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符合性格氣質 妙趣橫生 ZT

(2018-03-20 15:25:31) 下一個
詩言誌=符合他的性格氣質/妙趣橫生 (草就,韻律有偏差)

1、網上流傳有將當年改為父母,然後進行論證的,這肯定是扯淡。2、據說原詞是草就,沒有詞牌名和標題,是後來經對照得出是仿陸遊訴衷情。既然是草就,韻律有偏差實屬正常。3、毛的晚年時有悲觀流露,從他的家書、談話可以看出來。甚至說他發動文革之始就已預料到失敗,但或許他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此詞不被官方承認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再來看“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這句話。“如今天下”四字很俗是一句平常的口頭語,毛主席是寫詩詞的大家,不可能這樣寫進詩詞裏,犯這種詩詞的低級寫作錯誤。紅遍、江山二詞毛主席寫過,“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何等的氣派壯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何等的氣宇軒昂。再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多麽寓意含蓄,富有詩意。“靠誰守”三字更是生硬直白無一點詩意。我們看毛主席是怎樣表達“靠誰”二字的意境,“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寫出了一種神的意境。

毛主席是這樣寫未完成的反修事業的“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對未完成的反修事業是那麽的樂觀,和藐視修正主義人物。即使是罵修正主義人物“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22個字也是妙趣橫生。“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都是說同修正主義作堅決的鬥爭。

“身軀倦,鬢已秋”是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毛主席不會寫自己這樣頹廢,他一生樂觀,勇於奮鬥。他曾說道:“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澤東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喜歡同身邊的人開開玩笑。調節氣氛。30年代毛澤東在江西寧都養病時,衛生所派來一個叫錢昌鑫的小戰士照料他。有一次,毛澤東笑著問錢昌鑫:“小鬼,叫什麽名字?”錢昌鑫回答說:“錢昌鑫。”毛澤東又問道:“哪幾個字?”錢昌鑫答道:“錢幣的‘錢’,日曰‘昌’,三個金字的‘鑫’。”毛澤東笑著說:“你姓錢還不夠,還要那麽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喲!” 把大家都逗樂了。這就是一個人民的領袖風範。一直到老都是愛開玩笑的。


作者:平民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08584/answer/6707515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訴衷情》是不是毛澤東寫的?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以上是網上流傳的毛澤東寫的絕筆詞。但未找到…
關注者
144
被瀏覽
65,858
 

25 個回答

不可能,雖然毛韶山對用韻一向不嚴謹,但我不相信他會在十三尤中押了一個葉韻守。

而且平仄錯的不忍直視,要是真是毛韶山寫的,那我真要對他刮目相看了。

在前麵提醒一下,本答案不少內容是冗餘的網絡搜索過程,如果對此不感興趣,可以直接看我精簡過的答案。夏三月:網絡上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曆史真相」其實是謠言?

————————

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穀歌。來問問百度吧。


 

這首詞意思是能解釋的。無可置疑:毛澤東晚年訴衷情

但也是基本不符合格律的。毛澤東詩詞《訴衷情》真偽辨--申成劍博客

關於版本的說明以這個2006年的最全。奇妙的是,在這裏並無“當年”,而是“父母”。一首版本各異的毛主席詩詞(圖)_東方欲曉_新浪博客

另有認為是群眾模仿的,暫備一說。《訴衷情.江山靠誰守》的真正作者


 

怎麽回事呢?百度搜索,“當年”可追溯至2008年(《毛澤東:曆史巨人,未來方向》)。“父母”可追溯至2004年(毛澤東日談毛澤東——93歲老院長回到北航)。

一目了然,“當年”係後起,不足采信。

————————

百度能幫的已經幫完了。如果還想知道得多一些,有兩個進路:

  1. 觀察其他毛澤東晚年詩詞是否符合格律。結果:可確定為本人所作的詩詞基本符合格律,網絡流傳的其餘作品則很不符合格律。
  2. 《領導人》和《毛澤東傳》的材料來源。結果:沒找到《領導人》的文本,而《領袖們》(《領導人》的另一譯名)中沒有類似的話。在《毛澤東傳》(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羅斯·特裏爾)裏沒有“在這段時間,毛似乎回到韶山。在南國寧靜的時日裏,毛賦下了如許幾行。出乎意料,這首詞是為周而作的。”也沒有相關表述。

————————

似乎還是這位說法最靠譜。

這不是毛的作品,76年周、朱、毛三人先後逝世期間,社會興起一陣模仿領袖風格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總理遺囑”事件,對周總理模仿的是惟妙惟肖,寄托作者個人的美好願望,引起社會轟動,可惜是假的。此作品“訴衷情·江山靠誰守”也是當時的模仿主席詩詞的作品,記得90年代某雜誌曾采訪過該作者,具體情況忘記了,希望有心人找出當年詳實,以饗我等,杜絕謬誤。

《訴衷情.江山靠誰守》的真正作者_百度知道

一個合理的解釋:此詞出現於1976年左右,於2004年被發布於網絡,於2008年出現“當年”變體。最初隻給出“毛寫給周”這種語境,其他背景是後人不斷添加而成。

剩下的問題:

  1. 這些背景是怎麽編出來的,過程如何?
  2. 《領導人》和《毛澤東傳》是如何被附會到這首詞上的?


 

《領導人》最早能搜到的還是這個。 一首版本各異的毛主席詩詞(圖)

《毛澤東傳》最早可查到:鮮為人知的一些毛澤東詩詞_andylaufans吧


 

// 更新,2016-12-02


 

穀歌教你用搜索,百度為何這麽弱?穀歌後更新答案。

又查到一些網絡辯論資料,不過都是無謂的爭端了。

毛澤東 《訴衷情》 一詞去偽存真 謝謝方錦清老師提點

網傳毛主席詩詞《訴衷情》之真偽辯

【有一短文(15)】《訴衷情》(父母忠貞為國酬)作者辨析--答人問_有一說一吧_百度貼吧


 

新發現:

1.“訴衷情”詞牌名最早可征2005年6月29日(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紀念)。另據此貼,懷疑其發布於網絡的時間可提早至2003年12月12日(毛主席書法·詩詞作品_人物吧_百度貼吧)。

2.“父母”之說發布於網絡的時間可提早至2003年9月5日。(注意一下,這裏“付東流”已改為“付與東流”。而《毛澤東日談毛澤東——93歲老院長回到北航》中仍是“付東流”)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南方社區?南方網

3.“當年”之說發布於網絡的時間可提早至2007年10月19日。

一九七四年社會上傳出毛主席寫的一首詞,據說是寫給周恩來同誌的。詞意是: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東流?
流傳詞沒有詞牌,最後兩句變成了一句七言句:“忍將夙願付東流?”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經過考證,認為詞牌是《訴衷情》。他舉例陸遊的《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是作者晚年在故鄉山陰寫的一首詞。作品寫他一生都抱著抗敵救國的宏願,但在“愛國有罪”的黑暗統治下,他一生的抱負不能實現,老了隻好退隱家居。毛主席借鑒這首詞,寫自己晚年的所思所想,是很有可能的。我的同學還說,最後一句遺漏的那個字可能是個“任”字,即“忍將夙願,任付東流?”我覺得他的考證有道理,寫在這裏供大家參照。

梅俏:關於限製資產階級法權問題 - 烏有之鄉網刊

這位老左派,親身參與了為《父母忠貞為國酬》製造“訴衷情”詞牌名這一曆史進程,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若其言非虛,則“當年”之說非係後起,不過,也可能是這位作者混淆了。另外,“□付東流”而為“付東流”而為“付與東流”,真乃一奇也。


 

然而,2004年1月9日,人民網轉載文章表示,此事早已解決。原文發表於《黨的文獻》2002年第2期。

另一個例子是所謂毛澤東晚年填的一闋詞《訴衷情(父母忠貞為國酬)》。現在它已經被許多鑒賞毛澤東詩詞的冊子所收錄。實際上,它根本不是毛澤東的作品。這隻要仔細研究這首詞初始版本所持依據就可以明白。這首詞最早見之於1986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說集《毛澤東故事》。作者舒群在書中講到引錄這首詞的依據時說得很清楚:它是得之於傳聞,“無法查對核實”的。後來,一位與舒群熟識的同誌寫了一篇書評,明確指出:“舒群同誌在這篇小說裏,引用了當時流行的誤認為是毛澤東的一首詞:'父母忠貞為國酬……(筆者略)'。毛澤東同誌的晚年確實寫過一些詩詞,但上引的這一首卻已證實完完全全不是出自他的手筆。”[4]這麽多年來,沒有任何根據可以確認毛澤東寫過這首詞。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陳晉曾經肯定地指出:“該詞已經證實並非出自毛澤東的手筆。”[5]

[4]計小為.評舒群的《毛澤東故事》[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0,(3):93.
[5]陳晉.毛澤東與文藝傳統[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382.

試論研究毛澤東詩詞版本的意義--中國共產黨新聞


 

順便,很多人相信是真作的《詠蛙》:

一個例子是所謂毛澤東少年時代的詩作《詠蛙》。該詩最早是由1987年7月17日《羊城晚報》發表的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披露”的。此後,許多報刊出版物將該文中提到的詠蛙詩,當作毛澤東的詩作加以傳播。盡管有人寫文章指出詠蛙詩不是毛的作品,我國古代早就有過內容和形式都相似的詠蛙詩,但是許多人還是相信毛澤東作過詠蛙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未能對該詩的初始版本作認真的研究:該詩的來曆如何,披露該詩的人究竟是怎樣知道毛澤東寫過這首詩的?他既不是毛澤東作詩的見證人,也未交代是從何人那裏、從何處資料中得知此詩的。他在文中提到毛的入學考試一事,據當年的東山學校師生後來回憶,當時的考題雖是“立誌”,然而考的是做文章,並非詩賦。既然如此,我們怎麽能僅憑這樣一篇故事性的文章就確信毛澤東寫過詠蛙詩呢!

————————

大家散了吧。不,先等一下。

來看個最全的背景偽造吧。毛澤東 《訴衷情》 一詞去偽存真 謝謝方錦清老師提點

或者是這樣?陳年往事,雨打風吹,今古英雄何在?-----讀毛澤東給周恩來絕筆有感_煮酒論史_天涯論壇

順便。右而左:毛澤東具有無可置疑的晚年正確性


 

書報審查,不引用了。以上鏈接自行搜索“你我之輩”即可。

————————

彩蛋,圖片來自天涯。

1975年底,毛澤東寫了他最後的一首詩,我們怎樣看他這種心境?_國際觀察_天涯論壇


 

// 更新,關於1976年9月10日紐約時報的毛澤東訃告。2016-12-03

// 修訂,添加1976年8月1日紐約時報文章。2018-02-25


 

有答主(林鬆:《訴衷情》是不是毛澤東寫的?)發現了真正的第一手文本資料——1976年9月10日,紐約時報發的毛澤東訃告。訃告結尾是:

Last year, in a poem addressed to the dying Chou En-lai, he put it more poignantly:
Loyal parents who sacrificed so much for the nation Never feared the ultimate fate. Now that the country has become red, who will be its guardian? Our mission, unfinished, may take a thousand years. The struggle tires us, and our hair is gray.
The poem concludes: "You and I, old friends, can we just watch our efforts be washed away?"

Mao Tse-Tung: Father of Chinese Revolution

由此上溯,則可以發現紐約時報1976年8月1日的報道是相同說法相同譯文(畢竟作者相同),而且還說明此文本來自香港。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813/mao-successor-1976/

Some time last year, Chairman Mao Tse‐tung wrote this poem to his comrade of many years, Prime Minister Chou En‐lai....
Our mission, unfinished, may take a thousand years. The struggle tires us, and our hair is gray. YOU and I, old friend, can we just watch our efforts being washed away?
HONG KONG.

The intriguing matter of Mao's successor

值得一提的是,將“業未竟”翻譯為“Our mission, unfinished, may take a thousand years”顯然是為了和毛與斯諾的談話呼應。以此為結尾,寫作目的是很明顯的。

As he told Edgar Snow in 1965, in 1,000 years even Marx and Lenin might "appear rather ridiculous."


 

這能證明上麵的結論不可靠麽?這隻能證明紐約時報的部分信息不可靠。我隻能說,我查閱的資料中,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可信度最高,其他大多不過是信息汙染而已。


 

擴展閱讀:

假作真時真亦假:毛澤東詩詞真偽談

一個左圈謠言的誕生:毛主席與毛遠新談批孔

關於托名毛澤東的網文《心之力》的全麵證偽

對那些偽托的毛語錄應該怎麽看?

先說,結論,不是他寫的。

但是尼克鬆在回憶錄裏確寫過這一段。周在去世之前,收到毛給他的一首表達兩人共有憂傷的詞。

根據尼克鬆的這個論據,有一個說法是,毛看到別人寫的這首詞,很符合自己的心境,然後又轉給周看了。

但是事實呢?我再來舉例說明。

1976年1月1日,全國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了毛澤東10年前寫的兩首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標題下麵還印著毛澤東的親筆簽名。“毛澤東”這3個字的筆跡明顯有些顫抖。

  各大報紙同時還發表了經毛澤東圈閱的《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兩報一刊”元旦社論:《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然後在回憶周恩來最後的日子的回憶錄也說了。

有一天周恩來醒來,聽到廣播裏在播放這兩首詞,叫人買來,工作人員為他讀這兩首詞,當讀到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時,周恩來笑了,伴隨著笑聲,也隨口說出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周恩來最後一次笑。

其實從這個方麵來看,訴衷情裏的內容就自相矛盾,也不符合毛的性格, 在他板著指頭算,這是他最後一個新年了,居然在元旦,還放出,這兩首詞,難道心境還不明了嗎?

尤其是1965年的這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就更不言而喻了。

他晚年傷感的是自己老去。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生老病死是規律,早在見蒙哥馬利時就說過五種死法。

跟護士長談死亡,更是從容的很。

所以他傷感自己的老去,是他還想做更多事。

就像他人生最後一天,已經不能動,已經不能說話,還在關心日本大選,在身上插滿管子,還要讓工作人員,讀文件和書給他聽。

所以這首訴衷情,隻是很多人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尤其是最後一段,更是賦予了這首詞的特殊意義擺了。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比較
網上盛傳《訴衷情》1974是毛主席寫的。也有人說不是毛主席寫的,但都沒有說清楚,眾說紛紜。
首先要弄清這首詞是誰寫給誰的?
有人說是毛主席寫給毛遠新的,認為“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從“父母忠貞為國酬,這句話來看像是對晚輩說的,毛遠新是毛澤民和朱旦華之子,“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這句話說的過去,但“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這四句是對同輩所言,這就是說,不是寫給毛遠新的。9。13林彪事件後,毛遠新主要是擔任毛澤東的“聯絡員”。毛遠新擔任革委會副主任,後又擔任沈陽軍區政委、政治部副主任。這是毛主席讓毛遠新掛職鍛煉。重要的一點是,毛遠新不是政治局委員,更沒有資格進常委,選接班人是要在常委產生的,所以說這首詞斷然不是毛主席寫給毛遠新的。
有人說是毛主席寫給葉劍英的,當時周總理當時患有癌症,不能主持軍委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經周總理的推薦,毛主席讓鄧小平擔任了解放軍總參謀長和國務院副總理主持全麵工作,葉劍英沒有得到此殊榮,讓葉劍英當接班人也就不太可能,所以說這首詞也不是毛主席寫給葉劍英的。
有人說是毛主席寫給周總理和葉劍英兩人的,那就更不對了,從常規來說,贈詩贈詞都是對一個人而言,是個人感情,一般來說是摯友的關係,帶點私密情感,毛主席更不會同時贈給兩個人,毛主席也沒有這種先例。所以說這首詞也不是毛主席寫給周總理和葉劍英兩個人的。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但是“父母忠貞為國酬”,這句話又說不通,因為周總理和毛主席的父母沒有參加革命,更沒有參加共產黨,也就談不上“父母忠貞為國酬”。到底是誰寫給誰的呢?且看下文分析。
“父母忠貞為國酬”這句話很值得玩味。“忠貞為國酬”這句話說的很直白,不是寫詩詞的行話,也是寫詩詞的大忌。看來是剛學寫詩詞的人所為。特別是“國酬”二字更是生硬無趣。通觀毛主席寫的所有的詩詞,沒見到過象“忠貞為國酬”這種動賓結構的這樣寫法。
往下看,“何曾怕斷頭?”“怕斷頭”三字早見於“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是革命烈士楊超的一首七絕。常見於五、六十年代的語文課本裏麵的一篇課文,和共和國同齡人比較清楚了解這回事。這種政治情操情感,為解放前後三年出生的人所接受的正統教育,而且根深蒂固。“何須怕斷頭”同“何曾怕斷頭”隻一字之差,解放前後三年出生的人要寫詩就很自然的會借用。閱曆所使然也。
再來看“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這句話。“如今天下”四字很俗是一句平常的口頭語,毛主席是寫詩詞的大家,不可能這樣寫進詩詞裏,犯這種詩詞的低級寫作錯誤。紅遍、江山二詞毛主席寫過,“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何等的氣派壯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何等的氣宇軒昂。再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多麽寓意含蓄,富有詩意。“靠誰守”三字更是生硬直白無一點詩意。我們看毛主席是怎樣表達“靠誰”二字的意境,“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寫出了一種神的意境。
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訴衷情》上半闕是一個年青人所寫,很可能是個高幹子弟。是寫給父輩或是寫給同學的,究竟是誰寫的我也不得而知,有待我今後考正。到現在來說這個人也在65歲左右。很明顯《訴衷情》上半闕不是毛主席所寫。
我們再來看《訴衷情》下半闕。“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初眼一看有點像毛主席所寫,但逐句推敲分析,就不能說是毛主席寫的了。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是一個老革命者的口氣,但你不能說就是毛主席所寫,那不是強詞奪理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讀過一點書的人。如董必武、周恩來、陳雲、十大元帥,等等,真是數不勝數啊!象“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這樣的詞語那是可以隨手黏來的。
“業未就”一般常識是指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還未取得徹底的勝利。有人說是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還沒有走完,事業還未徹底成功,倒也說的過去。如果從這層意思來講,毛主席不會這樣表達,不符合他的性格氣質。毛主席是這樣寫未完成的反修事業的“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對未完成的反修事業是那麽的樂觀,和藐視修正主義人物。即使是罵修正主義人物“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22個字也是妙趣橫生。“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都是說同修正主義作堅決的鬥爭。
“身軀倦,鬢已秋”是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毛主席不會寫自己這樣頹廢,他一生樂觀,勇於奮鬥。他曾說道:“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澤東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喜歡同身邊的人開開玩笑。調節氣氛。30年代毛澤東在江西寧都養病時,衛生所派來一個叫錢昌鑫的小戰士照料他。有一次,毛澤東笑著問錢昌鑫:“小鬼,叫什麽名字?”錢昌鑫回答說:“錢昌鑫。”毛澤東又問道:“哪幾個字?”錢昌鑫答道:“錢幣的‘錢’,日曰‘昌’,三個金字的‘鑫’。”毛澤東笑著說:“你姓錢還不夠,還要那麽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喲!” 把大家都逗樂了。這就是一個人民的領袖風範。一直到老都是愛開玩笑的。
再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這句話,“你我之輩”在有關毛主席所有的回憶錄中,都沒見過“你我之輩”這四個字。一般來說“你我之輩”貶義的成份多,多半都是用在逆境談話中。1931年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毛主席也沒有和他的同僚說過,“你我之輩”咋樣咋樣的話,而是告誡鼓勵同僚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共產黨翻身鬧革命的前程,充滿信心。“你我之輩”也是一句平常的口頭語,何況毛主席平時都沒說過,更是不會寫進詩詞裏麵的。
“忍將夙願,付與東流?”這句話是說革命事業還未取得徹底的勝利,難到就讓她半途而廢嗎?這句話倒是有七、八分像毛主席的口吻。是因為毛主席晚年經常反複講,要防止資本主義複辟。“付與東流”出處:宋·查荎《透碧霄·惜別》:“歎人生、杳似浮萍,又翻成輕別,都將深恨,付與東流。”周恩來也經常講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這也是夙願情懷。對於文化大革命的繼續,和接班人的問題,這兩件大事都未見毛主席詩詞筆端,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我認為毛主席是有所考慮的。“忍將夙願,付與東流?”這樣的話毛主席也不會寫進詩詞。
所以說《訴衷情》下半闕也不是毛主席所寫。但卻反映了一個老革命家的思想情懷,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很顯然這首《訴衷情》1974一詞,是出自兩人之手,他們是父子輩關係可能性最大。毛主席沒有參與寫作,但毛主席是看過的,並且知道這首詞是誰寫的,這首詞能轉到毛主席手中,關係就不一般了。當然是毛主席比較了解的人。毛主席還把這首詞給了周總理看,為什麽這樣說呢?是有線索可查的,請往下看。
尼克鬆在回憶錄中是這樣說的:“周在世的最後一年,收到了毛給他的一首表現了他們兩人共有的憂傷的詞”。這段話給了我們三個信息。1.毛主席是把這首詞給了周總理看。2.“周在世的最後一年”也就是說,這首詞的寫作年代是1975年,並非1974年。3.“兩人共有的憂傷的問題”,很顯然這首詞的內容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現在我們是清楚地知道了這首詞的中心思想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繼續,和接班人的問題。
那麽我們就要了解,從1974年到1975年中國發生了什麽重大的曆史事件。
1974年12月底,周恩來由於頻繁的手術治療,身體每況愈下,難以主持日常工作。毛主席出於對老戰友周恩來的關切,同意周總理推薦讓鄧小平同誌做軍委副主席、第一副總理兼總參謀長。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一號文件,任命鄧小平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幾天後,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又選舉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黨中央副主席。同月又任命為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全麵主持中央工作。
鄧小平出來工作之前,向毛主席作了深刻的檢查,得到了毛主席的諒解。毛主席一慣主張,知錯就改就是好同誌的原則,所以讓鄧小平出來主持中央工作。事前毛主席也稱讚鄧小平“人才難得,政治思想強”。毛主席對鄧小平出來工作初衷,是想讓鄧小平接班把中央工作做好,完成毛主席未完成的兩件大事,一是把文化大革命的繼續搞徹底,把反修防修的鬥爭堅持到底。二是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毛主席對鄧小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1975年11月3日毛主席提出了“反擊右傾翻案風”,對鄧小平提出的“三項指示為綱”的錯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11月20日,毛主席指示中央政治局開會,要求鄧小平作出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遭到鄧小平的拒絕。毛主席決定停止讓鄧小平主持全麵工作。由此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就在“三項指示為綱”期間,毛主席收到了《訴衷情》這首詞,此時毛主席的心情應該是沉重的,故把這首詞給周總理看,共商議事,因而才有了後來的“反擊右傾翻案風”。此事加重了周總理的病情進一步惡化,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
以上的論述就是《訴衷情》這首詞問世的背景和真偽。
52shici.com的格律檢測對《訴衷情》的格律進行了檢驗,發現44個字有9處錯誤。考慮到詞的格律中有很多字平仄兼容(實際上由於前後字的平仄不一定兼容),基本上對錯已經是對半分了。換言之,這個作者不比一隻在鍵盤上亂跳的猴子更懂格律。
那麽太祖的格律水平是不是一隻在鍵盤上亂跳的猴子呢?
用同一個軟件檢測了其名作《浪淘沙•北戴河》,沒有格律錯誤。
又檢測了《沁園春•雪》,唯一一處可以發現的問題是「成吉思汗」的「吉」應平。而成吉思汗作為外語人名可以被認為是例外。
綜上所述,一目了然。

語言風格並不像李德勝的風格,他哪怕到了風燭殘年之時,也頂多會感歎“六朝何事,隻因門戶私計……”


這首訴衷情顯然在語言格局已經輸了大半了,就算是“紅旗無人可交管”,但“忍將夙願,付之東流”未免顯得太小家子氣,以我個人理解,李德勝不會借用詩詞發出類似的感歎。

畢竟李德勝就算在公共場合連站都站不起來了,麵對眾人,臉上的那種海天一樣的氣度絲毫不減當年呐。

很明顯不是毛的風格,且若真的是毛的絕筆,不會不為人知。應該是網友杜撰的。

總之難以想象毛在將死的時候會寫下這種文字。 即使毛自身的水平再次,也不至於如此,況且總覺的和毛的生平不是特別符合,更不符合一個將死之人的狀態。

至於是在什麽情況下杜撰的...... 極有可能是吃飽了撐的狀態下

陸遊《訴衷情》: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不覺得很像嘛。
二者的邏輯出奇一致:當年——現在——出師未捷身先死——啊喲啊喲我要死了。
小學倒是學過毛和陸遊的卜算子,雖說前者是讀後者有感而寫,但也絕非仿陸遊作品的水平。

此外,好好上過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好好背過課上要求的古詩詞的人,難道不應該一讀這“詞”就覺得別扭麽?這不是平仄不合,是根本就沒有平仄的概念啊。毛的詩詞要是這種程度,編教材的還敢拿去跟陸遊做比較閱讀?

這可真是知乎上黑毛韶山黑得最狠的一次。
本人不通詩詞,不過就這首詞的感情而言,如果不是太祖本人,我想不出有誰寫得出這種文字。反對樓上所有說與太祖生平不符的。一生所求不過是公正二字,但在文革中徹底輸掉,親信門生死絕,以一己之力抗衡全黨。再怎麽樣的技巧都可以裝,但這種悲憤和絕望卻是無人可以偽裝。
另外,言為心聲,技巧隻是輔助。倘若技巧束縛了發揮,情難自抑,那還要技巧做什麽?至少太祖肯定不會在意。
另外給一個姬軒亦的帖子,當然幾年前他叫妖道無花。他沒說的很清晰,但是諸位可以看看他的看法。每個昏暗時代都有自己的《世說新語》

這首詞,是不是出自毛手我不知道。
但紐約時報認為,它是毛的絕筆詞,寫給周恩來的。

消息來源:cn.nytimes.com/china/20
不是。
看過毛作品的就知道,
一眼假。
跟我中學時候裝逼寫著玩的詞意境用詞邏輯都差不多。應該不會是毛主席的。

晚年*革失敗,林叛國。擔心蘇修重演。四人幫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他們卻毫無政治水平。接班人王洪文扶不上牆,左右兩派吵得不可開交而且總理病危先走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來平衡。國家剛打下工業基礎,中美建交正要起飛。
擔心一輩子的心血付諸東流。總理死了,感傷之餘寫下此篇,不知自己死後國家會怎樣,秦二世而亡,自己會不會重蹈覆轍?又若把權柄給鄧,他會不會成為赫魯曉夫?
所以寫給總理,隻是總理不在了


他還寫下過:不需放屁,且看天翻地覆。是不是又有人說不是他寫的了?

那個最長的答案 太絕對了 尤其是 有點胡攪蠻纏

主要問題在於格律是吧 但是即使出律太多 以毛的詞風 也是可以理解的 《賀新郎讀史》都缺字了 so what 看過一些網上流傳的他的詩詞的原稿 怎麽說呢 改動不多 即使加上動筆前構思的過程 也還有改動的餘地 尤其格律不工的情況下 說到底 他就沒把格律當個事 這一點夠不上十分有效的否定 至於格調高低 聯想到“不須放屁”“延安無屎不黃金” 格調低是不是恰恰說明是他的手筆 ?李白都不見得每首格調都高 這種論證很牽強

我有另外一個思路 考察網上流傳的這首詞的介紹的不同版本 看看能不能有什麽收獲 得空幹這件事

說到底質疑的幾點從沒有拿史料說話的 是不是本身就說明問題 當然 本身我在網上看見的幾種相關介紹也有疑似添油加醋的

最後說一句 想拿史料撕價值觀的逼 混淆是非 顛倒黑白 您了也是成精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

有人點讚了 看了看答案 再補充一點 實際上這首詞寫成的時間遠遠早於互聯網出現的時間 這一點我在網上和人確認過 甭管是誰寫的 總之年代應該沒有大問題

================================

2017.4.22補充

年代沒問題但其他方麵有問題

毛的詩詞 不分真偽全部按照時間線排列 會發現大量的不講平仄的詩出現在文革期間 這一期間的確很多人冒名寫詩 非得說全是毛寫的 隻能解釋為到了晚年厥詞亂噴 很勉強 再看這些不講平仄的詞 多是造反派的言論口吻 有些詩詞用詞極其下品 怕是拿著本詩詞集用大白話填字數 放進說唱裏還差不多

至於這一首 咱別說論斷他屬於此類吧 估計八九不離十 別說 這首詞在這一波詩詞中還算不錯的 好歹和個人經曆結合起來了 足能夠以假亂真

其實是不是他寫的又能怎樣呢 毛的夙願究竟有沒有付與東流 不全在我輩嗎

是毛寫的,是在晚年,並非絕筆。

我沒在網上看到過,但是在出版毛詩集讀過。原文和題主貼的有出入,大體還是這樣。

另樓上諸君也是挺逗,看韻腳還能判斷是不是毛寫的?不如推理一下我以上文字是單手打的還是雙手打的?
1、網上流傳有將當年改為父母,然後進行論證的,這肯定是扯淡。2、據說原詞是草就,沒有詞牌名和標題,是後來經對照得出是仿陸遊訴衷情。既然是草就,韻律有偏差實屬正常。3、毛的晚年時有悲觀流露,從他的家書、談話可以看出來。甚至說他發動文革之始就已預料到失敗,但或許他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此詞不被官方承認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是毛澤東他老人家寫的,除了他沒有誰能寫出這樣的詞,要結合當時的背景來分析。


網上一直流傳這樣一首詞,說是毛主席晚年所做:


 

父母忠貞為國酬,可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已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這首詞風格看著很怪,不像毛詞。前兩年方舟子在微博裏麵這麽說:


 

@方舟子:這是蹩腳的托名之作,不合訴衷情格律,甚至連韻都壓不好,是不懂詞律的某個紅二代寫的(從第一句可知)。//@司馬南: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驅馬複歸 says 重溫主席晚年肺腑之言,愴然淚下:“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1974年,毛主席寫了訴衷情一詞給周總理: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淚]


 

方舟子會填詞,他說的算是一錘定音。結果今天在曾瓊斌博客裏麵看到這首詞又被有人作為毛詞收集了,而且改掉了第一句的兩個字硬傷——“父母忠貞”改成了“當年忠貞”:


 

《訴衷情》 (1975年 82歲) 當年忠貞為國愁, 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 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 身軀倦, 鬢已秋; 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 付與東流?——這首詩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歲時寫給周總理的。當時,毛主席身體不好,疾病纏身,周總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主席已經預感到,革命將發生曲折,他和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夙願將要“付與東流”。他問自己,也問周總理,社會主義的紅色江山究竟“靠誰守”?


 

不明白毛左為什麽看重這首詞。說是毛主席75年寫給周恩來,更是讓人覺得搞笑,那年正是毛主席和四人幫搞批林批孔、批【儒】家、批當代大儒批得不亦樂乎,周恩來戰戰兢兢地不知道什麽時候倒台,毛主席怎麽會給周恩來贈詞?


其實這首詞2006年就有人考證是偽作:

http://tieba.baidu.com/p/133876405

感興趣的可以來讀一下,裏麵有“托洛斯基到遠東”等其他幾首毛主席晚年詩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854262.html

上一篇:為什麽中國科研單位的財務人員“刁難”科研人員
下一篇:美洲蝴蝶遷徙——中國是否也有類似研究

2 楊正瓴 biofans

該博文允許注冊用戶評論 請點擊登錄 評論 (7 個評論)

[7]謝立  2014-12-28 19:04
這闕詞完全不合格律,總共44個字,就有10個字平仄硬傷。毛詩即使不說是上上之作,也不至於低劣到這個程度。



------ 格律檢測 ------
父母忠貞為國酬【酬:第十二部】 押韻
可曾怕斷頭【頭:第十二部】 押韻
如今天下紅遍
江山靠誰守【守:第十二部】 押韻
業已就
身軀倦【倦:第七部】 不押韻
鬢已秋【秋:第十二部】 押韻
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
付與東流【流:第十二部】 押韻

------ 檢測結果 (詞林正韻) ------
請留意多音字:母 為 國 。
押韻存在1個問題。平仄存在10個問題。
第2字 母 應平
第4字 貞 應仄
第6字 國 應平
第20字 山 應仄
第23字 守 應平
第24字 業 應平
第27字 身 應仄
第29字 倦 應平
第31字 已 應平
第34字 我 應平
[6]banshish  2014-12-28 18:23
[60]ningjing  2014-12-28 11:12    博主辛苦!
但“收集齊了"恐怕未必,也許有一些沒有公開。
同意14樓方先生的觀點,最後一篇寫給總理的?
======================
好像有消息說:毛批示讓周把他叛變的五號事件說清楚!這個世界真的很點到?
[5]laokanke  2014-12-28 12:21
博主回複(2014-12-27 23:14):現在提方舟子還會碰到你的興奮點?——你也無需如此惱羞成怒,我隻不過指出了你雖然論點鮮明,但論據不充分罷了,而且以這種態度做學問是很危險的,這與方舟子何幹?莫不成你的理解力 僅限於此?或許那個方舟子居然是你心中碰不得的至尊?
[4]張誌剛  2014-12-28 09:43
毛不會說“父母”忠貞為國……。應出於紅二代之手。
[3]banshish  2014-12-27 19:03
毛連周的追悼會都憎惡著不去開!怎會給其寫詩?!   
[2]banshish  2014-12-27 18:59
我也不相信是毛寫的!因為現在已經知道:毛周才是真正的生死對頭!原因有二:第一:周派有時需要毛來裝飾一下,掩飾一下!故意混淆是非,第二:毛沛也需要周來喝血一下。所以這兩陪就這樣先下去!當然:吃虧的是毛沛:因為好事最後都是州的,錯事都推給冒了
[1]laokanke  2014-12-27 15:22
方舟子會填詞,他說的算是一錘定音——就這麽簡單?你做學問都是如此?
博主回複(2014-12-27 23:14)現在提方舟子還會碰到你的興奮點?


*****************
http://xlkezhan.com/wizard/posts/PY7sdHujnGeKuaFGdmG4UHGAGE6vHh.html

網傳的《江山靠誰守 · 訴衷情》 其實不是毛澤東的詩詞, 根本不是,

這個口傳 起於1975年底和1976年上半年

傳言的這首 毛澤東生前寫的最後一首詩詞 是 寫給周總理的,

其實根本不是, 但是當年的確很紅火。

首先, 這個傳聞的 訴衷情 不合 格律

其次, 這個作者 很業餘, 文學功底淺薄, 是個晚輩,後生

其三, 父母忠貞為國酬(籌), 怎麽也和主席總理 牽連不上



版本1
 

當年忠貞為國籌,

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

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

身軀倦,

鬢已秋。

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

付與東流?

 

========================
 

版本2

《江山靠誰守 · 訴衷情》

父母忠心為國酬,

何曾怕斷頭?

今已見江山紅遍,

雖未死,

鬢已秋,

江山靠誰守?

你我忍將夙願付東流?

傑作紅樓千古,

映照封建賊王侯,

自古忠臣出逆子,

惟有寶黛入神州。


-------------------------


版本3

《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 

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

業未竟,身軀倦,
鬢已秋,
 

江山靠誰守。
 

你我忍將夙願 付東流,


自古忠臣出逆子,


惟有寶黛入神州。






當年, 不知從哪兒, 好像一位好友 從外地 給我寄來一封信, 有這詞, 說是 主席寫的, 似乎沒有詞牌(?)
就是上邊 版本3 紅色的 這闋

雖然覺得不太順當, 但是 還是 用毛筆 紅廣告色墨,
豎行 給我的朋友寫在一張 較厚的 白紙上, (沒有宣紙),
大約二尺來長,一尺來寬, 寫畢,折疊,放到信封裏, 寄給了我的朋友。

過了一兩個月, 到朋友那兒,
見我寫的這幅 竟被她用 圖釘 按在她的床頭,
(她很喜歡我的字, 後來學我的字體, 居然有幾分肖似~; 其實她的字寫的很好, 有自己的風格,
當時 她的確是我的崇拜者 熱戀人),
還告訴我, 她的同學們看了, 也都喜歡,讚不絕口,,,,,,。

今天偶然 想起 這一段兒情景 啦。 嘿, 沒勁 ~!
,,,,,,,




----------------------


訴衷情,詞牌名,晚唐文學家溫庭筠創作此調。

唐教坊曲。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餘之中情”之意,創製此調。
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龍榆生《格律》原書收平仄韻錯葉格(格二),雙調平韻格未收。
平韻格流傳較廣,宜為定格。平仄韻錯葉格,《金奩集》入“越調”。
三十三字,六平韻為主,五仄韻兩部錯葉。

原為單調,後演為雙調。

 



訴衷情    唐 溫庭筠 創作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蝶交飛。依依,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訴衷情 [宋]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嗬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訴衷情 [宋]陸遊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


 訴衷情: 雙調四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又一體四十四字。

《欽定詞譜》列出了一種正體與四種變格:


單調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韻、六平韻


又一體 單調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韻、兩仄韻


又一體 單調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韻、兩仄韻


又一體 雙調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後段四句四平韻


又一體 雙調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魏承班

*************
http://news.tourl.net/ai534307

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絕筆詩,令人潸然淚下

原標題: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絕筆詩,令人潸然淚下

1975年,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絕筆詩,令人潸然淚下

《江山靠誰守 ·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這首詩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歲高齡時寫給周總理的。當時,毛主席身體不好,林彪的叛逃也給了他極大打擊,而那時,周總理也身患癌症,臥榻在床。

毛主席是詩詞大家,不論寫詩還是寫詞都會有感而發、由事而發。細細揣摩這首詞,字數雖然不多,但表達的情感真摯,讀來有一張風木含悲的感覺,直至讓人潸然淚下。

毛主席與周總理近半個世紀的革命情誼,為國操勞,為人民服務,在人生進入倒數的時候,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這首詞,讀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對於中國革命來說,毛主席和周恩來是不可分離的兩個人。毛主席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周總理是一個偉大的活動家。有人說,在中國革命過程中,“謀事在毛,成事在周”,也是一種比較貼切的說法。

再來看一首毛主席悼念周總理的詩。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與世長辭。之後,毛主席寫了一首詞悼念總理,其中滋味,除了主席能懂,還付予誰說?

《憶秦娥·悼念周恩來同誌》

山河咽,拭淚無語心欲裂。

心欲裂,頓摧棟梁,痛失人傑。

江山如畫憶丹心,宏圖遺願永不滅。

永不滅,新苗茁狀,勢與天接。

“山河咽,拭淚無語心欲裂。”可以看出毛主席與周總理的深厚感情與無限哀思。“心欲裂,頓摧棟梁,痛失人傑。”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對周總理的極高評價。

“宏圖遺願永不滅……永不滅,新苗茁狀,勢與天接。”個中滋味,留與各位品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