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讀書筆記】熵增(混亂度增加)

(2018-02-27 16:39:55) 下一個
【讀書筆記】熵增(混亂度增加)

化學及熱力學中所謂熵(英語:entropy),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麵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也就是當總體的熵增加,其做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標。熵亦被用於計算一個係統中的失序現象,也就是計算該係統混亂的程度。熵是一個描述係統狀態的函數,但是經常用熵的參考值和變化量進行分析比較,它在控製論、概率 ...

Apr 23, 2017 - 現在請大家思考:狀態多意味著什麽? 狀態多,就是可能性多,表示比較混亂;狀態少,就是可能性少,相對來說就比較有秩序。因此,上麵結論的另一種表達是:能量轉換會讓係統的混亂度增加,熵就是係統的混亂度。 (上圖中,熵低則混亂度低,熵高則混亂度高。) 轉換的能量越大,創造出來的新狀態就會越多,

**
我教熵增原理時的趣事,兼可檢驗c_y_lo和YDX。
送交者: 東風吹 2011年08月22日10:24:1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YDX和c_y_lo兩個在那談什麽弱作用力強作用力的,超越了我的智商,也離我的學科太遠。我是搞化學的,要教物理化學這門課,結果在基本的物理概念上經常出現有趣的教學現象,所以現在想問個基本物理問題,看哪個哥們能解釋得更合理:

無數科學家說,熵增是指混亂度增加。我在念大學的時候就問了:混亂度是針對誰而言定義的呀?比如你看著更混亂了,可我著更有秩序。比如,你滴了一滴牛奶到一杯水裏,結果牛奶散開了,於是你就要我接受"更混亂"的說法。可我卻說:那不是更有秩序了嘛?牛奶均勻分散在水裏,不是更有秩序了嘛?牛奶分和水分子現在手拉手哥倆好,不是更有秩序嘛?Teamwork vs. individuality,啊?

所以,我對學生解釋熵增的時候,就說:熵增隻是從一個秩序變到另一個秩序,和混亂與否沒個屁關係,隻不過後麵那個秩序對能量有更多的分配模式而已,套用統計力學的觀點就是概率大的意思。人都喜歡多一個選擇,所以能量對分配的方式也喜歡多幾種選擇嘍。知識分子不能發大財的原因就是因為知識分子的職業選擇很多,所以總是趨於平衡態,不能象農民那樣選擇少,專門賭小概率事件。

可學生就很生氣地說:老師呀,這不符合教科書呀。我就說:教科書上的"混亂"東西我都不懂,怎麽敢去教你們?己之不懂,勿教於人。你們要是喜歡"混亂",就去問讚成用"混亂"解釋熵的教授去!結果學生們都很鬱悶。


你們說我的解釋對不對呀?網友桃夭夭都說了:畫鬼易,畫人難。熵可是所有學工程的人都要學的,YDX和c_y_lo你們倆晾晾自己對熵增的解釋觀點比在那談論什麽誇克粒子或什麽質量電荷的相互作用更讓我有 參與的成就感。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616890

**  Karson  (何國新班長)指出: 02:35

"物理化學:自然界任何體係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向著熵增(混亂度增加)的方向進行的;隻有在體係外施加能量的情況下,才有熵減(秩序增加)的可能。" 此概念當年未懂,  如今補課:

什麽是熵. 化學及熱力學中所指的熵(來自維基百科),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麵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也就是當總體的熵增加,其做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 ... 體而言,熵增最大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有序的生命結構消失,機體重新化為無定形的分子態;對於一個公司而言,熵增最大意味著公司管理失效,陷入混亂

向無序——混亂、衰退和死滅;而達爾文的進化論卻得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結論,即生命是. 走向進化的——生命本身 ... 四、有序與無序(6). 所謂“有序”是指信息、能量走向增加,即熵走向減少;組織化程度走向增加,即混亂度 .... 高度混亂)又高度有. 序(生理學高度有序)的狀態, 同時也提示生物進化和熵增原理不僅沒有矛盾, 而且還有一定. ②生命的成長過程是生命係統的熵變由負逐漸變化趨於0的過程,可以說隨著生命的成長,生物熵是由快速減少到逐漸減少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生物組織的總量增加,有序度增加,生物熵總量減少,所以熵增為負。 ③衰老是生命係統的熵的一種長期的緩慢的增加,也就是說隨著生命的衰老,生命係統的混亂度增大,原因應該是生命自組織 ...在物理學裏,熵增是這樣定義的:用於描述任何一種物質運動方式(包括生命現象)的混亂度或無序度。 它的矛盾對立麵叫負熵,是組織結構有序度的表示。 現在明白了,做家務之前是熵增的狀態,而做家務之後是獲得了負熵。熵的增加就意味著有效能量的減少,當家中環境處於熵增狀態時,您會被傳染,感到非常煩躁,身體裏麵也是靜不

熵增原理與人的惰性,降落傘原理,人性本惡

自然界中體係總是自發向熵增發展,即增加混亂度。如同人總是傾向偷懶,或者滿足感官的快感。維持有序體係,如生物體,是需要新陳代謝,從外界接受低墒物質,即營養物質,排出高熵物質,即排泄物。所以說如果沒有外界和自我規範,人總傾向墮落。所以偷懶是動物的本性,沒有什麽好內疚的。

如果有很多件事讓我做,我會想做簡單的那件,如果一件事是讓我選擇做或不做那就是不做。所以對我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件我更加不想做的事,驅使我完成要完成的事。就像降落傘原理,要往上爬很難,但是相對於頂點的難,爬山腳就簡單多了。就像一個熵巨低的物質,他增了一些還是普遍比較低的嘛!

人生也是一個熵增的過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起點低,有的人起點高,如是而已。如果沒有外力,人是在變壞的。但是我們的學習過程,思考過程,行為等等,其實就是減小熵增。所以人才趨向有序。人生下來的生命衝動是固有的,熵增的趨勢。隨著年紀經驗漸長,人漸漸建立-修正理性典範,提供一個新的變化方向,或者說努力目標,夢想,誌向等等。這個理想的自我有時和生命衝動一致。但是在大量熵增方向和生命衝動相悖,正是這種克製和壓抑,形成將生命往有序發展,墒減的內在動力,然後通過各種行為實現生命有序。打個比方,個人的理性典範就像濃度梯度,有序性比現在越高,人轉變也會越快。所以一旦人達到了自己的理性典範,就會迷失,沒有方向,引起墮落。比如以進大學為目標的人往往進了大學之後就很迷茫,失去上進的動力,這時就需要個新的目標。當然,最後的濃度還是要看擴散速率的,這個和不同人的行動力有關。所以誌向決定了一個人最大的高度,但每個人達到的程度和速度卻不一樣。好吧,這是一個電化學公式問題了

https://splended1987.wordpress.com/2011/05/18/%E7%86%B5%E5%A2%9E%E5%8E%9F%E7%90%86%E4%B8%8E%E4%BA%BA%E7%9A%84%E6%83%B0%E6%80%A7%EF%BC%8C%E9%99%8D%E8%90%BD%E4%BC%9E%E5%8E%9F%E7%90%86%EF%BC%8C%E4%BA%BA%E6%80%A7%E6%9C%AC%E6%81%B6/
____________

生物熵_互動百科


** 化學勢能,存在鹽濃度中 -

唯一的變化是係統的熵增加了,也就是原來困在水槽的半邊的鹽現在布滿了整個水槽。整個係統變得更均勻了。 ... 所以在鹽水池的例子裏,提供鹽的運動的能量的其實是熵增加釋放的能量。化學上有個詞叫“化學 .... 這時房間內氣體的混亂度(熵)就比剛開始高,即自然界的發展是朝著熵增的方向

**
Calvin Lee  01:04

這是一位醫生朋友轉的文並寫的語。我覺的挺好。照轉一個。

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隻能盡力,僅此而已。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壞環境,就隻好破壞我自己,這就叫死亡。人生的結局隻有兩種: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人生的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坨大便。最困難的不是麵對各種挫折打擊,而是麵對各種挫折打擊,卻不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Calvin Lee  01:10

"從科學上講,一切物理化學反應,都應該趨向最低能量、最大亂度,也就是越來越混亂。人的存在是違反這種趨向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任何有組織的團體都是不穩定的,必須破壞環境,才能使得總的趨向是最低能量、最大亂度。"

Karson  02:35

物理化學:自然界任何體係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向著熵增(混亂度增加)的方向進行的;隻有在體係外施加能量的情況下,才有熵減(秩序增加)的可能。

**  https://iask.sina.com.cn/b/9996381.html

熵一定會增加的,為什麽生命體的熵卻相反?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熵表示混亂度,而熵增原理說: 隨著時間流逝,熵會一直增加。打個比方,一個凳子,它是有組織有功能的,把它放在野外,10年以後,凳子成了一堆木屑,它的結構和功能都成為一團糟,也就是說凳子本省的結構變得更”混亂“了,它也喪失了原有的功能。
但是生命從一個卵細胞開

查看全部>>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熵表示混亂度,而熵增原理說: 隨著時間流逝,熵會一直增加。打個比方,一個凳子,它是有組織有功能的,把它放在野外,10年以後,凳子成了一堆木屑,它的結構和功能都成為一團糟,也就是說凳子本省的結構變得更”混亂“了,它也喪失了原有的功能。
但是生命從一個卵細胞開始,越來越複雜直到成為一個成熟的複雜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它在不斷的發育過程種,熵是減少的。生命難道打破了物理定律了麽?**

熵增理論沒那麽玄乎。通俗來說,在研究熱力學的過程中,歸納出在汽缸發動機的運作過程中,熱量對溫度的比值始終是上升的,理論上不可能下降。也就是說能量從其他形式轉化為熱量的過程是不可逆的,這就是熵增理論。

在熱力學中,熵用S代表,熱量用Q代表,溫度用T代表。因為熵是一個相對量,一般隻能計算某個物理過程增加了多少熵,而不去說某個物體有多少熵,所以熵增定律取微分形式有

dS=dQ/T大於等於0

後來這個理論被用到信息學上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獨魚僅一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43287/answer/362504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為了給學文科的朋友解釋熵增理論寫了篇文,鬥膽一答。

公眾號鏈接:淺談近現代物理學與和諧家庭的關係


 


 

正文:

我認為,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你的理論被發現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你就一點希望都沒有,結局必然是徹底崩塌。

---------愛丁頓爵士 Sir Arthur Eddington


 


 

從熵的角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可以被描述為:一個孤立係統熵的變化隻能增加不能減少,要減少它的熵,外界必須對它做功。


 

那麽問題來了,熵到底是什麽?


 

在統計學意義上,熵度量的是係統的無序度,也就是說,係統越雜亂無章,它的熵值越大。

一個係統的無序度何時最大呢?答案是當係統達到宏觀平衡,即每個組成單元由著性子放飛自我,最終各得其所的時候:好比早晚高峰時的地鐵車廂,魚貫而入的乘客最後總會站到屬於自己的空,而不是站在別人腳上。


 

舉個直觀的例子,一間沒人照料的屋子隻會越來越髒:因為在沒有外界參與的情況下,屋子裏的每一粒灰塵總會自發地落到地板上,經日積月累平鋪成一層灰,並最終成為你被你媽罵的理由。

怕挨罵的小明機智地問:那我勤快點把地掃了,屋子的熵不就減少了嗎?


 

是的,沒錯。但打掃的過程實質上是小明對屋子這個係統做了功。

回到熱力學第二定律定義中的“孤立係統”概念,小明在打掃的過程中消耗了體力,這導致了“他和房間”這個孤立係統的無序度增加。由於能量轉化過程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不能做功的熱能,所以這個增量是大於房間被打掃幹淨帶來的無序度減少的----從總體來看,係統的熵值還是增加了。


 

為了找出一個更有力的反例,1871年,(傲嬌的)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設想了這樣一個實驗:有一個箱子被一塊板一分為二,板上有一個活門,由一個從海加爾山抓來做苦力的小精靈把守。小精靈能測量氣體分子的速度,對於右邊來的分子,如果速度快,他就打開門讓其通過,速度慢就關上門不讓通過。對於左邊來的分子,則速度慢的就讓通過,速度快的就不讓通過。一段時間以後,箱子左邊的分子速度就會很快,右邊則會很慢。這意味著箱子的無序度降低了,熵減少了。機智的麥克斯韋還假定活門既無質量也無摩擦(並且提出了可行的設計),那麽在這一過程中小精靈並沒有做功,這不就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嗎?


 

直到60年後,這個問題才被圓滿解決。

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提出,做功的是小精靈的“智能”。

他認為,獲取信息的觀測過程(小精靈判斷分子的速度快慢)需要能量,因此必然會引起熵的增加,其數量不少於因分子變得有序而減少的熵。這樣,由箱子、分子和小精靈組成的整個係統就仍然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


 

現在回頭來看,獲取信息需要額外做功是順理成章的:點開這篇文章看到這裏的你滑手指消耗了生物能,而亮屏的手機以及網絡數據傳輸也消耗了電能。然而在19世紀末,睿智如麥克斯韋也沒有看出小精靈的“觀測能力”對箱子--分子--小妖係統的影響。直到20世紀,物理學家們意識到“觀察者”在量子力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後,信息與物理的關係才被理解。


 

這裏就產生了一個悖論:既然自然界的所有過程最終都趨於無序,那麽為何會有生命這種高度有序的存在呢?

在終極思考上,物理學家做出了和哲學家幾乎不相上下的貢獻。

薛定諤(沒錯,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虐貓狂魔)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寫的《生命是什麽》一書中提出,生命從環境中抽取“有序”來維持自身的“有序”:吃喝是攝取“有序”的過程,食物的有序度經過消化被降低,最終以拉撒的方式將“無序”排放回環境。另外,生物會通過散發熱量把生理過程中產生的剩餘熵排放到環境中(溫血動物較高的體溫有利於更高效地排除熵,因而能產生更強烈的生命過程)。

就總體而言,排放的熵要大於攝取的負熵,所以滿足熵增原理。


 

在這個意義上,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的出現加快了能量的均布,大力促進了宇宙的無序化進程。

舉個例子,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的行為釋放了原本儲存在化石燃料內部的能量,使其以輻射、熱傳遞等形式更快地分布到了環境中,而核能的利用甚至使生命有能力釋放原子內部的能量。

如果把熵增過程比喻為拆遷,那麽智慧生物就好比宇宙請來的城管。城管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的工具從鋤頭鏟子演進成挖掘機,隨後搬來了核武器。


 

如此看來,宇宙的目的像不像一場精心策劃、情節波瀾壯闊的自殺?

但如果你從這個意義上得到了頓悟,認為既然一切都將伴隨著熵的增加歸於虛無,倒不如無為而治由他去吧,那麽你八成是在給自己逐漸混亂的生活找借口。

(此處感謝

的表達,如有侵權,刪文謝罪)

 


 


 

我能保證薛定諤不會從墳墓裏跳出來抓你替代那隻可憐的貓,但不能保證媳婦或者媽不會因為你懶得打掃房間而扣你零花錢。

轉眼已經這麽多讚了,謝謝大家。當初寫答案不過是一時興起,沒有特別注意遣詞造句,如有冒犯之處,還請諸位海涵。
下文所用“文青”一詞,並不特指任何具體人,也不是文科生,隻是泛指一種人,他們想象力豐富,情感細膩而真摯,總能從一點一滴中發現詩意和感動。這些是非常好的特質,不過,我在這裏想強調的是,人在具有感性認知的同時,一定要保留有理性的精神。因為,感性的認知帶來生活的美感,是平凡生命的調味品,不可或缺;與此同時理性精神則帶來生活的本身,是珍貴生命的保障,生死攸關。如果看過這個回答能讓各位在心中留下理性的種子,科學的精神,在以後生活中遇到感動與詩意的同時不忘還原事實本來或平淡或醜陋的麵貌,那麽這個答案的使命就完成了。

以下是原答案:
什麽是熵增原理?
一句話概括就是孤立係統的熵值不會降低,隻可能增大或不變。
這樣一句話是不能讓文青感受到什麽的,因為熵實在不知道是什麽玩意。所以,什麽是熵?
卡諾熱機引導出的熵是熱量的變化和係統溫度的比值。在這裏文青們也得不到什麽人生啟示,因為熱量啊溫度啊都是物理冰冷冷的名詞。
直到玻爾茲曼搞得熵的微觀解釋橫空出世,給文青們帶來了大量的想象空間。
熵的微觀解釋是,熵是係統混亂程度的度量。小指頭曾經曰過:混亂是階梯。文青們看到混亂這個詞,想到的不是分子體係狀態的無序與繁雜,而是街道上散步的混亂人群,是自己淩亂的境遇,是渾渾噩噩的人生。就在一瞬間,文青們不禁心裏感慨一句:紮心了,老鐵!
然後熵增原理在文青們眼中就變成了,自己的人生,所在的社會,人類的命運都被注定走向一片混亂,一片黑暗。這是多麽悲哀的宿命啊!比古希臘的神話還讓人扼腕。任何人和國家都無法抗爭,都不可避免的走向這絕望的歸宿。
可是,人們通常會忽視一點,做科學的人說話都是非常嚴謹的,簡潔而且沒有廢話的。熵增原理的適用前提是,孤立係統。在物理上就是和外界既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的交換,目前認為也不能有信息的交流。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組成的社會,難道是孤立係統嗎?遠遠不是。所以熵增原理根本不適用於人和社會。文青們懂了這一點會作何感慨呢?
物理是一位冰山美人,心靈軟弱的人無法獲得她的芳心。
如果這些人有好好完成九年製義務教育的話,那麽多半應該是因為中二…
其實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熵增,破壞一件東西總要比把這件東西做成其最完整時的樣子或者恢複原裝容易的多的多。你媽好不容易給你洗幹淨的白襯衫,你甩一下鋼筆就又變髒了。辛辛苦苦製作的瓷器隻需要輕輕一摔就變成渣渣,但要再想複原卻很困難很困難。其實這些很普通的情景當中就是蘊含了熵增原理,它存在於各個事物中,也正是由於熵增,才會有不斷的需求,也才促進了勞動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對於象我們這種普通人而言,熵的概念會給人一種新的看待世界描述世界的方式。因為日常生活用不到這個東西,所以用這個概念去描述日常的時候就會得到很多新的感受產生新的心理直覺。就像小時候學到一個新的詞匯一樣。

不過這對於你的知識體係本身並不會有質量上的提高,但可以幫助你以一種新的方式去描述知識,一定程度上擺脫原有的概念框架,將新舊事物融會貫通起來。這在另一種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加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了。多接觸接觸新東西還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1.

熵增,在人生觀上的啟示是:越發力,越混亂。

這看似是一種“努力無效”的悲觀理論,但實際上,如果你隻看到了悲觀的東西,隻能說明還沒有真正理解這一理論的價值。我看過一個故事,似乎有些啟發。

有一群探險者,發現在一個有攔河壩的河道中有人落水,攔水壩上遊有個漩渦把他困住了,他拚命掙紮,試圖逃離漩渦,但卻怎麽也擺脫不了……

因為距離太遠,探險者無法施以援手,落水者由於精疲力竭,後來還是淹死了。

但是,正在大家惋惜之際,卻發現這個人的屍體,被卷入漩渦後,隨即就從攔水壩的下方衝了出來!他付出了數小時努力都沒做到的事情,大自然幾秒鍾就幫他做好了……

可以想見,如果他能讓自己勇敢的投入未知的漩渦,一切都將有驚無險……

當然,如果是我的話,就算知道漩渦是河壩上下遊的水行通道,我肯定也不敢讓自己隨便卷入漩渦,萬一在下麵被卡住怎麽辦-_-||

但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我們的前方並沒有那麽大的危險,可幾乎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做出同樣錯誤的選擇——讓自己不斷的卷入毫無意義的煩惱、焦慮和掙紮,而從來不敢嚐試在平和與接納中,向死而生。這給我最大的啟發是:


1)人應該以一顆輕鬆的心,去進入這個世界。輕鬆生活也不是不采取行動,而隻是在行動的時候,永遠依道而行,隨緣應對即可,無需自找苦吃。

2)有時把問題放下,敢於放棄控製,讓自己安然的投入未知,問題反而就會自然解決,甚至會解決的非常完美。放手投入未知,並不消極,有時卻是一種蘊含著無比勇氣和抉擇智慧的另類積極。

3)無論做什麽事情,內心感受上的舒暢與否都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忽視了這一點,讓自己始終帶著焦灼的心去做事,必然伴隨著內心痛苦感受的無窮熵增,而使人生越來越痛苦不堪,直至提前走向滅亡……


這裏麵還蘊藏著熵增理論在人生觀層麵的最大的疑問。即:放棄部分控製和努力,事情難道真的會變好嗎?麵對人生的變動,有人敢放手一試,放下焦慮,把掌控不了的那部分命運,完全交給未知嗎……

這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曾經在想,因為熵增,一個沒人打掃的房子會越來越髒亂,最終讓人無法居住。那自然界是否也是如此呢?是否沒有人對其“做功”,大自然就會越來越亂,最終讓所有生物都無法生存?

事實似乎剛好相反!

沒有智慧人類參與“理順”的大自然,反而一切生機盎然,井然有序,即循環平衡又充滿希望……我們不得不反思,大自然這種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背後,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力量在推動?又是什麽力量把這一切安排的如此之好?怎麽樣才能讓我們自己的人生也能接觸到,甚至擁有這種力量……

答案,或許就在老子的這幾句話中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向大地學習,而大地的特點,正是不做任何無謂的發力,隻是不斷的孕育、不斷蓬勃的自我更新;一切都是一個宏大的活躍整體的一部分,絕無一處是無用的垃圾;順應天時地利等一切規律,並在對規律的絕對臣服之下,做出最優化的適應和調整;安然接受一切未知結果,比如生與死,存在與消失,始終柔順處世,無懼無求,享受當下……

這些,或許也是我們自己享受快樂生活的無上秘訣吧……

2.

隨手寫的一個答案,沒想一天內會得到這麽多反饋,這還是我的知乎嗎,我的答案好像一直都沒什麽人看的*^_^*

首先,還是感謝朋友們的關注!

評論區中“雞湯文”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其實,寫這篇小文,初心隻是關於頓悟和解脫,確實沒想去寫關於物理和科學方麵的東西,可能讓一些探求真理的朋友們失望了,在這裏先行抱歉,水平有限,大家多包涵-_-#

關於文中故事與熵理論的關係,我們不難發現,故事中的溺水男子和漩渦,正好就夠成了一個“係統”。男子逆漩渦掙紮,體力、身體能量迅速減少,係統熵增加速,最後體能耗光,造成悲劇。相反,當男子溺水身亡後,由於身體完全順著水流運動,係統熵值不變,反而安全進入到下遊。這就是文章開頭說的,越發力、越混亂……

當然,這並不是我想說的重點,重點是這個故事在止息人生的痛苦和煩惱層麵,所透露出的重要信息——重生之門,有時正是一個抱著“死就死吧”的悲壯決心,去勇敢的放下掙紮,讓自己輕鬆投入未知、投入當下的生死抉擇。用聖經中的話說,這是一個“窄門”!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非要死去才能順應?我們到底要經曆怎樣的轉變,才能讓自己活著通過這個漩渦呢?……

3.

熵理論是一個著名的“悲觀”理論,我們都知道熵隻增不減,一切存在都是趨向於毀壞和消亡的,但我覺得它最大的意義也正在於這種悲觀中透露的樂觀,絕望中彰顯的希望。

因為,哪怕僅僅是正視我們的生命很快就會死去這個事實,都會給人帶來一種輕鬆和解脫之感。

想一想,現實生活中那麽多的煩惱和痛苦,那麽多的渴求和壓力,在死亡麵前,似乎也都變得不再那麽真實、強大和堅不可摧了,因為一切都會結束,隻有這一點才是唯一的真相。

其實,我們多數人都是活在幻相裏,把什麽都當成“真的”、永恒的,卻從來不敢正視生命正在消亡這個事實,反而在幻相中以假為真、痛苦不堪。

而這些讓我們痛苦不堪的事情,多數都是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分明不在掌控範圍之內,卻非要去掙紮和糾結,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嗎?

所以,最好的心態就是把握好能控製的事情,並將其在當下做出品質、做出靈性、做出快樂來……

而那些控製不了的,索性就都交給你心中的信仰來安排,信佛就交給佛,信神就交給神,什麽都不信……那就交給宇宙(^_^),反正交出去之後,都會安排得妥妥的,還有什麽好焦慮的呢?

用佛家的話講,這叫:“舍命全交”,真的是大智慧!

同時,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接受生命正在消失的真相,並且清楚的知道親人、朋友也是一樣,萬事萬物都是一樣,一切都在消失……永遠和真相活在一起,也就能識破現實生活中的痛苦煩惱的虛假麵目,減少一些內在的糾結和執念,減少一些無謂的爭執和希求,從而讓自己更加珍惜現在,珍惜家人,珍惜一切所緣,享受生活的本然……

早上去爬山晨練,在普照寺拿回幾張複印紙,上麵是仁煥法師16年的開示,看了一下,說的真是太好了!

法師說:“我們要尊重身體的情況,該報廢就報廢,該活就活。因為到了一定情況,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身體都要報廢。但是願意接受報廢的人,就沒有痛苦;不願意接受報廢的人,就有無上的痛苦。”

看透一切假象,接受一切結果,接受一切無常,但又不走向悲觀消沉,而是保留內心的願望和熱情,在隨順中迎來無限生機,那就是了……

一點心得,與朋友們共享,歡迎任何評論和探討,喜歡的、批評的,我都接受,並給予真心的祝福!
因為這是第一條悲觀意識形態的定律,其他都是樂觀或者是中性的

宇宙的演化是朝著熵增的方向,而生命的一個主要特征是負熵。具有負熵特征的生命能夠促進宇宙熵增。熱的傳遞有三種方式:輻射,對流,傳導。還應該加上一個---生命。宇宙選擇了在局部使用生命來加速演化。人和其它生物無本質區別,使得人類登頂萬物之首的是人類超越其它物種的強大的製造熵增的能力。國家和族群的演化也與此種能力相關,越是能夠有效浪費的群體就越是強大。生命的存在是為了促進宇宙演化,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並沒有顯現出脫離人類需求而獨自促進演化的必要性。所以它不會取代人類或生命。

熵的定義是物體的無序狀態。熵增原理是說孤立係統的熵隻會增加,不可能減少。舉個例子,你在一個整潔的屋子裏,這時這個孤立係統的熵最小。你弄亂了可以再收拾整潔,但是收拾屋子這件事是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沒有外界的補充(食物、水),你的能量遲早會用盡,之後你就再也無法收拾屋子,屋子必定會由有序變得無序,不可能反過來。

北極沒有熵增。

加入夜王大軍吧

這是很好的問題

思考熵增或熵減這類破玩意的人基本都很聰明

這種人並不是滿足於現實世界快樂的人

而是一種懷疑現實世界的人

他們始終懷疑現實世界具象的快樂是否能夠被一種更高級的快樂替代

於是他們才去思考熵,混亂,以及混亂的程度,這種高度抽象的、不那麽直接的東西

這種人甚至會在吃豬肉燉粉條時想象粉條變成漿糊後意味著混亂程度增加的問題並從中獲得快感----也不願意從吸溜粉條的吧唧嘴的放肆中獲得快樂

因為他們已經被具象可見的快樂搞的厭煩,甚至枯竭,才去尋找高於形的、形而上的、抽象的快樂

因為這類人的基因密碼中甚至埋藏著一種超然----超於”然”的快樂

他們努力的挖掘抽象&超然的快樂

是因為他們的本性中潛伏著一種”本質”快樂的可能性

他們隱約的覺得

自己的身體比平常人多一種簡易快樂的開關

那就是一次思考終身獲益的好東西

這東西就是道,就是本質

每當他們想到有序、混亂、熵這些破玩意

他們就可能觸摸一次本質,觸摸一次靈魂

第二天就變帥

我對熵沒做過具體的研究,就是教材上那些東西。但是它讓我對世界的認知確實有一定的補充。

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裏,很講究輪回,中庸與平衡。很多事情總結起來無非是一種循環。比如: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物極必反.”
……

這些道理都很寫實,都沒錯,從曆史發展的角度,從自己人生的起伏。確實會感受到這些道理都是古人的結晶,非常精辟。

然而“熵”給我打開了對世界認知的另一張門。它告訴我有些東西真的是定向的,而不是這種平衡的循環。曆史有參考價值但那是在創造新理念新世紀之前。在清朝以前,中國的封建製度一直周而複始,每個朝代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直到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從此擺脫了帝製的循環。

人生其實有兩條線,一條就是我們平時審視的原理(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區域),另一條就是向未知世界(理念和實踐)隨機無序擴散的熵增。


(補充一下:圖中紅色直線雖然是向上延伸擔當這不代表熵增都是積極意義,隻是代指它是向外擴散變化而並非循環)

 

以前,雖然做事情會傾向於紅色直線(不過會把它停留在事物層次,不會上升到哲學思想一類),但思維的習慣總是想回歸這條黑色的曲線,覺得這才是世間真理。後來對熵有一點學習後,才覺得大自然其實很現實也很真實,思考本質也要納入紅色直線。兩者結合才是人生。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經常在新聞裏遇見一些奇葩,聞所未聞,變態的事情或者生活著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甚至飛蛾撲火,無理由嚐試危險的人和事。麵對這些,以前會覺得他們不正常,給自己和社會帶來了不穩定。而現在,我覺得改變世界的正是人類基因庫中那些不安分的基因。

當然這兩者缺一不可,一部分用於維護穩定(正常人),另一部分甘當小白鼠嚐試探索未來(失敗就歿了,成功就是人類的進步)。

如果人們全部去探險,全民創業,這個國家肯定立馬崩潰,而每個人都安分上班,按時打卡,這個國家也會失去活力。

在我眼中熵和平衡的真理缺一不可,它讓我對世界不太正常的現象又多了一份理解,也擴大了自己的眼界。

拋開欲望的因素,有時候一個人對世界,對社會越包容,說明它離真理就更近了一步。這也是熵帶給我的啟示。

記得有一本書是《熵,一種新的世界觀》,講的大意是(我的印象)人們不要瞎折騰,盲目追求高速經濟發展,人類要想在地球上長久生存,就得放棄各種奢侈的消費,知足常樂,“可持續發展”等等。這本書大也是文科生寫的吧,當時人們估計會覺得書中描述極具說服力,但是不知道最新的物理關於熵的突破性發現是否影響到作者的觀點。下麵借用上海交大的普通物理學網絡教程關於熵的描述。

借用上海交大的普通物理學網絡教程關於熵的描述。

哈哈哈當年高中剛剛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時候正在看《魔法少女小圓》,印象簡直不要太深刻,現在直到大學每次考試看到熵,都要中二地想起魔法少女們?(?ˊ?ˋ)?
我也是文科生,但是聽人係統的講過熵增原理,這個需要配合上考古、曆史學一起來慢慢理解,其實思考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原動力到底是在哪裏,如果沒有原動力,根據熵增原理,這個世界是不可能產生生命的,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大的科學家仍舊是虔誠的宗教人士。現在的歐洲學術界,進化論也隻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學術假說,沒有人敢確信說它是真的,因為進化論至今回答不清楚世界的原動力,佛教也回答不清楚。
以下是我照抄的另一位嚴密的醫學界人士的回答:
熱力學第二定律 即 熵增定律。 內容是 在無“有意識的”外力幹預下 任何係統的內部 都隻會向無序的方向進展 最終變成一團完全混亂無序而平等的“原子形成的濃湯而已”。 假設 人類沒有靈魂 沒有神 那麽根據熵增定律 不要講人類 就是生命 都無法產生。 退一萬步 假設生命最早真的起源於病毒這樣最基本的RNA單鏈。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 有機物不同於無機物的原子之間的化學鍵。有機物的碳氫氮原子之間 結合與拆離時 所需要的力有多強大。 因此 漫遊的原子與原子之間 要形成有機分子 特別是遺傳物質 在沒有高級生命才具備的由一係列複雜的蛋白與輔酶形成的“氫能量傳遞鏈”時 需要多巨大的能量轟擊才能穩定的聚在一起。 當時地球的條件 隻有閃電的能量 能達到。 這就意味著 一種病毒要變成另外一種病毒 而不是變種 就必須需要來一次閃電轟擊 才能拆掉原子 或 拚接新原子。 一個普通蛋白與糖體 光涉及的主碳鏈就上萬個 合成都那麽難 何況是 多達千億個原子的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在自然界 隻能複製上代而產生 絕對無法從無機物原子合成出來的先例。 因為 其需要的能量 不是人類能夠控製的巨大。  這一衝突 至今 進化論者無法完美解釋。 甚至連“中間過渡化石”都至今沒有被發現。 在歐美國家 進化論作為一種學說 仍是科學界的主流 但是 隻是作為一種學術假說 在論文界流行。 一下班科學家跑教堂的還是多數 
你現在就在熵增場中,這是一次戰爭留下來的創傷,在這片區域內熵值隻增不減直到毀滅。
給自己不打掃房間提供了絕佳的理由
任何個體,任何族群,再上升到人類整體,都不是處於孤立係統中的,拿人類的活動來說,熵增的過程,就是人類進步與發展的過程,在無序程度達到某一閾值之前,我相信人類已經將自身納入了更大的係統中。
勒夏特列原理更屌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熵增理論暗示我們,有多少美好(有序)出現,就會有多少醜陋(無序)產生。或許醜陋比美好更多,多得多。

如果沒有熵增(隻有守恒),給出一個孤立係統的兩個不同瞬時的狀態,你根本無法分出先後。但如果考慮熵增,那就很簡單了,熵小的前、熵大的後。

所以,這個定律最大的哲學意義,就是從物理上證明:世界是前進的。
看到這條問題有點想答,但正準備睡覺,於是也沒去看看你說到的另外那條問題,就先說說自己的看法,之後如果有時間看了再補充唄。
個人一直比較喜歡物理,就從這個角度出發了,當然也不是那種大神級別的,所以講得通俗點,可能沒那麽嚴謹。
都知道物理可以說它就是研究這宇宙中物質規律的,所以它的很多結論都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並且遵循的,那麽就有它存在的理由,而值得我們去思考從而得出點什麽感悟,當然一些特別“普遍存在”的規律更容易讓我們“有所感悟”吧?其實不止物理吧,“科學”類的都是吧,當然“普遍存在”的也貌似不多,熵增原理是一個,還有生物進化論,你認真想想“適者生存”這幾個字,然後結合下不論是做生意啊,人際交往啊之類的,應該也能給你不少頓悟啊,還有能量守恒(這個可能就相對少用來“頓悟”吧哈哈),其實也有,想想你想要得到的,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就有了,的要你從另一方便付出代價。
然後說回來,就覺得描述“自然規律”的結論,多多少少都能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出些感悟來吧,畢竟他既然在自然中有那麽多東西遵循他,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吧。或者說很多所謂的科學研究,到最後變成了哲學問題(物理貌似最早也是從哲學中分出來的吧?)。那就和“頓悟”更沾邊了吧。
然後至於題主說到為什麽“最”多人提到的是“熵增論”,我覺得吧,會不會是因為熵增論相對比較好理解啊?然後就比較容易結合到生活中,然後就比較多人理解和結合,然後就比較多人通過這個有所“頓悟”?
以上。
其實我從物理一些理論中“頓悟”出某些道理的,貌似還有挺多的呢。(當然有興趣的可以再一齊交流下這個)
(哇,寫完,兩點多了,睡了睡了)。
熵:一種混亂度的度量單位!!!
醒悟個毛線!
最怕有些人,把嚴肅的科學理論當做雞湯去理解!
也是迷信~
哪有什麽頓悟……不過是披著自然科學的雞湯而已……包裝這種東西還不容易?
熵增才不會顧慮任何東西,不管是自然還是自認為是自然一部分的人。

熵是一個老少鹹宜的理論,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屬於他的頓悟。

在經典力學的年代,第一次誕生了了熵,人們對此接受度不高,而玻爾茲曼先生對此事如此癡迷,以至於把他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玻爾茲曼去世的時候,還隻是冥冥之中感受到了其在熱力學中的無量前途, 仿佛看到了牛頓之外的另一個神明。

熵來自物理,卻是一種數學。所以,它穿越了經典力學,在量子力學的年代熠熠生輝,統計力學。麥克斯韋妖的典故至今被物理係的本科生津津樂道, 由此又誕生了信息熵,成為了信息技術的基礎課程。在今天,基於統計學的人工智能崛起,不少物理背景的數據科學家,在神經網絡算法的背後,隱約看到了熵的影子。logistic function的數學形式根本就是有兩個能級的電子嘛!更進一步地,他們搬出了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這個複古的名字,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neural nets成功的原因。

熵在AI領域的成功,讓我們反推人類大腦的原理:莫不是一台Boltzmann Machine ? 科幻小說作家覺得人類有追求低熵的本性:喜歡和平,喜歡整潔的環境,喜歡用迷信解釋混沌的世界,喜歡在紛繁的地鐵上玩類似於《消消樂》的弱智小遊戲。

因為人類天性使然,熵的理念更被敏感的藝術家們應用到創作中…………

看完,你是不是頓悟了?

 

既然從有序到無序是自然規律, 人要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有序、自律就如同逆水行舟,負重前行。無數生活糟糕的人也頓時找到安慰 。自己也有 想哭的感覺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及過程都可以用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來解釋。

第一定律
熱能和動能都是能量,能量守恒,可以相互轉換。

對應童話:
有因必有果,付出總有回報,努力就會有收獲,價值是勞動體現,是金子終會發光。

第二定律
熵隻會增不會減,動能可以容易轉化為熱能,熱能卻不可能完全轉換為動能。

對應雞湯:
付出不一定得到回報,但沒付出肯定沒有回報。工資其實隻占企業利潤的不到10%。勞動大部分情況下是無用功。

其實還有卡諾和熱力學第三定律
熱機效率最高不過溫度之比,而絕對溫度是不可能達到的。

對應真理
不可能永遠贏下去,從長期來看,所有人都死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