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KW曾多次不避忌諱力挺過偉人但關鍵時刻卻犯了糊塗沒有抵製zt

(2023-04-15 13:44:15) 下一個

千裏發過的熱帖:

抗美援朝最慘一仗,死傷44000,師長差點被槍斃,毛主席救下

 
來源:  於 2023-04-12 18:02: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5343 次 (14484 bytes)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誌願軍用簡陋的武器同美軍打,其殘酷性已經遠遠超出了小米加步槍時代,其艱難程度也遠遠超出了二萬五千裏長征。

而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仗便發生於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戰役中。這次戰役創造了兩個奇跡:第一,幾十萬人神不知鬼不覺潛伏在美軍眼皮底下,美軍竟揮然不知;第二,忍饑挨凍,在零下四十度的極端氣候下,打敗美軍。

宋時輪

但此戰也留下諸多遺憾,傷亡人數竟達到了44000餘人,超越了抗美援朝的任何一場戰役,第9兵團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司令員宋時輪怒斥26軍軍長張仁初,要撤銷其番號。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26軍在此戰役中究竟擔當什麽角色?

第9兵團是人民解放軍的精銳部隊,下轄20軍、26軍、27軍,共計15萬人。這一精銳之師本來是用來解放台灣的,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作為第二梯隊,由毛主席欽點入朝參戰。

其前身是華野的1縱、8縱、9縱,而其中的8縱,善打阻擊戰,以“排炮不動,必是8縱”聞名於全軍。

而這8縱便是26軍的前身,軍長正是張仁初,是一員虎將,人稱“張瘋子”。
 
張仁初

按理來說,精銳之師加上善戰之將,這樣的完美組合,一定可以創造奇跡的。但不料26軍非但未能創造奇跡,連敵人麵沒見上就損兵折將,遭遇重創。

看情形比第一次戰役中,38軍梁興初貽誤戰機影響還要大,美軍陸戰1師因此逃回生天,使東線作戰的目標未能實現。

要了解這些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解放台灣的一支勁旅

1950年秋,全國大部分地方都解放了,但西藏和台灣還沒有,其中解放台灣的任務就落在了9兵團身上。

正當9兵團正在上海加緊訓練期間,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突然宣布:

解除攻台訓練任務,立即待命準備入朝作戰。

當然,這時大部分官兵並不知道接下來的任務是什麽,這樣的軍事機密僅限在高級指揮員中。

很快,第一次戰役打響後,誌願軍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西線,東線隻有42軍的兩個師,而要麵對的卻是美軍第10軍近9萬人,其實包括美軍陸戰1師這樣的王牌部隊。
美軍陸戰1師

這樣一來,東線敵我兵力對比懸殊,且42軍本來戰鬥也稍弱,而東線一旦潰敗,威脅江界,朝鮮的臨時首都。

最終,守衛東線這一重任還是落在了9兵團的肩上,9兵團再次挑起大梁。

宋時輪定下暗度陳倉的奇謀

宋時輪是百戰名將,攻必克,守必固。首戰必勝,這是必須達到的,麵對武器裝備占優勢的美軍,唯有出奇製勝,方能保萬無一失。

此時,出其不意,趁虛而入才是製勝之道,宋時輪苦思良久決定采用暗度陳倉之計。

暗度陳倉出自劉邦對項羽的一次軍事行動,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常用的戰術。但此時卻不同以往,宋時輪要將15萬人隱藏起來,還要長途跋涉,躲避美軍的飛機偵查,非常不易。

更可怕的是,由於9兵團出征倉促,未來得及更換冬裝,而偏偏今年長津湖地區遭遇了50年一遇的極寒天氣,氣溫達到了零下四十多度。

11月1日開始,27軍、20軍、26軍分批坐上火車,開赴東北。

但直到最後一刻,宋時輪才得知9兵團入朝後的軍事目標是守衛東線,深入長津湖。

11月5日,宋時輪向20軍、26軍、27軍布置了作戰任務:20軍穿插、27軍進攻、26軍做預備隊,26日發起攻擊。

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采用晝伏夜出的行軍模式,隱蔽開拔。但這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要避開敵機偵查,白天就得趴在冰天雪地裏一動不動,一趴就是一天,吃喝拉撒都很艱難,生火更不可能。 *****

 

直到了晚上才可以出來活動,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下,很多人趴下後就再也起不來了。為了不被凍死,隻能一直不眠不休,保持清醒的頭腦。

為此,9兵團付出了沉痛的代價,但也正因此,才終將美軍陸戰1師裝入口袋。

美軍垂死掙紮,9兵團卻功敗垂成

11月26日,9兵團8萬人進入作戰位置,還有27軍兩個師正在開進。

9兵團的作戰計劃是27軍負責正麵攻擊,20軍負責迂回側翼,將陸戰1師和美7師分割成四段。

27日,誌願軍如天兵天將,突然發起了總攻,美軍3萬餘人被分別包圍,驚恐萬分。但無奈誌願軍沒有重武器,始終無法突破美軍鋼鐵圍起來的防禦陣地,要吃掉敵人很難。

但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美軍北極熊團3000多人還是被殲滅。這個代價有多大呢?當時投入了四個團,但戰鬥結束時,每個團剩下的人僅能組成一個營。也就是說,消滅美軍一個團,誌願軍付出了三個團的代價。

很快,美軍開始了南逃之路,這條路是需要用血的代價去換取的。由於誌願軍的拚死阻擊,美軍隻能以每小時500米的速度且戰且退。在這條路上,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三炸水門橋,“冰雕連”、“楊根思連”等。
 
楊根思

盡管拚盡了全力,但此時,20軍、27軍經過多天的連續戰鬥,大量減員,精疲力盡、糧彈短缺,已經無法繼續追擊和有效阻擊美軍了。

在這千鈞一刻之時,作為預備隊的26軍該出場了吧。如果26軍能夠及時投入戰鬥,堵住陸戰1師南逃之路,那將會給其以毀滅性打擊。

然而12月6日清晨,美軍全部跳出包圍圈向南大規模撤退之時,還不見這個預備隊26軍的蹤影。

直到當天晚上,26軍才趕到,宋時輪立即給張仁初下了命令:

“全麵向撤退中的美軍發動堅決的攻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時趕到的部隊隻有26軍的88師,還有76、77、78三個師扛著先進的蘇式武器,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暴風雪中艱難的前進。

此時,88師開始向美軍展開追擊,雖然手裏的家夥都很給力,但人卻個個都精疲力盡,戰鬥力嚴重削弱。以一個師的兵力並不能將敵人堵死,更何況兩條腿要和敵人的汽車輪子比。

88師追了七天,幹糧也沒了,美軍未追上,隻能追到美軍一些掉隊的傷員。更嚴重的是該師師長吳大林因懼怕美軍飛機轟炸,自己躲到一輛美軍廢棄的坦克裏,致使該師1萬多人的部隊出現了無人指揮的混亂狀況,最後全師僅剩下一個團。

很顯然,這種折損已經超過眾所周知的第五次戰役180師的折損程度。師長吳大林差一點被執行槍斃,最後是毛主席幹預才撿回一條性命,並且仍在軍中任職。但88師卻因損失太大,直接被取消了番號和建製。
吳大林

作為軍人,這種懲罰恐怕比殺頭還難受。抗美援朝回國後,吳大林還擔任了遼寧盤錦軍區副司令。

但按正常情況,師長也算是高級將領了,1955年授予少將都是理所當然的,擔任省軍區司令員都不為過。

其實26軍才是最冤的

當20軍、27軍拚盡全力,美軍已經驚慌失措,損失慘重之時,如果26軍這時能投入戰鬥,那將會給美軍以致命打擊,至少可以將陸戰1師這個硬核桃敲掉,徹底讓美軍膽寒。

然而,這個下山摘桃子的機會,竟然讓26軍給浪費掉了。軍人視榮譽為生命,難道26軍不想立功?事情並非這麽簡單,其實26軍才是最冤的。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26軍當時走到江界時就停了下來,一直在等後勤部門將蘇聯的新式武器運上來。而20軍、27軍按正常速度繼續行軍了。這樣以來就拉開差距了。

第二,26軍在後來的行軍過程中遭遇了美軍的飛機轟炸,損失慘重。而且在之後又遭遇了朝鮮人民軍的轟炸,同樣損失慘重,當然這次是屬於誤炸。

怎麽會誤炸呢?這麽說正常也正常,在朝鮮戰場上,經常發生美軍飛機誤炸南韓軍隊的事,打仗經常左衝右突的,敵我經常犬牙交錯,難以分辨。

而人民軍誤炸誌願軍,主要是因為在抗美援朝初期,金日成爭奪誌願軍的指揮權,雙方在指揮過程中的溝通不及時所致。後來隨著誌願軍的節節勝利,金日成才答應成立聯合司令部。

那到底誰應該指揮誰呢?從軍事角度將,人民軍數量少,戰鬥力弱,當然應該歸誌願軍指揮。但是金日成還是好麵子,覺得誌願軍是幫忙的,應該歸他指揮。

第三,26軍在9兵團的部隊裏是最後一批到達東北的,由於當時東北軍區的冬裝數量是有限的,27軍、20軍已經將數量有限的冬裝領完了,到26軍到達時已經沒有了。然而當26軍趕到長津湖地區時,卻正好處於極端暴風雪天氣,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氣溫下,穿著秋裝的26軍,凍死凍傷的數量極多。
 

第四,在暴風雪的天氣裏行軍本來就比較艱難,再加上積雪沒過膝蓋,邁腿都困難,更別說有多快速度了。

這樣以來,26軍同樣曆盡千辛萬苦趕到了長津湖,但卻存錯了殲敵機會。雖未開戰,但卻兵力折損過半。

因此,26軍軍長張仁初遭到了9兵團的司令員宋時輪的嚴厲批評,怒斥要撤銷26軍番號。

26軍作為百戰之師,“排炮不動,必是八縱”這樣的榮譽也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豈能說撤就撤。張仁初當場就頂了回去,他對宋時輪說:“番號是毛主席給的,你撤不了”

當然,番號的確不是說撤就能撤的,必須通過軍委會的討論通過的,宋時輪的確沒有這個權力。但由此可見,26軍的遲到,對9兵團影響之大。
 

長津湖戰役到底損失有多麽慘重呢?據戰後相關數據統計,誌願軍戰鬥傷亡在14000人,凍傷亡30000人,合計傷亡達到44000餘人。

再看看美軍,根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美軍戰鬥傷亡10495人,凍傷5300餘人。誌願軍公布的美軍傷亡為13000人。兩組數據差距不大。

由此可見在長津湖戰役中,誌願軍的傷亡人數幾乎超過美軍的3倍,也占到了9兵團人數的近三分之一,這也正是這次戰役的慘烈之處。

而26軍在此次戰役中的遭遇更增加此次戰役的悲壯性。但在抗美援朝此後的戰爭中,26軍的表現不俗,殲敵數字位居所有入朝部隊的第五名,對得起八縱曆史上的榮譽稱號。

所有跟帖: 

• 70年代有一部由王心剛和張金玲主演的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就是以羅炳輝為主要題材的。 -大阿牛 給 大阿牛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6 reads) 04/15/2023 postreply 10:08:36

• 男主角是楊在葆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 reads) 04/15/2023 postreply 10:40:55

• 對,我記錯了。我一般對漂亮女演員不會記錯。 -大阿牛 給 大阿牛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1 reads) 04/15/2023 postreply 12:57:55

• 由楊尚昆主導的“軍事家”評選,除了楊本人,羅炳輝,彭雪峰都被評為軍事家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0 reads) 04/15/2023 postreply 10:43:47

• 不是王心剛, 是楊在葆主演的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0 reads) 04/15/2023 postreply 12:46:29

1935年草地分兵,這4位中央紅軍名將“站錯隊”,後來結局如何?

 
來源:  於 2023-04-15 07:26: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148 次 (4670 bytes)
1935年草地分兵,這4位中央紅軍名將“站錯隊”,後來結局如何?

  1935年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麵軍首次會師後,張國燾出爾反爾分裂中央:一方麵是出於紅一方麵軍在長征中實力嚴重受損的事實,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此人的政治野心極度膨脹。張國燾領導四方麵軍時間較長,其親信遍布軍內,“草地分兵”時四方麵軍官兵基本都跟他走;但出人意料的是,有4位出自中央紅軍的名將、甚至曾堅定支持過毛主席的人,也受到了張國燾的蠱惑,做出錯誤的選擇。分別是誰呢?


第一位是羅炳輝。擔任紅九軍團長期間,他指揮部隊經常負責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殿後任務十分危險,該部長征時損失極大。羅炳輝對於中央的軍事決策雖然堅決執行,心裏卻難免有情緒,在卓木碉會議上宣泄了出來,正中張國燾下懷,後來他也得到了張氏的“重用”。

不過羅炳輝知錯能改,且由於軍事指揮才能過人,很大程度上衝抵了之前錯誤的影響,還當上了新四軍副軍長。原本他建國後的個人地位會很突出,甚至是開國大將級別的人物。但很遺憾,羅炳輝同誌不幸早逝,解放戰爭期間病逝於山東根據地。 


第二位是何長工。革命早期何長工貢獻突出,1922年就入黨了,還跟著毛主席參加過秋收起義。長征中他和羅炳輝是軍政搭檔,擔任過紅九軍團政委,經曆和思想上遭遇過類似問題的困擾。他拒絕了黃火青等同誌的建議,沒有帶隊伍尋找中央,而是在一些人的壓力和蠱惑下,表態支持了張國燾的分裂做法,其表現令左路軍的老中央紅軍幹部大失所望。 

後來在部隊抵達延安後,何長工向毛主席、周總理真誠地表示出悔意,中央也接受了他的檢討。何長工基本被調離了一線部隊,長期從事後勤和教育工作,並在新中國官至全國政協副主席。雖然個人的具體發展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影響,但至少職務級別和個人待遇不低,也算合情合理。 

第三位是李卓然。李卓然曾任中央紅軍紅五軍團政委,但在1935年被張國燾利用,成為紅四方麵軍重要幹部,一度晉升至四方麵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決定匪夷所思,他在毛主席早期遭遇困難時,曾多次不避忌諱力挺過偉人;但關鍵時刻卻犯了糊塗,沒有抵製張國燾的分裂企圖。建國後李卓然的最高職務為中央組織部部長。 

第四位是邵式平。邵式平曾是與方誌敏烈士齊名的中央紅軍幹部,是閩浙贛根據地與紅十軍的創始人之一,早期資曆出眾。1935年8月邵式平兩次公開發言,表態支持張國燾的錯誤路線,這些經曆成為他一生的遺憾。邵式平在新中國出任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65歲時病逝於南昌。 


戰爭年代的立場問題是很嚴肅的。紅四方麵軍的官兵情有可原,受影響程度輕一些,徐向前還被授予元帥軍銜,大批四方麵軍將領也依然被中央信任。但中央紅軍出身的幹部,出現這種問題是不太應該的。除了早逝的羅炳輝將軍外,其他三人都活到了建國後。他們的職務普遍不低,但共同特點是“遠離軍權”,沒有一人獲得軍銜。從中央對待幾人的態度及政策來看,還是照顧到了紅軍早期的突出貢獻,沒有因為一次錯誤而完全否定這些同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