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13)
給歐體田楷初學者的一些建議
——用時間和金錢換來的個人經驗,謹供參考
一. 田氏兄弟(田蘊章田英章)的歐楷可不可以學習?
私以為田蘊章稍勝一籌,田英章近年商業活動較多,但正因如此,才能有幸得觀如許多的教學視頻(雖有料,但有料)。
審美永遠是很私人的事情,有人覺得狂草好看,有人覺得醜書好看(那特麽也叫寫字??),自然就有人覺得歐體田楷好看,去學,自然也沒有什麽問題。
有人說,學田楷就把書法學死了,一筆一劃僵硬了,那反過來,寫狂草寫醜書,豈不也是把書法寫得跋扈跳脫了麽?筆畫僵硬,也可以說成字跡工整有力;跋扈跳脫,也可以說成靈動飛揚,這永遠是審美角度問題,可以互相參詳,但不應該指責謾罵。
當你說某人的書法不行的時候,首先你要寫得出來人家的水平。你說田英章的字千人一麵,誰寫都一樣,誰都能寫,那請你先寫一個一模一樣的豎鉤出來,寫一個外方內圓的戈鉤出來,若寫不出來,還請免開尊口。
至於現在很多人趨之若鶩的“醜書”,我是寫不出來,那麽多人喜歡的原因,興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寫漂亮難,寫醜還是比較容易的——你喜歡就好,嗬嗬。
網絡圖片——王鏞醜書
網絡圖片——田英章楷書
我見過不下四五個書法老師,隻會叫學生照著帖子寫,但怎樣寫出那樣的效果,卻隻字不提。更有甚者,學生的坐姿不糾正,握筆不糾正,學生落筆時,毛筆的筆尖都是分叉的,不知順筆,寫了字之後描來描去,老師也像沒看見一樣——一節課結束之後,竟然跟學生說“你來了也有兩三次了,下節課咱寫一幅作品吧”。這樣的書法老師我隻能用四個字形容——臭不要臉。
二. 準備工作
① 筆:初學者可選擇出鋒4cm左右的、粗細均勻(細長或矮胖不可)的狼(黃鼠狼)羊兼毫或狼毫,個人感覺可硬不可軟。價位50元,可以用得住。初學應寫大楷,格子10*10,字徑7cm。
關於加健:加健是指在筆毛內參入人造纖維,以增加毛筆彈性。不要覺得毛筆加健就是不好的,質量上乘的人造纖維,細膩堅韌彈性極佳,成本要比粗濫的動物毛高得多。
矮胖,細長;兼毫大中小;加健狼毫;純狼毫。自然,最右是最貴的。
② 墨:一得閣的墨則可,本人慣用雲頭豔,不加水。但你若有耐心磨墨,那效果比成品墨汁好得不是一星半點(因濃淡可控,粘稠度可調)。墨汁倒出來後,放置幾天之內沒問題,但決不可倒回瓶內。我用的是化妝品小玻璃罐。
③ 紙:生宣,毛邊紙也可。半生半熟(包括色宣,即對聯紙)和熟宣,沒有洇墨的效果,適合小楷或特殊用途。初學因不熟練,落筆運筆緩慢,使用生宣會造成墨團(每次寫字前幾次蘸墨,因為毛筆帶水,也會有墨團),不必介意,熟練則可。若用最濃的一得閣墨汁在宣紙上寫,依然洇墨,可以讓水分再蒸發一些。墨太濃時,可加稍許酒精(未檢驗是否對毛筆有損傷)。
④ 硯:首推端硯,百元則可。
⑤ 水寫布:用於網上購筆時試筆使用,淘寶默認規則,毛筆試筆不蘸墨可退貨。其餘時候,水寫布沒有任何用處。
⑥ 一些個人經驗:
最開始時,用的是10塊錢的筆+水寫布。
後來,10塊錢的筆+摻了水的二十年前的酸臭墨汁,在A4紙上寫——
換了毛邊紙——
換了一得閣,但還是參水——
此時看了田英章的筆畫視頻——破筆+純一得閣+毛邊紙,有些筆畫寫出來勉強能看——
然後,直接買了一支100多的狼毫筆,好筆+純一得閣+毛邊紙——筆畫質量瞬間提高。
如果用一支破筆,即便你的手法是對的,也寫不出效果,漸漸就會自我懷疑,產生沮喪心理。
尤其是自學的時候,沒人可以參詳。如果有老師教,老師試用了你的筆,便可以告訴你,是你手法問題,還是工具問題。所以,自學的人,買一支貴些的筆吧。
再後來,換了便宜的宣紙——效果又有了提升,又試了十塊錢一張的宣紙,的確可以感覺出不同,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便宜宣紙容易形成墨團的地方,好宣紙不會——再次說明,有時候不是你的手法不行,而是工具不行。當然,你不可能平時練習也用10塊錢一張的紙,但可以用來印證手法。
現在的標配是:70左右的筆+30一刀的宣紙+雲頭豔。
2.毛筆養護
① 開筆:有人說,新筆在硬硬的有膠的狀態下直接撚開,鬆散之後入水。但我不那麽做,我總覺得剛則易折,在有硬膠的狀態下撚開,總會弄斷一些筆毛。我選擇用水泡開(不可把筆尖直接戳在水底,要懸掛泡筆),有的膠比較硬,溫水(不超過40℃)泡十分鍾,用手輕輕撚開一層,覺得硬捏不動了,再接著泡,直至完全泡開。我最久開筆用了一個小時。完全泡開後,洗筆,換三罐水,一是洗去浮毛,二是洗去膠質。
找根硬鐵絲彎一下,很實用。
② 入墨:每次使用毛筆時,不可在幹燥狀態下直接蘸墨(筆根會迅速積墨),用清水泡一分鍾,讓筆毛纖維內部充水,再用手紙吸幹水分,再入墨2/3。寫前幾個字,會因有水而洇墨,寫幾個就好了。
③ 洗筆:我是有稍許強迫症的,體現在毛筆養護上,就是一定要徹底洗幹淨——但幾次之後就發現,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毛筆用過一次,就會在筆根積墨——這是不可逆的,是毛筆生命倒計時的開始。
清洗時,要洗到用手捏毛筆根部,不出黑色水滴為止。捏筆根的力度,參照捏爆泡泡包裝紙的力度。之後整頓成新筆一樣的錐形,懸掛晾幹。
在寫字過程中,我習慣蘸墨到筆鋒2/3,但即便如此,墨也會自然被吸附到筆根,然後就風幹變硬,形成積墨,預防的方法,寫字過程中,時不時用手指蘸幾滴清水,滴到筆根處,讓筆根保持濕潤。
短時間的暫停,還打算接著寫,比如接電話,五六分鍾時間,不值得徹底洗幹淨,但就那麽放著筆肯定會變硬,我的解決方案是,一塊濕紗布,把筆裹起來。幾分鍾回來之後,再蘸點墨就可以直接接著寫。
三. 選帖:九成宮最適,沒有之一。但要注意,不是每個字都可以選作例字,要選擇有代表性的,筆畫結構完美的。
九成宮版本無數,不要修複版,要原版,即便模糊有破損也要原版。另:有一兩個經典清晰版本則可,用不著囤太多。反正我自己都沒怎麽看過——雖然很享受搜索下載的過程…
九成宮三井版(高清圖片)
田氏兄弟,個人推薦田蘊章的千字文;行楷則是歐陽詢千字文。
四. 基本筆畫學習:
隻講思路,不講具體。你要相信,當工具趁手之後,每人都可以寫出字帖一樣的筆畫。
一幅書法作品,是由什麽、怎麽組成的?
單個筆畫→多個粗細大小位置恰當的筆畫(字的結構)→單個字→多個大小合適位置恰當的字(作品結構)→整幅作品。
由此看來,筆畫是作品的最小單位,但是,這個最小單位是怎麽形成的?
我們看到的作品,已經是靜態完成的,你去看去讀去參詳,要想象出來,這每一筆每個字是怎麽寫出來的,由靜態想象動態,實在是很困難的事情,書法學習,這是一道關口。
依我看來,每一個筆畫的形成,都是由筆,在紙上,落下墨跡形成的,形成這一過程的元素,按照順序,大概有以下幾點:蘸墨的多少,順筆之後筆尖的角度,落筆時筆與紙的角度(水平角度+垂直角度),落筆之後運筆的方向以及運筆的力度,運筆一段距離之後,手腕轉動的幅度,筆尖筆毛分散的程度,等等。
硯田書院葉克勤筆畫展示。
這張圖,仔細看,可以看到筆畫中央,筆尖在宣紙上劃出的痕跡,“如錐畫沙”便是如此。
我在台北故宮看過曆代名家真跡,幾乎所有的筆畫仔細看,都看得到這種痕跡。出版的字帖則完全沒有這種效果。靜態的字帖隻能學習單字和整張作品結構,動態的下筆運筆過程,則需要看視頻,然後自己動手動腦琢磨。
所以,在觀看一段書法教學視頻時,要分析,蘸了多少墨?落筆時角度是什麽樣?粗細變化,是由多大的力度引起的?轉折的時候,手腕手指的動作是什麽?要達到出鋒的效果,收筆之前筆尖筆毛有多分散?收筆的方向是什麽?筆毛有沒有擰勁?抬起筆時有多迅速?從5mm的筆畫過渡到1mm的筆畫,用了多少距離,速度有多快?
這是田英章的麵授教學視頻。但礙於清晰度以及拍攝角度的關係,隻能觀察到筆的運行軌跡。筆毛的鋪展程度、停頓時的收筆幅度、筆的背麵在紙上落下的墨跡形狀,等等,都隻能靠腦補。但終歸是動態有聲視頻,比起隻看靜態字帖要好十倍。
我剛開始觀看書法視頻的時候,隻注意觀察墨跡,完全忽略了以上因素,自己試過才知道,即便按照那個軌跡來,也完全沒有那個效果。當然,在學習的時候,不可能把那麽多元素一次就看明白,看明白了也不可能都記住,都記住了也不可能一下就模擬出來,隻有多模仿,多練,練多了,你的手自然會形成肌肉記憶。
每一個筆畫的學習,都是前一百甚至幾百個暴醜,看都沒法看。
通過不斷觀察不斷模仿,偶爾出現一個比較好的,根據這個比較好的,再不斷改善手法。說白了,就是一個提高良率的過程。
直到寫十個,能有七八個和字帖有個七八分像,那算是勉強合格。
如果有一個,能完全和字帖相似,那說明手法對了,但這一個完全相似的出現,也是碰巧角度、力度、速度都對了,這才寫出一個好筆畫。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微調了。
筆畫寫好了,再試著把這個筆畫變化一下,長短,粗細,傾斜角度,等等。一法通萬法通,寫出了臥鉤,就不愁寫不出戈勾。
書法學習沒有速成。有訣竅,但絕不可能取巧。讀帖臨帖都是日常(雖然我自己也沒做到…),堅持一年,絕對會有質的飛躍。
推薦App應用“書法碑帖大全”,資源豐富,可基本代替紙質書帖。
與各位共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