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出版的“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麵,將習近平比擬為毛澤東。《時代》指,習近平搞個人崇拜、高度集權,除控製中共決策外,經濟、國防及外交政策也要操控,認為他要做另一個毛澤東。
最近有官媒發文懷念毛時代,《環球時報》又放厥詞,吹捧毛時代對美帝如何強硬。連資深外交官吳建民都忍不住,批胡錫進“看不清世界大勢,抓不住主流”,“總想著打一仗”,“完全搞錯了時代”。
網上也有人為毛時代塗脂抹粉,如網名為“幾何就幾何“的網民說:
“毛澤東時代就是北韓??? 有這樣想法的人都有病!!!我喜歡毛澤東時代,毛澤東時代人們精神麵貌比現在不知要強幾百倍,共產黨的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醫院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免費義務教育。看看現在,能比得了嗎?現在的人除了認錢,還知道什麽???“
毛時代到底如何?毛時代真值得懷念嗎?本人生於60年代末文革開始時,75年入小學,算是趕上了毛時代的尾巴,以親身經曆說一下所謂的毛時代,免得胡錫進等人誤導不了解真相的青年人。
我出生在大西北的農場,直到18歲上大學為止一直生活在那裏。以我記事時候的74、75年為例,那時基本沒有娛樂,晚上主要活動是學習文件,我仍然記得每天吃完飯後,單位都要敲鍾:敲三下,開全體職工大會,時間較長,兩三個小時;敲兩下,小組學習,時間較短。這都是在上班八小時之外的時間,開會要點名的,不許不去。除星期天,幾乎天天如此。到這時,我媽就喊我:快出去聽一下,敲幾下。如果是兩下,都挺高興,不用受折磨那麽長時間。
好不容易來場電影,都是看過好幾遍的,比如地道戰、地雷戰、樣板戲。一聽說有電影,我們一般都是這樣問:換片子了沒有?就這也是好長時間才有一次,每次大家都爭先恐後,端著小板凳去搶位置。
我們家有台半導體收音機,是家裏唯一的電器,如果你不算手電筒的話。天天播的歌曲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和《東方紅》,而且好像就這兩首歌。除此之外就是天天播新聞,念領導人的名字,也是反複地播。我上小學之前,所有政治局常委、委員的名字我都能背下來,以至於粉碎四人幫的時候,有一天同一個廣播裏宣布那幾個名字我特別熟悉的人是壞蛋,我好長時間不適應。那時候對兒童是不是很殘忍?!
有人說“毛時代人們精神麵貌好“,我真不知道這結論怎麽來的。
出身不好的、搞投機倒把(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啥意思)的,受到的待遇我就不多說了,說起來都是淚,各種資料很多了。我隻是慶幸我們家出身貧農,每次填出身我都理直氣壯,沒有受過歧視。我隻舉個例子,有個職工,我還記得他名叫李成儒,出身不太好,有次因為買賣了一頭豬,被抓住了,開大會批鬥。有人真缺德啊,要他扛著豬一直站著接受批鬥倆小時!那人想不開,喝敵敵畏差點死掉。後來救過來了。再後來剛剛改革開放,他是第一批出去做買賣的。這是後話了。
再說普通職工,平時7天休息一天,夏天農忙時節,大禮拜10天休息一天!白天上班,晚上學習中央文件,然後夫妻倆還要照顧三個孩子,沒有休息,沒有娛樂,你的精神麵貌能好到哪兒?我覺得就是文革的風氣使然,就那麽個小單位,人們之間還鬥來鬥去的,隨便因為鄰裏之間的一點小矛盾,就能在單位大門口給你貼個大字報,無非揭發一些個人的隱私、偷拿公家的幾顆玉米之類的小錯,還都是以“階級鬥爭”、“革命”、“鬥資批修”之類的名義。
單位裏幹部很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沒有見過一個。幹部意味著有權、住的比別人的大、吃的更好。單位有上大學、參軍、進城的指標,凡是好事,全讓幹部占去了。我爸媽特別感激鄧小平改革開放,恢複高考,不然我們家孩子不可能有上大學的機會,工農兵學員的機會根本輪不到我家。
免費醫療?是真的。但全單位就一個赤腳醫生,還是走後門上去的,因為他老嶽父是上級醫院的領導。發燒了能給你打個青黴素,其他醫療服務基本沒有。我小時候耳朵發炎去過地區醫院。我到現在還記得醫院、醫生的冰冷。沒有誰把病人當人看。我有次對朋友講,相對北美這邊對兒童的嗬護照顧,我都不知道小時候是如何存活過來的。
免費教育?也是真的,但教師基本沒有中學畢業的,我一年級到三年級,用的是水泥預製板當課桌,有時連教課書和練習本都缺。現在回想,這些物質和硬件條件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坑人的是學習的內容,尤其是語文。我到現在還能夠背誦一年級的課文:“十月的北京秋高氣爽,毛主席神采奕奕,健步登上主席台,台下紅衛兵歡聲雷動,激動得熱淚盈眶。”
那幾個成語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啥意思,卻是我這輩子記得最清楚的成語。每當回憶起來這些事,我仍然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齒:本應該背誦唐詩宋詞的年齡,卻被有些人灌輸這些有毒的東西,這是不是一種邪教?給孩子灌輸這些的人真正是邪惡、無恥!而那個毛主席就是這些人的總代表。一旦一個人明白了他們這些欺騙的把戲,你要我不痛恨他們那些王八蛋那是不可能的。
下麵是我剛剛在網上看到的北朝鮮現在的課本,跟我們那會兒的很相似,那會兒正當習近平是紅衛兵,我們都是紅小兵的時候,隻是我們那時的課本是黑白的。
邪惡還在繼續,救救孩子!
好老師也有,我現在仍然記得初一教生物 的周老師,農學院畢業,身材高大,講課認真,學生愛聽他的課,他能到我們那裏,是因為他是右派下放到那裏去的。那時已經是80年代初了,文革遺風仍然還在,在偏遠學校教學仍然不正常。有一次正講課呢,她媳婦鬧到教室,意思是別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就你認真。以我那麽小的年齡,都看出來倆人是那麽的不般配。
那裏是農場,大片的小麥、玉米地望不到邊,基本機械化作業,比如收割小麥用聯合收割機(康拜因),生產效率很高的,但生產的小麥都上交了。職工每年不知道要生產多少小麥,但口糧卻是定量的,有好多年都是70%粗糧如玉米麵。我長大後從來不吃窩窩頭,任你在多高級的飯店,做得多漂亮,別人怎麽說對身體有好處,我都不吃,堅決不吃!那些年我是把窩窩頭吃夠了,吃傷著了。因為經常吃不下,為此還挨我爸媽的罵。他們是饑荒年代過來的人,相當於逃荒從內地逃去大西北的,有飯吃、不挨餓已經很滿足了。
有一陣子,大約76、77年,吃的用的什麽都缺,真的叫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比如說,食用油很缺,商店裏沒有賣,職工們到地方老鄉家裏買豬肉,要偷偷的,不讓人知道,因為那屬於投機倒把。肉都要買最肥的,越肥越好。買回去煉油,每次炒菜放一點。到現在,每次燉完肉要把上麵的那層油脂扔掉的時候,我都仍然心疼!那麽一大塊,當時夠我們家吃一個月的,現在就這麽當垃圾扔掉了?作孽啊!
物質短缺,其實精神食糧更缺,書籍很難看到,我找各種能夠找到的書看,但經常也就是能找到毛選而已。
我的情況也許不能跟城市裏的相提並論,但上大學時以及後來也跟城市來的同學討論過,城市又能好到哪去?而且那時候城市人口是少數,大部分的人口在農村,有很多地方生活、教育水平還不如我們農場。
這就是我經曆的毛時代。如果現在還有人懷念毛時代,甚至要回到毛時代,我隻能說這人要麽是無知,要麽是健忘,再就隻剩下無恥的欺騙。
當然,你要是特權階層,吃特供的,高人一等,有別墅、保姆、汽車,那另當別論,但就不要拿你過的日子來忽悠普通老百姓了。
謝謝你花時間評論,也很高興與你交流。您說“似乎還遠遠不能得出一個社會好還是不好的結論”,這個我不能同意。文革時代、毛時代是中國近代最黑暗的時代,應當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不信可以搞個公投測一下。他們天天說自己那麽好,資本主義多麽糟,為什麽那會兒會有逃港潮?很多人為此送了命。大家在用腳投票!包括現在還是,有一個資料說大多數部級以上官員退休後在美國度晚年。
“大海航行靠靠舵手”我還真唱過,還有“文革就是好”。“所以我判斷你是聽說的和後來知道的一半,自己看到的一半。 ”---你判斷是錯的,我所寫都是我當時看到和聽到的,而不是後來聽說的,沒有一件不是我親身經曆的。
“從你生活的地區來說,應該在全國範圍內不帶有很強的普遍性”。有可能不普遍,像有些網友已經指出的那樣,有普遍性的是人口、地區占大多數的農村,農村的情況還不如我在的農場。我小時候回過河南老家,第一次吃到紅薯麵饅頭,我說很好吃。他們都想打我!他們天天吃這個,連我吃不下的窩頭都吃不上!那還是在縣城,還不是村子裏。城市的情況才不帶有普遍性。
“在普及教育方麵應該算有很大進步了”,也要看你怎麽比。文革時期,文化和教育活動是停止的,人才是斷檔的。當台灣、韓國大批人去美國留學拿博士的時候,我們在閉關鎖國搞運動。我90年畢業後科研所、高校都呆過,那時候三十幾歲的中堅幾乎沒有,人才因為文革斷檔了。
“要說人們的精神麵貌,應該從普通人說起”,這我在文章裏已經談過了。"5、60年代人們被喚起的精神大概是民國時期無法比較的",但這是種什麽精神就值得探討了,簡單說,跟現在北朝鮮的很多人的精神有什麽區別?很多人我相信在無私地為朝鮮做貢獻,見到金家父子熱淚盈眶、願意為領袖去死。---我覺得他們很可憐,我在想得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精神狀態扭回到正常人的狀態。
“和現在的人比較,也不像現在這樣自私和功利”,也許。但恐怕還不如49年以前,那時大家都是鄉裏鄉親,東西都是私產,講究仁義禮智信,拿別人東西是很丟臉的事。我小時記得的是,雖然天天在“很鬥私字一閃間”,職工偷拿公物很普遍,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不拿是傻瓜。
直到現在,還在拿。
現在網上的言論,崇毛也好,罵毛也好,其實多數都是從個人的感受或其他某些目的出發。這些言論,其實都不能算是對那段時期的客觀評價。你的博文記錄一些客觀事實和個人感受,很好,但是似乎還遠遠不能得出一個社會好還是不好的結論。再說一個社會一個時期也不可能用簡單的好不好來評價。
從你說的可以推出,嚴格說來你隻能勉強算趕上文革尾巴,“大海航行靠靠舵手”你肯定沒唱過。所以我判斷你是聽說的和後來知道的一半,自己看到的一半。
從你生活的地區來說,應該在全國範圍內不帶有很強的普遍性。比如你說老師基本是中學沒畢業的,這個可能在偏遠的地方有這種情況,而且應該是在小學階段,在全國其他地方(比如我所在的一個普通小縣城),不能算普遍吧?我們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可都是有正規文憑的,中學老師不少是文革前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我母親高小畢業(相當於初中),5、60年代隻能當小學低年級老師。應該說,比較49年前的情況,在普及教育方麵應該算有很大進步了。
要說人們的精神麵貌,應該從普通人說起,如果僅僅說少數被批鬥或鎮壓的人,那就比較複雜而缺乏代表性,而且要從更長的曆史時期比較才有意義。那時的人當然比不上現在人這麽眼界開闊和有主見,但是5、60年代人們被喚起的精神大概是民國時期無法比較的,這個隻有我們的父輩才有發言權了,我也是從他們口中得知的。和現在的人比較,也不像現在這樣自私和功利,這個我們這代人也是有目共睹的。那時人們的公德心和互助精神,遠高於現在。
毛粉太多,那是天朝的曆史、文化和文明程度所致。幾千年的封建疆土意識,帝王大一統的“愛國”教育,讓許許多多的老百姓產生了一個本能: 寧願讓暴君蹂躪,不願接受外邦文明的統治。
所以,天朝地大人多,它的文明演變注定是緩慢的,隻能依靠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後慢慢覺醒,而不可能從外部,通過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接受西方文明,象日本、南韓、台灣等。
尼克鬆訪華後中國引進了13條化肥生產線,到79年正式建成投產,毛剛好在這段時間去世,結果,糧食生產上來了,鄧摘了果子,說這是改革開放的功勞。嗬嗬。毛時代修建5萬多座水庫,9萬多座水利設施,到現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地區那些水利工程還是遍布林立,水庫現在大多年久失修,嗬嗬。
毛時代兩彈一星,重返聯合國,奠定中美建交基礎,引進156個蘇聯援助項目,造出了汽車、坦克、飛機、大炮,火箭,到了鄧,嗬嗬,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嗬嗬。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在有一幫宵小說種個啥樹?累死了,苦死了,曬死我願意。對於這種人,還有啥好說的呢?
毛澤東時代就是天天批鬥人, 從政治局常委到普通老師。
免費醫療? 一親戚賣了一頭豬才可以到市醫院看病.
我也感激鄧小平改革開放,恢複高考,我有上大學的機會
-------
受所有帝國主義封建官僚軍閥剝削階級的壓迫俯首貼耳不反抗就不是奴性?反抗了就是土匪?內戰不是蔣挑起的?難道不反抗等死嗎?這都是什麽邏輯?毛是反抗傳統皇帝官僚的立場,造反的立場,反毛才是奴性。
馨香花坊的好文《回憶我的高中英語老師》是我最早發現的。
我這基本上是憶苦思甜。
還是你的好,清澀而溫馨!
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是,還是不是?
在此向大家推薦馨香花坊的好文《回憶我的高中英語老師》!
。。。。。。那時候中國人的出生平均預期壽命隻有39歲呢!。。。。
===============================
找不出平均壽命39歲的原因嗎? 如果毛共不當土匪不打內戰,不會死那麽多人,平均壽命還會隻有39歲? 如果當年毛共被老蔣剿匪給剿得一個不留,中國的和平就開始於是1945年。你斷定到了五十年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會隻有39歲?
==============================
兩年的時間讓他們改變思想吧。
園姐有點狠。:-):-)
---無語!
但是,他們必須簽終身合同,終生不能去其他地方謀生,不能過post Mao的生活,特別是不能去城市,他們要全心全意地熱愛他們的毛主席,豈能半心半意,兩年就想脫身?想什麽呢!從毛時代過來的人可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還有post Mao 的時代,絕望地以為中國會跟北朝鮮一樣,永遠永遠地毛澤東萬歲了。
其實我們平時在與周圍西方人聊天時, 也聽到他們的“憶苦思甜”,談自己家裏當年如何節衣束食的。
總之應該用曆史的眼光來看待一個國家的發展和自己的人生經曆。我們也應該為自己在新中國的發展中所作出的努力而感到自豪。更何況我們每個人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你我她/他,恰是與我們個人的成長經曆相關的。
“其實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從小就懂得了奴性文化的根本,了解了統治者奴役人民靠的不僅僅是槍杆子,更重要的是奴性文化。而奴性文化之所以能代代相傳,因為動物(包括人)對自己的征服者有崇拜心理,對統治者心甘情願頂禮膜拜。
很多人不理解毛澤東平白無故就把丁玲抓入監獄丁玲出來後第二天就寫入黨申請書,還歌頌毛主席,感謝毛主席不殺之恩。很多被毛主席整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後代特別崇拜毛主席,恨不得他老人家活過來再次虐待他們和他們的孩子。倒是那些沒有吃過毛主席政治運動苦頭的人反對暴君毛澤東。沒熬過鷹的人很難懂得這個道理的。懂得了這一點,自己不可能甘願當鷹犬的。”
“是個半瓶水之人”,真多謝您抬舉我,我也就一點點水。要學的東西很多,時間不夠。但在這裏與大家交流也是學習。“去讀讀中國與世界近代史”,這還真是我最近的計劃。
“象個小腳女人斤斤計較嘮嘮叨叨個沒完”,這批評的是不是有點過了?我自認為寫字、說話還是挺簡潔的。
看看這些JB玩意兒合同期滿後說啥。
你也盡不需好人為師,自以為有獨立思想的人,從你這口氣這思維可看出是個半瓶水之人,如還有半瓶的話。
想當年剛出國時馬上去搜羅了國內嚴禁的基本上所有禁書來讀,什麽毛的私人醫生回憶錄等等等等,我讀與未讀什麽書請你不必費心了,覺得你有這心思與時間,還不如自己多去讀讀中國與世界近代史,不要象個小腳女人斤斤計較嘮嘮叨叨個沒完。
我想指出的一點是,黨多年的教育在您身上留下的影響太深,您需要讀一些“反動”的東西,比如《晚年周恩來》。我不是說反動的就是對的。兼聽則明,正反兩方麵的資料都看到,您才能夠比較、鑒別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特別是有人越不讓你看的資料、越抹黑的作者,您越要看。
人長個腦袋是用來獨立思考的,不是用來讓人灌漿糊的。
比如您說的:“中國的基礎是老毛建立與打下的,那遍布每個鄉村的農田灌溉係統,那兩彈一星,那立國之戰朝鮮戰爭,這些保證了中國立於世界不倒。”哪些是你自己思考得來,哪些是別人說的?
真心希望多交流。
但盡管我們走過了這樣的苦難,我們還是尊重喜歡老毛,具體不多言了,就光說一二點,中國的基礎是老毛建立與打下的,那遍布每個鄉村的農田灌溉係統,那兩彈一星,那立國之戰朝鮮戰爭,這些保證了中國立於世界不倒。
老毛建了個基礎堅實的毛坯房,住人還不太舒服,後人隻是搞了些裝修讓人住得舒服些而已。
樓主應是位無遠見不看事物本質的矯情之人
有時間專門寫文探討一下。
來了美國這麽多年,還擺脫不了對黨的“感恩文化”。 以前被黨不合理被剝奪的權利,現在歸還一些,你還要從 心底裏 感恩戴德!!!
+1
魯迅說“ 做奴隸做久了,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並陶醉,便是萬劫不複的奴才了”。
說句心裏話,感謝鄧小平的改開讓中國經濟騰飛,我們也從而有機會來美國,來文學城發帖,不管是頌揚毛還是批評毛。
比較老毛和老鄧,我還是喜歡老鄧。如今貪官多如牛毛,是後來的人沒有搞好,不能都算到老鄧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