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稱“因學術爭論而主動撤稿”。

因該論文,韓春雨由河北科技大學“三無副教授”一躍稱為“諾獎級科學家”,河北省發改委還批複了 “2.24億人民幣建設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項目。
但該論文也備受質疑,一些科學家認為試驗無法重複。撤稿後,據韓春雨團隊聲明,“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論文為什麽被撤?
《自然·生物技術》刊載一篇社論稱,韓春雨團隊曾經在去年十二月向該雜誌提供了一些證明研究結論的新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太過初步,不能發表”。
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刊登了韓春雨團隊聲明,“因學術爭論而主動撤稿”“發現新方法可以證明自己團隊的結論”“將會委托第三方實驗室開展實驗”。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對媒體表示,撤稿聲明中所述理由“很罕見”,作者受到雜誌編輯部的要求壓力,不得不撤稿。
邵峰曾和另一科學家饒毅讚揚過韓春雨的科研成果,但二人於2016年9月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希望認真仔細地核實韓春雨的實驗結果。致信一個月後,邵峰公布了河北科技大學的回函,並評價:“回複比較籠統,不清楚(學校)將有什麽措施”。
邵峰認為,韓春雨事件對於學界留下了兩個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成果是否可靠?如果不可靠,原因是什麽?
另據韓春雨團隊聲明,“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曾獲得什麽?
在論文發表之前,韓春雨是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且被稱為“三無副教授”,即無名校身份、無名氣、無職位。
2016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刊發韓春雨題為《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發現。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獲得了諸多榮譽。2016年10月,韓春雨被列入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候選人,同年,又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河北省委宣傳部和省教育廳也授予其“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更實際的是,韓春雨研究項目獲得了巨額資金支持。2016年9月23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采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在石家莊開標,預算金額為1958萬。
同年,河北省發改委完成了對“2.24億人民幣建設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項目的批複。而撤稿事件一出,該中心將麵臨什麽前景,尚不可知。

論文為什麽受到質疑?
在收獲各種榮譽的同時,韓春雨也在經受質疑。最大質疑是,其實驗結果不可重複。
早在2016年5月20日,原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就在微博上提出韓春雨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
此後,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科學家陸續指出,根據韓春雨論文提供的方法無法重複NgAgo係統的基因編輯結果。而如果不具有可重複性,通過所提供的方法不能得到研究結論,韓春雨研究成果的真偽性就會受到質疑。
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也曾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公開質疑韓春雨。
起初,韓春雨回應稱,“(實驗)可控性非常高,重複率在我的實驗室達到了90%。”後又表示,隻有在他們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中運用NgAgo係統才有效,在買來的細胞中無法重複成功。
其回應並不能打消質疑。2016年10月15日,有國內期刊刊發由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文章,首次以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形式提出,多個實驗室均無法重複韓春雨的NgAgo實驗。
2017年1月19日,最先發布韓春雨團隊論文的《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稱,該期刊已獲得有關韓處於實驗可重複性的新數據,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時隔6個多月,論文在該雜誌上被撤。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薑韜對《財經》稱,實驗重複不出來,並不等於造假,是否造假的唯一判據就是當時的實驗原始記錄。
醉清風 [湖北省武漢市網友]
科學研究,需要開放,容忍失敗。韓造假還在頂層科學雜誌發表,這是直接損害自己聲譽,我覺得這不可信。可信的是韓認為他做出來了,但沒有得到其它科學家的驗證,這需要韓去公開解釋問題原因,主動說明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主動撒回研究,給他一定時間去證明。怎麽國內學術界一開始就要啟動涉嫌學術造假的調查,想將其一棍子打死,這樣有利於鼓勵科學研究嗎?
天道 [網友]
經費怎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