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8 NAS elected 2023

(2023-05-04 12:29:29) 下一個

陳剛等8位華人學者 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17779 次)
  
 
 
 
 
 
 
 
Skip Ad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5月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

8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陳剛(麻省理工學院),林希虹(哈佛大學),潘多加(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戴碧瓘(康奈爾大學),Wang, Michelle D(康奈爾大學),肖書海(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曾紅葵(艾倫腦科學研究所),周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國家科學院網站

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863年,是根據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簽署的國會特許章成立的私人非營利機構。它通過選舉成員來表彰科學成就,並與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一起,向聯邦政府和其他組織提供科學、工程和健康政策建議。本年度新增選120名院士和23名外籍院士。至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565人、外籍院士526人。



陳剛

陳剛,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和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現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動力工程教授(終身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係主任(首位華人係主任)。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

他於1983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1987年獲華中工學院動力係碩士學位。1993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係博士學位。陳剛曾被特朗普政府指控犯有撥款欺詐,但該指控於2022年年初撤訴。



林希虹

林希虹,美籍華裔統計學家,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係教授。她的研究領域包括混合模型、非參數和半參數回歸、統計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等。

林希虹於1989年獲清華大學應用數學係學士學位。此後前往美國留學,曾師從著名生物統計學家諾曼·布雷斯洛(Norman Breslow),1994年獲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此後她任教於密歇根大學生物統計學係,1999年獲終身教職。2002年成為密歇根大學生物統計學係教授。2005年起任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係教授。2007年起兼任清華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林希虹是美國統計學會會士(2000年)、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士(2007年),曾獲得過美國公共衛生學會頒發的Spiegelman獎(2002年)以及統計學界最高獎“考普斯會長獎”(2006年)等獎項。



潘多加

潘多加,1988年獲得北京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學位,1993年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於1998年加入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擔任生理學助理教授,並於2004年晉升為終身副教授。同年,他被招募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08年被任命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2012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2013年獲得保羅馬克斯癌症研究獎。2016年回到UTSW擔任生理學係主任。

潘博士研究生長控製和組織穩態的分子機製。他最著名的是對Hippo信號通路的開創性工作。



戴碧瓘

戴碧瓘(Bik-Kwoon Tye),康奈爾大學名譽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她在韋爾斯利學院(BA,1969),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M.Sc,1971),麻省理工學院(博士,1974)和斯坦福大學(博士後,1977)接受教育和培訓。她對DNA複製的興趣始於她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後培訓。在康奈爾大學,她的第一個項目是篩選稱為MCM的酵母DNA複製起始突變體,該突變體表現出ARS特異性小染色體維持缺陷。MCM2-7複合物後來被證明是複製解旋酶的催化核心。他們與翟元良博士一起在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了DNA複製小組,研究酵母中MCM相關複製複合物的高分辨率結構。



Michelle D. Wang

Michelle D. Wang,物理學家。康奈爾大學James Gilbert White物理科學傑出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後前往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並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她的研究涉及生物分子馬達和單分子光學捕獲技術,於2009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員。



肖書海

肖書海,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生物學教授,研究生物圈與其環境在地球曆史的關鍵時期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在埃迪卡拉-寒武紀過渡期間。

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專業,1991年獲得北京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之後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1998年獲得獲得哈佛大學有機和進化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3年加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2008年晉升為教授,2021年獲得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獎項瑪麗·克拉克·湯普森獎章。



曾紅葵

曾紅葵,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神經科學家、執行副總裁、所長。

自2006年加入艾倫腦科學研究所以來,領導多學科團隊開發了大規模、高通量的轉錄組學、連接組學和多模態平台,並使用它們表征和劃分構成哺乳動物大腦的各種細胞類型,助力闡明腦功能的細胞類型基礎。其研究帶來了被廣泛采用的社區資源和標準,包括轉基因小鼠品係、艾倫小鼠腦連接圖譜、通用坐標框架(CCF)和全腦轉錄組細胞類型分類學。曾紅葵在布蘭迪斯大學獲得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接受神經科學博士後訓練,榮獲多項大獎,包括2016年AWIS科學進步獎(AWIS Award for Scientific Advancement)和2018年吉爾革新研究者獎(Gill Transformative Investigator Award)。



周敏

周敏,社會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與亞美研究學終身講座教授、亞太中心主任、王文祥夫婦基金美中關係與傳媒講座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周敏於1982年在中國中山大學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分別於1985年和1989年在紐約州立大學奧爾本尼分校獲得社會學碩士與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移民社會學、移民第二代的教育與社會適應,美國少數族群和族群關係、少數族裔經濟、亞美研究學、城市社會學等。

著作包括《美國社會學與亞美研究學的跨學科構建:一個華裔學者的機緣、挑戰和經驗》、《美國華人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唐人街:深具社會經濟潛質的華人社區》等。

(文|王兆昱 孟淩霄 孫滔,本文圖片均來自各高校/機構官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