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哪吒鬧海》橫空出世,那是一個屬於國產動畫的黃金時代。這部動畫以水墨畫的風格,配上京劇般的唱腔,賦予了哪吒悲壯而英勇的色彩。它成為了我們童年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也塑造了一代人的英雄夢。
那時候的我們,可能還不懂得“命運”二字的分量,但依舊被那個掙脫束縛、逆天改命的少年所震撼。哪吒自刎還父母清白,最終浴火重生,這樣的故事在那個時代,是對權威的一種挑戰,對命運的一種呐喊,也在不知不覺間,植入了我們骨子裏的反叛精神。
但後來,國產動畫的光輝逐漸暗淡。曾經輝煌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漸漸被市場經濟的大潮淹沒。迪士尼、夢工廠、吉卜力的作品如潮水般湧入,我們的孩子開始習慣米老鼠、獅子王、宮崎駿的奇幻世界,而屬於我們的哪吒、孫悟空、黑貓警長,似乎成了“時代的遺物”。
直到五年前,我帶小兒子在影院裏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
那個形象顛覆了我對哪吒的所有認知:不再是一個端莊英俊的少年,而是一個眉眼狡黠、滿臉痞氣的小魔頭。可就在他囂張跋扈的外表之下,我卻看到了自己青春時的影子——那個不服輸、想證明自己的少年。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電影中的哪吒,也是無數個曾經被束縛的孩子的呐喊。國產動畫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它同樣能燃燒成年人的熱血,點燃我們內心深處未曾熄滅的夢想。
今年,《哪吒2》再次席卷春節檔,以100億票房打破紀錄,超越了《射雕英雄傳》《封神榜2》《唐人街探案2》等一眾明星大作。
這一次,沒有人再敢小看動畫電影。它不僅僅是一部給孩子看的作品,而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一種精神的複興。
從《大鬧天宮》到《哪吒鬧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動畫走過了幾十年的起伏,如今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巔峰時刻。而導演餃子,從曾經的六年失業,到如今的封神之作,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現實版的“哪吒逆天改命”。
今天,它終於在北美上映,我再次帶著小兒子第一時間走進影院,支持這部屬於中國人的驕傲。
兩代人的哪吒,或許形象不同,風格不同,故事不同,但他們骨子裏,流淌著同樣的血脈——不服輸,不認命,願意與世界抗爭。
79版的哪吒,陪伴了我的童年,而如今的哪吒,正在陪伴我的孩子成長,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這就是動畫的力量。
來源: TJKCB 於 2025-02-16 13:35:40 [檔案] [博客] [轉至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1149 (16729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