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鄉探親,我和我妹決定包輛車,去我們在農場連隊我們的出生地看看。同行的還有我的父母和小姨、小姨夫。他們都是60年代來兵團的老職工,已經在此生活了半個多世紀,這裏早已成為他們真正的家園。
我從出生直到18歲,一直在這個農場,是天天看著南邊的皚皚雪山長大的。那時沒有電,沒有汙染,夜晚一輪明月,掛在夜空,非常美。沒有月亮的時候,滿天星河,看得一清二楚。18歲上大學後就基本沒有再見到這美景了。
我上次回去是18歲時考上大學以後,回連隊與過去同學、老師、長輩告別。這次再回,相隔整整三十年了!坐在車上,一路西行,已經發現很多很大變化,到了連隊更發現變化翻天覆地,給人以滄海桑田之感。我和我妹妹出生所在的房子,還有原來熟悉的小學、連部、禮堂、道路都已經難覓蹤影。我們隻能大概確定我們出生的那排房子的地方。連隊的中心,一口似乎永遠不會停歇的自流水井,已經幹涸,不再有清亮甘甜的井水湧出。原來一百多戶職工隻剩下大約十戶。
令人驚奇的是,我們居然遇到三十年前的熟人了!他還是我的小學同學。他的臉上他父親的樣子非常明顯,我30年前上大學前來這裏告別,曾經遇到過他的父親。他父親還囑咐與祝福過我,他父親的話語仿佛言猶在耳,他父親的形象在我腦海裏清晰如昨,但老人早已經駕鶴西去。
我的這位小學同學那時候成績還是不錯的,曾經與我同一年參加高考,但沒有考取,由此兩人開始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然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裏,而我先去上海上學,又去北京工作,再後來出國來加拿大。兩人的生活軌跡,仿佛一個是點,一個是大大的圓。談起過去往事與同學,不勝唏噓感慨。
我出生的地方還有跡可循,而小姨、姨夫過去的連隊已經完全消失了。他們小孩的出生地,要麽在現在的奶牛養殖場後麵,要麽在那望不到邊的棉花田中間,已經很難確定。
連隊周邊的變化也很大,最突出的是,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有效利用起來,種上了棉花和小麥等農作物。我上文也提起過,我小時候,連隊周邊有大片白花花的鹽堿地,有些地方寸草不生。現在,這樣的景觀已經不複存在,昔日的鹽堿灘已經變成了良田。而根治鹽堿的秘密武器早已經被找到,那就是滴灌技術。
這裏降雨稀少,農作物全靠灌溉。我小時候灌溉方式很粗放,就是大水漫灌,這不但嚴重浪費水資源,而且這正是造成農田鹽堿化的罪魁禍首。大水漫灌後,多餘的水滲透到地下,由於這裏日照充足,蒸發很快,地表變幹之後,地下水再反向向上滲透,會把地下的鹽堿帶上來,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土地鹽堿化。
而滴灌是用塑料管把水引到農作物比如棉花的根部,一滴滴地滲透灌溉,這樣用水異常節省而且精確。由於用水少,水是往地下方向滲透,會把地表的鹽堿帶回地下,時間長了,鹽堿灘就變成了良田。這就是根治鹽堿的秘密武器!
過去的排堿渠都被填平變成了良田,幾乎所有的農田都使用了滴灌技術,就是過去不適於耕種的地方也變成了農田。比如我們連隊西邊的那條大溝,我父母曾經在那裏挖過紅柳和梭梭,我記事起就是滿目荒蕪,中間有一條四五米寬的小河,除了蘆葦,沒有生長過別的東西。這次回去,已經完全變樣。起伏沒有以前那樣大了,整個變成了使用滴灌技術的農田。還有南部靠近山腳的土地,過去因為沒法引水灌溉,全部是荒灘,現在人們打出深井並且采用滴灌技術灌溉,把荒灘變成了良田。
總之,這裏所有的土地都被利用起來,過去醜陋的鹽堿灘和荒地變成了美麗的良田,可以說是舊貌換新顏。再加上施肥、收割等技術的進步,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農作物產量不知道是過去的多少倍。
我們在這一天的最後,重點參觀了團部所在的小鎮。過去團部隻有一幢二層樓,那是市中心的百貨商店。現在有大片新建的漂亮的居民樓和辦公、商業樓。市區街道寬闊整潔,綠樹成蔭,與過去比,可以說是天翻地覆,換了人間。街道上有很多散步乘涼的退休職工,我爸媽和小姨他們走了一小段,就遇見了過去認識的幾個熟人,聊了好半天。我小姨對生活在這裏的朋友都心生羨慕之情,說如果不是因為兒子在大城市因而需要住得離他們近一些,她更願意住在這個小鎮上。
我們還參觀了位於小鎮的我過去就讀的中學。校園綠樹滿園,道路寬闊,整潔幽靜,非常漂亮。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各一座三層教學大樓,此外還有圖書館、實驗室、食堂、宿舍等大樓,學習教學條件跟我們那時候比,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跟校長聊起來,現在的教師都需要本科學曆,甚至還有研究生。在我看來,學校條件,並不比我兒子在加拿大這裏的中學差多少。說起來,校長正巧是我高中和大學的同學的哥哥,我對他說,我退休了就來他 們這裏教書,我是研究生畢業,過去曾在北京的大學執教五年,想來教中學還是勝任得起。我在這裏讀中學時,整個一生都基本生活在方圓10公裏之內,老想知道山那邊是什麽,一有機會,就想跑得越遠越好。但漂泊數十載,閱盡人世間的浮華,又生出倦鳥歸林之感,故鄉的鄉音、飯館裏的菜香,都令人思念。
祝願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好!
圖片:
1. 三十多年前我爸蓋的房子和種下的白楊樹。我家在我上初二的時候搬到這裏。現在依然有人住。
2. 采用滴灌技術的棉花田。再過兩個月這裏將是綠株滿地。這在過去是寸草不生的白花花的鹽堿灘。圖中黑色塑料管就是滴灌用的,白色的是塑料薄膜,用於控製雜草。
3. 連隊西邊的大溝,已經變為農田。我媽懷我的時候曾經語我爸在此挖梭梭和紅柳。
4. 我的小鎮之步行街。過去這裏是一個泥濘的菜市場
5. 小鎮街道
6. 新蓋居民樓。六十多平米的房子,價格大約為十三四萬人民幣,大多數職工負擔得起。
7 新舊居住對比。前麵破爛的土房子是過去職工住的房子。
8. 我過去就讀的中學。
9. 中學操場,標準大小,全部塑膠跑道,很棒!祝福家鄉後輩學子。
10 中學教學樓。
祝大家心想事成!
我們該是同鄉!我出生在伊犁農四師醫院
+++++++++++++++++++++++++++++++++++++
你好, 我也是農四師的。
謝謝評論。
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農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