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時,很多成績中下(畢竟多數高中隻有前10%能進入理想大學), 沒法進入好大學的,TALENTS、IQ並不錯, 隻是學習習慣等有所不適應,這些人裏的不少人可能被不理想的大學申請覺醒, 從而發奮圖強, 以後前途無量。
而所謂名校中很多高分低能的, 反之是驕傲使人落後,高不成低不就。
這種類似浪子回頭的戲碼, 自古如此。
例一: 我自己,小學初中一直班裏10來名,不急不燥、不慌不忙。高一, 種種因素到了班裏倒數、兩門課不及格,知恥而後勇(在農村不考大學,做農民實在太辛苦了,被黑暗前景嚇醒了),高二就拚到全校前10名。
例二:我們周圍家庭裏, 畢業後走的最辛苦的是男孩中唯一進藤校的。他進大學時選擇了人類學, 父母、親朋中也好多人明裏、暗裏提示他這專業畢業後錢途不佳。藤校轉專業也是很容易,但是他一直沒轉。大概在大學的成績也不是特別好。畢業後, 去一種非盈利教師機構,派去落後地區做教師。畢業7年後,去一個不太高大上的法學院讀書。對他的這個曆程, 我認為是:驕傲使他走了彎路。這裏總有人以PASSION來說事, 如果他對人類學真有PASSION, 他至少可以一畢業就接著讀對口的博士(即使找不到對口工作)。如果他真是PASSION滿滿,何必從人類學轉做教師、接著再轉讀法律?
曆史上, 古文觀止裏寫到的周處,年輕時是富家惡少爺, 20來歲時被驚醒, 成為名將、西晉後期很少忠臣中的一個。
記憶裏, 文天祥年少時是富家花花公子, 名聲不佳, 後來成為中國曆史頭幾個大忠臣之一。
家裏孩子高中畢業就能進入名校的, 沒必要演這種先苦後甜的戲碼。首先, 成功發財的還是贏在起跑線的多;其次, 大學校園的生活是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期之一, 越名校的這個經曆越可能美好。我朋友的孩子,到灣區參觀校園, 先去了斯坦福, 再開車去UCB。那孩子一進UCB校園幾分鍾, 就說別看了。別說什麽都沒有的CC, 有更好的選擇時, 孩子連UCB都不會考慮。你說去CC的有多少是主動選擇的?
當然, 孩子成績不理想, CC也是條路,就像大學考試不及格時, 補考及格也很好。而且,確實, 我們班裏常補考的畢業後發展的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