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8)
親自讀書不靠電腦成文把握至微至隱之文心
讀自己想讀的書,做自己想做的學問
提倡‘親自讀書’,不全靠電腦的檢索去成文成書,努力把握曹雪芹至微至隱之文心”。
“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式:《紅樓夢》=《風月寶鑒》+李清照,即《紅樓夢》是曹雪芹在自己早年小說《風月寶鑒》的基礎上,引進李清照的大量素材而完成的以林黛玉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有人認為該書的觀點是“21世紀‘紅學’研究之重大文化發現”。
~~~~~~~~~~~~~~~~~~~~~~~~~~~~~~~~~
[轉載]羅文華:“親自讀書,走進文本”——與寧宗一先生聊讀書
已有 126 次閱讀 2017-3-3 00:31 |個人分類:高等教育|係統分類:人文社科|文章來源:轉載 推薦到群組
與寧宗一先生聊“親自讀書”
羅文華
日前,在天津師範大學舉行了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成立、《紅樓夢與津沽文化研究》創刊暨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紀念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學者紛紛發言,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有亮點的是南開大學教授、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名譽會長寧宗一先生的發言,其主旨是“親自讀書,走進文本”。這不僅對今後的《紅樓夢》研究具有推動作用,對更多的讀者也會有啟示作用。
近一個時期,寧宗一先生多次在文章和講座中強調“親自讀書,走進文本”的重要性。前不久他為《天津日報·滿庭芳》撰文,提出要“大力提倡‘親自讀書’,不全靠電腦的檢索去成文成書,努力把握曹雪芹至微至隱之文心”。有精明的記者在報道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成立大會的消息時,特意以寧宗一先生在會上的發言為重點,突出他提出的“親自讀書,走進文本”主題。一度被熱談的“死活讀不下的作品”排行榜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居然高居榜首。對此,寧宗一先生認為,應該對《紅樓夢》進行通俗而又有意味的解讀,把普及與提高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他根據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的經驗,從三個層麵開出自己的閱讀“秘方”。他說,自己曾試著從“回到青春期”、“進入心靈世界”和“回歸人性”這三個層麵去解讀這部文學巨著,獲益匪淺。其一,《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言說方式首先是通過十幾歲的“孩子們”的眼睛觀察世界,以青少年的口吻對人生給出符合他們年齡段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審美標準;其二,《紅樓夢》以心理描述形式剖析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其三,曹雪芹以寬厚的胸懷發掘隱蔽在人生苦難和生命缺憾背後的那份令人感動的溫情。希望更多的學者能夠像寧宗一先生這樣,重視閱讀經驗的總結與傳授,或許可以使那些“死活讀不下”名著的朋友,逐步把握作品的精髓,從而能夠真正“讀下去”。
在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成立大會休會間隙,我陪寧宗一先生在天津師範大學校園裏散步,繼續聊著讀書的話題。寧先生已是82歲高齡,卻依然身體矯健、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談吐風趣。他生動的話語總能給年輕人以潛移默化的教益,在微有寒氣的初冬季節,我感到如沐春風。
聊到“親自讀書”,寧先生說,這是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先生提出來的,因為“親自讀書”現在已經成了一種奢侈,即使是職業的讀書人,也未必都能做到“親自讀書”。我告訴寧先生,我也與陳平原先生聊過這方麵的話題,陳先生特別憂慮於當前閱讀的概論化、摘要化、簡介化趨勢,提出要警惕數碼時代的“全文檢索”對閱讀體驗的取代。陳先生認為親自閱讀雖然是一份苦差事,但隻要帶著問題讀,帶著趣味讀,以較少的功利心態對待閱讀,“讀書還是一件好玩的事兒”。我對寧先生說,如果“親自讀書”被電子化、電腦化、手機化所取代,那麽“人力”就逐漸會被“機力”所取代,實質是人被“機”弱化、矮化、賤化,最終導致人的無用化。
寧先生說,要“親自讀書”,就必須“走進文本”,“我是文本主義,主張小說文本,就是多做點審美和形象的研究,無聊的考據隻會授人以柄。”他從衣袋裏掏出一份文摘報給我看,上麵有一篇介紹新書《李清照的紅樓夢》的文章。我曾看到過關於《李清照的紅樓夢》的報道,說作者在書中表達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式:《紅樓夢》=《風月寶鑒》+李清照,即《紅樓夢》是曹雪芹在自己早年小說《風月寶鑒》的基礎上,引進李清照的大量素材而完成的以林黛玉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有人認為該書的觀點是“21世紀‘紅學’研究之重大文化發現”。而寧先生在談到“走進文本”、“尊重文本”的時候特舉此書為例,他的態度是不言而喻的。
我對寧先生談了自己在讀書、看稿中的一些感受,覺得在《紅樓夢》研究、魯迅研究等文學研究領域,文學專業出身的學者還比較重視文本,而有些學者則喜歡撰寫和講授作品以外的東西,可能因為他們認為那些東西對讀者和學生更有吸引力。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僅僅憑著自己對作品本身的熟悉,就可以把課文給學生們講明白,講生動,因為他立足於文本;而一名大學教授、博導,雖然具備高深的理論水平,掌握最新的學術信息,但講起課來卻使學生們聽得如墜五裏霧中,因為他迷失了文本。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北大上學時,著名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專家侯忠義老師就多次向我介紹寧宗一先生的學術成果。二十多年來,我多次在講座和座談會上聆聽過寧先生的高見。寧先生也長期關心我的讀書和寫作,予以熱情指導。前不久,寧先生將他的新著《心靈投影》賜我,我認真拜讀,深感書中頗多創見,嘉惠學林。南開大學教授、著名曆史學家來新夏先生在為該書所作序言中,一語道破寧先生治學奧妙:“寧先生之所以在學術上能老而不衰,稍加分析,即可知其得益於凡研究探索皆從原著切入,直奔心靈,並身體力行以求其效。”
似我輩年輕讀書人,應該學習寧宗一先生,波瀾不興,潛心不變,矢誌不移,讀自己想讀的書,做自己想做的學問。(2013年12月2日)