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吳其軺出生在閩清縣十五都一個鄉紳家庭,是家裏的第十個孩子,兄弟排行第六。因父親重視教育而接受了高等教育。1936年,吳其軺正就讀於青島師範大學。但是看到大街上的一則黃埔軍校筧橋中央航校招生的告示。他便寫信給父親,希望父親批準他投筆從戎,並不等父親回信就退學。之後考取了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學習。[2]
1941年畢業後,他被編入中國空軍第五大隊,駐守芷江機場,授銜少尉。抗戰勝利之後,由於參加了88次空中作戰,獲頒“飛行優異十字勳章”、“航空勳章”和“單位集體榮譽勳章” 。1944年,陳納德將軍視察時,看到吳其軺走路一瘸一拐,便來詢問,得知他三次受傷三次重返戰場,特批拆下一個C46飛機上的飛行員座椅送給他。[3]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侵華日軍派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前往芷江洽降。吳其軺奉命押解敵機。[4] 吳其軺擊落過5架日本戰鬥機和運輸飛機。他在飛行中曾三次被日軍飛機重創。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校大禮堂內舉行。吳其軺以美軍援華空軍第14航空隊第5大隊的分隊長的身份,率領他的全體隊員坐在會場的第一排,見證了日本簽字投降的曆史一刻。受降儀式約20分鍾。吳其軺說:“這20分鍾的精髓,貫穿我的一生,影響我的一生,升華了我的一生。”[4]晚年談及這一經曆,吳其軺仍舊興奮不已。1948年美國空軍招考留學人員,吳其軺被錄取前往接受訓練。
1949年,他在台灣獲得中校軍銜。後來父親托人從香港帶給他一封家書,希望他能回到大陸,一起建設新中國。吳其軺偷偷搭乘西點軍校同學、時為美國空軍少校約翰的飛機抵達香港,後回到北京。之後,他在南苑機場當教官。複員轉業後,來到杭州工作。1951年4月11日,其父吳鑾仕在鎮反運動中被槍斃。1954年3月8日,吳其軺被遣送餘杭農場整整20年。[5]但他的未婚妻裘秋瑾卻執意和他結婚。婚後育有二子。1974年,吳其軺重獲自由,卻找不到正式工作,盡管抗戰時腿部受重傷,但為了生計,他隻好去手套廠當了一名拉貨的三輪車夫。
1980年,吳其軺得以平反昭雪。由於在勞教期間對石頭有所研究,加之擅長英文,他被杭州大學地質係標本廠返聘。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他的事跡才廣為傳播。鳳凰衛視特地為他拍攝了紀錄片。[6]
來源:德國優才計劃 (ID:ToGermany)
8年前的今天,
浙江一所醫院的病房裏,
躺著一位極其虛弱的老人,
他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不過,這也沒啥稀奇,
生老病死,阡陌常態,再正常不過,
老人似乎也隻是個普通人,
就算去世也不會掀起多大的波瀾,
大家隻知道,
他是38號病床的吳其軺。
當天,老人靜悄悄地辭世,
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誰能想到,他這一走,
竟帶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
他的離去更意味著,
一段不朽的曆史中國再無親曆者!
今天,他的故事終於可以說了……
故事的開頭,要從80多年前說起。
當時,日本大肆侵略中華,
妄圖讓我們亡國滅種,
當消息傳到國外,世界各地的華僑,
都以空前的愛國熱情共赴國難!
而閩清縣華僑公會會長吳鑾仕,
竟為祖國存亡甘願犧牲一切,
甚至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上抗日前線,
其中一個叫吳其璋,
後來成為中國軍神孫立人的愛將,
而另一個叫:吳其軺
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其實不用父親做決定,
吳其軺早就動了上戰場的念頭,
當時在校讀書的他得知東北三省淪陷時,
就心急如焚地寫道:
“隻想殺敵報國,奪回東三省!”
而他參戰的目標很明確,
就是當飛行員!
雖然當時中國陸軍犧牲很慘烈,
但空軍更是被日本壓著打,
飛機性能跟日軍差了好幾個時代,
數量更是比不過,
國軍隻有不到300架飛機,
而日本投入的飛機多達2000多架。
在這種情況下去參加空軍,
簡直是找死啊,可他不怕,
自願成為人肉炮彈,堅定地踏入了,
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的大門。
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
要知道,飛行員的訓練本就異常艱苦,
而那時日軍還故意盯著航校轟炸,
打算把中國空軍扼殺在搖籃裏,
學員升空飛行訓練的機會少之又少,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居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
之後,他又到黃埔軍校學習,
1941年,23歲的他正式畢業了,
蔣介石親自為他頒發“中正劍”。
這把劍代表著軍人的靈魂,
也代表著“不成功,便成仁”,
一旦被俘,便立刻用此劍自殺。
同年6月,他便駕駛著,
毫無作戰能力的教練機去執行任務了,
那天他和4架日本戰機在空中相遇,
他的飛機很快被擊中,墜入河中,
日軍怕他沒斷氣,又扔了好幾顆炸彈,
看到飛機燃起漫天大火,這才放心離去。
本以為他必死無疑,沒想到,
附近鄉民看到後冒死劃船把他給救了,
而他盡管保住性命,
卻身中4彈,腿部落下了終身殘疾。
他是多麽渴望回到戰場上,
可他都殘疾了還怎麽打仗,
部隊說什麽都不肯,可他不願放棄,
當時中國飛行員寥寥無幾,
多一名飛行員,就多一份救國的希望,
為了證明自己身體沒問題,他四處找辦法,
最後,找親屬開了張假證明,
這才終於回到戰場一線。
回歸後,由於他的飛行技術出色,
英語又十分流利,
1943年,他被選進了,
中美聯合建立的一支空軍隊伍,
這支隊伍可不簡單,
它就是後來把日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飛虎隊!
飛虎隊的出現,徹底結束了,
日機占領中國領空的曆史,
而他,更是飛虎隊中的王牌飛行員。
他88次升空參加作戰,
憑借一己之力就擊落過6架日機。
1943年,他不幸被日軍防空炮火擊中,
飛機中彈20餘發,可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硬是突出重圍,把飛機開回了機場,
他的美國戰友都十分佩服他:
“美國飛機過硬,
你們中國的飛行員更厲害,
飛機都被打成馬蜂窩了還能飛回來,
太了不起了!”
飛虎隊隊長陳納德還特別批準他,
拆下C64飛機上的一把椅子,
作為永久的紀念。
1945年,他再次被日機擊中,
而他憑著超強的實力,又再次平安降落。
他多次在戰場上麵臨生死考驗,
為了救國,
他義無反顧地衝上藍天。
在他的作戰史中,
他曾負責過“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對中國抗戰的勝利,
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為了躲避日軍攔截,
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士兵,
都隻能從這條通道運輸。
可“駝峰航線”也被稱為“死亡航線”,
要飛越青藏高原,在峽穀中穿行,
這條航線氣象複雜,地形多變,
因此死亡率高到不能再高,
隻有世界頂級飛行員敢飛,
可即使是頂級的,也難以保證生還。
究竟有多恐怖呢?
看一組數據你就明白了,短短三年,
在這條航線上,
美國曾損失468架飛機,
中國損失了46架,
中美共計損失飛行員1500人!
這被稱為:世界戰爭空運史上,
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
付出代價最大,最悲壯的空運!
美國駝峰空運總指揮威廉將軍曾說:
二戰期間,在兩個友好國家間飛行,
它的損失率竟然超過了,
歐洲戰場上的對德轟炸,
這就是駝峰航線!
而吳其軺,
居然敢連續4次飛越駝峰航線。
戰友們好幾次都以為他再也回不來了,
在他的宿舍收拾好“遺物”,可沒想到,
他居然完美完成任務,活著回來了。
後來他曾感慨地說:當時物資匱乏,
多少次,我的戰友們都沒有回來,
我們大家都懷著萬分悲傷的心情,
但是,有一條信念是不能改變的,
我們生,要為中華民族的利益拚搏,
我們死,亦做中華民族的鬼雄!
正是因為有像他這樣,
以鮮血守護國家的人存在,
中國才能絕地重生,沒有滅亡。
1945年,日本終於投降,
而他作為飛虎隊分隊長,
坐在日軍投降儀式的第一排,
親眼見證了曆史的一刻,
並榮獲17枚獎章。
之後,他又從3000多名空勤人員中,
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
考進美國西點軍校留學,
直到1949年才完成學業。
但這時很多情況都變了。
他當時是先回台灣,未料,
遠在大陸的父親突然給他寄了封信,
上麵寫道:
“我希望你回來,葉落歸根,
一起建設新中國!”
看到家書,他立即決定回去,
克服重重困難,冒著生命危險,
才終於回到大陸,
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決定,
竟開啟了他無比淒涼的下半生!
吳其軺與妻子裘秋瑾1954年的結婚照
他是王牌飛行員,
可回來後卻被禁止碰飛機。
後來,他隻好去了,
杭州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工作,
可1954年,他被學校開除了,
還被關進了監獄。
如果隻是自己受苦倒沒什麽,
更讓他痛心到極點的是親人的遭遇,
先是深愛的父親被槍斃,
接著,他的9個兄弟姐妹,
除了在入緬作戰時犧牲的吳其璋,
全都遭到迫害,無一幸免:
大哥吳其玉是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燕京大學教授,曾任司徒雷登的秘書,
被打成右派;
姐姐吳端宜、吳端宜、吳肅宜,
也都成了右派;
哥哥吳其瑗,身體骨頭被打斷,
至今無法正常走路;
大姐吳貞宜曾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
因不堪淩辱而自殺;
哥哥吳其瑞曾任南平副市長,
最終也自殺了……
當年,
被日本鬼子打得遍體鱗傷,他沒哭,
多少次飛行差點死掉,他也沒哭,
可想到親人所遭遇的這一切,
他就痛哭流涕不止!
在這段最難捱的歲月裏,
他差點精神崩潰,
可他堅信自己的清白,
硬是憑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
直到20年後的1974年,
他才終於被平反釋放了,
而此時的他,已成了花甲老人!
被釋放後,由於找不到工作,
他隻好當一名拉貨的三輪車夫,
用那條在戰場上受傷的腿,
拉一車重達600斤的貨,
一年365天沒有一天可以休息,
每天僅掙1元2角,連溫飽都成問題,
一家人擠在隻有12平米的房子裏。
沒有人知道,這位寒酸的老人,
曾經是多麽優秀的飛行員,
曾經是多麽偉大的民族英雄!
沒有人知道,這個連飯都吃不好的老人,
曾用生命守護下中國的今天。
[導讀]國將不國之時,這個家族仍葆有中國傳統的禮義與尊嚴;在這之後的半個世紀裏,他們品嚐最多的,卻是精神的放逐與心靈的流離
[導讀]國將不國之時,這個家族仍葆有中國傳統的禮義與尊嚴;在這之後的半個世紀裏,他們品嚐最多的,卻是精神的放逐與心靈的流離
資料圖:吳其軺
老人當年見證日本在南京投降時留下的紀念照 吳緣供圖
一個飛虎隊老兵的抗日家史
國將不國之時,這個家族仍葆有中國傳統的禮義與尊嚴;在這之後的半個世紀裏,他們品嚐最多的,卻是精神的放逐與心靈的流離
本刊記者/楊敏
文章目錄:
1951年4月11日,時年77歲的吳鑾仕在鎮反運動中被槍斃,理由是:殺過紅軍。
自此,吳家從榮耀的頂點墜落。
父親在鎮反中被槍斃
因連續幾場降雨,7月中旬的杭州多了些涼意。
浙江一院的一間老幹部病房,92歲高齡的吳其軺在這裏躺了五年。一個月後,隨著他的老戰友、89歲的飛虎隊老兵彭嘉衡的去世,吳其軺成為美國飛虎隊第五大隊在國內唯一的幸存者。但他現在更多被人稱謂的是:38號病床吳其軺。
這天傍晚,剛剛睡醒的吳其軺,見到前來探望的家人時,眼裏泛出亮光。但他已基本無法言語,隻能在有劇烈痛感時從嗓子縫裏擠出低低的、囫圇不清的聲音。
吳其軺的侄子,古稀之年的吳賢書攜妻女、外孫前來與病床上的吳其軺道別。這是失散63年後叔侄第一次見麵,這也是那麽多年以來,吳賢書第一次真切地觸摸到這個家族的血脈。
當年的吳家,是福建閩清的一個大家族,吳其軺的父親吳鑾仕是當地著名鄉紳,在福建省《華僑誌》裏,仍留有當年吳家的印跡:“1929年2月,吳鑾仕任閩清縣華僑公會會長。”在如今的《福州市誌》上,也有記載“1942年,吳鑾仕在婆羅洲創建閩清華僑造紙工業社”。
在國將不國的離亂年代,吳鑾仕讓膝下九個子女均接受了高等教育,並先後將兩個兒子送上抗日戰場。
吳家長子吳其玉,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燕京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參事,曾擔任司徒雷登的私人秘書;次子吳其瑞,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四子吳其璋,孫立人愛將,入緬作戰犧牲;五子吳其瑗,福建協和大學畢業;六子吳其軺,飛虎隊隊員。
1951年4月11日,時年77歲的吳鑾仕在鎮反運動中被槍斃,理由是:殺過紅軍。
自此,吳家從榮耀的頂點墜落。
1949年,吳其軺在台灣接到父親通過香港秘密轉來的一封家書。父親在信中寫道:國民黨之所以敗走台灣,是因為腐敗透頂!當年我支持你們兄弟參加抗日戰爭,今天,我希望你回到大陸,跟著初升的朝陽,跟著共產黨,建設新中國!
一直到抗戰六十周年,國內媒體開始尋找飛虎隊員,吳緣才知道,父親是當年的飛虎隊隊員,參加過對日作戰,解放後從國民黨空軍投誠起義歸到大陸。
因為出身不好,吳緣兄弟常常遭到同學的毆打。
“凡是能找的地方我們都跑遍了,後來在重慶市僑聯,找到我父親的南洋關係的一份材料。材料上證明我父親曾在那裏工作、生活過,但找不到聯係人。那個年代你想找點材料,尤其是像我們這種背景的人,很困難。所以最後沒有人能證明他殺過共產黨,也沒有人能證明他沒殺過共產黨。”吳賢書說。
往矣
從香港起義回到大陸的吳其軺,進入解放軍北京空軍南苑機場工作。但是,從這時起,吳其軺離他的飛行夢越來越遙遠。
在機場工作的三個月裏,他被禁止靠近飛機。
“他感到強烈的不信任,提出退出軍隊。”吳緣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後來被調到杭州之江大學圖書館當副館長,工資135塊,15塊津貼,還分了小別墅。”
在吳其軺家裏,仍保留著1954年的老戶籍本。翻到吳其軺一頁,上麵寫著:“職位:圖書館職員;特長:飛行。”
吳其軺喜歡寫日記。吳緣拿出父親1952年的日記本,扉頁上有父親用鉛筆畫的三架飛機。日記本中間一頁,吳其軺畫了美國飛虎隊第五大隊的標誌,在旁邊寫上三個小字:俱往矣!落筆認真,一筆一劃足見當時之慎重,似有與過去做個了斷的意味。
1954年,吳其軺被學校開除,關進了監獄。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入獄的當天,組織上同意他和女同事裘秋瑾結婚。“實際是讓他成家,怕他逃跑。”吳緣這樣認為。
所幸裘秋瑾是一位處事謹慎的聰明女子,她保存了和丈夫自結婚以來的能證明身份清白的大量材料。
吳其軺這一關就是二十年,直到1974年才被放出來。“在1974年的釋放證上,隻寫了名字,說是:年紀大了,回到原地。沒有說被抓和釋放的原因。”吳緣說。吳緣一直不知道父親曾經參加過飛虎隊。
這一年,吳緣17歲。他想知道父親為何自他出生就一直不能回家,“但是他從來不說,我和我媽都隻知道他曾經當過飛行員。”一旁閉目養神的老太太、吳其軺的老伴裘秋瑾用濃重的杭州方言插話:“他是怕連累我們。”
一直到抗戰六十周年,國內媒體開始尋找飛虎隊員,吳緣才知道,父親是當年的飛虎隊隊員,參加過對日作戰,解放後從國民黨空軍投誠起義歸到大陸。
因為出身不好,吳緣兄弟常常遭到同學的毆打。
“我哥比我高兩屆,我們倆在一個學校,他在學校非常老實。他們要去打他,我就跟他們說,你們不要打他,來打我。每天下課鈴一響,我自己就站到樹下讓他們打。我哥畢業之後,我一個一個打回來,沒有一個不被打的。”因為父親的關係,吳緣隻上了初中便輟學。
如今53歲的吳緣,身材高大,皮膚粗黑,臉上依稀能見到年輕時凶狠過的痕跡。“雖然受了很多苦,但我從來沒有怨恨過父親。我這幾年留在家裏照顧他,希望能幫他實現心願。
2005年,吳其軺中風住進醫院。吳緣離開和朋友合夥開的廣告公司,回家專職照顧父親。“這時我才開始接觸我父親和家族的一些事,搜集了許多家族的資料。”在吳其軺的家裏,幾麵牆都貼滿了父親的老照片,許多照片來自美國和台灣。
等候六十三年的叔侄聚首
2010年5月,吳緣以吳其軺的名義,在網上發出尋人啟事,希望有生之年能與四哥吳其璋的兒子吳賢書重逢。在杭州和重慶關愛老兵誌願者們的努力下,7月11日,吳賢書攜全家從重慶來到杭州與叔叔一家團聚。
古稀之年的吳賢書,多數時候低頭沉默。每每與他說話,他都仿佛從夢中驚醒。
1942年父親吳其璋犧牲之時,吳賢書才兩歲。他一輩子都在搜尋父親的影蹤。
“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兩張照片,一張是父親遵祖父之命,從馬來西亞回國參軍,照片上的父親穿著一身雪白的中山服;第二張,是父親在瀘州防化兵軍校時的全家福,父親穿著襯衫和軍褲,襯衫紮在軍褲裏。”吳賢書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
在吳緣拿出來的厚厚一劄照片裏,有一張是一位躺在擔架上的年輕軍官。這是吳賢書見到的父親的第三張照片,也是父親的最後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攝於1942年吳其璋犧牲之時。照片為孫立人下令拍攝,後一直保存在台灣吳其璋的戰友金森手中。
1938年,吳其璋遵父親吳鑾仕之命回國,進入黃埔軍校十七期四川交通輜重學院專攻化學武器,之後被調入遠征軍六十六軍孫立人將軍的新編38師,任112團中校軍官。1942年,吳其璋在入緬作戰時流盡最後一滴血,壯烈犧牲。孫立人沉痛之際,下令厚葬。如今在緬甸的密支那,立有吳其璋之墓,刻“浩蕩英風”四字。
1947年,吳賢書與母親胡靜美、姐姐吳惠玲三人被六叔吳其軺送回老家福建閩清。之後,一家三口又隨母親來到重慶,依靠母親在重慶四十五中教書的微薄薪水生活。自此,他們與吳家失去聯係。
文革開始後,因為丈夫曾是國民黨官員,母親被學校軍代表軟禁一個月,勒令交代吳其璋曾殺害過共產黨員,是國民黨特務的漏網之魚。
為了證明父親的清白,1967年,吳賢書和母親開始跑公安局、民政局,尋找與父親有關的蛛絲馬跡。
“凡是能找的地方我們都跑遍了,後來在重慶市僑聯,找到我父親的南洋關係的一份材料。材料上證明我父親曾在那裏工作、生活過,但找不到聯係人。那個年代你想找點材料,尤其是像我們這種背景的人,很困難。所以最後沒有人能證明他殺過共產黨,也沒有人能證明他沒殺過共產黨。”吳賢書說。
今年7月來杭州之前,吳賢書之女、39歲的中學教師吳偉虹再次到重慶市檔案館,這次她終於拿到了一份與祖父吳其璋有關的檔案材料。這份材料建檔時間是1969年,是一份國民黨軍隊培訓班的通訊錄。通訊錄裏,吳其璋名下“性質”一欄裏寫著“曆史反革命”幾個字。“但祖父1942年就已經犧牲了。”吳偉虹手裏拿著這份檔案,語氣裏含著不平與困惑。她認為有責任為祖父的事情向上麵討個說法,但不知道這個“上麵”是誰,在哪兒。
在吳賢書攜家人來杭州之後,吳緣隨即打電話給遠在福建閩清專修家譜的吳家後人,讓他們將吳家走失的那一脈,完完整整地補寫上去。返回騰訊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