙:既不在各大派係之內,又與各大派係均有所交集,遊離於邊緣,別人把他當棋子,他卻借此搏上位;雖然誰都感覺到他的威脅,他卻又絕不是具體哪一方的敵人,因此,誰都不願做那個首先扣動扳機的人。十八大前夕,各方博弈激烈,也不可能形成針對薄的合力,順風朝下推一把大有人在(例如放開微博討論王立軍事件),要出老力卻誰也不幹。這就是薄能夠在夾縫和激流中不斷壯大的原因。這種情勢直到今天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這一回薄熙來應該是隻傷不死。那些對薄心懷畏懼的人,畏懼的也隻是薄上位,隻要堵絕了上位之路,目的也就達到了,不一定非要一棍子打死。王立軍事變對薄的殺傷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王立軍本人是重慶“打黑”的標誌,“唱紅、打黑、民生”是“重慶模式”的三駕馬車,分別對應於精神環境、安全環境和物質生活的建設。王立軍落馬,三駕馬車去其一,“重慶模式”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都大受質疑。二,任何光鮮的背後都隱藏破爛,強大內部必有虛弱,“重慶模式”也不例外。王立軍熟知重慶的一切,可以把內部的破爛和虛弱輕鬆揭開。這種揭示,或許不會為普通老百姓所知(也不一定,美國方麵可披露,高層有人也可能會故意放料),但一定會到達所有想知道的高層耳中。薄熙來最虛弱的一麵,將裸露在眾敵環伺之下。在政敵麵前,他就是一個被拆除了城牆的堡壘。三,很多人都相信,中國的審訊機關有辦法讓受審者說出想要他說出的一切。王立軍已處在薄熙來以外的勢力控製之下,對方可以讓王立軍“供出”一些微妙的內容,例如薄熙來說過什麽話、有過什麽打算,對某某大佬做過什麽評價,上位後準備把誰怎麽怎麽樣,等等。這些“供狀”,由於不需要真槍實彈,火力可以無窮無盡,能夠指哪打哪,令人防不勝防;而且還可以延時射擊,根據情勢的變化調節攻擊的重點和方向。聽的人盡管未必真信,但心結畢竟已經種下。問題三:薄熙來怎麽辦?既然傷不至命,薄熙來必有一番回應。正像民變四起逼出汪洋的“烏坎模式”一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此情此境下,薄熙來能夠怎麽辦?再造新的政績?且不說創造政績需要時間,從現在到十八大,已沒有這個時間;也不說現在的重慶人心惶惶,薄對內部的掌控必然出現問題,不可能再像原來那樣得心應手;有王立軍“打黑”之例在前,即使重慶再出什麽政績,也難取信於外。以牙還牙,對政敵反戈一擊?毫無疑問,薄手中掌握有不少其他高官的“炸彈”,這是他的生存手段之一。但這些東西,引而不發時才最有威力;一旦放出來,沒有那種風助火勢,作用其實有限,很可能一下子就被踩滅了。而且,現在薄的對手並非具體哪一個,而是舉國皆敵、舉世皆敵,“世人皆欲殺”,撩倒一個、兩個,無濟於事。排除這兩種選擇後,薄的可選項就隻剩上中下三策:下策:改弦易轍,在意識形態上向右轉;偃旗息鼓,不再獨樹一幟,而是死心塌地投入某一陣營。此時投入,身價當然不會高,比之什麽都不幹其實也好得有限,隻是在安全上更加穩當。平庸之輩往往會作此抉擇,但以薄之性格、心氣,料不取此。中策:更激烈地向左,穩固基本盤。在此之前,雖然薄熙來被視為左翼旗手,其實他左得並不徹底,而是留有餘地,可左可右、可進可退,隨時可以抽身轉向。但是,無論在黨內還是民間,左翼無疑是他最堅定的支持力量,是他的基本陣地。雖然此前薄熙來在“入常”有望的情況下,有意淡化了一些左翼色彩,嚐試建立統一戰線,謀求成為多派“共主”,但在此風雨飄搖之際,仍然對薄抱有期待的,無疑隻有左翼。隻要薄放下對“共主”的執念,專心經營一翼,更堅定地站在左麵,就可將這一部分力量牢牢掌握在手中。此時此刻,這是薄難得的本錢。左翼雖在當下中國政壇勢弱,不足以支撐薄進軍十八大,但即使十八大铩羽後,薄亦可憑此在政壇內外形成一股力量,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時勢之力,甚至可以以待來日變數。這種選擇,有利於改善當下中國左右勢力極不均衡之局,可說是國家之福。隻不過,薄出身世家,又久曆宦海,對權勢食髓知味,不易作出這種抉擇。上策:上策代表著最好的前景,也意味著最難走的路。一個人最虛弱的地方,往往是他最可以進步的地方;最失敗之處,即其致勝之機。薄熙來善於從跌倒處爬起,當年被發配西南,“入常”無望後,他自己就硬生生殺出一條生路來。新的生機仍然在跌倒之處,出路還是要靠打破規則,出奇招不按牌理出牌。以薄之經驗和智慧,不難找到突破的切入點與關鍵所在。隻是這種抉擇需要極大的膽魄,薄並不缺膽魄,現在他的膽子隻會更大。在當下,隻有一個因素還能阻止他痛下決心,那就是他自己心存僥幸,自以為循正常之途“入常”仍有望——其他人會不會利用這一點,讓薄始終感覺到還有希望,直至最後時刻才令其絕望呢?大爭之世,不止是某兩方演義,而是多方在演義,想伸進來渾水摸魚的手太多了。如此混沌,既考驗薄的膽魄,也考驗其他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