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E8%AF%BB%E5%AE%8C%E5%A6%82%E4%BD%95%E6%9C%89%E6%95%88%E9%98%85%E8%AF%BB%E4%B8%80%E6%9C%AC%E4%B9%A6%E6%88%91%E7%9A%84%E9%98%85%E8%AF%BB%E6%93%8D%E4%BD%9C%E7%B3%BB%E7%BB%9F%E5%BE%97%E5%88%B0%E4%BA%86%E5%85%A8%E9%9D%A2%E5%8D%87%E7%BA%A7-%E6%B4%8B-%E4%BD%95/?originalSubdomain=cn我發出來的文章,以讀書筆記居多,而很少有個人經驗或感悟之類的文章。確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大部分空閑時間都用在了閱讀上,而讀完書後,我也習慣整理要點,從而形成讀書筆記。
不過,在讀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後,才發現自己過去的讀書筆記是有問題的:
- 多是摘抄書中的內容,很少有自己的評價或想法;
- 有些書,並不感興趣或看了之後覺得沒什麽收獲,卻總還是強迫自己去寫讀書筆記,覺得不寫的話就跟沒看過一樣;
- 很多時候,都是在電腦上寫讀書筆記,特比容易分心,從而導致效率極低。
-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閱讀的那點事。
0、前言
我的成體係的閱讀習慣應該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的。
那段時間為了保證自己每周都能寫出來一篇好文章,就開始了大量的輸入,從碎片化閱讀到係統地閱讀。
其中,《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就是在那個時候讀的。
因為對知識管理和印象筆記情有獨鍾且有一定的經驗,所以那本書看的特別認真,反反複複看了三遍,還寫了一篇很長的讀書筆記。
帶來的收獲就是,那篇讀書筆記被原書作者看到了,還跟我有了互動;那篇文章是我在簡書上截至目前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在豆瓣發表後,受到了很多讀者的認可,在評論區排名第二。
後來的故事,就是我結合書中的方法,搭建了一套自己的知識體係,從此,再也不會因為碎片化信息而苦惱,把印象筆記打造成自己的第二大腦和個人資料庫;我開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讀書上,並且是有目的地主題閱讀。
到了今天,我平均每月能看至少5本書,對於高質量的書,還會寫讀書筆記。
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訓練,我總結出來,正確的閱讀姿勢應該這樣:
- 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該看什麽書;
- 有固定的時間,能夠保持專注且不被打擾;
- 有合理的節奏,知道自己每天能看多少、每月能看幾本;
- 有科學的方法,書應該怎麽看,哪些書應該略讀、哪些應該精讀。
1、明確的目標:構建自己的書單體係
閱讀最忌諱的就是盲目,沒有自己的閱讀方向,拿到什麽書或聽說什麽書暢銷,就讀什麽書。
我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態。當我把自己能記起的已經讀過的書全部列了出來時,自己都嚇了一跳,幾乎隻有那麽一二十本,這幾乎就是我到目前為止的閱讀量。(當然,這裏邊不包含我過去看過的很多勵誌類、自傳類和技能類的暢銷書,不過那些大都已經想不起來名字。)
而再看我這幾個月的變化,每月都是5本左右的閱讀量,有些書為了寫讀書筆記,還看了2遍,甚至3遍。
那如何確定的閱讀方向以及書單呢?
明確閱讀方向的方法有三個:一是根據自己工作(學習)需要,第二是根據自我提升和成長的目標,第三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
比如,你的工作是做產品經理,那產品相關的書籍就應該放在第一位。放在第二位的應該是自我成長和提升類的書籍,比如知識管理、時間管理、思維方式和溝通表達相關的。第三,則是根據你的興趣愛好,比如健身、旅行和廚藝等。
有了方向後,你就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收集、儲備自己的書單了。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總結的收集書單的方法如下:
通過報紙、雜誌、書籍和電視等途徑,盡可能多地捕捉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把感興趣的書名或主題都寫在筆記本上的隨想筆記裏。這些信息主要來源於:
- 報紙或雜誌的書評
- 報紙或雜誌上的“XX老師選擇的是本書”和“想知道XX的人應該看的書”等欄目
- 幫自己找書的“樞紐書”——書裏推薦的書:比如一本書中的參考文獻、正文中的“作家XX老師所著的《XX》書中這樣說”等
- 媒體定期推薦的暢銷書或符合該媒體主題的書,如亞馬遜的年度榜單等
- 類似“為XX準備的讀書向導”這種書名的指導類圖書
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的信息獲取主要通過網絡,收集書單變得更加方便、高效。在這裏分享下我的方法:
- 推薦好書的文章,這些文章大都來源於知乎日報、微信訂閱號和簡書(但是一定要注意篩選和過濾)
- 閱讀的文章中引用或提到的書,我會將這些書名在印象筆記中打上一個專屬標簽,方便日後整理
- 讀過的書中提到或推薦的書,以及書的封麵上出版社打的廣告,比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推薦
- 經典或名著(前提是自己感興趣)
2、固定的時間-有固定的不被打擾的閱讀時間
說實話,已經工作三年多的我,在工作的前兩年幾乎沒正兒八經看過書。至於原因,不說你也能猜到:沒時間。
但你要問我2014年、2015年什麽節目火,什麽電視、電影好看,我都能回答正確。
沒錯,這才是真實的原因。那時候,每天下班後的時間不是用來看娛樂節目就是用來追劇、看電影,而周末也總是用睡懶覺、逛街、吃喝玩樂這樣的方式虛度。
2016年,對我來說,養成的一個最重要的習慣就是:可以堅持每天早起一個小時用來看書、寫晨間日誌。
別看隻有一個小時,但若是每天堅持,就會很有收獲。我的已讀書單中,很多都是利用早上的時間看完的。
這一個小時,大腦可以快速進入狀態,並且還完全沒有幹擾,是最佳的閱讀時間。
為什麽不能在晚上找到固定時間呢?
因為晚上的時間往往不固定,如果有應酬或者加班之類的事情,就會造成幹擾,所以往往無法養成習慣。
我最早嚐試的晚上跑步一小時、讀書一小時、寫作一小時計劃,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
不過,這倒也不至於讓我沮喪。晚上即便不跑步,我也會在小區走上幾圈,讓自己今天的步數達到8000步;即便沒有固定時間來寫作,我也還是一有時間,就拿出筆記本,隨便寫點什麽,有些東西就成了以後寫文章的素材。
說了這麽多,貌似有點偏題了,下次有機會我們再聊聊關於習慣養成的方法。
3、合理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節奏
關於閱讀節奏,以我自己為例,每月5本書最好,並且這5本書要涵蓋實用類、理論類和文學類(或曆史類)。
除了每天早起後的一小時,晚上睡覺前可以有半小時來讀文學類書籍。周末的時間,可以拿出來一天來深入閱讀實用類書籍(因為這些書籍中講述的方法大多需要實踐,比如關於PPT技能等操作類的書籍)。
我們經常會被一些所謂的讀書達人所迷惑,他們總是聲稱自己每年會讀100本以上的書,有些甚至是每天一本書。
這些言論,我們聽聽就算了,千萬別拿自己去比較,或產生自卑感。
每個人的理解能力、自製能力都千差萬別,甚至,我們讀書的目的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大多數人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讀書來實現自我提升、擴充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思想。
所以,書不見得一定要讀的多。要記住讀書的一個基本目標是: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獲。
想要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節奏,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嚐試:
- 通過複盤一周內每天的時間(建議把工作日和周末分開),看自己每天能拿出來多少時間來讀書;
- 找一本或幾本自己感興趣且能讀進去的書,來測試下自己的閱讀速度;
- 按照這個速度製定月度計劃,並嚴格實施。
4、科學的方法-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筆記方法
理解和吃透一本書的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筆記。關於如何做筆記,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是這樣建議的:
首先,要學會做記號。具體方法如下:
- 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 重讀:讀完一遍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就把那一頁的另一個角頁折起來;
- 標記:再重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入過第三次閱讀後仍然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麵做記號。
其次,要學會做標記。可以用以下不同的畫線方式對標記對象區分:
- 普通直線:用於“重要”、“客觀上重要”和“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 波浪線:用於“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和“想記住這裏,以後加以利用”的情況;
- 圈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次、關鍵詞和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最後,要學會做讀書筆記。推薦使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 在筆記本的頂部記錄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
- 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並用“O”標記;而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補充說明則標上“☆”,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 根據對作品的重視程度改變筆記的寫法,比如像“文件整理技巧”一類的純使用技巧書,可以隻標記“☆”並總結要點。如果是小說等休閑讀物,可以直接分條書寫自己對這本書的感想;
- 摘抄時隻摘抄讓自己感動或心動的段落,通過嚴選文章來減少摘抄量。
當然,並非每一本書都值得我們采用這樣的方法閱讀。我自己就曾經入過這樣的坑。
過去,我總抱著一種心態,認為書既然買了,就必須認真看、仔細看,每一本書都要認真寫讀書筆記。
但隨著讀的書多了,我發現,有些書,你看過一遍還會再想看第二遍、第三遍,而有些書是真的連一遍都看不進去。
而這些看不進去的書,如果不看,是不是就有點浪費了?也或者,你看不進去,隻是你沒努力而已,並非書真的不好。
其實這樣的糾結是沒用的,與其糾結這個問題,還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感興趣的書上。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是這樣給我們解答的:
“如果某些內容你實在理解不了,或者沒有興趣,就沒必要寫在筆記裏了,隻要略讀一下就好,不要鑽牛角尖。積極地‘跳讀’和‘略讀’,保持張弛有度的節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書的精華內容上。”
不過,仍有不少人會說,我隻對網絡小說、科幻小說或武俠小說感興趣,其他的書我都讀不進去,怎麽辦?
因為篇幅限製,這個問題還是留作以後再展開來說吧。
後記
11月我讀過的書有如下幾本:
- 《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 《把時間當朋友》
-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 《商業模式新生代》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PPT設計思維》(臨時加的)
11月份提前了一周多把這些書看完,其中《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做了讀書筆記,《把時間當朋友》第二遍也看了一大半,《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和《商業模式新生代》僅僅看了一遍,讀起來有點生硬,隻是把書中的核心要點記住了。
除此之外,《PPT設計思維》是PPT大神邵雲蛟11月新出的書,買回來後花了兩個晚上就看完了,因為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在他的公眾號看過。(稍微有些後悔買這本書,不過權當一種支持和鼓勵吧)
在11月底又訂閱了李笑來老師的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所以花了幾天時間把前邊已發出來的17篇文章精讀了一遍(相當於讀了一本書)。
12月我的讀書計劃是:
- 《精要主義》
-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 《精益創業》
- 《斯通納》
-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 《動物莊園》(漢英雙版)
- 《幸福散論》
文末,告訴愛讀書的讀者們一個好消息:
最近幾天,亞馬遜的電子書在做活動,有很多便宜的電子書。另外,Kindle Unilimited也在促銷,如果剛好你手中有一本kindle閱讀器,不妨這個時候嚐試訂閱一年的KU服務,來給自己的閱讀操作係統做一次升級。
最後,再送給大家兩段我特別喜歡的文字:
“請找到那本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失落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那本書會成為自己的心靈支柱。”——法國哲學家阿蘭的《幸福散論》
“我們需要一些能與自己長期共處的書,比如旅行時想讀的書、難過時想讀的書,而尋找它們正是我們平時讀書的目的。”
作者簡介:何洋(簡書ID楊何),活躍於簡書、知乎和豆瓣的寫作愛好者。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金融公司產品經理/知識管理專家/PPT設計師/時間管理達人。個人微信公眾號:小He才露尖尖角(imyounghe)
王貞義
yonyu - QA Technician
買書如山倒,讀書似坐牢。
Hilary Nie
遇見 - 新媒體運營+海報設計
買了的書,我們可以不全部讀完,但是隻要能學會裏麵的一段或者一些,我覺得就值了!
Joseph Hao
Sr. Geologist at Zhenhua Oil
書也分很多種,未必都是汲取知識,都定了框架或者目標來強迫自己有所斬獲也是無趣。有些書是功用型的,像貼主這麽操作就比較高效;有些書是閑散型的,本沒有什麽精義,強自總結也沒有必要;有些書是滋潤型的,越是反複品其中味道才越覺醇厚綿長。 學日語的時候有篇課文記憶很深,某女問一位老者:XX書可讀過?老者笑答:未讀。女曰:都上榜三周了耶。老者笑答:《神曲》已經出版六百多年了,你可讀過。課文接著說,在日本有人每年反複讀莎翁某劇,還定期舉辦研討會。 在這個書比知識多、知識比領悟多的時代,與其被書單淹沒,倒不如反過來看看自己。不是需要著什麽,而是思考著什麽。很少人明白“自己對自己”不如“自己對客戶”熱心的道理,就是不自觀、不自修。
沈馨蓉
自由 - 自由
我好久沒看書了。
zhu bin
Student a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能在忙碌中靜下心來看書值得學習????
Alan Xiong
PMD
這需要看另一本書,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