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P S Buch, Never forget those help us

(2018-02-13 15:55:19) 下一個
Pearl S. Buck quotes (showing 1-30 of 287) “Many people lose the small joys in the hope for the big happiness.” “You cannot make yourself feel something you do not feel, but you can make yourself do right in spite of your feelings.” “To eat bread without hope is still slowly to starve to death.”


 Love dies only when growth stops.

The secret of joy in work is contained in one word - excellence. To find joy in work is to discover the fountain of youth.

A good marriage is one which allows for change and growth in the individuals and in the way they express their love. One faces the future with one's past.

Inside myself is a place where I live all alone and that's where you renew your springs that never dry up.

“Many people lose the small joys in the hope for the big happiness.” “You cannot make yourself feel something you do not feel, but you can make yourself do right in spite of your feelings.” “To eat bread without hope is still slowly to starve to death.”

Pearl S. Buck
Pearl Buck 1972.jpg
Pearl Buck, ca. 1972.
Born Pearl Sydenstricker
(1892-06-26)June 26, 1892
Hillsboro, West Virginia, U.S.
Died March 6, 1973(1973-03-06) (aged 80)
Danby, Vermont, U.S.
Occupation Writer, Teacher
Nationality American
Subject English
Notable awards

Pulitzer Prize
193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38
 
Spouse John Lossing Buck (1917–1935)
Richard J. Walsh (1935–1960) until his death

Signature

Pearl S. Buck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Pearl S. Buck
Pearl Buck 1972.jpg
Pearl Buck, ca. 1972.
Born Pearl Sydenstricker
(1892-06-26)June 26, 1892
Hillsboro, West Virginia, U.S.
Died March 6, 1973(1973-03-06) (aged 80)
Danby, Vermont, U.S.
Occupation Writer, Teacher
Nationality American
Subject English
Notable awards

Pulitzer Prize
193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38
 
Spouse John Lossing Buck (1917–1935)
Richard J. Walsh (1935–1960) until his death

Signature
 
Pearl S. Buck
Traditional Chinese 賽珍珠
Simplified Chinese 賽珍珠
Literal meaning Precious Pearl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June 26, 1892 – March 6, 1973; also known by her Chinese name Sai Zhenzhu; Chinese: ) was an American writer and novelist. As the daughter of missionaries, Buck spent most of her life before 1934 in Zhenjiang, China. Her novel The Good Earth was the best-selling fiction book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1 and 1932 and won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32. In 1938, s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1] She was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fter retu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she continued writing prolifically, became a prominent advocate of the rights of women and minority groups, and wrote widely on Chinese and Asian cultures, becoming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for her efforts on behalf of Asian and mixed-race adoption.
 

 

 

 

 

 

 


**
兩次“辱華”被拒簽,她含恨而終,成為中國人永久的遺憾                                   

2017-11-23 Mr.海 天下故事 天下故事                    
Url: http://mp.weixin.qq.com/s/i1a_vcZURrWvfUT4L3zrFg 

本文來自公眾號海那邊(ID:yiminhnb)


 

01.


 

她寫中國故事獲諾貝爾獎

卻因“辱華”被拒簽,含恨而終


 

她是作品被傳播最廣的美國女作家,她活了80歲,有38年是在中國度過的。


 

她來自傳教士家庭,出生後學的不是《聖經》,而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她一生熱愛中國,用世界級的寫作水準,把中國普通人的形象介紹給全世界,在她之前,中國人在西方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總是和“小偷、娼妓、陰險”分不開。


 

她把自己當成中國人,她說,“除了金發碧眼,我就是一個中國鎮江人”。


 

她熱愛中國古典小說,把《水滸傳》翻譯成英文,譯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相當傳神。



 

她親身經曆了中國的巨變——“八國聯軍”、“義和團”、“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後,她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因為我不能想像那些健壯實在的農人,那些穩健的中產商人,那些勤苦的勞工,以及那些奮勇熱心的學界領袖,會受到日本降服的。”


 

在她的安排下,白宮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等抗日節目,總統和多位美國政要到場觀看,並帶頭為中國抗戰捐款。在這樣的帶動下,聲援中國人民的信件雪片般地飛向大洋彼岸,達上萬封之多……


 

因為某些言論,她兩次被中國政府當成“敵人”,一次被南京拒絕,不參加她的諾獎頒獎典禮,一次被北京拒絕,拒絕了她再回到中國的請求。


 

如果說第一次被拒絕隻是小小的打擊,那麽第二次拒絕就是傷心絕望了,幾個月後,她帶著此生在不能回到中國大地的遺憾,含恨而終。


 

她就是——賽珍珠。


 


 

02.


 

兩次“辱華”,一生遺恨


 

人的命運就是這麽奇怪,賽珍珠在世的時候,受到國內各種打壓限製,作品多不為國人熟悉,在她死後十幾年,忽然成為了中美文化交流的符號,修故居、重印作品……


 

特別是這些年隨著《龍種》這部秒殺所有“抗日神劇”的作品被多次提起,賽珍珠在中國的名聲又開始傳播起來,長久以來,這位與中國有著千絲萬聯係的作家,少有人知曉,有人甚至把她和清末名妓賽金花搞混。


 


 

《龍種》在1944年被拍成電影,並獲得了當年奧斯卡的兩項提名,即使現在看起來,幾十年前的電影比現在的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都強一萬多倍。


 

裏麵刻畫了堅守土地,至死不肯逃的老人,奮起反抗的年輕人,因為商店被砸覺得學生比日本人還壞,後來當了漢奸的商人,美國人通過這部電影,了解到了發生在遠東的殘酷戰爭。


 

但賽珍珠最好的作品還不是這一部,而是觀察更細致,刻畫更深刻的《大地》。這部小說把中國人對土地那種宗教式的崇拜描寫得淋漓盡致,揉進了賽珍珠對中國人遭受苦難同情。


 


 

《大地》帶給賽珍珠的,是一個諾貝爾獎和一個普利策獎,還有如潮水般的讚譽和批評。也第一次讓她成為中國官方不歡迎的人士。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因為不滿《大地》中對政府的批判,將怒火撒在了這位弱女子身上。


 

《大地》在中國拍電影的時候,國民黨政府宣稱她“醜化了中國人”,下令全國抵製,還指使歹徒往片盒上倒硫酸,致使影片在中國所攝部分隻剩下十分之一,明令駐瑞典大使不得出席賽珍珠的諾獎頒獎典禮。


 

其實,賽珍珠真正讓國名黨惱火的,並不是“醜化中國人”,而是她多次發表“親共”言論,她把斯諾的《西行漫記》分成《毛澤東自傳》與《二萬五千裏長征》兩部分,向世界介紹。因此,她成為美國FBI的調查對象,案卷多達300多頁。


 

國民黨政府的眼裏,容不下這樣替“對手”在美國宣傳的人物。


 

在中國長大的賽珍珠,生前可以和中國普通人打成一片,卻永遠無法被當局接受。不管是在“舊社會”,還是在“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她在大洋彼岸寫了一些批判各類“運動”的作品,因此被劃為“美國文化侵略的急先鋒”,冠以“美國反動文人”的稱號。


 

但她一直沒有忘記中國,忘記那裏“太善良”的人民,“太美麗”的土地。她像一位癡情少女那樣寫道:“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於中國。”這種思念幾十年來被政治因素阻隔,使她隻能在夢中回到兒時的鎮江、與中國的朋友團聚。在中國,埋葬著她的父母,多年來沒有機會去掃墓……


 

少女時代的賽珍珠


 

1972年,尼克鬆決定派出“訪華團”,與中國恢複邦交關係,這讓已經79歲的賽珍珠看到了重回中國的希望。


 

她請求以“記者”的身份隨團出訪,多次給中國方麵發電報,希望可以滿足她“回家”的申請。


 

而直到在尼克鬆的中國之行結束了三個月後,賽珍珠才收到了簽證申請答複。由一位低級官員簽署,他這樣寫道:你的所有信件都及時收到了。考慮到長期以來你在作品中對新中國人民的歪曲、醜化和汙蔑的態度,我授權通知你,我們不能接受你訪問中國的申請。


 

十個月後,她含恨而終,火化時穿著她最愛的絲綢旗袍。在她的墓碑上,隻有三個纂體漢字——賽珍珠。


 


 

03.


 

要讓人家講話,對我們比較有利



 

如果賽珍珠能夠多活十幾年,如果她的健康狀況能夠允許,那麽,或許她“回家”的願望就能夠實現。


 

改革開放後,我們的思想也逐步開放,賽珍珠像很多中國右派一樣得到了“翻案”,她的《大地》重新在中國出版。


 

作為“鎮江的女兒”,她的故居被當地市政府與美國人士共同修繕,這裏之前被改建成了工廠。南京大學內賽珍珠住過並寫作《大地》的小白樓也成了旅遊景點。


 


 

地下有知的賽珍珠,得知了這些,不知是否能有所安慰?今天再看當初加在她身上的那些“罪名”,不免有些滑稽可笑,其實,不過大家的意識形態不同而已,賽珍珠對中國隻有一顆熱愛的心,否則,她就不會講出自己“永遠都屬於中國”這樣的話了。


 

如果我們能多一點寬容,多一份理性,少一點意識形態鬥爭,就不會發生賽珍珠這樣的悲劇了。


 

一個國家的氣量,代表著它的實力和自信,假如聽到批評的話、和我們意識形態不同的話,就要將人拒之千裏之外,那它的實力和自信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是能夠有這樣氣量的,是能夠聽得進人家批評的,更何況,人家批評的有一定道理。


 

不知道誰還記得,毛澤東文選裏有一篇《論十大關係》:“這些罵我們的,像龍雲,像梁漱溟,我們要把他養起來,養著他們罵我,讓他們罵,罵得無理,我們反駁,罵得有理,我們接受。這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比較有利。”


 

總結成一句就是:“要讓人家講話,天塌不下來。”


 

晚年賽珍珠

【版權說明】圖文綜合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看書有方,一起品讀經典好書

點擊關注,輕鬆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共同組隊,每天晨讀,看書如此簡單!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