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ZT: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多是思想和精神上的

(2018-03-18 11:40:17) 下一個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多是思想和精神上的 - 工作生活平衡也比較好

"好朋友之間是如何變淡的? 出國以後對這種問題更加的感同身受,從一開始的迷茫不解到現在的淡然處之。每個人的交友模式不同,有些人習慣呆在一個圈子裏,但是這種模式對海外黨來說難度是很大的,所以現在不會在乎長久的人際關係,一些人如果在你生命中能跟你同路一段就應該珍惜,如果到某一個路口分道揚鑣了就相見不如懷念好了,也許你們周周轉轉還會在相遇。

 

如今我們生活在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所以你並不能怪時間和空間,因為你們不再交流是因為你們不想,如果你想交流,微信一秒鍾就能發出去一個語音和文字信息,所以對身邊人的聯係疏密程度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多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既然是在路上就不必在意什麽圈子,人一輩子沒有牢不可破的圈子,除非你有著一群跟你一樣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沒有太大變化的人,前提是你自己的生活也沒有變化。有時候偶爾跨越圈子的交流也是很有意義的,多了解一些別人的生活,思想也可以避免狹隘。"


Well written! But, How do you know the limitation of reasoning and your own observation? How can you discipline the nature of being animal-like? How much is much? 你怎麽知道推理的局限性? 你如何管理像動物一樣的本質? 多少?

**
 

在國外呆過和沒出過國的人思維上到底有多大差距?(組圖)

 

 

 

打印 (被閱讀 13718次)

 

離開自己的祖國已久,每一次回國你有沒有那麽一點感受,覺得自己的思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變化?
1、對隱私意識增強

不喜歡主動打探別人的隱私也不喜歡別人打探自己的隱私

每次回國被問到私人問題,工資待遇,開什麽車住什麽房什麽時候要孩子的時候開始條件反射式的渾身不舒服。但是鑒於本人比較照顧叔叔阿姨的麵子,即使不舒服也會盡量回答,他們也並無惡意,有時候僅僅是好奇而已。不喜歡回答這些問題,這跟自己在哪個階層,掙多掙少,工作是否光鮮都沒有關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今自己回國也自然而然不會問別人這類問題。在和西方人交流當中,人們普遍有共識,一般可以問對方的職業,但不會問及工資等等,即使家人親戚也不會輕易問。

2. 女性獨立意識增強

作為女性,出國後明顯感覺到對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更加清晰性別歧視的概念

沒出國之前僅僅覺得內心是想要獨立的。但是很多時候會被國內社會環境洗腦,例如有些事情覺得就應該男人去承擔。在國外生活久了,在獨立完成學業,事業上漸趨穩定上升的時候,覺得生活就是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侶是否結婚都沒有關係,結婚以後也是一個teamwork,兩個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以此獲得的尊重是深遠的,也是值得的。這兩次回國漸漸發現我們這代人當中不乏優秀獨立的女性覺得甚是欣慰。

還記得兩三年前偶然間讀到外國的員工合同法中關於性別歧視的法律規定,才明白在西方企業裏男性員工小心翼翼的原因,即便是你誇讚女性同事都要小心用詞防止任何有性暗示的詞語,如果你是領導,不能因為對方是女下屬而讓對方做任何比如倒咖啡或者幫你一個私人的小忙,就更不用說利用自己的權力在女性下屬身上謀取利益,在如果對方計較起來,職位很可能就不保了。這些事情在西方社會並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並不是被主流價值觀接受的。

3. 平等交流意識增強

平等交流意識增強,被鼓勵說出自己獨立的觀點和意見還在讀碩士的時候跟教授討論論文的時候偶爾說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而被教授讚賞,這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教授明顯是在極力鼓勵學生這樣的行為,甚至接受學生挑戰他的觀點。在很多其他的社交活動當中跟60多歲的人聊天都覺得沒有任何代溝,雖然這跟對方的性格有關係,一些不擅長聊天的即便是同齡人也會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些有良好的social skill的人,年齡根本不是障礙。

這裏有兩個原因,第一英國幾十年前的社會跟現在差距遠遠小於中國同等時間段社會變革帶來的差距,所以上一代人自然跟這一代人的思想差距沒有太大,第二西方社會比較崇尚平等,並沒有像東亞國家儒家文化的影響,彼此是獨立的個體,沒後長輩晚輩的概念。比如我們大部門的總裁,時不時轉到我們座位附近跟我們聊兩句,沒有任何架子,沒有任何的位高權重。

4. 對西方窮人概念的新理解

由於西方國家社會的高福利,和很多發展中國家以及貧困國家相比,西方沒有真正意義的貧困。對街頭一些酗酒吸毒無所事事的流浪者漸漸不再報以任何同情,因為自己來自中國,至少懂得什麽是真正的窮人,所以在英國街頭遇到這類人要零錢,從來不給,因為給錢他們可能會去買酒,如果遇到真正需要食物的人會買食物不會直接給錢。

這裏有一次親人身經曆,我和先生在街上遇到一個眼睛被打腫的人說自己錢包被搶身無分文需要我們幫助,於是我們帶他到附近餐廳讓其自己點餐,而且提醒他身上有傷口不要點啤酒,誰知道他還是點了一個有啤酒的套餐。

所以這些人看起來很可憐,但是也是x改不了吃x。自然對於西方極端左翼人群宣揚的這個國家依然有相當比例的的人在貧困線以下並不是很信服,因為越是社會底層,越能夠享受國家福利最大化,他們至少可以保證有吃有穿有地方住。

5. 對真正弱勢群體的包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西方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善意,比如完善的殘疾人設施,為殘疾人提供的工作崗位如果你對殘疾人有歧視,那你就會被主流價值觀所鄙視。

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因為多年前車禍右腿截肢的女人,現在一直用假肢,看上去跟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一個長相很漂亮的女士,有一位愛自己的先生,有一雙兒女,有一份體麵的工作(醫藥方麵的白領),我也看不到她臉上有任何自卑,她也毫不介意主動說出自己當初是什麽事故造成截肢,她的生活跟任何其他中產家庭沒有任何區別。

我隻是內心感歎她能生在這樣一個國家該是多麽的幸運,在中國的大街上不是經常看到殘疾人,更不容易看到殘疾人出現在任何工作崗位上,比如超市收銀員,酒店前台,如果他們缺了一條腿,其實並不會影響工作,甚至缺了一隻胳膊也並不影響他們用一隻手敲打鍵盤。如果設施健全一些,他們的出行也並不是很大的困難。

6. 更加客觀對待國內外的各種利弊

在哪裏生活都不會完美的像天堂,魚與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西方國家人工貴,所以一些服務並不是很便利,比如找個修理工或者搬家公司都貴的要死,但是你要理解歐洲工會的力量,你會了解到這背後的根本原因,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必定在某些方麵要做出犧牲,所以很多事情能自己動手就自己來吧。包括商店關門早,也正是為了保障這部分勞動者的利益,廣大消費者就且忍忍了。

民主的弊端包括執行力弱,一個問題辯來辯去辯不出個結果,延長具體實施的周期。對於白領階層也是一樣,一個大企業的高管的薪水待遇頂多就是一個小秘書的5倍,薪水越高,所得稅也越高,扣了稅,甚至都還不到5倍。這種現象會相對"折煞"管理階層的優越感,就拿剛畢業進入企業的年輕員工與總裁相比,無非就是你開的車比我的貴一些,車也隻是代步工具,很多年輕人大學都會買一步二手車來開。

看著公司後麵停車場的幾百輛車,奧迪奔馳路虎一堆堆的,可能其中的一些車的擁有者僅僅是剛畢業的學生。由此導致的很多中產階層的人並沒有極強的上進心,尤其是女性,所以歐洲的女性比起中國的女性在職業上的進取心其實差了不少,如果說歐洲的男性還有不少為追求自己的價值在事業上有一定的進取心,很多女的甚至盼望著趕緊休產假。

7. 越來越覺得地球是一個村

一旦習慣了跨越國界旅行,跨越半個地球去旅行亦成為平常事。 

去的地方並不一定是發達地區,也可以是非洲,南美,吸引我的是去看看世界上不同的角落不同的風土人情。五年前還未出國的時候總會覺得出國旅行生活或者工作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現在覺得選擇變得豐富,可以在任何說中文或者英文的國家生存工作不會是什麽大問題。決定去旅行的時候可以看著世界地圖做選擇。

8. 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

再也不會人雲亦雲,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這麽發達的時代有了自己的辨別能力。

也可能與自己分析師的工作性質有關,很容易找出一篇報道或者文章的漏洞,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從而肯定的分析出不合理的地方,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方式。

為了適應環境,回國的時候我不會表達太多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其實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在知乎這種地方並不顯得多麽的非主流,但是你回到老百姓當中就會顯得你的與眾不同與格格不入,所以為了不讓國內的親朋好友覺得我這人太軸,我會適當調整自己說話的傾向性以讓大家覺得我是個接地氣的人。就連我先生跟我親朋好友交流的時候都會客觀的說很多中國的好話,誇誇習大大什麽的,這些人情世故世人皆知,沒有太刻意,隻是有所選擇的陳述。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一個中國的成語是可以解釋的很完美的,就是外圓內方,畢竟國內的現實環境不能跟知乎等同,有很多觀點,表達出來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家所處的環境跟你不同,就不會有切身的理解,在知乎可以是因為可以找到不少可以理解你觀點的同僚。

9. 對人際關係的順其自然

對人際關係的順其自然,友情是路上的緣分。

知乎上有一個五萬多人關注的問題,好朋友之間是如何變淡的? 出國以後對這種問題更加的感同身受,從一開始的迷茫不解到現在的淡然處之。每個人的交友模式不同,有些人習慣呆在一個圈子裏,但是這種模式對海外黨來說難度是很大的,所以現在不會在乎長久的人際關係,一些人如果在你生命中能跟你同路一段就應該珍惜,如果到某一個路口分道揚鑣了就相見不如懷念好了,也許你們周周轉轉還會在相遇。

如今我們生活在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所以你並不能怪時間和空間,因為你們不再交流是因為你們不想,如果你想交流,微信一秒鍾就能發出去一個語音和文字信息,所以對身邊人的聯係疏密程度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多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既然是在路上就不必在意什麽圈子,人一輩子沒有牢不可破的圈子,除非你有著一群跟你一樣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沒有太大變化的人,前提是你自己的生活也沒有變化。有時候偶爾跨越圈子的交流也是很有意義的,多了解一些別人的生活,思想也可以避免狹隘。

11. 西方媒體並不都是公正客觀

西方媒體並不都是公正客觀,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學貫東西,對其他文化有客觀理性的理解

西方一些年輕人並不乏無知的,對西方以外的世界了解甚少的人,比如被藏獨分子誤導,被偏頗的媒體(包括BBC在內)誤導。比如習大大防英期間,部分媒體總是強調一些根本不足一提的示威遊行人群,甚至說現場我們這些華人誌願者是大使館付了錢雇來的,這些明顯不是事實,所以一味的相信西方媒體的人是愚昧的,但是鑒於BBC在英國的地位,普通老百姓如果見識缺乏,是佷容易被誤導的。

12. 覺得發達國家的兒童挺幸福的

大部分都可以無憂無慮的成長,空氣水奶粉食品質量這些就不用多說。

在這邊出生的小孩也都養的很健康很結實。覺得這邊的父母也是很盡心盡力,精心為小孩準備party,不過前提是這邊的家長工作生活平衡也比較好,自然陪伴小孩的時間要多一些。在學校裏老師一句話都不能說重了,老師地位並不高(當然這也是有弊端的),整個環境都讓孩子天生培養比較充足的自信。

 

雖然西方國家本身也開始質疑其教育製度,但是我覺得初中之前的孩子還是值得擁有這樣的無憂無慮的,這個階段對兒童今後的身心健康都極其重要,國內的情況就不多說了,總之比較心疼國內的孩子(並不僅僅是學習負擔方麵的問題,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大的教育環境培養出來的身心健康程度。

Bounty 發表評論於

美國女孩挺愛打聽中年女同事歲數的。
oneplusone 發表評論於
寫的太多了,感到有的拚湊出來的。例如:7. 越來越覺得地球是一個村,8. 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9. 對人際關係的順其自然等等。這些高大上的東西很難說的清,像人際關係這種東西國內請客送禮隨分子,難道不是順其自然
 
鬢微霜又何妨 發表評論於
寫得好
iamhereforfun2 發表評論於
”大企業的高管收入頂多是秘書的5倍”。—-這是哪個落後的”西方”國家啊?在美國再差也有20倍吧,多的可以200倍或者500倍.
 
格拉斯哥流浪者 發表評論於
總結的好
perl 發表評論於
寫的很好,比較認同
來也匆匆London 發表評論於
分析透徹。最後一條在英國南部不太適用,我自己的感覺很多華人的孩子在哪都沒有幸福的童年,壓力和國內差不多。
風清fq 發表評論於
博主總結得非常貼切。假如再加上對“自由”的認知(譬如,美國可以大罵政府,但在實際工作領域中遠不如中國自由)以及 對“遵紀守法”的執行那就更全麵了。
錦川 發表評論於
有道理。
雖然是一家之言,但作者本來就提到信息來源要多樣。
一家之言隻要出言真誠,言之有物,也是極好。
主流媒體 發表評論於
這篇文章寫的真的很好,前麵5點是中西文化落差的社會表象,後麵7點談到如何智慧地處理這些文化差異,那確實需要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才能站到一個文化之上的高度。好眼光,好思維!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總結得很全麵,我收藏一下!我想還有社會公德方麵的不同,尊重別人的意見?
方川 發表評論於
有意思。也許大多數人有如文中所述。提到第一條“對隱私意識增強“,其實我覺得不少海外華人還是喜歡問隱私問題的,工資、房價、婚否是才見麵的人都會問的。有的還喜歡背後議論別人。記得曾經有個我一年難得聯係一次的老同學在回國時對我們共同的老熟人大談我的生活“現狀”。打了引號是因為我們並不在一個國家,而且我也從來沒有向其匯報過自己的任何私事。國內的老熟人不好意思當麵問的,就以訛傳訛了。也有的告訴了我從誰那裏聽到了這些那些的--看來有些人是到哪裏都改不了的呢!
醒一醒吧 發表評論於
坐洋井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