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33)
以形態來分,有的是由個別教會直接辦理,如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聖公會)、杭州之江大學(美國長老會)、上海滬江大學(美國浸信會)、蘇州東吳大學(美國衛理會)、福州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美因美以美會)。有些是幾個修會或聯合教會組織所辦,如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福州協和大學、華中大學、華西協和大學。另有些則由基督教人士創辦,但並不直屬某一教會,如廣州嶺南大學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32384&date=201807&postId=31984 謝盛友 (熱門博主) 博客訪問: 3,854,511
**************
早期嶺大全景
如今的中山大學校園裏,處處可見嶺大建築(圖為懷士堂)
昔日嶺南大學學生風貌
花園式的嶺大教員住宅
荒原上的教學大樓
□冀思宇
中國的很多知名大學總是脫不了“混血”的曆史牽絆,譬如北大的燕園格調,南大的金陵大學背景,同濟“德文醫學堂”的前身,廣東的中山大學則是嶺南大學與原中山大學的結合,與北大同燕大的關係相若,現在中山大學的校址即是原嶺南大學所在的康樂園,校園以紅磚建築為主體,綠樹紅瓦,夾以寬廣的草坪,頗有些美國南方大學的風範。事實上,嶺南大學確為美國基督教會創建,最近發現的一份民國六年十一月刊的(1917年)嶺南學校大觀,對嶺南大學的源起、各類建築的肇建過程、初創及捐款者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當能帶我們越過近百年的悠遠時光,重返那個民國初年的“黃金時代”。
初創
與紐約州立大學“聯合辦學”
1917年的嶺南學校是嶺南大學的前身(次年更名為嶺南大學,以下簡稱“嶺大”),為了點明其教會學校的性質,西名稱為廣州基督徒大學,它的創立可以溯源至1884年,這一年,一位來自美國的基督教長老會牧師萌生了在中國創設一座高等學堂的念頭,這位叫香便的女士在廣州傳教多年,切身的經曆使她對中國迫切需要人才的現狀感同身受,於是數度向長老會提議,這激起了該會另一位傳教士哈巴的共鳴,同在廣州傳教的哈巴隨即開始向美國國內的基督徒,特別是一些資產雄厚的慈善家遊說,最終得到一筆8萬2千英鎊的巨款。社會經驗豐富的哈巴沒有將這筆款項轉交自己所屬的長老會,而是“交托此事於紐約傳道萬國總會,示不專屬於某教會,且以為將來聯合擴充之地步,意至深遠也”。建校伊始就不落派係的窠臼,這也為嶺大後來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起初,在學校的選址方麵,美方內部的爭論很大。“此議既定,西人中有所謂宜立於中國北部者,有謂宜在中部者,有謂宜在南部者”。此時,一位名叫李宏彰的廣東士紳起到了關鍵作用,他認為,當時中國南部早已通商,引入西學是當務之急,於是聯合數十人草擬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函,遞送至學校董事,力推將校址定於廣州。同時,廣州城中的各教會代表也一致以信函方式表達了學校設於廣州優於北部和中部的建議。不久後的1888年,在廣州城外沙基附近郊遊的人們開始注意到一所貌不驚人的樓宇裏傳出一聲聲清脆的英文朗讀聲,這就是嶺大的前身——格致書院。
1888年至1891年,格致書院均由哈巴牧師主理,因條件所限,當時的學生不過十幾人,但大部分後來都成為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如第一個報考的陳少白,後來成為孫中山最親密的助手之一,其他如鄭金銘、何樂琴,20世紀初也已聞名於香港商界、醫界。經過兩年的短暫停辦,書院又幾易其址,製度和課程設置也日臻完善,1893年11月複辦時,格致與紐約州立大學就約定,以後者為藍本設定課程,且學生畢業後同時獲得紐約州立大學學位,開了現代所謂“聯合辦學”的先河。學校董事會也相應改組,由7名董事共同經營,嶺南大學造型最優美,設計最複雜,因上置鍾表而被學生們親切地稱呼為大鍾樓的“格蘭堂”即是以董事中最熱心於學校事業的格蘭先生名字命名。
定基
康樂園購地問題延宕了13年
1904年,已從四牌樓經花地萃香園再遷至澳門的格致書院終於在廣州的珠江南岸覓得了一塊永久的家園,即現在中山大學所在的海珠區康樂園(“於省河之南康樂之埠購得山地二百餘畝,其中經營之苦,奔走之勞,時過境遷猶有回味”),這位在清末的動蕩年代裏,仍孜孜投身於教育,且費心轉圜於官僚、商人之間購地疏通的負責人,就是後來擔任嶺南大學校長的鍾榮光。在中國,土地的觀念深入人心,且分散於很多小業主之中,如此之大的一項購地工程,此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對此檔案有詳盡的記述:“本校當始遷校時,校地僅得二百餘畝,至1912年已達300餘畝,今則截長補短,有700餘畝,本校所以得此地者,向由零星購置而來,其中十之六七為山地,十之二三為農田,價格不一,約共值銀十萬餘元,前貼近各校舍間墳墓尚多,高索其價”。要將一塊塊散處的土地如碎布料般慢慢拚接起來,不知要耗去鍾榮光多少個不眠之夜,實際上,購地的問題一直延宕了13年,直至1917年植樹節前,當時的廣東省省長朱慶瀾下令積極勸導相關業主,他們才慢慢接受價格,陸續遷離。
地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房屋居所,現在的人們走進中山大學,常會為它考究的建築、遮天的綠樹所迷醉,而初創時代的嶺大同仁們所要麵對的,則是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一片荒地。誠如檔案所言:“是地也,遠隔珠江,向稱盜蔽,批辟榛莽,良非易圖,況購地已苦其難,築堂更兼無力,不得已乃在此地北隅支蓋板屋兩幢,凡教員、書齋、學生宿舍、膳室鹹寓其內”。一片荒地、幾座板屋,寥寥組合成康樂園早期的一組剪影。直至1906年,由美國董事、來自辛辛那提州的工業家亨利·馬丁捐建的馬丁堂才宣告落成。其後,嶺大也迎來了它的“馬太效應期”,“內則省港京津漢滬,外則美洲南洋官紳士商無不聞而樂助,多則萬千,少則十百”。有了這些海內外的捐助,嶺大的懷士堂、格蘭堂以及一、二、三、四棟宿舍依次落成,中西教員的住宅也隨後動工,嶺大的主體已基本成形。
立廈
建築群賦予自然主義清新之風
嶺大在初創之際即對不同的校園建築類別及造型作了係統設計,全部校舍計分為兩類:一為暫設,一為永久,地基和樓板均用三合土所築,“牆用紅磚,屋蓋碧瓦,固求美觀,且保國粹,而工程亦務求堅固”,這可以看作是如今中大紅磚綠瓦綠樹三景交映的濫觴了。這種用色的強烈和用材的樸實,恰與燕京大學或金陵大學“折中主義”類型的宮殿式建築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突出的是華美和雍容,而前者更重寫意,以南派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赭紅和象征南方植被豐茂的翠綠作為主色調,再輔以大屋頂設計,雜以敞闊的草坪,給整個建築群賦予了一種自然主義的清新之風。
在這些永久性建築中,格蘭堂當是形製最為特殊的,當時是用作事務所。該所“名格蘭堂,為美國堅尼特夫人所捐築,以紀念董事局書記格蘭君,用去美金二萬五千元,所內陳設值三千五百金元,則蘇夫勒夫人所捐,樓上為監督辦事室、中西書記室、教員會議室、圖案室、影畫室、編輯所,樓下為大學校長室度支處、售書處、郵政局、學生銀行、書報室、校醫室,土庫為印刷局、工程處、儲物室,門外有測日表,乃1914年畢業生所立,屋頂有大時鍾,為美國高禮士博士所贈”。
沿著嶺南大學的主幹道一直往南,便可見兩條主幹道交匯處的“小禮堂”,這座如今已成為中山大學地標的建築當時也是嶺大的會堂。該堂“名懷士,乃美國大天文儀器製造家史懷士先生所捐贈,值華銀5萬元,立於本校大道之南端,為本校青年會所,會友之閱書報室、遊戲室、董事之會議室、職員辦事室,皆設其內”。檔案又言:“本校將來尚須建一座全校禮堂於此堂之正北,可容2千人者,今則暫借此堂為之”。這位作者恐難想到,終嶺大一世,此設想仍未實現,直至嶺大並入中山大學後的1984年,由香港商人梁銶琚捐建的梁銶琚堂方在懷士堂西南落成。
懷士堂東邊不遠處即是調養室,又名馬應彪院,為嶺大的校醫院,落成後大大緩解了原有校內醫療場所狹窄逼仄的窘境,檔案中稱“學生調養室經已兩遷,仍覺地方不甚適宜,故另行籌建,今年3月(1917年),幸得先施公司總理馬應彪君熱心此舉,特慨助銀1萬5千元,為建築費,今已鳩工庀材,約明年6月即可告成。所有診症、割症、看護、藥劑、特別養病、普通養病、各房室,布置均妥,惟室內家私、床褥、幾案、藥櫃、醫具等,均需添置,需費1萬元,全仗好善諸君捐助,校醫兩員皆美國名手。”學校為建築醫院不惜成本,幾度遷址,且初創之時即聘用外籍名醫,這在當時的國內其他教會學校中也是鮮見的。
教員住宅是嶺大特色之一,因教師中外籍居多,這些住宅往往建成英國都鐸式別墅與中式屋頂的混合,大多在屋前屋後還辟有花園,加建茶室,儼然一派歐洲田園風光。但也正因了這些住宅空間的闊達,使得嶺大教師們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超然於課堂之外的師生交流空間,“時而請數位學生來晚餐,時而請一班學生來茶會,時而各家互相請飯,或開交際會,其於教育有莫大之補助”。嶺大住宅建築全部由美國個人捐贈,三合土構築,堅固耐用,大都保存至今,其中有如黑石屋者,因曾容留宋慶齡避難於此,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跡。
今日漫步於中山大學園西路,愜意地在各色國有商業銀行辦理業務的學生們當不會想到,大概一百年前,嶺大就已經創辦了頗為現代化和新潮的大學生銀行,非但與現在的校內銀行業務基本相同,且主要工作人員都由嶺大學生擔任:“本校為保存學生錢銀使免失竊或浪費起見特設立學校銀行,凡本校學生抵校時,即可存款其中,按時支取,所有職員由學生充當,使其受商務實習之利益,且有主任教員為之指導,俾可洞悉一切。”這種超前的理念無疑是後來嶺大學子中巨商雲集的原因之一。同時,銀行還頗具人性化地承擔了監督學生日常支出的責任:“如有家長特別請求,先將款項存貯本銀行,囑令按月支給該生費用,本銀行亦樂於為之效勞”
“大觀”成文於1917年,從滿目荒塚、四下清寂的河岸原野,到如今綠樹紅瓦、古色古香的南方第一學府,98年的歲月彈指而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創業的艱辛為溫潤的環境弱化,披荊斬棘的進取之心在亭台樓宇間暫眠之時,重新撿拾起這段初創曆史,應該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