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詩詞的故事——人生有詩夢也香
初曉 發布於2018-06-20 19:43 點擊:127 評論:1
手機瀏覽

人生有詩夢也香
我是個花甲老殘嫗。三十多年前,正值芳華錦繡時,不幸身染重疾而致殘,被迫離開了我的白衣天使崗位。
病休在家那段無奈的日子裏,經過無數次痛苦掙紮的適應期,我終於找到了相歡為伴的詩與書。每日盡情暢遊在古典文學的百花園中,不僅提高了我的文學欣賞能力,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消減了我的苦悶和病痛。
我在《紅樓夢》中找到了知己。特別是書中大量優美的詩文,常常使我情不自禁地與之共鳴,令我著迷,愛不釋手。仿佛我也是大觀園中的一員,與她們同喜同悲同命運。讀的篇數多了,於是即產生了不吐不快的衝動——想要寫自己的詩!
然而,說則容易行則難。當要動筆描“釵鳳”時,卻發現這些典雅的格律詩詞,非有好多東西作功底不能成。不僅僅要懂得格律詩的基本規則,還要有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基礎,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曆史典故等知識。正如陸遊向其兒子傳授作詩經驗時所說:“工夫在詩外”。這絕非想象中的一朝一夕能學得會,作得好的。可倘若不深入進去,終覺是紙上談兵,旱鴨子矣。又怎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詩中那種獨特的意境與韻味?
複旦大學教授胡中行曾在《詩詞大會之後》一文中,形象地把學詩打成四個比喻,即:背誦是“根”;理解是“苗”;創作是“花”;做人是“果”。他認為:“‘知行並舉’是十分重要的。知而不行,終覺‘隔’;行而不知,終覺‘薄’”。真是一語中的。
的確,如果總是在順口溜或打油或打水的門裏徘徊,必將有失格律詩中那種含蓄典雅之美,音律韻味之美。因此要衝出這道門檻,非格律詩不能替代,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古典詩詞的重要原因。
於是我從王力《詩詞格律》書開始閱讀,又買來了一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修書,從最基本的知識點學起。苦於無師指導,就在網上尋找講解“如何寫格律詩”的課程或文章,回頭再自己練習仿作。
2013年7月的一天,我意外驚喜地覓到了“詩詞吾愛網”,並成功申請為一名新學員。入網第二天,我就鬥膽地把看過蔡義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引注林四娘的詩句後,自己有感而發的仿作《七律 逛賢園》——“病鎖閨房憶往年,眼前朝暮遍人煙。紅顏身弱難為力,黑海心焦易慕賢。閑看紅樓三兩遍,常吟詩作百十篇。聖園樂趣無窮盡,每每遊之不枉然。”——分別發表在了“詩詞吾愛網”中自己的“初曉”和“求指點”的空間,並得到幾位老師和詩友們的鼓勵,尤其又有幸得到了唐潮老師的耐心細致的指點和修改,很是受益和感動。
自從加入這個詩詞學習網後,在熱心老師不吝賜教下,使我學詩的動力和興趣日見增強與濃厚,詩文水平也日見提高。詩作雖少而拙,但每每發在貴網後,都能得到熱心老師的指點和詩友們的鼓勵,真是受益匪淺,倍受感動。
為此,我寫下了三首《學詩三味》絕句,簡單描寫了自己學詩路上的親身感受和體會(拙詩如下):
(一) 酸
少過眼前心未動,老來欲拜碰鼻灰。
不知有漢談何易?堪歎香菱苦命悲。
(二) 苦
天生駑鈍智非高,半夜詩魔卻拽牢。
苦鬥力搏掙不斷,委身相許度寒宵。
(三) 甜
放眼雪山千萬座,不期偶現小林園。
芳香四溢沁心肺,漫步逍遙苦也甜。
如今詩詞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中,成為我的心頭愛。它不僅滋養著我的靈魂,升華我的生活旨趣,而且還是我精神上的安慰劑,似乎病體也為之輕矣,好不快活。
真可謂人生有詩夢也香!
2018年6月20日
最近訪客
發表評論
http://www.52shici.com/space.php?mem_id=24143
-
病鎖閨房憶往年,眼前朝暮遍人煙。紅顏身弱難為力,黑海心焦易慕賢。
閑看紅樓三兩遍,常吟詩作百十篇。聖園樂趣無窮盡,每每遊之不枉然。
這樣的真實感情書發展,確實打動人心!
2018-06-21 17:07
初曉回複: 2018-06-21 20:05
有幸得版主南門月先生的謬讚,甚是驚喜和感動!多謝您的鼓勵!鄙當努力學習。還望多多賜教!再次謝謝!


南門月 跟評:
2018-07-06 00:51
更正:這樣的真實感情抒發,確實打動人心!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