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2023-06-01 00:10:58) 下一個

“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2011-07-10 09:45:00)
標簽: 

哲學

 

雜談

 
   “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這是張載《正蒙·太和篇》中的著名矛盾觀命題。
   張載認為“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正蒙·乾稱篇》)即言所有的存在都是氣,氣有陰陽、浮沉、升降、動靜、聚散、清濁等等的對立,兩個對立的方麵氤氳相蕩,交感屈伸,由此而有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張載稱此為“天地之大義”,即是宇宙演變的總規律。
   氣有對立麵的矛盾,氣聚而成之物,也有對立麵的矛盾。
   “氣本之虛則湛,感而生則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對”指矛盾的對立麵。“仇”指對立麵的鬥爭。“和”指對立雙方統一體的平衡和和諧。二氣交感聚而有象,一旦有象便有其對立麵,有對立麵就會有相反的運動。因而便會有鬥爭。而鬥爭的結果便是形成統一體的平衡和和諧。統一體形成平衡與和諧並不是沒有對立了,“有象斯有對”,對立是永遠的、絕對的,而和諧則是有條件,是對立麵鬥爭的結果。張載的這個命題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是處於與它物的對立和鬥爭之中,這是一個深刻的見解。他強調“仇必和而解“,強調對立雙方鬥爭的結果是平衡、和諧(應該認為統一體的破壞也是對立雙方平衡的結果),也包含著非常合理的內容。但“仇必和而解”容易使人們以為對立雙方鬥爭的結局總是折中、和解,這是張載這個命題的理論缺陷。
   這是哲學網中王吉勝先生對張載的這段著名的矛盾論的評價,觀點很好。對最後一句王先生認為“和”為和解,並擔心被誤解為折中,而且認為這是張載的理論缺陷。筆者不同意王先生的觀點。這裏的“和”正如馮友蘭所說:是中國哲學的核心。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是周易思維。“和”正是太極圖所表達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動態中的和諧,而動態正是基於矛盾的互為依存,互為排斥中形成的動態。他們的特性就像陰陽魚的形態,在共同生存的世界裏(圓),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浮沉、升降、動靜、聚散、清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