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此生積怨頗多,貧困、卑微、辛勞與冷漠使她無從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親的美貌又令她緊張,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經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輕易令她發作。”
這是周衝在其小說《人間味》裏的一段描述,她曾經鄭重地發誓,不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發現,自己的個性和行為中鬼使神差地充滿了來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仿佛一條寄生蟲潛伏在她體內,無聲無息。等著在某個時機忽然露頭,邪惡又黑暗,好似瞬間就要把她生生毀掉。
一個人性格、習慣的養成跟他從小所處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經常能把一個先天還不錯的孩子生吞活剝。
董卿曾在事業巔峰時選擇離開舞台,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直至2015年重新回到央視,這時她也多了一重身份:母親。在采訪中,王寧問董卿,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做母親。董卿沒講太多的理由,隻是說遵從自然規律,怕錯過了這個年齡,便再沒有做母親的機會。就這樣,很自然的成為了母親。董卿在教育孩子的問題說道,是朋友講的一句話,讓她變得通透起來。朋友告訴她,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很簡單,你隻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想清楚這一點後,董卿便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重新規劃。一方麵,她不想放棄繼續成長的可能,不想因為孩子變得止步不前;另一方麵,她覺得自己也應該努力變得更好。
當孩子懂事時,他對自己的母親不但有愛,也會有尊重,而且還能從母親身上學到更多的品質。一個合格的母親,不應止於給孩子關愛,還應成為孩子的榜樣,給孩子以激勵,讓孩子去努力,去熱愛,去成長。
演員劉燁和妻子安娜在教育孩子上特別有一套,比如家裏來客人了,安娜並不會站著告訴孩子要尊稱這位叫爺爺那位叫奶奶,而是蹲下身來,與孩子“平起平坐”,與孩子一起向爺爺奶奶打招呼,照顧孩子的情緒與感受,這種習慣在無形中呢就成了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你希望孩子熱愛閱讀,那很簡單,你自己先認真讀書,而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訓斥隻知玩遊戲不去讀書的孩子;你希望孩子熱愛運動,那你就帶著孩子去爬山、跑步,保持健身的習慣;你希望孩子變得孝順友愛,那就先好好關愛自己的家人,讓孩子從你身上學會愛人孝順的方法,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言傳身教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一生。
可是做為父母,大多人忽略了這些。他們自己玩著手機,卻要求孩子去認真讀書、寫作業。他們的心裏都還是孩子,又怎麽能期待孩子的心理可以健康成長呢?殊不知他們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思維、性格等心理特點。無論是社會學還是心理學都印證了這樣一個結論:你是什麽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