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英國人“製衡”思維下的“勢力均衡”政策/抑強扶弱的政策?

(2025-04-16 10:25:55) 下一個

這就是他們的“製衡”思維下的“勢力均衡”政策。而且英國人做事不講情感,不守盟約,隻認效益。所有國家裏頭,英國是最難鬥的。(來源: norman103 於 2025-04-16) 

用的都是抑強扶弱的政策? 

貴族與平民: 富不過三代, 大概率貴族平民化,統治政策隻好兼顧平民的活命。貴族與平民, 相生相剋。

中國曆史重視“大一統”、“皇權神授”,講究“家國同構”與“天命觀”。西方文明則是在封建割據、教權壓迫下,逐步推進個人自由、權力分立、製度製衡的路徑中前行。這就造成表麵上的“同詞異義”,實質上的“文化水土不服”。

比如中國人理解“自由”,常以為是“無拘無束、為所欲為”,卻不懂西方語境下自由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邊界”。“民主”也常被誤解為“聽多數人的”,卻忽視它背後的“製度程序”與“少數權利的保障”。

???? 為什麽說中國“還沒完全理解”西方文明的來源?
因為我們對現代文明的認知,仍常處於“工具化理解”階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中體西用”。清末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主張以中國倫常經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術為應用。初由馮桂芬提出,後由張之洞在《勸學篇》中係統闡述。)

把民主當成口號,而不是程序;

把法治當成“依法治人”,不是“依法限製權力”;

把議會當成“吵架場所”,沒意識到它是“社會妥協的舞台”;

把文官製度當成考試工具,而非去官僚化與防腐機製。

就像英國早已在“富不過三代”中實現了貴族和平民的權力交替,而中國人仍幻想“權貴家族世襲永享太平”;他們明白製度製衡來自於現實的叢林法則,而我們常寄望於“聖君仁政”的偶然。

So? 

中國人被“忽悠”的,不是被騙,而是誤把表層的槍炮、科技、大學、工廠當成文明的全貌。而真正支撐西方現代文明的,是製度的演化、思想的抗爭、權力的製衡、人性的釋放。這些東西,不是教條,而是血淚與智慧的凝結。我們若不去理解它的“來處”,隻能不斷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

H/t: 

久經沙場的槍發過的熱帖: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論壇 » 幾曾回首 » 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是英國人留下的種子。知道為什麽嘛?

所有跟帖: 

• 東亞不是吧。中日韓都沒被英國殖民。-:)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2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1:57:13

• 沒殖民當然不是。緬甸是。 -久經沙場的槍-  給 久經沙場的槍 發送悄悄話 久經沙場的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3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2:28:02

• 東南亞是。所以說東亞起碼對一半。哈哈。-:)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4:59:07

• 有殖民就是種子?這個邏輯不通。如果沒有殖民,當今世界就會沒有衝突了?把當今衝突都和英國殖民掛鉤,顯然不合適。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18:09

• 說明英國曾經很強大.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5:41:43

• 好在英國沒有俄羅斯貪婪!至今還霸占中國外東北150萬平方公裏土地不還! -五湖大人-  給 五湖大人 發送悄悄話 五湖大人 的博客首頁 (307 bytes) (1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16:05

• 沒比較就沒有鑒別。我看曆史地說,美國對中國最好,英國次之,德法又次之,日本俄國最差。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5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22:25

• 日俄最壞。俄日最好。-:)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26:10

• 俄國占的是無人煙稀少的土地,不是香港人稠地方. 對北美這廣闊大陸,英國人做的和俄國人一樣 -jin_yin_hua-  給 jin_yin_hu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7:29:53

• 甲午戰爭中英國支持日本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42 bytes) (15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32:20

• 這個有點奇怪。為什麽?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5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37:42

• 英國是島嶼國家,一貫反對大陸強權,跟日本有類似的感覺。德法俄三國還遼結成一體,所以英國反其道而行之。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44:28

• 有什麽奇怪的,英國一向如此。你去看看英國的歐洲大陸政策。他總是拉老二打老大。。。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7:57:50

• 統治者是小民族是曆史上的正常現象,滿清就是小民族統治大民族的例子。成吉思汗也是。他們可不是英國扶植的。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6:54:00

• 英國文化吧,英國有貧富分開的階級,美國PBS電視台曾經播過一部描述幾百年前英國的影集。。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237 bytes) (13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7:28:16

• 簡單的說,英國文化分貴族與平民,政權在貴族手裏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8:07:31

• 這就是他們的“製衡”思維下的“勢力均衡”政策。而且英國人做事不講情感,不守盟約,隻認效益。所有國家裏頭,英國是最難鬥的。 -norman103-  給 norman103 發送悄悄話 norman10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7:35:13

• 有衝突並不絕對是壞事。比如比較中共當時統一全境和現在兩岸分裂,台灣現實的存在可能還是對中國的進步更有利。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8:36:56

 

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是英國人留下的種子。知道為什麽嘛?

 
來源: 久經沙場的槍 於 2025-04-16 01:46: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2315 (991 bytes)
 

殖民者打開大門用的都是船堅炮利,一旦留下進行統治,用的都是抑強扶弱的政策。

做為統治者坐在最高端,人數寥寥無幾,如何統治底下民意洶湧的大眾異族,便是殖民者不得不麵臨的巨大挑戰。

英國人是這樣做的:找出當地受欺壓的小族,扶持他們,用他們統治大族。

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個:

第一,受欺壓的小族翻身解放,一定對殖民者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對欺壓他們多年的大族,統治起來一定會不遺餘力。

第二,一舉解決殖民者人數寥寥無幾的劣勢,可以高枕無憂的坐在金字塔頂作威作福。

在印度,在伊拉克,在敘利亞,在東亞,在非洲,等等,此法屢試不爽。

這也是為什麽殖民地時代結束以後,敘利亞伊拉克等等各地的統治者往往是少數族裔的原因。

 

已有4位網友點讚!查看

中國人被西方忽悠了幾百年,到今天還不能完全理解西方現代文明的來源,令人不勝唏噓

 
來源: 波粒子3 於 2025-04-16 09:33: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57 (8463 bytes)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CDK1T20524G582.html

 

•  他都漏掉兩條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5 reads) 04/15/2025 postreply 13:36:42

•  伯利茲:現代科學現代數學,是全體歐洲人的發明,牛頓隻是集大成者。現代科學不能算是英國人的貢獻。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2 reads) 04/15/2025 postreply 14:24:09

•  工業革命是。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5/2025 postreply 15:09:28

•  牛頓給科學家指引了光明路,用數學原理解釋自然哲學。沒有他的運動定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都是瞎搞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5/2025 postreply 20:07:31

•  牛頓給科學家指引了光明路,他是科學家全體的偉大領袖。您就饒了我吧。笑死個人了。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5/2025 postreply 21:38:13

•  你是假科學家連牛頓運動定律世界公認的重要性都無法體會,沒有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地球如何繞太陽運轉無法完美解釋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5/2025 postreply 21:43:43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論壇 » 幾曾回首 » 中國人被西方忽悠了幾百年,到今天還不能完全理解西方現代文明的來源,令人不勝唏噓

所有跟帖: 

• 中國人愚昧了幾百年,到今天還不能完全理解西方現代文明的來源,令人不勝唏噓 -最接近太陽的人- ♂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3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9:38:32

• 西方傳教士到中國設立大學,主要目的是傳教,對真正科學不教,也許自己也不懂 -波粒子3- ♂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9:51:35

• 無知無畏,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蔣聞銘- ♂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2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9:54:00

• 你引述的那個中國人文章就漏掉牛頓,你還無知的拚命用人身攻擊為他辯護,連辯證法都不會用 -波粒子3- ♂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00:18

• 前麵跟您說過了,不過您不可理喻,理解不了。這裏再說一遍,以免讀者被您誤導。 -蔣聞銘- ♂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20:50

• 現代科學現代力學,是全體歐洲人的創造,不能單歸到英國人頭上。比如牛頓三大定律,前兩條,是伽利略的發明。 -蔣聞銘- ♂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23:02

• 不是不完全理解,伯利茲之流,是不可理喻。 -蔣聞銘- ♂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9:53:30

• 能被別人忽悠了幾百年的民族肯定是愚蠢的民族,所以按某些人的說法,這已經是中黑了. -最接近太陽的人- ♂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9:54:12

• 坦白說我還真認為中國人很愚蠢,但普通西方人也好不了那裏去,川普及他的七千萬粉絲 -波粒子3- ♂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2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09:58:02

• 不普通西方人還挺聰明的? -最接近太陽的人- ♂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04:08

• 非常少數能懂得科學的人,大部分人隻是follow -波粒子3- ♂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06:21

• 開口就是別人不懂科學,裝什麽大尾巴狼。這裏最不懂科學數學的,就是您伯利茲。 -蔣聞銘- ♂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24:44

• 不能一概而論,蠢的是網易的一些廢柴, -英二- ♂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6/2025 postreply 10:37:21

英國對人類文明的十二大貢獻

2024-05-17 06:44:55 來源: 呂曉虎 日本  舉報
分享至
  •  
  •  
  •  

在人類輝煌的政治文明中,英國的十二大貢獻:

第一是Rule of law。早在1215年6月15日,英國頒布《大憲章》,確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則,這便是Rule of law的起源。自此,法治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第二是Freedom。1644年英國出版了《論出版自由》一書,首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偉大理念。這便是Freedom of speech、Press freedom的起源。自此,自由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第三是Democracy。1689年10月,英國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製”的政體形式。這便是現代Democracy的起源。自此,民主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第四是Equality。1689年10日英國頒布《富容法案》,確立了“上帝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這便是Equality的起源。自此,平等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第五是分權。1690年,英國出版了洛克的《政府論》,該書提出了著名的分權理論。此理論後被孟德斯鳩廣泛傳播。這便是Separation of powers的起源。

第六是自治。英國的地方自治起源於公元十世紀,具有悠久的曆史。英國是現代“地方自治”製度的發源地和典型代表。英國人認為,地方部落先於國家而存在,地方自治權是天賦的人權,國家不但不應幹涉,而且要予以保護。這便是“人民自治”的起源。

第七是廉政。1693年英國推行公務員財產公示製度,距今已經整整310年。這便是現代“陽光法案”的起源。

第八是工業革命。1765年英國開始發起工業革命,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誕生。這便是現代“工業”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九是市場經濟。1776年,即乾隆65歲的時候,英國出版了《國富論》,亞當斯密提出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理論。這便是現代“自由市場經濟”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國家。

第十是議會製。1861年,英國出版了穆勒的《論代議製政府》,完善了自1714年建立的議會製學說。這便是現代“議會製”的起源。世界大學生辯論賽,便是仿效英國議會的辯論方式。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議會製國家。

第十一是政黨製。1832年,英國進行選舉改革,標誌著1688年光榮革命以來的政黨製度走向成熟,Two-party system建立了政黨之間的監督製衡。在野黨和執政黨之間的競爭,避免了權力壟斷。這便是Two-party system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政黨製度的國家。

第十二是文官製。1870年6月4日,英國政府頒布公開競爭考試製度的樞密令,文官製度正式確立。這就是現代“公務員”製度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現代文官製的國家。

“中國人被西方忽悠了幾百年,到今天還不能完全理解西方現代文明的來源”,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深層的文化困惑,也是一種跨文明對話中的認知落差。結合你提供的那份《英國對人類文明的十二大貢獻》與相關討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解析:

???? 一、西方現代文明的“來源”是什麽?
我們常說“現代文明”包括法治、自由、民主、平等等核心價值,它的構建並非偶然,也不是一夜之間的“天賦”,而是幾百年曆史中的製度演化和思想鬥爭的結果。英國的這十二大貢獻,其實是一個“文明基石的施工圖”。

比如:

1215《大憲章》開創“王在法下”,確立了“法律高於一切”的理念,為法治(rule of law)奠基。

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為後來的民主製度提供模板。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創了市場經濟思想,提倡“看不見的手”調控社會財富分配,而非靠皇權或道德訓誡。

這些製度、思想和實踐,本質上是英國(及歐洲)在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中,對如何“限製權力”、“釋放人性潛能”的一係列實驗總結。

???? 二、中國為何難以“完全理解”這些文明的生成機製?
1. 路徑依賴不同
中國曆史重視“大一統”、“皇權神授”,講究“家國同構”與“天命觀”。西方文明則是在封建割據、教權壓迫下,逐步推進個人自由、權力分立、製度製衡的路徑中前行。這就造成表麵上的“同詞異義”,實質上的“文化水土不服”。

比如中國人理解“自由”,常以為是“無拘無束、為所欲為”,卻不懂西方語境下自由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邊界”。“民主”也常被誤解為“聽多數人的”,卻忽視它背後的“製度程序”與“少數權利的保障”。

2. 未經曆同等的製度演化與社會衝突
英國這些製度背後,是鮮血與衝突的積澱:內戰、政變、革命、宗教紛爭、王權與議會鬥爭。而中國曆史中,統治權常來自軍事征服、宗族繼承,缺乏“分權抗衡”的土壤,自然對“製衡”、“分權”、“在野黨”、“文官製”等機製感到陌生或不信任。

3. 被“表象忽悠”而未看到製度的內核
很多中國人(尤其是近代)仰望西方的“科技”“軍事”“金融體係”,學的是“器物”“技術”,而不是製度邏輯本身。例如五四時期口號是“德先生與賽先生”,但真正走到深處的人不多。“用炮打來的東西”,自然更容易讓人誤以為那就是文明的核心。

? 三、“抑強扶弱”與“製衡思維”的英國統治術
英國是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它的強大來自兩個維度:

文明之表:製度設計極其精巧,講究權力製衡。

文明之裏:殖民政策充滿冷酷算計,以利益為先。

你提到的“抑強扶弱”政策,是英國人在殖民地最常見的手法。他們借用少數族群對抗多數,以減少自己直接介入統治的成本。這種借力打力、維持勢力均衡的策略(balance of power),也是他們在歐洲大陸與世界格局中慣用的手段:

拉法國打西班牙,拉奧斯曼打俄羅斯,拉日本打清朝。

在印度扶持錫克族、在伊拉克扶持遜尼派、在非洲劃線造國。

這套製度邏輯與統治術,既是一種精致的製度化文明,也是一種赤裸的現實主義權謀。

???? 四、為什麽說中國“還沒完全理解”西方文明的來源?
因為我們對現代文明的認知,仍常處於“工具化理解”階段。

把民主當成口號,而不是程序;

把法治當成“依法治人”,不是“依法限製權力”;

把議會當成“吵架場所”,沒意識到它是“社會妥協的舞台”;

把文官製度當成考試工具,而非去官僚化與防腐機製。

就像英國早已在“富不過三代”中實現了貴族和平民的權力交替,而中國人仍幻想“權貴家族世襲永享太平”;他們明白製度製衡來自於現實的叢林法則,而我們常寄望於“聖君仁政”的偶然。

? 總結一段話:
中國人被“忽悠”的,不是被騙,而是誤把表層的槍炮、科技、大學、工廠當成文明的全貌。而真正支撐西方現代文明的,是製度的演化、思想的抗爭、權力的製衡、人性的釋放。這些東西,不是教條,而是血淚與智慧的凝結。我們若不去理解它的“來處”,隻能不斷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是否要我幫你寫一篇更具批判性或哲理性的短評作為總結或發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