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土地,喜歡雙腳踏在土地上那種實實在在的感覺。土地代表著生命,總是能帶給你希望。土地不會欺騙你,一片耕耘一片收獲。當年高考完第二天我就回到老家承包了一大片玉米地。每天早晨,背一個大水壺,扛著鐵鍬鋤頭就出發了。澆水,除草,施肥,鋤地,直到日落西山。每天是如此的充實,看著綠油油的小苗一天天長大,不由自主的欣喜。我在想,就這樣做一個農民我也很滿足。
說到農民,就想起了“小農經濟”這四個字。這是農村出身孩子的致命缺陷。有一次跟朋友聊天分析自己個性時我說,決定一個人這一生成就的最主要因素,不是能力,而是Vision,就是一個人的視野。這個視野決定了你的格局,也就是你對人生的期待。想到大學畢業時,自己其實根本沒有想過以後的路,隻是希望找一個好單位好工作。至於如何發展,規劃自己在專業和人生的路,沒有想過,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在中國,“人事關係”決定了很多事情。因為從小麵對的就是土地高山,養成了沉默實在的性格,總是無法適應現代生活對於社交能力的需求。在那片古老相對封閉的土地上,朋友就是朋友,親人就是親人。有人說請你吃飯就是請你吃飯,你要是不來他會跟你急。朋友說有事找你幫忙,不是想聽客套話,而是已經count on you。在那裏,打架可以動刀子,吵架可以不留情麵,但是孝義是立身必須的。這是古樸的民風,也是生活的需要。家裏突然有人急病,沒有911也沒有救護車。你去鄰居家喊一聲,他會叫幾個小夥子,連夜把人抬到醫院。那年回家探親,大雪封山,預定的行程都要取消。後院的大爺聽說了,讓兒子套上馬車冒著危險送我去車站。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也許哪天你也要求人。
與人交流,是一種藝術。如何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是領導能力。中國人跟美國人比,在這兩項上有很大差距。所以,來美的中國學生大部分最後都是靠技術。農村跟城市,特別是一線大城市相比,農村孩子有著難以克服的短處,所以農村孩子隻能靠吃苦。
可以說,我在城市生活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農村,但是骨子裏依然是個農民。我喜歡悠閑安靜的生活,不想當官也不想發財,還是那種“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的思維方式。我特別羨慕,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做到,端著一杯紅酒,在社交場合跟陌生人談笑風生。不過,還是不習慣。我更喜歡跟三兩個熟悉的朋友,整幾個小菜,小飲幾杯。或者一個人靜靜地聽聽音樂,看看書,去悠靜的綠地散散步。我永遠也學不會拋棄朋友,也無法利用別人或者為了利益犧牲別人。
有時候我想,我的性格就是一個悲劇,難以適應現在的生活。不過,我不後悔,也沒有能力改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就是我。
老生常談12 發表評論於
衝著農民二字點進來, 才發現,俺才是地道,不懂音樂隻喝土酒,不讀書, 樓主整個地地主加小資
-------------------------------------------
我也是地道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